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贡山丙中洛:土特产经济鼓足村民“钱袋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05 07:40

  春节长假,每天有上万人次游客涌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甲生、石门关、雾里、东风、桃花岛等景点,在火爆当地农家乐、民宿、客栈生意的同时,也带火了当地羊肚菌、灵芝、山药、蜂蜜、红米等土特产产业。

  “游客多,一天收入超过1000多元,比往常要多出三四倍。”丙中洛村做农产品生意的村民张春健说,春节旅游旺季,当地羊肚菌和蜂蜜、红米等土特产深受外地游客的喜爱,生意很好做。

  “丙中洛山清水秀,农特产品都是原生态、纯自然的,价格也适宜,看了就想买。”昆明游客赵先生在丙中洛待了几天,买了一车厢农特产品。

  “缝起的翻过来,划四刀再翻,再轻轻压下去。”甲生村青翠山野里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新四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继光与几十个村民在大棚内来回穿梭,小心翼翼地给羊肚菌施装营养包。

  去年,张继光带领40户乡亲们种植了60亩羊肚菌,采收一万多斤,实现收益48万元。今年,大家的干劲都特别足,早晚劳作在羊肚菌基地,搬运腐殖土、清理杂草,希望有更好的收成,过上更好的日子。

  秋那桶村贡卡小组一片山坡地上,组长罗学峰带领村民们背运松毛、挖坑塘,准备播种山药苗。2022年,在中交集团帮扶下,贡卡小组试种了30亩山药,2023年11月,山药喜获丰收,收益12万元。

  “以前从来没有种过山药,经验、技术还不到位。今年我们会好好管理,争取亩均收益超过7000元。”罗学峰说。

  丙中洛镇是怒江旅游打卡地,田畴连绵,山地广袤,河流充沛,独龙族、怒族、傈僳族、怒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丙中洛镇在中交集团帮扶下,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绿美乡村建设和生态特色产业两手抓,护美绿水青山,发展全域旅游,因地制宜做好羊肚菌、灵芝、山药、蜂蜜、红米等原生态土特产经济,唤醒“沉睡”的资源,并借助实体店、电商和游客等销售渠道,帮助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让以前不值钱的变得值钱了,把以前不能卖钱的都卖掉了,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鼓起山区农民“钱袋子”。

  美景如画的甲生村东风坝子,村民余旭军正在给春节来村里旅游订购红米的游客发送红米。

  “红米、腊肉最好卖了,好多游客加了微信,让我按照他们给的地址发过去。”余旭军高兴地说,县、镇党委政府帮助村里打造特色稻田景观,养稻田鱼,让甲生稻田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的红米、稻田鱼、土鸡、蔬菜在家门口就卖出去了。

  1月24日,秋那桶村雾里、贡卡、初岗和嘎卡当村民小组村民聚在一起,喜领村集体经济“分红”款。土特产经济的繁荣发展,也让丙中洛镇各村寨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

  “雾里小组20万,初岗小组20万多一点……”秋那桶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余贵林说,这几年,村里以“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群众发展灵芝、山药等特色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的融合,村庄面貌、经济发展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新时代,丙中洛镇积极探索差异化、多样化的农业农村发展路子,大力推动“村企联建”“村社联建”,打造了一批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如“东风稻田”“甲生油菜田”“那一朵”特色民宿区等,开展羊肚菌、红米、山药、蜂蜜等土特产线上、线下销售,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今天的丙中洛,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全镇种植有林下灵芝133.1亩,白芨385亩、魔芋300亩、羊肚菌100亩、黄精936亩,养殖中华蜂500群,走出了一条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好路子。

  云南网通讯员 郜莹霞 记者 李寿华

  图片由丙中洛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