跻身二线城市的门槛在哪儿? 中心城区人口200万以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02:53

  跻身二线城市的门槛在哪儿?中心城区人口200万以上!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口的集聚。随着我国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壮大。

  目前坊间比较城市之间的经济、人口指标时,往往是以建制市所管辖的范围来进行,因此很多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实际上包括了辖内下属的县市以及远城区。但一个城市的大小以及辐射力,主要还是跟中心市区的人口、经济规模有关。

  比如同处闽南的厦门和泉州,泉州作为福建经济第一大市,经济总量是厦门的1.75倍,人口总量也是厦门的两倍多。但泉州辖下有7个县市,经济总量和人口主要来自这些县市,中心城区的规模比厦门小很多,因此对周围的辐射力也要小很多。

  再比如,河北的老省会保定总人口达1100多万,但市区人口也就在百万左右,只是一个普通的三线城市。

  那么,到底该如何计算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现在看到的计算方式,往往是简单地以市辖区人口来进行计算,但市辖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城区,往往还有大片农村地带,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因此城市人口并不能简单地以市辖区来计算。

  国务院于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提出,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

  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是对各大城市城区人口的最为详细的统计。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至2015年,已有36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超过了200万大关,有85个城市超过了100万大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统计口径的问题,部分城市的数据值得商榷。第一财经记者参考公开资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36城人口过200万,12城超500万

  统计显示,目前共有3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200万,这些城市中,除了临沂和洛阳外,其他均为一二线城市,对周围有较大的辐射力。可见中心城区人口达200万是二线城市的重要门槛。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口的集聚,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产生外溢。人口集聚的规模大小,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基于人口规模基础上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比如,是否有轨道交通建设也跟城市规模息息相关。目前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00万的36个城市中,除了临沂,其他城市均已获准修建地铁。

  从省份分布来看,这36个城市,除了四大直辖市外,广东、江苏、山东各有3个,浙江、福建、辽宁、河南各有2个,湖北、湖南等15个省份各有1个,均为省会。这也是我国目前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分布格局。

  从总体上来看,非省会城市中,人口超过200万大关的城市,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这五个属于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苏州、无锡、东莞则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临沂是山东总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整个临沂地区达到了1100多万人,因此城区人口超过200万也在情理之中。中西部的非省会城市只有洛阳,这座著名古都是人口大省河南的第二大城市。

  在最前列,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中心城区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大关,这4个城市属于超大城市。其中,上海城区人口超过了2000万,北京也接近1900万,这两大城市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相比之下,广深两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要比京沪小了不少,分别为1247万和1138万。

  四大一线城市之后,是天津和重庆这两座直辖市,城区人口都超过了850万,未来,这两个城市也最有希望进入到超大城市行列。中部的武汉位列第7,城区人口达到了675万。南京的城区人口也超过了600万大关。成都、杭州、郑州和沈阳的城区人口则超过了500万。

  也就是说,目前共有12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超过500万大关。这12个城市中,除了深圳、杭州和郑州外,其余9个城市均属传统的十大城市行列。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各个大区中心,如西北、华中、东北等中心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目前我国的主要资源如财政、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的配置仍与行政等级密切相关,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资源配置越多,因此这些大区中心形成的集聚效应也更大。

  在这些传统的大区中心城市中,只有西安城区人口未达500万,为424万人,位居各大城市第14位。

  城区人口在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未来进入超大城市的可能性都不小。像天津和重庆这两大直辖市,其城区人口均已超过850万;像武汉、成都、郑州,这三个城市均是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会,也是所在省份的单极核心城市,在中西部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它们也将成为人口的最重要流入地。杭州和南京则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对外来人口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表1、85个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

  85城人口超百万,江苏广东最多

  城市人口超百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有85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百万大关。其中,除了前述的36个城区人口超过200万的城市,共有49个城市的人口介于100万~200万之间,这些城市除了佛山和温州,其他城市基本属于三线城市。

  分省份来看,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江苏最多,共有10个入围,除南京、苏州和无锡这三大城市外,还有常州、南通、徐州、扬州、淮安、盐城和连云港。其中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和南通6个城市均已获准修建地铁,江苏也由此成为我国修建地铁城市最多的省份。

  作为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不少城市原先的规模基础就已经不小。比如位于江苏中部的南通,去年的GDP更是高居我国各城市第21位,苏北的徐州则是淮海经济圈的中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徐州的城区人口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00万。

  江苏之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有8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大关。其中,有7个来自珠三角,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珠海和江门。此外粤东的中心城市汕头也已超过了100万大关。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则有7个城市入围,包括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还有淄博、烟台、潍坊、济宁和临沂。

  此外,浙江、河北、四川这三大省份各有5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浙江的5个城市,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和台州;河北的5城则分别是石家庄、唐山、邯郸、秦皇岛和保定;四川的5个城市,分别是成都、自贡、绵阳、南充和泸州。辽宁与人口大省河南各有4个城市超过百万大关。

  分区域看,这85个城市中,东北地区共有9个,中西部地区共有34个,东部地区共有42个。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大城市远远多于中西部。

  尤其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很多普通地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比,中西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发展相对缓慢,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普遍较小。

  这其中,云贵、广西、河南等都是目前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像西南的云南、贵州,除了省会城市外,省内其他地级市没有一个城市超过100万大关。而广西除了南宁外,也只有柳州这个工业大市城区人口超过了百万。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人口接近一亿,但总共也只有4个城市过百万。

  不过,较低的城镇化率水平,也意味着未来中西部的城市发展空间会更大。尤其是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加快,就近就业和就近城镇化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60.1%。

  也就是说,未来中西部的普通地级市中,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会逐渐增加。

  从现有的34个中西部百万人口城市来看,重庆、武汉、成都、郑州、西安高居前五位,昆明、合肥、太原、长沙和乌鲁木齐也突破了300万大关。

  在中西部的非省会城市中,洛阳以241万的城区人口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还有包头、柳州、南阳、芜湖。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城市均是中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比如包头、柳州均是所在省份的最大工业城市,芜湖则是著名汽车企业奇瑞的所在地。对中西部城市来说,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有效提高城镇化的水平。

  相比之下,在东部沿海,虽然百万人口城市较多,但由于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比较高,再加上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一些以传统外贸出口的城市受制于国内各类成本问题和外贸出口受阻,制造业增长也相对缓慢,不少产业已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导致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也明显减缓。

  在相对比较高的城镇化率之下,未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特点将体现在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转移,百万人口城市数量倒未必会明显增加。

  以广东为例,广东省统计局分析,2016年广东常住人口向珠三角超大城市集聚势头未减。在珠三角中,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增加最多,分别比上年净增54.24万和52.97万人,两市人口增幅占同期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86.31%。省内其他地级市人口的增长则比较有限。

  表2:中西部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