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嘉峪关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04:19

  原标题:生态宜居嘉峪关

  记者 白艳华

  夏日的讨赖河畔绿色植物随风摇曳,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傍晚,市民三五成群,或观景,或拍照,或凭栏闲眺,美丽的讨赖河畔,成了嘉酒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既能看到雪山,又能看到水,还能看到音乐喷泉……讨赖河边成了我们锻炼身体、休闲散步的好地方。”家住南湖社区如意庭院的李淑华说。

  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讨赖河不仅为老百姓留住了鸟语花香,也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昔日的乱石滩、垃圾场,被改造成了山水相依、人水和谐、蓝天、碧水、雪山、绿地相映生辉的优美风景区。也是我市获得“202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的生动写照。

  “从戈壁荒滩到现在的绿树成荫,从没有休闲设施到戈壁‘夜光楼’……经过10多年的治理,讨赖河嘉峪关段已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文化旅游名片,也是全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第一批4个试点中首个通过验收的示范河湖。”市水投公司讨赖河生态文化景区管理部工作人员说。

  讨赖河的美丽嬗变,只是嘉峪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条件,我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以绿兴城,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连续29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在戈壁荒滩上建湖蓄水、种草植树、美化家园,由过去的“遍地不长草”到现在的“处处是绿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58%,绿化覆盖率41.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形成了“出门见绿、随处见景”的绿色生态圈。坚持引水进城,通过系统治理将昔日的荒滩河道变为连绵15公里的城市水系,建成集调蓄、生态、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湖18个,人均水域面积高达30.4平方米。相继建成4A级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南湖文化生态园、讨赖河生态园、明珠文化生态园等十几座公园和110多处公共绿地。

  夏日傍晚,三五成群的市民涌入迎宾湖旅游园区乘凉。漫步在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边,清风习习、花香阵阵。“近几年,我市新建了不少公园。公园里设施齐全,亭子、健身器材、座椅以及各种花草树木,市民在散步锻炼的同时,还能欣赏美景。”在公园锻炼的市民纷纷赞誉。

  我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实施绿色惠民工程,今年改造城市道路绿化带0.86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酒钢三中北门游园、十号门游园和东安社区游园等“口袋公园”,完善了明珠文化生态园、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等城市公园基础设施,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公共空间的需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蓝天,是生态环境好坏的硬指标之一。我市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提高大气治污精准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让“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今年1-10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5,优良天数占比80.6%。

  2022年6月,我市获评全国“2021年度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和生态环境部、省政府通报表扬,成为全国9个之一、全省首个在生态环境领域获激励的城市。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加大国土空间绿化、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工作力度。全市污水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6%、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所有行政村建成省级清洁村庄。

  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大漠、雪山、戈壁、峡谷、湿地等自然风光尽揽无遗,享生态之美,乐花香之怡,嘉峪关成为可以深呼吸的生态之城。

  与此同时,我市还持续加强与国家、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衔接。制定完成《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提高环评审批效能为主线,充分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严格按照环评“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合法、合规企业权益,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项项举措,见证着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互相促进、高质量发展。

  “城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这是市民对全市生态最美的概括。近年来,我市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20几项国家级殊荣,赢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

  绿色,让雄关大地处处美景如画。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坐标定位新起点,嘉峪关已找准绿色发展新路径。如今的雄关大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公园棋布、绿带纵横,漫步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在生态强市这条道路上,嘉峪关将越走越实,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