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好听的中国地名,居然是这么来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18:35

地名,不只是一个地理学符号,更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

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今天中国三千余个县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之名,或从草木山川中而来,或体现着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或因战乱纷争、朝代更迭被打上历史的烙印。

北京、上海、杭州等各地地名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哪些地名因“避讳”而被反复修改?澎湃问吧邀请资深出版人、诗人张缘一起聊聊中国地名的含义与由来。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中国地名的含义与由来

@专注自己_:哈尔滨的名字是咋来的?

张缘:哈尔滨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简单来说,目前人们普遍相信哈尔滨来自此前生活在这里的非汉族民族,比如满族、女真族。现在哈尔滨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写的是:“‘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

@J_recluse:宝鸡市的名字有何含义?

张缘:《地名里的中国》有载:陕西省宝鸡市的得名看上去似乎和凤凰或者凤翔类似,实际上是山名与祥瑞二者合一——其境内有鸡峰山(陈仓山),传说秦文公在此发现了一块能发出鸡鸣之声的石头,建了一座陈宝祠,唐时以此传说将其命名为宝鸡,取“陈宝鸡鸣之瑞”之意。

@麓里:为何要把“姑苏”改为“苏州”?

张缘:苏州作为吴国国都,因为城西南有一座山叫做姑苏山,于是苏州之前一直被称为姑苏。直到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将姑苏更名为苏州。州在当时是一种行政区划的说法,秦始皇将天下分为36个郡,此后郡越来越多,不便于管理,于是郡上设州。很多郡合并升级为州,苏州当时本来应该叫吴州,但因为这个名字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叫了苏州。

@ZHANG:河曲这个地名跟黄河有什么关系吗?

张缘:山西省河曲县因地处黄河之滨得名,顾名思义就是黄河弯曲的地方。如果我们看黄河的河道,其实黄河拐弯的地方有很多。而黄河上游著名的河套地区正得名自黄河最大的转向——“几”字弯。所谓河套,是明代才出现的称呼。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其形容的正是“大河三面环之”的地形,自宁夏银川以北,内蒙古的托克托以南这段黄河两侧的“套”状平原地带,就是河套。秦汉时期这里曾被称为“河南地”,后来也曾有河曲之名。

@東木儁乂:福建的名称咋来的?

张缘:福建省简称“闽”,以唐代福建经略使为得名之始。唐朝时取福州、建州之名各一字命名福建经略使。元代“至元十五年,置(福建)行中书省”。古时为闽越地,《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史记》南越,班固作南粤,粤即越也,今人多以两广为粤,闽浙为越矣。”福建省陆地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 13.6 万平方千米。福建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六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 多个。平潭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福建省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省会福州市以境内的福山得名。《元和郡县图志》,福州“今为福建观察使治所”“开元十三年(725 年)改为福州都督府,因州西北福山为名”。

@无心插柳:云南这个名字有何历史沿革?

张缘:云南省简称“滇”或“云”,以地处彩云之南,故名“云南”。明降庆《云南通志》:“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又说,以地处云岭之南而得名。“云南”最先用于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 109 年)所设益州郡下的一个县——云南县。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 年)才设云南行省。因境内有滇池,战国时为滇国,简称“滇”。汉武帝下令征发滇国,巴蜀兵士进击与滇国相邻地区,“以兵临滇”,滇王这才归附,“举国降,请置吏入朝”,同时设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全省陆地面积 39.41 万平方千米,毗邻广西、贵州、西藏,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部与缅甸相邻,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省会为昆明市,一说以昆明夷得名 ,“昆明”古称“昆”“昆弥”“昆淋”,是当时活跃在西南地区一个部族的名称;又说以境内昆明池得名。

@邪恶波克比:我知道杭州(古时的临安)的由来,宋高宗被金兵打成惊弓之鸟,丧失北境国土,苟且偏安中国南部,定都“临安”。

张缘:建炎三年(1129 年)闰八月,为躲避女真族的铁骑,宋高宗赵构迁都杭州。为了表示自己不忘故土的决心,赵构将杭州改为“临安”。但从“临时安置”这个寓意出发的地名多少有点偏安一隅的意思,因此,南宋政府公开的说法,还是感念吴越国王钱镠纳土归宋的功绩,是以其故里“临安”为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Moon face:松滋,镇宁,句容,分别有哪些含义?

