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用一生创造的30个经典成语,背下来受益无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9 02:54

发布于:山西省

原标题:韩信用一生创造的30个经典成语,背下来受益无穷

在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有这样一位将领,没有任何指挥经验,一出道就是战争奇才。

刘邦夸他战无不胜,萧何赞他国士无双,张良说他独当一面。

司马迁评他略不世出,有不赏之功,后人则奉他为兵仙神帅。

他便是韩信,戎马一生,战无不胜,为大汉王朝立下不世之功。

而相比他的作战能力,韩信更为人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成语。

这些成语,既反映了他天才般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经磨难、屈辱、辉煌和失意的一生。

今天,精选了其中的30个成语,带你看看背后的故事。

1

一饭千金

韩信当年落魄时,经常忍饥挨饿,有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经常给他饭吃。

他对施舍他饭菜的老婆婆说,今日之恩,以后定当厚报。

多年后,当功成名就的韩信衣锦还乡时,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诺,赏赐了她千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

胯下之辱

年轻时,韩信经常受到别人欺侮,有次一个同乡屠夫欺负他,让他从自己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硬拼会吃亏,便低下头来,从那个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胆小如鼠,更加看不起他。

韩信却默默忍受着屈辱,一心研究兵法,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指极大的侮辱。

3

气吞山河

陈胜吴广起义后,楚将项梁也趁势起兵。

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项梁,却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战死后,韩信跟了项羽,但是项羽本身军事能力超强,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担任一个小小的郎中。

韩信终于失望了,他胸中满怀抱负,意欲匡扶山河社稷,却始终不能一展才华。

这时他得知刘邦进入蜀地,于是离开项羽投靠了汉军。

最终,经过夏侯婴和萧何的极力推荐,韩信受到重用,建立了不世功业。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释义: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4

士无双

秦朝末年,群雄争霸。

为了施展胸中抱负,韩信先投奔项羽,结果不被重用。

失望之下,韩信转而投靠刘邦,一开始也没有受到重视。面对刘邦的敷衍,某天夜里,韩信竟不辞而别。

萧何一直很看好韩信,这时听到消息,赶紧扔下手里的军务,骑上马就去追。

把韩信追回来后,萧何跟刘邦说:“别的将领,都容易招募而来,可是韩信,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人才啊。”

听了这番话后,刘邦便拜韩信为大将军。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释义: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5

妇人之仁

韩信任大将军后,刘邦经常找他,一起分析天下大事。

因为韩信曾在项羽手下任职,有一次,刘邦就问他对项羽的看法。

韩信说:

项王待人,恭敬仁爱,有人生病,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人家。

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受封,他却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舍不得交给人家。

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释义: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6

传檄而定

退居汉中后,刘邦一直想东进,去争夺天下,但一直犹豫该不该出兵。

韩信被重用后,刘邦便向他讨教。

韩信说:

大王率军进入咸阳后,秋毫无犯,和关中人民约法三章,秦地人民没有不盼望大王到秦地做王的。

现在大王发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一封文书传下去,就可以平定。

刘邦听后大喜,就按照韩信的计策,开始部署,一举拿下关中之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释义: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7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

慑于项羽威势,刘邦只好前往汉中,且把沿途栈道全部烧毁,以迷惑项羽。

但刘邦一直心有不甘,公元前206年,刚刚被委以重任的韩信第一次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他派兵去修复栈道,给人以汉军欲南下出兵的假象。

暗中却绕道奔袭陈仓,仅此一役就全歼了项羽手下章邯的兵马,平定了三秦,为刘邦与项羽的大决战,提供了稳固的战略后方。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8

金石之交

楚汉相争紧要关头,为了分化汉军阵营,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

武涉对韩信说:

“刘邦这人实在不可信任,项王曾放过他好几次,但每次脱身后,他都背信弃义,转头就与项王为敌。现在你觉得自己和刘邦关系牢不可破,但最终你还是会落在他手里的。”

这番话韩信却没有听进去,他选择对刘邦效忠。

出处:《汉书·淮阴侯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释义: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9

解衣推食

面对武涉的说辞,韩信回答说:

“汉王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给我穿,把自己吃的食物让给我吃,我不会背叛他。”

武涉听了,只好无奈离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释义: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10

乡利倍义

韩信平定齐国后,刘邦策立韩信为齐王。

齐人蒯通则劝韩信与项羽刘邦鼎足而立,三分天下。

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最终韩信还是没有选择背叛刘邦。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释义:趋向私利,违背正义。

11

略不世出

蒯通在劝韩信自立时,曾历数韩信的功绩:

您横渡西河,俘虏赵王,生擒夏说,带领军队夺取井陉,杀死成安君,攻占了赵国;

