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少城市的名字都不只一个。正式名称里,除了全称,还有简称,比如北京简称京,上海简称沪,广州简称穗,南京简称宁。此外,还有别称,甚至“戏称”,比如网友们口中的各种“都”。
相形之下,作为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现代的副省级城市、被批准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似乎一直缺乏一个辨识度和认同度高的简称。这时常引起市民和网友的讨论。
近日,有网友建议西安简称为“昊”或“兆”。用“昊”的理由,是西安位于西北,在后天八卦里,西北属乾位,为天,昊字为如日中天之表象,象征着西安前途光明,蒸蒸日上。取“兆”,是因为京兆是西安的古称;且“兆”代指一百万,呼应唐长安是首个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又代指数量多多。
当地民政部门表示,行政区划管理涉及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诸多要素,在变更、确定行政区划名称(简称)时,还应当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将在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时,将该网友的意见予以参考、研究,进行风险评估、专家论证。
甜蜜的烦恼:“镐”认同度不高
网上有一种说法,西安是一座没有简称的城市,这其实不准确的。因为长期以来,西安是有一个半官方简称的:镐。
不过,因为“镐”属于生僻字,使用上不太方便,本地人的认同度不高,自然也无法流行开来,时间久了,就有了“西安没有简称”的说法。
2005年,西安民政局与当地媒体联合发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人不赞同西安简称“镐”。其原因或许确实与“镐”不那么接地气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说明,西安历史文化深厚,可以用来作简称的选择太多。
在那一轮调查中,尽管多数市民不认同“镐”,但对到底选哪个字作简称,也并未达成共识。市民意见相对集中的选项就多达六个——“灞”、“丰”(或“沣”)、“凤”、“唐”、“秦”和“雍”。如果再加上这次网友建议的“昊”或“兆”,就多达八九个。可能没有哪座城市有如此多的简称备选答案。
从来源看,这些被提出来的选项,多数都与西安的历史有关。“镐”本就是西安作为周朝都城时的称谓;“唐”、“秦”、“兆”,也直接来源于历史。
因此,西安市民在简称这个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也可以说是西安的深厚历史文化带来的一种“甜蜜”的烦恼。
事实上,不只是简称,西安人对城市名字的纠结,在所有城市中可能都是比较突出的。如网上还有一种流传和讨论已久的说法或是建议——西安要不要重新改名为历史上更为人熟知的“长安”?
城市改名,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安人非常在意城市的简称、名字,这背后所展现出的强烈的城市主人翁意识,值得肯定。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简称,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也利于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传播。
那些不为人熟知的城市简称
不过,真要衡量起来,西安市民争论的,与其说是哪一个简称更能代表西安,不若说是,到底哪一个字作为西安的简称,才能被更多人所熟知。也就是说,在当下,城市简称所指向的文化意义,更多是对外的,而不是向内的。
就像说到城市简称,绝大多数人都立即想到京、沪、渝、蓉等,这本身就说明,城市简称,更多指向的是城市外在传播。
从公开信息来看,不少城市虽然都有简称,但真正能够广泛传播,被大众使用的,其实非常少。像西安的“镐”一样,不被人记住的,绝非个例。
仅以省会、副省级城市为例,像贵阳简称筑、南宁简称邕、兰州简称皋、太原简称并,厦门简称鹭等,其实都不太为人所熟知。至于更多的普通地级市、三四线城市,被边缘化的简称就更多了。可以说,城市简称被遗忘是常态,被记住才是例外。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简称的生僻与否。北上广深渝蓉等城市的简称,说到底就是字简单、大众化,更容易被记住和传播。相较之下,筑、皋、邕等源自古语中的称谓,确实不太利于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播。
第二,还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与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地位息息相关。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简称之所以被更多人知道,在于它们的存在感很强,受到的关注度高。其实,除了称谓,与这些城市相关的几乎所有信息,都更容易被传播。
就这个角度来说,一些城市的简称逐渐被人所遗忘,或者说社会知晓率不高,其实不必太遗憾。说到底,这是受传播规律所决定的,与具体名字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强。
被大众所接受的,才是最好的
谈到城市简称,需要区分一个概念,那就是别称。
城市的正式简称,或者说特定的单字简称,一般都是取自历史,或者与河湖山等地名有关。像西安的镐、南宁的邕、宁波的甬、重庆的渝等,它们都与现在的名字没有直接关系。多数省份的简称,也是遵循这一生成逻辑。它主要突显的是城市的历史底蕴。
城市一般的简称,或者说别称,多就是城市的首字简用。比如,“北上广深”的说法就是典型。这种别称也多用来作为高速公路、铁路的命名。比如哈大高铁、兰海高速等。
要指出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武汉等城市的简称知晓率高,它们在铁路、高速公路中的命名也经常以正式简称出现。如北京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铁路命名,都是以京出现,像京九线、京沪线等;成都则有渝蓉高速、沪汉蓉高铁等。
但也有例外,如西成高铁、成昆铁路等,它们是源自城市名首字。
这种差别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约定俗成的力量。简单说就是,如何用,关键还是要接地气,读起来顺口,方便传播。
说一个细节。这几年,不断有川渝的网友问,成渝城市群,为什么不叫“渝蓉城市群”?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把重庆放在前面不是更合理?
去年,重庆发改委回应称,“成渝”作为约定俗成的提法,就像“巴蜀”一样,并无排名先后之分,为避免引起不良影响,不宜修改此称谓。
这个官方回复表明,城市简称也好,别名也罢,还是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力量,被大众所接受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过去很多年没有变化,说明已被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刻意改变,就没什么必要了。
就像西安,虽然多数人不知道“镐”,但并不妨碍它的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城市的别名流传度大有超越正式简称的趋势。比如,“北上广”比“京沪穗”更为人熟知;长沙没有正式的简称,但它的别名“星城”,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接受。广州的“羊城”、成都的“锦城”,也是如此。这或许是因为,更直白通俗的别称,更契合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密码。
所以,城市的知名度,与简称并没有必然联系。关键还在于,社会的认同度到底高不高。西安简称的备选答案很多且难以形成统一的答案,这种多元化现象,未尝不是西安的独特魅力。
因此,西安简称到底要不要改、改成什么,不妨将选择交给时间。西安民政部门的慎重态度,其实是对的。
这些年,网上关于城市改名的讨论不少。已经明确的有,襄樊重回襄阳,大庸变为张家界等。但更多的讨论,最后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共识性结果,比如黄山要不要改成徽州。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的认同度差异。明白这一点,城市的名字、简称,改与不改,或许就没那么多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