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5 16:36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往期回顾

  中青报系  

 

深刻把握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张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9月23日   03 版)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

——————————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劳动精神有深厚文化底蕴、科学理论指引和坚实实践基础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谓劳动精神则是关于劳动的理念认知、价值追求和劳动状态、行为实践的集中体现。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劳动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盘古开天成就天地方圆,大禹治水开启华夏文明;一部《诗经》礼赞劳动人民,“四大发明”凝聚劳动者的智慧。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以辛勤劳动创造的。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展望未来,劳动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动精神升华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科学指引。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以往劳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创造性地确立和形成了科学的劳动概念和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是人所特有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劳动是人之生命的存在基础和意义源泉,劳动创造人,劳动形塑人,劳动注释人。同时,劳动也是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是社会存在关系的深层根据,是观念世界的生发基地,是人类历史的深层底色。马克思运用劳动这把“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从“繁芜丛杂”的社会关系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前进的基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当代中国劳动精神的思想内核和价值依归,对劳动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奠基性和指引性意义。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发动劳工阶级,带领劳动人民开创伟业,从南泥湾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到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手提肩扛,到改革开放时代的电气革命;从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到赶超一流的“载人航天精神”;从都市快递员的忙碌身影,到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铸就辉煌,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劳动精神得到极大弘扬。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劳动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对劳动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更通过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创造历史,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掌握到亿万劳动人民的手中,开启了真正通过自己双手劳动改变自己命运、推进民族复兴的征程。时至今日,亿万劳动者的勤劳创造、开拓创新,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崇尚劳动、劳动光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前提。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靠劳动成就复兴梦。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是最质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蓝图绘就到具体实施,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接力奋斗。回溯历史,从千疮百孔、一穷二白到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面临“开除球籍”的危险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中国树起了一座座“干”字丰碑。“干”的实践本质就是劳动,“劳动”的通俗表达就是“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正是通过持续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历史性新面貌。实践表明,劳工神圣、劳动光荣、实干兴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精神标识;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刻苦耐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力量基石。新时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创新科技等都迫切需要弘扬劳动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厚植精神底色,凝聚精神力量。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马克思曾指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认为,“没有年青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教育方针,对教育事业发展、人才素质培养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大事,因为它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成大才、担大任,就必须要培育和弘扬伟大劳动精神。

我们赞美劳动,是因为劳动的成果充实着生命的灌注;我们崇尚劳动,因为劳动的成就凝聚着智慧的结晶;我们尊重劳动,因为劳动的光荣源自诚实的付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践行劳动精神的精华,努力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贡献强国伟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张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23日 03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篇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

——————————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劳动精神有深厚文化底蕴、科学理论指引和坚实实践基础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谓劳动精神则是关于劳动的理念认知、价值追求和劳动状态、行为实践的集中体现。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劳动精神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盘古开天成就天地方圆,大禹治水开启华夏文明;一部《诗经》礼赞劳动人民,“四大发明”凝聚劳动者的智慧。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以辛勤劳动创造的。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展望未来,劳动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动精神升华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科学指引。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以往劳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创造性地确立和形成了科学的劳动概念和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劳动的动物”,劳动是人所特有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劳动是人之生命的存在基础和意义源泉,劳动创造人,劳动形塑人,劳动注释人。同时,劳动也是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基础,是社会存在关系的深层根据,是观念世界的生发基地,是人类历史的深层底色。马克思运用劳动这把“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从“繁芜丛杂”的社会关系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人类前进的基本方向。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当代中国劳动精神的思想内核和价值依归,对劳动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奠基性和指引性意义。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发动劳工阶级,带领劳动人民开创伟业,从南泥湾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到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手提肩扛,到改革开放时代的电气革命;从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到赶超一流的“载人航天精神”;从都市快递员的忙碌身影,到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创新……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铸就辉煌,劳动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劳动精神得到极大弘扬。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劳动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对劳动有着自己独特的体悟,更通过劳动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创造历史,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掌握到亿万劳动人民的手中,开启了真正通过自己双手劳动改变自己命运、推进民族复兴的征程。时至今日,亿万劳动者的勤劳创造、开拓创新,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崇尚劳动、劳动光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前提。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以劳动托起中国梦,靠劳动成就复兴梦。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是最质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蓝图绘就到具体实施,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接力奋斗。回溯历史,从千疮百孔、一穷二白到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面临“开除球籍”的危险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中国树起了一座座“干”字丰碑。“干”的实践本质就是劳动,“劳动”的通俗表达就是“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正是通过持续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历史性新面貌。实践表明,劳工神圣、劳动光荣、实干兴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精神标识;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刻苦耐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力量基石。新时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创新科技等都迫切需要弘扬劳动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厚植精神底色,凝聚精神力量。

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关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马克思曾指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认为,“没有年青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教育方针,对教育事业发展、人才素质培养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大事,因为它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成大才、担大任,就必须要培育和弘扬伟大劳动精神。

我们赞美劳动,是因为劳动的成果充实着生命的灌注;我们崇尚劳动,因为劳动的成就凝聚着智慧的结晶;我们尊重劳动,因为劳动的光荣源自诚实的付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践行劳动精神的精华,努力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贡献强国伟业。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