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华山:香火最旺的佛教名山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17 02:59

  中国宗教名山很多,简直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佛教名山就有二百二十二座,道教名山也有一百零一座,不过最著名的四大道教名山是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和齐云山,而佛教四大名山则是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四大名山之中,香火最旺的就是九华山,素有“香火之盛甲天下”的说法,而且,寺庙最多、僧人最多,真身菩萨最多的也当属九华山,从而决定了九华山在四大佛教名山的特殊地位。

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距离合肥大约220公里,景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境内有九十九座山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为黄山支脉,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也被称为“一庄一河十四山”的避暑胜地之一,是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

  唐开元年间(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唐朝,苦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因其生前和圆寂后,金乔觉大师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就是地藏菩萨所许,在地藏王菩萨的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明清时九华山达到鼎盛时期。

黄色的寺庙

  九华山在汉时叫做陵阳山,因为其有九座山峰,故在南朝时称为九子山。后来为何改成九华山呢?这不得不提到唐代大诗人李白,很多文人墨客都游历过九华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山,睹九峰俊美,犹如莲花,触景生情,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一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为“九子山”改名为“九华山”定名诗篇。

  九华山是寺庙最多的佛教名山,据传在其鼎盛时的清代,山上寺庙多达三百六十余座,僧尼有4000人左右。现在九华山有九十九座寺庙,实际上开放的寺庙也有九十三座,其中国家重点寺庙九座,省级重点寺庙三十座,佛像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在上九华山的路上,远远就看见一座杏黄色的墙院,它就是甘露寺,也是我们在九华山看到第一座寺庙,可惜时间有限,我们的汽车未能在此停留,未能拍下甘露寺,不过如此之多的寺庙,要一一拍下,估计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化城寺

  我们去的第一站就是九华山的开山之寺——化城寺,化城寺现在也是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几乎所有的游客必到此地。门前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与寺庙之间是一个很大的水池——放生池,池内有许多放生的金鱼和乌龟。相传401年天竺(古印度)僧人来此,最早建了一个庵堂,后来寺额曰“化城”,金乔觉99岁圆寂后,化城寺被辟为地藏道场。后多次被扩建、修缮,主持还被朝廷赐以紫衣,化城寺遂成为“九华诸寺之冠”,成为总丛林。

  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年)三次降旨派遣内待来九华山的化城寺进香、赐银并赐额“九华圣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赐御书匾额“芬陀普教”悬挂于化城寺中。后来,化城寺曾经又多次被毁坏,1981年寺院重修,全寺面积三千五百平方米,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展出馆藏文物一千八百余件。

寺庙屋顶的龙饰

  化城寺为四进院落式建筑,第一进为灵官殿,第二进为天王殿,第三进为大雄宝殿,第四进为三层藏经楼。殿宇门楣以上为水纹格棂,殿梁上,原悬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和清康熙、乾隆皇帝题赐匾额,在十年动乱中被烧为灰烬。化城寺教主很有特色,屋檐木梁之上都是雕梁画栋,光线从天井照射进来,因为化城寺多次被钦赐,顾龙也很多,大藻井的八角部共雕饰八条飞龙,加藻井顶端一条矫龙和珠球,组成“九龙戏球”。九条缠绕交错的游龙,首尾相顾,龙头伸向正中的一颗明蛛。游龙生动多姿,明珠光焰四射。

  化城寺也是九华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之一,游人和香客络绎不绝,香炉上铸铁飞龙上堆积一层厚厚的香灰,从此可以看出化城寺香火之旺。殿内有一副“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的楹联。佛像的造型,虽形状各异,从未有两手下垂的造型,楹联对仗工整,通俗易懂,祈求佛的法力使人心公平。我们去的时候,看到很多在寺庙里现场捐善款,有僧人人立即将捐款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并送一本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