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海南省
原标题:易经智慧与“人更三圣”
薛岚侨
易经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还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一说。
“人更三圣”就是指易经成书,由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六十四卦和卦名、爻辞以及孔子作《易传》解读《易经》的过程。
“世历三古”就是说《易经》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期。上古时代指三皇五帝时期;中古时代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下古时代指汉至清朝时期(汉朝后《易经》及其姊妹篇进入鼎盛发展时期)。
下面给大家分享的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对易经首创、发展以及创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一、易经首创者——伏羲:
伏羲伏羲是中国文化始祖,也是《易经》的首创者。
伏羲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发明了渔网,发明了音乐,创造了文字,伏羲“始作八卦”,乃起于观察天、地、人、物以后,归纳所得,制作为八卦的思想符号。
(一)、伏羲首创《易经》,对人类社会做出三大贡献:
贡献一:阴阳。
伏羲专注观察大自然。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星空,动物,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远观诸物,近取诸身。他在寻找宇宙,自然和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共通点,就是阴阳是共同的。比如大自然里有天地,天上有日月,地上有山河,人类有男女,有父子,都可以用阴阳来表示。不仅如此,伏羲还发现阴阳是能够相互转化的,比如白天为阳,晚上为阴,昼夜交替,相互转化;动为阳,静为阴,那我们走路的就是一阴一阳相互转化才能走前进,这是伏羲发现的阴阳的特性。伏羲还发现阴阳的另一个特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比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而太阳日出为阳,日落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而人又是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大家熟悉太极图所表示的就是阴阳,以及阴阳相互转换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的特性。
贡献二:三才。
伏羲对大自然观察之后,发现用阴阳解读宇宙、解读大自然和人,还不够具体,于是继续观察,他发现人类社会永远都有三个世界,上为天,下为地,中间是人,所以伏羲发现的第二个秘密,就是天地人。天地人在易经的思维里,称为三才。天地人三才对我们的指导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我们经常说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要具备三个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就源于伏羲发现的天地人三才。
经典案例: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地利、人和”二才都具备了,就差一个“天时”一才了,那就是东风。
贡献三:八卦。
阴阳、三才有了,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呢?伏羲在观察天地的时候,看到天地尽头的地平线,就是一条直线,伏羲就用一条横线代表阳,用断开的一条横线代表阴,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画开天,阴阳就巧妙的表示出来了。这一横和断开的一横叫做爻,代表阳一横叫做阳爻,代表阴的断开的横叫做阴爻。阴阳表达出来了,三才如何表达呢?伏羲把阴爻和阳爻按照上中下的位置进行排列组合,一共可以排列成8个符号,这就是易经八卦的起源。
(二)、八卦代表什么?
八卦八卦就是从宇宙万象里边,归纳出来的八种基本元素。
第一天和地,天底下就是地,天地是人立身的根本,谁都离不开。
第二水和火,没有水我们活得了吗?没有火,我们吃什么?所以天、地、水、火,就是四个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
第三风和雷,天地水火就满足了吗?没有,有时候火太大了,很热,我们就开始扇扇子,就是希望有凉风来,可见风也很重要。风来了以后,我们马上会想到跟风相对的是什么?就是雷,打雷的时候才会下雨,下雨后降温了。
第四山和泽,风为什么从那边进来,不从这边进来?原来是被山挡住了。山会挡住很多东西,所以山又显得很重要。山挡住这边的风,风就从那里来,那边是什么?那就是海,有时也不一定是海,内陆很多地方没有海,就把泽叫做海,像云南洱海、程海,内蒙岱海、乌梁素海等,海就是一个湖,一个泽,一个潭。
这样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八样东西就出来了。世界上的万物万象都是这八种东西彼此互动产生的,天与地互动,火与水互动,风与雷互动,山与泽互动,此外,这八种形态元素都可以交叉互动。所以我们就把这八种现象定为八个经卦,就是基本卦,而且这里面只分成两个小系统,一个就是跟天有关系的,一个跟地有关系的。
那么伏羲是怎样利用阴和阳这两个符号的变化组合,来代表这八种自然现象的呢?