然后又以声威镇服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摧毁楚国军队二十万,向东杀死楚将龙且。

这可以说是功劳天下无二,而您的计谋出众,也是世上少有。

于是蒯通得出结论,韩信既然具备如此才能,必然不会被任何人所容忍,只能自立为王,割据一方。

但韩信最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释义:指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12

人心难测

蒯通在劝说韩信时,也讲了张耳与陈余的故事。

张耳和陈余,本是至交好友,是割掉脑袋也不反悔的交情。

巨鹿之战时,秦将章邯围困张耳,情急关头,张耳便派人向陈余求救。

然而陈余因为害怕章邯,迟迟按兵不动,最后是项羽赶来,破釜沉舟,打败章邯,救下了张耳。

事后张耳怒斥陈余见死不救忘恩负义,由此两人反目成仇,最终成为死敌。

蒯通对韩信说:“您和刘邦的交情,比不上张耳与陈余吧,他俩都因为利益反目,您能一直相信刘邦吗?”

可韩信仍然不为所动,最终惨死长乐宫。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释义:人的内心难以探测,喻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多用于贬义。亦做“人心莫测”。

13

肝胆照人

齐人蒯通在劝韩信三分天下时,说:

“我愿意披肝沥胆,奉献计策,为韩信效劳,就怕您不采纳。”

韩信听后大为感动,但还是坚持不背叛的原则,委婉地说:“先生暂去休息,我再考虑一下。”

蒯通叹了口气,摇着头退下了。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释义:比喻以真心相见。

14

多多益善

西汉初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软禁在京城,有次刘邦找他闲聊。

刘邦问:“你看我能够统帅多少兵?”

韩信直率地回答:“陛下您可以指挥十万兵马。”

刘邦又问:“那么你可以领多少兵呢?”

韩信答道:“那是越多越好。”

刘邦听后,忍不住笑了,说:“既然你那么厉害,为何反而被我擒住了呢?”

韩信争辩说:“陛下虽不能带兵,却善于用将,这正是我被您擒住的缘故。”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释义:比喻某事物越多越好。

15

背水一战

楚汉战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赵王带领20万大军驻扎在井陉关,韩信便令部队在20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

随后,他下令让士兵们背靠河水站立。

此时,赵王率领大军向汉军杀来。

汉军大敌当前,身后却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从而打败赵军。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释义: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16

拔旗易帜

在攻打赵国时,除了布置背水阵,韩信事先还挑选了轻骑两千,人持一汉军旗帜,埋伏在赵营附近。

韩信叮嘱他们,一旦赵军离开大营,就去攻占营寨。

当赵军倾巢而出时,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旗帜。

赵军撤退回营时,看到满营汉旗,以为后方被占,军心大乱,因而彻底溃败。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释义: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1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谋士李左车本是赵王参谋,赵王因不听李左车之言而被韩信击败。

韩信打败赵军后,李左军被俘,韩信却以礼待之。

之后,韩信谦虚地向李左车求取燕齐之策,李左车建议先休整,同时加强伐燕的舆论攻势,可不战而胜。

韩信一听连声称妙,李左车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供您参考。”

于是韩信按李左军的建议行事,果然一举拿下燕齐。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

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8

独当一面

楚汉相争时,刘邦趁项羽攻打齐王时,偷偷攻下了楚军大本营彭城。

项羽获悉后,立刻率兵回救彭城。结果,汉军被楚兵击败,伤亡惨重。

事后,刘邦既气愤又不甘,他对张良说:“谁能帮我打败项羽,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拿出来赏给他们。”

张良听了,回答说:“九江王鲸布,和大将彭越,一向与项羽为敌,大王可派人联络他们。至于大王麾下,只有韩信能够担起独当一面的重任。”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许诺厚赏鲸布和彭越,并封韩信为齐王。

最终,这三人也不负所托,打败了项羽。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释义: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指一个人能力超群。

19

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时期,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大军和彭越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让各路诸侯分别驻守一方,将楚军团团围住。

面对如同天网般的包围,楚军的反击犹如困兽之斗。

最终逼使项羽突围,在乌江自刎,楚汉之争由此结束。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释义: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20

四面楚歌

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也短缺,但都斗志高昂。

于是韩信下令,找来附近的楚民,让他们唱当地的民歌。

项羽听见歌声后,忍不住吃惊地问:“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楚军们听到后,也都丧失了全部斗志,最终一击即溃。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21

伐功矜能

公元前230年,韩信平定了齐国。

他自以为功劳很大,于是向刘邦上书说自己愿意暂且代理齐王。

此时的刘邦正和项羽打得难解难分,看到韩信的要求,刘邦火冒三丈,正准备破口大骂。

这时,刘邦身边的张良和陈平悄悄地对刘邦说:“眼前形势危急,正是用人之际,现在就靠韩信了啊。”

刘邦立马反应过来,他接口道:“我是生气,生气的是韩信明明可以做真齐王,为什么要做个暂时代理的?”

