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的“西引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31 16:24

最近西安都市圈的话题挺火。

11月30日,由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的《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按照《行动计划》,西安都市圈将建设七大功能组团,交通、教育、医疗、养老、政务服务将互通互联,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12月12日,西安都市圈又吸引到“圈外”新成员。当日,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西安市召开,签署《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早在2023年初,商洛和汉中就已经积极表态融入西安都市圈,与西安签署相关合作框架协议,争先搭乘都市圈发展“东风”。

最近,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又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发布西安都市圈发展成果评估报告。报告显示:西安都市圈作为一个发展型都市圈,都市圈能级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跃升,创新转化绩效显著提高,国际文化影响力独树一帜,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向好……

从西安、咸阳迈向“一体化”到构建多城协同、七大功能组团分工明确的都市圈,再到陕南三市陆续加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锋芒”初现。

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

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交通是开路先锋。交通便利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才会畅通,都市圈内城市之间才能高效联动发展。

9月21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咸阳渭河高新大桥正式通车,西安都市圈内联系最紧密的西安和咸阳的一体化发展迎来突破性进展。在此之前,连接西安和咸阳的地铁5号线、14号线和16号线一期也已开通运营。

西安地铁1号线咸阳西站。 咸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西安咸阳机场三期飞行区已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53.17%,京昆高速公路目前西安境内主线已建成通车,国道312、国道344等5条西安—咸阳“横向”通道也已建成,都大大加快了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行动计划》中专门用一部分提到“加快推动交通能源等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通畅便捷都市圈”,明确提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按照《行动计划》,西安都市圈将加快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研究西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推动西银高铁礼泉南站、西十高铁蓝田站、西延高铁富平南站和铜川站、高铁西安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这些铁路的建设对拉大西安都市圈骨架,扩大西安都市圈空间容量和规模有重要意义。

在公路建设方面,《行动计划》中提到将加快实施鄠邑经周至至眉县、马家堡至泾阳、S05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启动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等,推动形成都市圈高效公路网。

去年7月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22-2035年)》中增设了12条都市圈环线,其中西北地区唯一的都市圈环线——覆盖西安、咸阳、渭南的西安都市圈环线,其零口至蓝田段2024年将开工建设。

《行动计划》中还详细提到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提升都市圈航空机场服务效能;推进交通同城化运营管理;完善都市圈物流体系等内容。

一个成熟的都市圈内高效联通的交通网呈现在大众面前。

都市圈内城市差异化定位

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化都市圈的研究表明,产业分工程度是测量都市圈发展成效的一项核心指标。为了避免西安核心城市产业的“虹吸效应”,《行动计划》提到,“将咸阳、铜川、渭南打造成为西安都市圈工业高质量转移的承接区,推动形成密切关联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差异化发展”。

早在8月18日召开的2023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上,与西安联系紧密的咸阳、渭南和铜川就已经表达了与西安产业协同发展的想法:

咸阳建议要协同推进区域内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构建西安龙头引领、节点城市协同、园区承接的格局;渭南主张推动乳制品、增材制造、氢能等优势产业融入都市圈产业链,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实现“西安需要、渭南保障”;铜川则提出依托水泥建材产业优势,做实“西安研发 铜川制造”,围绕关中汽车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汽车装备配套产业,等等。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范围示意图。 图片来源:《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西安都市圈内主要城市的产业分工。

“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被放在首要位置,如“推动西安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氢能等19条重点产业链的各环节、各领域向各市延伸,共同推动制造业补链、强链”。《行动计划》还对“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协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详细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中具体提到了西安都市圈内主要城市产业分工协同的合作方式,如“推动各开发区、产业基地利用‘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方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今年7月,陕西发改委印发的2023年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年度重点任务》中提到“强化产业链合作,建立完善‘西安研发制造+周边转化配套’模式,推动都市圈产业园区开展务实合作”,《行动计划》提出的上述计划,正是对此具体回应。

不过,西安都市圈内城市行政区划不同,行政壁垒将会成为各种协同尤其是产业协同发展的最大局限因素。都市圈内城市有各自利益和考量,不能只靠“商量”推动,还需要高于城市级别的陕西省、甚至国家政府层面牵头组建协调平台,实现整体协作。

西安都市圈的“扩容”

随着能级的提升,西安都市圈开始辐射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内甚至城市群外部其他城市发展。

8月18日,2023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关中平原城市群迎来突破式发展。来自陕西、山西、甘肃、河南等四省的14城齐聚西安。会上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签署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联盟框架协议》、住房公积金协同发展等合作协议。

随后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今年秋季,2023关中平原城市群秋季文旅系列活动在城市群各城市举行。11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倡议下,关中平原城市群4省13城法院签署合作协议,拓展了信息化共享范围,全面强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间执行联动建设,进一步优化关中平原城市群营商环境。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范围图。 图片来源:《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西安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外部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愈发强劲。

以汉中和安康为例。2月3日,西安、汉中两市举行协同发展座谈会,并签署《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一个多月后,两市发改委在汉中市召开了深入推进《汉中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动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工作落实座谈会。

安康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主动加强与西安都市圈、关中城市群紧密互动”。随着12月12日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协同发展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西安召开,安康“加强与西安都市圈紧密互动”有了实质性进展。

在11月22日,西康高铁5标段——仁河口旬河大桥已经顺利合龙,为西康高铁早日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康高铁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对安康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是重大利好。

期待西安都市圈进入“加速跑”阶段后,一改过去中心大城市“个人全能、单打独斗”的局面,推动圈内圈外联系紧密的大小城市各展其能、协同作战,成为国内更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责编:吴德锋、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