(三)、八卦如何用符号表示?
画天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就会画了一条弧线来表示天,而且我们发现天不是薄薄的一层,好像天外有天,天上有天,所以就画三条,这三线就像天。地在天底下,一直到天边都有地,可是当中有河流隔开来。天是连在一起的,可是土地是分裂的,所以伏羲很自然就画成一个断掉的直线。当然地上的土也不是薄薄的一层,所以用三画断掉的直线。
天地我们把八卦分成两类,一类是跟天有关系的,一类跟地有关系的。我们把天画下来,这三条直线按照我们现在的了解,其实这个也是从以前传下来的,就叫上中下。爻这个字是《易经》里面的一个独特的用语,就是它每一画都叫一个爻,最底下一画叫下爻,当中一画叫中爻,最上面一条就叫上爻,爻就是一个符号。
风、火、泽,这三个东西都跟天有关系。天就是三画直直的,连续的;天下面动,风,就是上面两个连续的,下面一个是变动的;天空中动,火,就是上下各一个连续的,中间一个是变动的;天上面动,泽,下边两个连续的,上边一个是变动的。
风、火、泽地是三条断掉的线,这三条断掉的线也是分成下、中、上。最下边一爻由阴变阳,就代表地底下动;中间一爻由阴变阳,就代表地中间动;最上面一爻由阴变阳,就表示地上面动。这三种情况都是两个阴一个阳,阳是少数,代表动,所以以阳为主。地底下动,就是打雷,打雷时我们能感觉到地底下有东西在动。地当中动,就是水了,水就是在地当中一直不停地流动。地上面最大的动就是山,所以地上面动就是山。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雷、水、山是跟地有关系的。
雷、水、山(四)、八卦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
当初,人类还没有进入农业社会,靠打鱼、狩猎过日子。
一个人要出去打鱼、狩猎,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半路上碰到天气骤变,来不及躲避,这样很可能连命都没有了。
所以很多人问伏羲:明天要出去,天气会怎么样?
他告诉人们:“明天是大晴天,你去好了”,“明天往南走有雷,你要小心”“你往西北走,有大雨”……。
刚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可是后来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多,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很准,于是来问的人越来越多。
人多了以后,伏羲没有那么多时间应付,怎么办?
他就说:从明天开始,我在这棵树上挂一个这样的图像,就表示明天是雨天,或晴天,或打雷天,或刮风天等。
伏羲告诉老百姓:二一二,即☵,代表下雨;如果晴天,则告诉一二一,即☲;而二二一,即☳,则代表打雷;一一二,即☴,则代表刮风。
(五)、伏羲先天八卦图:
伏羲先天八卦图伏羲认为,乾卦为天,代表宇宙、天空,从中原大地看,南边天高,北边天低,故把乾卦放在南边。
坤卦为地,代表地球、大地。天在上,地在下,应把坤卦放在与乾卦相对的位置,故把坤卦放在北方。
兑卦为泽,代表沼泽地,因为东南沿海一带湖泊较多,还有大面积沼泽地,故把兑卦放在东南方位。
离卦为火,代表太阳,炎热,人们发现早晨从东边升起一团火,傍晚时到西方燃尽,每天都是这样,认为东方一定有很多火,故把离卦放在了东方。
震卦为雷,代表打雷、震动、地震。人们发现天空东北方打雷较多,故把震卦放在了东北方。
巽卦为风,代表起风、刮风、来风。那个时代,我国应该从西南方来风较多,故把巽卦放在了西南方向。
坎卦为水,我国的河流大部分是从西方流向东方,古人认为西方一定有很多水,源源不断流不尽。故把坎卦放在了西方。
艮卦为山,我国的西北方有很多山,如天山、贺兰山,又是昆仑山的发源地。故把艮卦放在了西北方。
二、易经推动者——周文王:
