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稳 通讯员 李群杰 济南报道
城市以产业而兴,产业因城市而强。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新城建试点城市”和“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创建城市”,济南是全国唯一明确提出“推进新城建产业链发展”任务的城市。
为高质量完成产业链发展任务,近日,由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标体系》作为济南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该指标体系的实施将有效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也标志着济南新城建工作迈向标准化新时代。
三个维度46项指标,推动新城建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济南的新城建工作起步于2020年,自成为试点城市以来,先后启动课题研究、产业链现状调研、经济指标统计调查,绘制了产业分布地图,测算了产业规模,完善了项目库、企业库。
“3年来,我们已基本建成‘1+3+N’新城建平台体系,初步落地‘1+2+15’新城建产业生态,在平台建设及应用、产业链培育及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让各区县(功能区)更加科学地分析评价属地新城建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开展新城建相关工作。
据介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标体系》由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起草编制,标准体系分别从“新城建平台”“新城建产业”“发展环境”3个维度设置了46个指标,涵盖平台应用、产业规模、产业创新、产业集群、保障措施等内容,可全方面、系统性、多维度地评估新城建发展水平。
记者注意到,《指标体系》不仅针对四个市级平台应用,还纳入了政府及园区、企业自建平台,产业方面不仅注重企业数量、产值、研发、创新等数据收集,还特别设置了社会贡献度、人才引进数量等指标。
历时5个月实地调研,量身定制科学、实用、全面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初步搭建起来后,我们便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通过座谈交流、线上沟通、线下宣贯等方式,分析论证、征求意见,力求让标准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调研主要针对承担新城建任务的14个区县(功能区)和年产值超过1000万的城建系统重点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932份,重点围绕“新城建产业”展开。
调研数据显示,产业规模方面,历下区发展水平较高,“新城建产值”“新城建投入额”“新城建社会贡献总额”等指标占全市总数的20%以上,起步区“新城建企业占比”最高,天桥区“新城建企业平均产值”最高,高新区“新城建重点企业数量”最多;产业创新方面,高新区产业创新发展呈强劲态势,历下区“自主研发科技数量”全市最多。
产业集群方面,调研分析结果显示,高新区的绿色建筑、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改造领域产业链集聚力最高,历下区则重点在智能建造和智慧物业产业链领域发力,此外商河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独树一帜。
“结合调研成果,我们在产业规模、产业创新、产业集群、产业融资等方面对‘新城建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和完善。”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期5个月的实地调研为“新城建”指标体系的制定提供了可量化、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也为“新城建”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新城建”发展指标体系,《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标体系》已于1月17日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表示,《指标体系》的制定发布可以更精准地服务新城建产业链企业和项目,有效助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治理增速增效、城市品质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