张缘:湖北省松滋市——《地名里的中国》有载:松、樟、桐、柳等树木也常被用于命名地方。如以松为名,全国便有松滋市、松溪县、松潘县、松北区等 9 处。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置和宏州、达安州,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筑城,置纳吉堡。‘纳吉’为布依语地名,‘纳’为田,‘吉’为某某地方。十八年改和宏州为镇宁州,改达安州为永宁州,镇宁之名从此开始。县名带有统治者镇压少数民族以达到‘安宁’之意。

江苏省句容市——句容此名源于上古汉语音译古越语。“句”通“勾”,为古代吴越地区常见的地名通名,本意为“族群”。按古吴越语语序,专名“容”置于通名之后。“句容”类似于北方汉族地区的“容家庄”。

@白色盖毯:与一些较为文雅的地名相比,合肥显得有点奇怪,这是怎么来的?

张缘:安徽省省会合肥之名也与淮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地最早在秦朝便设合肥县,属九江郡。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曾出现。启用于隋开皇元年(581 年)的“庐州”是合肥的曾用名。合肥之“肥”来自淝水,据古人观察,自江淮分水岭两侧发源的淝水(今东淝河)和施水(今南淝河),一条向北汇入淮河,一条向南汇入巢湖,唯独在合肥有交汇,因而得名。

地名背后的趣事

@人间正道は沧桑:陕西被标注为“Shaanxi”,颠覆了人们对汉语拼音的认知,可用声调解决与山西的区分问题,这是为了让外国人更容易理解吗?

张缘:“Shaanxi”的拼写方法就是源自上世纪20年代颁布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全称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25~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罗马字母拼音研究委员会研究制订,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大学院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公布,与注音字母同时推行。方案采用现成的26个拉丁字母,不另增加符号,声调用变换拼法来表示,规则较繁。

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汉字是有声调的,而转写成罗马字母后,汉语拼音里的声调就消失了,比方说“陕西”和邻居“山西”就傻傻分不清楚了。国语罗马字是少有的不依赖数字或特殊符号便可标记声调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在这套方案里,便是通过不同的拼写规则来解决汉字罗马化后的声调问题。

“Shaanxi”其实是一个混搭式的拼写。根据国语罗马字方案,“陕”韵母“an”读上声(三声)应写作“aan”,“山”韵母“an”读阴平(一声)依旧写作“an”。如果继续按照国语罗马字的方案,“西”字就要拼写成shi,“陕西”就变成了”Shaanshi“。

@小兔兔:中国地名是否辐射到华文文化圈?

张缘:当然,国界线从来不是文化传播的阻碍,更何况历史上,中国的版图也一直在不断变化。比如韩国首都之前的名字叫“汉城”,比如越南有一个城市的名字叫“归仁”,而这里正是郑和下西洋在越南停靠的地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中国的很多词汇,也可能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影响。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也是动态的。

@骄阳之花:为什么中国周边国家大量使用中国地名?

张缘:这当然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始终是周边国家的“文明灯塔”所造成的啦。

@小兔兔:我国每个省的简称有何故事?请讲个您觉得很精彩的!

张缘:很多简称都很有趣,比如河南省,简称“豫”,来自以前的豫州,而豫州就是所谓“九州”,这个概念来自大禹的《禹贡》。九州是最早的中原,或者说最早中国的地理划分概念。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你看其中还作为今天省级地区简称的,只有豫州(河南)和冀州(河北)。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省最早就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延续性。

@诗人=躺尸人:有没有在起名时互相影响、关联的例子?

张缘:我想到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南北、东西”,“阴阳”等相对概念出现的地名。比如太行山分开的山西、山东,黄河分开的河南、河北,山东地区围绕着古济水所命名的济阳、济阴。

@杰尼龟看新闻:网上有段子说现在的四川实际只有“2.5川”,这是否准确?

张缘:这其实是四川省和“四川”的区分。四川得名于益州路(今四川成都),利州路(今陕西汉中、四川广元 ),梓州路(今四川绵阳三台、四川泸州),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因此如果看地图,当前中国行政版图中的四川,实际上是“2.5川”,这个说法也是不错的。

《地名里的中国》,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