周文王周文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时期的人。他是商朝末年一个叫“周”的诸侯国的首领,周国在现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因为位处商朝领土的西边,所以人称西伯侯。西伯侯行的是仁政,而当朝天子商纣王行的是暴政,我们都知道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和昏君。商纣王听说西伯侯(文王)行仁政,天下小的诸侯国纷纷归附于西伯侯,这就引起了商纣王的记恨,就把周文王王囚禁在羑里。西伯因此当了七年囚徒。
(一)、周文王演绎64卦过程:
论及西伯的功绩,引导族人伐纣成功而王天下,固然是丰功,但比丰功更大的伟绩,则在于他为后世留下了《周易》这部著作。
周文王长子伯邑考到殷都之后,被商纣王处死且做成了肉酱,并送给周文王,据说是考验他是不是圣人。周文王知道对方的用意,所以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吃下去,就意味着彻底服了,于是周文王重获自由。商纣王对他的悔过非常满意,竟授予他“西伯”身份,让他代表商朝管理更大范围的西方事务。
请看周文王是怎么推动八卦向前发展的。
文王入狱后,发现院子里长满了蓍草。古人认为蓍草和大龟一样拥有灵性。因为蓍草寿命长久,仰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明露,颇有灵气,所以能感世间兴衰、人事成败。
文王取来蓍草,折成数段,凭借记忆在地上摆出先天八卦、先天六十四卦的卦图,就这样反复地推演。文王从不同的卦象感悟出自身的命运、姬氏家族的使命;也从中看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重新排列顺序,推演出后天八卦和六十四卦,就是现代人们熟悉的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二)、周文王后天八卦图:
周文王后天八卦图在实际运用中,周文王发现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不相符合当时实际情况,遂发明了后天八卦图。
周文王认为,乾卦应该放在西北,乾为天,因为天倾西北。
坤卦应该放在西南,坤为地,因为西南青藏高原为世界屋脊,其冰雪孕育大地万物。
兑卦应该放在西方,兑为泽,西边有很多沼泽地,黄河水就是从沼泽地里流出来的。
离卦应该放在南方,离为火,太阳虽然从东方出来,但不是最热的时候,太阳总是到南边最热。
震卦应该放在东方,震为雷,东边的日本地震最多。
巽卦应该放在东南,巽为风,因为东南方福建、台湾一带台风最多。
坎卦应该放在北边,坎为水,北边冰天雪地,气候寒冷。
艮卦,艮为山,应该放在东北,东北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后来,人们习惯把伏羲八卦作为“先天八卦”,把周文王改变方位后的八卦称为“后天八卦”,也称为“实用八卦”。至此中国《易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周文王被誉为《易经》发展史上的第二位圣人。
(三)、64卦排列顺序、起卦名、卦辞、爻辞:
1、64卦排列顺序:
64卦《周易》从六十四卦的排列上,开始以乾卦为首卦,以坤卦为第二卦,表明天地初开,阴阳交合,万物初生;又以既济卦和未济卦为结尾卦,表明一事的终末又是另一事的开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2、编写卦名:
有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每一卦的卦名是什么了。这卦名可不是随便起的,用六十四卦来代表世间的万事万物。
那么,如何将六十四类,分别对应上六十四卦的卦象呢?
