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公庙。(摄影:虞鹰)
华夏经纬网4月5日讯:(虞鹰)“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维系我们民族的一根绳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并把周文化弘扬光大,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岐山县文旅局局长杨慧敏3日在岐山周公庙如是说。
采访团一行参观岐山周公庙。(摄影:虞鹰)
2024“同根祭初祖 同心筑梦圆”境外媒体集中采访团4月3日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探访周公庙,了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历史典故,感受周礼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参观召亭村,了解 “甘棠遗爱”的周文化典故。
岐山周公庙。(摄影:虞鹰)
周公雕像。(摄影:虞鹰)
岐山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位于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占地面积1000余亩(包括周公庙古建筑群和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依山傍水,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状如簸箕。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大雅•卷阿》篇中描述此地为“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因此,后世人称这里为“古卷阿”。岐山周公庙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
岐山县文旅局局长杨慧敏向采访团一行介绍周公典故。(摄影:虞鹰)
据考古专家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带就有先民傍山临泉而居。周兴起时许多著名事件都发生在卷阿附近,凤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鸟,古卷阿附近至今有许多与凤凰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如凤凰山、凤鸣岗及“丹穴凤迹”等。周公旦晚年归隐于卷阿,逝世后即建祠祭祀,周公庙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筑遭毁坏,秦汉以后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为纪念曾助武王灭商立国、辅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旦,下诏在其制礼作乐的“卷阿”创建周公祠。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姜太公与周公论政图。(摄影:虞鹰)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而周文化的开创者是我们上古的古圣先贤,经历了古公亶父,也就是周太王,到后来的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到了周公摄政时期,我们的周文化才完全成型。”杨慧敏向采访团介绍说。
杨慧敏表示:“周公在周文化方面对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贡献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周公是华夏大一统江山的主要奠基者,主要是周公东征,周公东征使我们一盘散沙的华夏民族通过分封之后,成为华夏的大一统的江山。第二,周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总设计师,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我们的文明叫礼乐文明,其开创者、鼻祖就是我们伟大的周公。第三,周公是以儒家为核心的诸子百家的祖师先师,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从周文化里面、从周公的思想里面分出来的,所以我们有一句话讲‘周文化以周礼为要义,周礼以周公思想为核心,周公思想以周易为根本。’就是这个意思。”
杨慧敏说:“这两年港澳台地区的朋友来岐山祭祖寻根的也特别多,大家都对周文化,对周公都心怀感恩、心怀崇敬,带着一种崇敬之心来到这个地方,我也希望咱们海外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地区的同胞能经常回岐山看看走走。”
岐山刘家塬3000多年的甘棠树。(摄影:虞鹰)
据悉,周成王时,召公任太保兼司寇,除监护成王外,还主管教化和司法。他一贯奉行文王、武王、周公的德政和仁政,不辞劳苦,巡行乡里,听政于阡陌之间,决讼于陇亩之畔,劳己身而不劳百姓,深受黎庶爱戴。因召公常在他采邑内的一棵甘棠树下办理诉讼,调解民间纠纷,所以他去世后,人们不愿砍伐其树,并作《诗经•国风•召南•甘棠》诗来歌颂他。光绪二十六(1900年)至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拨银在岐山县召亭村甘棠树旁修建召公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御赐“甘棠遗爱”牌匾。如今,甘棠已成为中国廉政文化的象征。召公崇德立德的思想,以民为本的理念,勤政俭朴的作风,世代传承,被誉为中国“廉政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