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掀起“中小城市学常州”的新热潮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0 05:17

原创 四方君 秦朔朋友圈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2023年的GDP数据相继出炉,笔者以为,最大的看点之一是江苏常州顺利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

1月30日,常州市公布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011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如期成为江苏第5座、全国第25座万亿城市。

常州2023年GDP过万亿,其实并无悬念,那为什么会说是一个很大的看点呢?

因为在地广人多“大体量”的万亿城市俱乐部里,常州是人口最少、面积较小的一座“小城市”。

2022年末,常州常住人口为536.62万,是万亿城市群中唯一一座500万级人口的城市(其他万亿城市中,有15座城市人口超千万,5座城市人口超过900万);土地面积4385平方公里,在万亿城市俱乐部内,仅高于深圳、佛山和东莞。

问题来了,“小城”常州,何以跻身“万亿大群”?

去年底,常州冲刺万亿之城时,笔者曾去实地调研过。走在常州的大街小巷、产业园区,映入眼帘最多的一个标语是“新能源之都”,这也是常州最引以为豪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数据显示,2023年,常州实现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三,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动力电池领域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产销量占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67.8万辆,同比增长97.3%,产量约占全省70%。

巨浪始于微澜。这一切要源于常州十年前的一次深远布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期主义”精神。

2013年,新能源产业尚未形成气候时,常州市委、市政府就用战略性眼光瞄准了这条产业新赛道,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智能电网在内的十大产业链,全面铺开了新能源产业布局。

盯住“长坡厚雪”的新能源赛道,常州开始了“滚雪球”式大发展。

2016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凭借“三页PPT造车”,获得常州的厂房和融资支持,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由此落地。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比亚迪来到常州设厂;2022年1月,第一辆“常州产”的比亚迪车正式下线。

至此,常州“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发展格局开始形成。

理想和比亚迪整车厂齐聚常州无疑对“新能源之都”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在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脉络中,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壮大,同样至关重要。

十年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有四家被招引到常州设厂,其中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两家行业巨头更是把总部搬到了常州;

动力电池生产有32个主要环节,常州覆盖了其中31个,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发布的动力电池产业两大榜单中,“常州军团”以一己之力贡献了榜单总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千瓦时的电量来计算的话,常州产动力电池足够装配超过100万辆新能源车。换算下来,2022年全世界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搭载了常州产动力电池!

但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没有止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是围绕整个新能源体系,构建了包括以光伏为主的“发”、以动力电池为主的“储”、以输变电为主的“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用”四个主要环节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闭环。

“储”“用”已成气候,“发”“送”同样领先。常州光伏产业链条完整,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占全国10%左右;作为“世界变压器之都”,常州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变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从产业生态完整、产业规模领先的角度来说,常州真正做实做强了“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名片。

十年时间,在没有本土新能源汽车整机厂、没有本土动力电池企业情况下,常州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措施,“无中生有、有中做优、优中变强”,培育出了一个七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可以说是中国城市产业培育史上的一个标杆样本!

在总结成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有“后视镜”思维,仿佛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理所当然。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常州新能源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过程并没有一帆风顺。

上文提到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中创新航(原名中航锂电),就是常州的一笔惊险投资。

中航锂电原本是一家科技央企,2009年在洛阳市高新区注册成立,2013年和2014年,中航锂电连续保持我国商用车市场装机量第一,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

2015年常州金坛区引进落地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当时一次性投入了28个亿。

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出现调整。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中航锂电出现危机,装机量呈现断崖式下跌,2017年和2018年连续出现大额亏损,企业陷入严重困境。

大手笔投入的常州金坛此时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及时止损还是共克时艰,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最终,经过专业团队对动力电池产业以及中航锂电项目反复论证后,常州金坛果断“抄底”,累计投入超50亿元,成为中航锂电大股东。

控股后,常州金坛推动中航锂电从央企子公司变身地方国企,从而下放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并进行多元化股权改革、选聘优秀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等系列改革,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力和效率。

2022年10月,中航锂电更名为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完成了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的绝地反击。

这个案例虽然过程曲折惊险,但好在结局圆满,甚至因其绝佳的故事性,还成了常州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发展的代表作。

但投资哪有没风险的。座谈过程中,常州方面也提到了产业招引培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失败案例,但关键是如何看待失败、如何对待失误。是失败后从此畏葸不前贻误良机,还是汲取教训东山再起?是对失误零容忍导致不敢作为,还是鼓励试错、提供一个包容宽松的环境?

很多城市不是选不对战略方向,而是执行起来束手束脚,既解放不了思想,又放不下包袱。我想,这才是很多城市应该前往常州深度取经的地方。

调研过程中,常州还有一些特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一是营商服务。

现在每个城市都说自己的营商环境怎么怎么好,但行胜于言,尤其是特殊时期的一些举措和操作,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真正的营商服务水平。

这次常州调研,陪同领导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疫情期间,常州工厂是比亚迪在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停工的工厂。

确实,十年间“无中生有”出七千亿的新能源产业,没有过硬的营商服务,是招引不来那么多行业龙头企业和30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

其二是“无中生有”。

这次调研让我了解到“龙城”常州其实没有出土过恐龙化石,却在千禧年造出了全世界最大的恐龙主题乐园,“无中生有”了一个东方侏罗纪。

1996年,第四届世界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地质矿产部收到许多国家赠送的远古动植物化石和矿石精品。领导却对这批化石发了愁,说来说去是因为没有资金和场地来保管这批化石。

无巧不成书,地矿部负责人在一次偶然场合遇到了常州市领导,闲聊起此事,常州市领导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主动提出在常州建设博物馆来保存这批化石。

但同时也意识到,如果只是建一个博物馆,难免要靠政府补贴才能活下去。所以常州在恐龙馆的基础上又造了一个主题乐园——中华恐龙园,成功打造成了常州名气最响、人气最高、生意最好的旅游景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22年,中华恐龙园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

文旅IP中华恐龙园是“无中生有”的,产业IP“新能源之都”也是“无中生有”的,两大顶级IP一脉相承的背后,何尝不是眼光超前的常州人对时代机遇的敏感把握。

其三是“耻为二手”。

调研过程中,经常能看到大街上刷着常州城市精神——“勇争一流,耻为二手”。因为“耻为二手”在城市精神中很少见,所以印象深刻,以为是常州新创。在“江南名士第一巷”常州青果巷调研时,才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常州望族恽氏祖训。

恽敬(1757-1817年),常州人,清代散文家,以“当事事为第一流”为宗旨,开创了“阳湖文派”;恽寿平(1633-1690年),常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因为“耻为天下第二手”,舍山水而独爱花鸟,开创了“常州画派”。

在此基础上,常州凝练出了“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城市精神。

现在看来,常州抢先布局,积十年之功建成辨识度极高的“新能源之都”,就是“勇争一流,耻为二手”城市精神的生动实践。

上世纪80年代,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常州凭着“不等不靠,一干二闯”的开拓精神,赢得了“工业明星城市”的称号,全国掀起了一波“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

时隔40多年,常州再一次创造了“十年造就七千亿产业”的奇迹,叫响了“新能源之都”称号,成功跻身万亿城市行列。

我想,是时候再掀起一轮“中小城市学常州”的新热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