于是,周文王就带着这些问题,悉心地研究每一卦的卦象,以及解读每一卦卦象的含义。他发现:卦象中阴阳位置不同、相互关系不同等等都隐蔵着丰富的含义。最后,周文王根据这些信息把世间的万事万物梳理、归纳成六十四类,再对应上六十四卦,并且给每一卦起了相应的名字,这就是卦名。
除了八经卦,即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个基本卦,是按照原有卦名起名外,其它则参考每个卦的卦象含义起名,如《泽山咸》,《风雷益》和《地火明夷》等。
3、编写卦辞:
周文王完成六十四卦卦象的生成、取卦名、排卦序之后,又开始为每一卦写上经文,开始论述六十四的主题;提示与引领我们去领悟每一卦、每一个主题的智慧。
周文王书写《周易》经文的格式是:先结合卦象进行概括性的总说;然后再进行分点论述。
每一卦都有自己的专属卦象,卦象里面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周文王先是根据这一卦的主题——卦名,以及卦象进行总体论述,然后再写出这一卦的中心思想。这一段文字就称作《卦辞》。
例如《雷风恒》的卦辞是: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又如《山地剥》的卦辞是:剥。不利有攸往。
再如《地水师》的卦辞是:师。贞,丈人吉,无咎。
4、编写爻辞:
每一卦的卦象都有六条或是阴的线段,又或是阳的直线,这就称作“爻”;每一卦的卦象都是由六爻组成的。
而周文王结合每一爻它所在的位置,以及它是阴是阳,还有相互关系所隐藏的含义等等来给每一爻所写的一段文字,这被称作《爻辞》。
《周易》共有384爻,共写了386段爻辞。
例如《火风鼎》初六爻辞是: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又如《水山蹇》六二爻辞是: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再如《天泽履》九四爻辞是: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64卦象和卦辞、爻辞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就是产生于周朝时期的《经》。《经》就是道,就是理,就是天地间、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道、人道的书,才能称之为《经》。
5、六十四卦深藏玄机:
文王把对毕生的反思总结的智慧、感悟的使命、伐纣建周的方略、教育世子的法则、治国安民之道都融在了卦图里。
细观周文王制作的爻辞,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情风俗,以及他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他的囚徒生活,似乎也有所涉及。他多处指出“利见大人”的各种条件。强调说“群龙无首”是吉象。须知道,在一般人眼中,群龙无首是乱象。但周文王认为只有群龙无首才可以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他还说不修旧德而从王事,将一事无成。在《蒙卦》中,他特别在初爻中指出给患有眼疾的人治好病,让他重见光明,利于正在服刑的人,使他因积德而脱去桎梏。
通观爻辞,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龄政治家的忧患意识,小到对一个人的察言观色,大到对一个时代的损益,兴衰的思考。论婚嫁、盖房、炊饮之民事,论战争、祭祀、建设之王事,他都由象及理,触类旁通,指出吉凶祸福的规律。
三、易经创新者——孔子:
孔子孔子处于一个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轴心时代,他把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做了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入整理,融会贯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他带领其团队修缮《诗书》,翻译《易经》,整理三书六经。
《诗》《书》《礼》《乐》和《春秋》这五种书籍,都是以政治、经济等人事活动为主要内容,只有《易经》以描绘天地人物的自然景象为主。这本书经过孔子的整理,进一步将自然法则和人文法则结合起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易》自战国时期即被称为“经”。自汉代始,《易传》与《易经》合编为一体,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
孔子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了注解《周易》的《易传》,即《十翼》,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易经》,使《易经》发生质的飞跃,提升到经的地位,被并入四书五经之中,为《易经》的完善与升华,功不可没,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哲学思想和伟大的文化遗产。
(一)、孔子研易及撰写《易传》过程:
1、受老子启发,明白了学习易经的重要性:
《史记-老子传记》中,司马迁还谈到了孔子向“老子问道”一事。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那么,圣人孔子是50岁时才学习《周易》的吗?
从当时历史现实背景看,孔子乃没落贵族后裔,但早年命运多舛,生存维艰,时刻得为生计奔波,根本没有精力去深耕《易经》,当然也就不会喜欢《易经》。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四载,最后返回鲁国,孔子已六十九岁,年近古稀。期间,一波三折,颠沛流离,历尽艰险;推行仁政,恢复周礼,响应者寥寥无几,除卫国予以礼遇、楚国礼贤下士外,很多国君诸如曹国公连见面礼都不给,等等。孔子终于明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犹如刻舟求剑,乃“大过”。
在《庄子-天运》一书中记载:孔子到了51岁时,还不曾领悟大道,于是拜求老子。
孔子拜求老子老子问他:我素问孔子乃北方的大贤者,亦未领悟得道么?
孔子回答:还未得道!
老子又问:子恶乎求之哉?(你又是怎样寻求大道呢?)
孔子答:吾求之度数,五年而未得也。(我在礼乐、规范、法度等方面寻求大道,5年时间不曾得道)。
老子再问:你又是怎样在礼仪、法度等方面领悟大道呢?