于是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得偿所愿后,更加志得意满,最终为自己埋下祸根。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释义: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22

居常鞅鞅

打败项羽后,再扫除其他小诸侯,刘邦终于高枕无忧,建立了汉朝。

当时韩信是齐王,位高权重,引起刘邦猜忌。

刘邦先是废掉他的齐王,改封没有兵权的楚王,紧接着又贬他为淮阴侯。

然而他还是不放心韩信,于是设计,在齐地活捉了韩信。

拿下韩信后,刘邦却没有立马杀死他,反而封他为相国,实则是将他软禁在京城。

韩信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称病不朝,整天闷闷不乐。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释义:因不平或不满而常常郁郁不乐。

23

与哙伍

汉初,韩信被软禁在京城期间,心怀怨怼。

而樊哙却因妹妹被刘邦纳为嫔妃,而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有一次,韩信顺路去了樊哙的府邸,他到来和离去之时,樊哙都对他行跪拜之礼。

可韩信内心却瞧不上樊哙,走出大门后,他自嘲地说:“我真丢人,这一辈子竟然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释义:意思是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24

功高震主

韩信帮刘邦打下了整个江山,按理说应该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当时蒯生却跟韩信说:“刘邦很爱猜疑别人,你要很小心,有勇有谋,功劳又太大的人通常不会善终。”

可是韩信没有听进去,最后刘邦使计诛杀了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25

不赏之功

在汉王朝的建立中,韩信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度被封为齐王。

项羽被灭后,韩信帮刘邦继续扫除其他小诸侯,又立下不少功劳。

然而此时,韩信的功劳之大,已经无法封赏。

于是刘邦担心韩信会觊觎更高的位子,引起猜忌,最终想方设法,除掉了韩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26

勋冠三杰

刘邦平定天下后,有次在宫中设宴,问群臣:“为什么我得到了天下,而项羽却失去了天下?”

有人回答说:“因为陛下有功必赏,赏罚分明;而项羽嫉贤妒能,吝啬赏赐。”

刘邦笑着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计谋,我不如张良;论行政,我不如萧何;论打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才,我能得到天下,就是因为重用他们。”

出处:《汉书·高帝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释义:指汉朝开国的三大功臣萧何、张良和韩信。

27

伪游云梦

楚汉战争胜利后,刘邦袭夺韩信兵权,将其徙封为楚王。

但他还是不放心,想把韩信控制在身边,可若招韩信进京,又担心韩信因不敢来而造反。

危难之际,陈平建议刘邦假意去楚地游览,趁机逮捕韩信。

于是刘邦带着樊哙等少量将士去了楚地,在云梦召见韩信。

由于在自己地盘,韩信以为刘邦不会拿自己怎么样,放心地去见刘邦。

没想到,韩信刚来,刘邦便下令樊哙将韩信绑起来,迅速带离了楚国。

此时,韩信后悔不迭,却为时已晚。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人有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释义:指刘邦伪游云梦,诈捕韩信事,代指阴谋诡计。 

28

钟室之祸

公元前197年,巨鹿太守陈豨起兵谋反,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去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从。

这其间,韩信与陈豨一直有书信来往,他表示愿意与陈豨里应外合。

没想到这件事情偷偷被人告发了,吕后听说了,非常慌乱,让人把相国萧何找来商量。

萧何想了一会,心生一计,他自己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了捷报,皇帝打了胜仗,现在群臣都要到皇宫里去祝贺。

韩信推脱不过,就不情愿地去了。

刚到长乐宫,事先埋伏的很多壮士便一拥而上,把韩信捆了起来。

由于皇帝还在前方,吕后当机立断,先斩后奏,在长乐钟室把韩信杀了。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释义:比喻功臣遭忌被杀。  

2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当初投靠刘邦时,一开始也不受重视。

但是萧何非常欣赏韩信的才华,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向刘邦推荐,却没有引起重视。

韩信见得不到重用,便找了个机会逃走了。

萧何得知韩信走了,急得直跺脚,来不及告知刘邦,就去追韩信,最终为刘邦留住了他。

此后,韩信开始受到重用,慢慢施展出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代军神。

汉朝建立后,韩信受到猜忌,被贬为淮阴侯。

他逐渐心生不满,于是密谋造反。

事情败露后,是萧何设计,诓骗他进入长乐宫,最终死于刀下。

韩信一生的辉煌功业,是萧何成就的;而他的悲惨结局,也是萧何一手导演。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释义: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30

兵仙神帅

韩信戎马一生,曾任大将军、左丞相,受封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王侯将相”一人全任。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明朝时期,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出处: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释义:韩信是军界的神话,后人尊称为兵仙神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免费关注孔子学堂 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欢迎在评论区和学堂君一起留言互动喔~※

你若喜欢,点个 好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