孔子回答:我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来寻道,12年未曾真正开悟(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也)。
从孔子与老子的这番对话中可知,孔子在38岁就开始接触易学了,只是《周易》枯涩隐晦,没专业的老师指点,很难入门,很难掌握《易经》所包含天尊地卑等礼仪方面的哲理内涵。
与老子接触,并受到他的启发后,圣人孔子对《周易》才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可见,孔子所说的:“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是指这位圣人到了50岁时,才真正理解《周易》的精髓含义了。
2、会见深得易经真髓的弟子商瞿后,孔子下定决心研习易经:
孔子在仕途、推广儒家思想上,屡遭挫折,于是孔子还向深得易经真髓的弟子商瞿请教,商瞿说:“你有圣人的智慧,却没有圣人的地位”,孔子听后潸然泪下,叹息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时也、运也、命也!孔子又说:“伏羲根据吉祥的龙马送来的《河图》,写出八卦,教育子民耕种养畜,大禹有吉祥的神龟送来《洛书》而治理了洪水,而我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命啊!”
此后孔子放弃理想,一心研读《易经》。
据《史记.孔子世家》上记载:孔子晚年特别喜欢《易经》,读《易经》以至于绑住竹简的牛皮断了无数次,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来历。
韦编三绝3、孔子在研习、解读《易经》时,植入儒家思想:
《易经》与儒家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二者经历了共同的命运。《易经》提出仁义,主张贵民;而孔子主张仁政,反对苛政,提出“苛政猛于虎”。孟子则提出王道,反对霸道,主张“重民轻君”,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易经》主张入世,强调实践,提出不脱离社会,并把人道与天道并重。《易经》善于从宇宙天地中悟“道”,并把象数之规律应用于人类,这些原则皆被儒家所吸取。
《易经》与孔子的思想关系,无论是《易》、《书》、《春秋》,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归——现实。孔子通过这些书籍要表述的对象都是以现实的兴衰、祸福、吉凶为中心探求天道、明了人之道。孔子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济世。儒家思想的实质与核心是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其基本内容在《易经》中已经以萌芽的形式大量出现。如《比》卦就是“和合”思想的源头,“比”体现了追求和睦亲善和安定互助的社会环境的政治理想;《临》卦则阐述了治国安民的具体策略,也是儒家仁政爱民、正身律己、德治教化思想在《易经》中的萌芽。
4、撰写《易传》解读《易经》:
孔子为《易经》做了十篇注释,称作《十翼》,孔子还说,如果能早点读《易经》,那么我就‘彬彬’了。这里的‘彬彬’,孔子在《论语》里做了解释,说: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则会显得粗鄙,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则会显得轻浮,内外兼修,掌握了《易》的文与质的度,则有君子的风范了。
《易传》一共有十篇作品,是《彖tuàn传上》、《彖传下》、《象传上》、《象传下》、《系辞传上》、《系辞传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这十篇论著“犹如《易经》之羽”,“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因此儒家称之为《十翼》。
《易传》把儒家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的自然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哲学意义上对卦爻符号以及卦爻辞进行全面的阐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价值取向。
(二)、《易传》对《易经》的巨大贡献:
《易传》,是现存最原始、最系统、最权威的注释《易经》的著作,是学习、研究《易经》的必读之书。《易传》对《易经》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1、从抽象意义上:
把《易经》卦爻提升到理论高度来进行注释。《易经》古经本为卜筮之书,其理论水平很低,而《易传》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却非常深刻。例如,《易传》从宇宙宏观角度探讨《易经》起源,认为《易经》是古代圣人仰观俯察,对大自然进行模拟、效法的结果,因而,在《易经》中八卦及六十四卦才体现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对现实人生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经过这样一解说,使《易经》理论变得博大精深,理论上远远超过《易经》古经。《易传》使《易经》完成了从占筮之学到哲学的过渡。
2、从整体把握上:
《易传》在注释《易经》卦爻辞时,注意联系卦爻画注释,把具体的卦爻辞上升到抽象的阴阳关系,从《易经》六十四卦的含义及爻所处的位置加以排列和进行解释,揭示了卦与卦之间、与爻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辞之间、卦与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周易》六十四卦,由原来的散乱不堪、不成体统,变成了一个有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易传》通过对《易经》旧形式语言的新阐释,说出了新时代人对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证明了先民哲学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成果。
3、从道德角度上:
《易传》注释《易经》发挥了儒家伦理传统,使《易经》变成了一部道德修养的书。《易经》作为占筮之书,本无伦理之说教,但由于《易传》把儒家道德思想广泛引进到《易经》中,使《易经》的性质有所变化,使《易经》既具有占筮功能,又有教人修心养性的功能,也就是说,学习《易经》既可以预测吉凶福祸,也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净化个人灵魂。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善为《易》者不占”。在荀子看来,学好《易经》可以占卜,也可以修心养性,而主要用于道德修养。
4、从历史文献上:
《易传》对《易经》的体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作了详细说明,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法。在《易传》产生之前的春秋时代,虽然用《易经》占问已经非常盛行,但是对《易经》的体例、筮法都没有详尽的说明,而《易传》在这一方面却作了较为明确的说明。这对研究《易经》体例、筮法的起源,无疑具有很大的意义。若无《易传》,今人将不会知道古代《易经》体例和占筮的方法。
四、《易传》解读文王《周易》的案例:
为了使大家更容易明白《易传》,在引申解读文王《周易》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里举几个案例予以说明。
(一)、《易传·象传》象辞(象传)引申解读《周易》卦象:
1、《乾为天》卦:
乾。元亨利贞。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易传·象传上·乾》白话文解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卦象为天,天道大自然的运行是刚健不屈,恒古不变,无始无终;天体运行,这是乾卦,天体刚健而运转不停的卦象,君子因此当效法天之行健,自立自强,自修、自悟、自觉而不稍懈怠。
2、《坤为地》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周易》白话文解释:
坤卦:大吉大利。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易传·象传上·坤》白话文解读: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卦卦象为地,卦德柔顺,观大地之形势有高低坦险,且能随高就低,有如山川地形顺势而行的卦象;君子因此当效法大地涵养深厚的德性,以承载万事万物。
3、《风火家人》卦:
家人。利女贞。
《周易》白话文解释:
家人卦:卜问妇女之事吉利。
《易传·象传下·家人》白话文解读:
风从火出之表象,象征着外部的风来自于本身的火,就像家庭的影响和作用都产生于自己内部一样。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4、《水火既济》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周易》白话文解释:
既济卦:亨通。这是小见吉利的贞卜。起初吉利,最后将发生变故。
《易传·象传下·既济》白话文解释: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这是既济卦,成功过河而事情终结的卦象,君子要懂得深思可能的患难,然后事先预防。
5、《火天大有》卦:
大有。元亨。
《周易》白话文解释:
大有卦:昌隆通泰。
《易传·象传上·大有》白话文解读:
君子见此卦象,体会道之伟大,运行不息,明察善恶,在恶念未显之前,立即遏止;在善念未彰明,亦可使之发扬为善;顺应真善美的天命,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完成大同之理想。
6、《地山谦》卦:
谦。亨,君子有终。
《周易》白话文解释:
谦卦:通泰。筮遇此卦,君子将有所成就。
《易传·象传上·谦》白话文解读:
君子观此卦象,当效法谦逊的美德,减损骄傲、自大之心,以补益谦卑低下之心;即损有余,以补不足,使事情称量平衡,作平均施予。
(二)、《易传》系辞引申解读《周易》爻辞:
1、《泽山咸》卦: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九四:贞卜吉利,无所悔恨。纷沓往来,朋友们都顺从你的意旨。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孔子说:“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扰忧虑的呢?天下同归于一个目标,所走的途径有不同。同归于一个好的理想,有百种不同的思虑。”
2、《泽水困》卦:
六三。困于石,据于疾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周易》白话文解释:
六三:被石头绊倒,被蒺藜刺伤,历难归家,妻子又不见了,这是凶险之兆。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孔子说:“不是自己所应经历的困境,却为了欲望而受困,必遭致声名俱裂的恶果。不是自己所应后退的据点,却后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恶果。名辱身危,已步入死亡之境地,妻子那里能见到呢?”
3、《雷水解》卦: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周易》白话文解释:
上六:在高高的城墙上,王公射中一只鹰,并且抓到了,这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君子蕴藏着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理,有所行动时,决无闭结与障碍,精准无比,出外必有收获。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结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4、《火雷噬嗑》卦:
上九。何校灭耳,凶。
《周易》白话文解释:
《易经》噬嗑卦上九爻辞上说:'罪恶深重,刑具已负荷在头部,两耳都灭没了,这是凶害达到了极点。’”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孔子说:“凡是获得危险的人,都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灭亡的家国,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的了。扰乱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好,而忽略荒殆,因此国家扰乱以致灭亡。所以君子必须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幸存亡国的苦痛,治理的时候不忘祸乱的惨烈,以如此的谨慎之心,本身安定,国家可以常保。”
5、《天火同人》卦: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九五:聚集起来的大众先哭号后欢笑,因为大军及时增援,大获胜仗。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孔子说,“同人九五,在居尊得位,在天下和同之先,本有艰难,故号咷大哭,以至诚感人,终至天下和同,故后快乐而笑”。
“君子之道,或出而服务天下,或隐处而独善其身,或沉默,或言语,如二人同心,其锋利足断坚硬的金属。同心的意思,是说二人精诚团结,心意齐同,其气味的相投。犹如兰蕙的芳薰。”
6、《乾为天》卦:
(1)、初九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周易》白话文解释:
初九:潜藏的龙,无法施展。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孔子说,"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潜"是潜藏。龙的活动,属于阳性,这一爻,虽然是阳爻,但位置在最下方,即阳气刚在地下发生,故不能对外活动。
尽管暂时还不能采取行动、发挥作用,但其具有难以限量的潜在力量,所以应当像潜藏的龙一样,隐忍不动,以等待时机。
(2)、九二爻辞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九二: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乾卦的第二爻,在下卦的中央位置,因而"得中",为有利的地位。潜龙已经上升,出现在田野。由于阳爻刚健,又在"二"得中的位置,具备中庸的德行。
在"二"的位置,还没有得到权势,只不过有伟大圣明的德行,已经显现而已。喻指君子走出了压抑的低谷,正开始谋取能够广泛施予德泽的社会地位。
(3)、九三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九三:有才德的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是阳爻,"三"是奇数的阳位,阳爻阳位,因而阳刚得正。但已离开"二"的中位,上升到下卦最高位置的"三",过分刚正,反而有危险。有德行的君子,本性刚健正直。如果终日奋发努力,夜晚戒慎恐惧,严谨惕励,虽然处于危险的地位,也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
(4)、九四爻辞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九四:龙也许跳进深潭,没有灾难。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当然这一时刻,龙是否要飞腾,还没有下定决心。但已经在深渊中,或跃动,或潜伏,进退有据,跃跃欲试,具有不可限量的潜在力量。
以"或跃在渊"的龙,象征待机而动,只要把握有利时机,就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这一爻,说明已经到了跃跃欲试决定进退的阶段,应当谨慎把握最有利的时机。
(5)、九五爻辞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周易》白话文解释:
九五:龙飞腾在空中,有利于会见贵族王公。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五"在上卦居中,是最理想的地位。龙得到天时地利,飞腾在天,据有无限的活动空间,刚健中正的伟大人物,已据有统治者的地位。
"九"是阳数的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含有"至尊中正"的意思。因而,这一爻,以飞龙在天,荀降甘雨,象徵伟大人物的恩泽,普及万民。说明已经到了大展宏图的极盛时期,应当支持拥护。
(6)、上九爻辞上九。亢龙有悔。
《周易》白话文解释:
上九: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
《易传·系辞上》白话文解读:
"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上九"是乾卦的最高的一爻。已经达到极点。"亢"是极与高又干燥的意思。龙飞得过高,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进退两难。
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困,这是警戒人们,崇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易传》在解读文王的《周易》时,已经在原来吉凶祸福,占卜基础上,上升到让人懂得为人处世,治国、理家,平天下的高深道理。从而使易经的含义、作用得到极大的升华。
作者简介:
薛岚侨曾任中国社科院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与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首任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易学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城市综合体研究中心首席易学顾问等职。2007年8月8日,在第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上,被大会主席团评选为“世界著名易学专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