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6:12

2023年末,西安,常住人口达130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23万人。

同期,郑州,常住人口为1300.8万人,也即相对于2022年末的1282.8万人,增加了18万人。

由此宣告,由西安蝉联多年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宝座易主,郑州正式上位。

制图来源:西安城记

作为全国户籍人口第一省,常住人口第三省河南的省会,郑州这一天的到来,似乎比大家想象中的晚了点。

这一刻,郑州可谓等待已久。这会不会成为这座城市新的转折点?北方城市即将迎来新的洗牌?

01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西安都是当之无愧的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根据“七普”数据,在2010年到2020年的这十年时间里,西安常住人口增量达448万,仅次于深圳、广州、成都,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二,北方第一。

增幅达到52.97%,仅次于深圳、珠海、拉萨,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北方第一。

这一势头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得到延续:

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20.3万,仅次于武汉、成都、杭州,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二,北方第一。

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12.29万,仅次于长沙、杭州、合肥,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北方第一。

2023年,西安常住人口增加8.23万,客观说这个表现依然是非常不错的。这一来是因为全国总人口连续负增长,二来也是因为人口向东部回流的情况加剧。

同时,考虑到西安所在的陕西,常住人口不到4000万,连河南常住人口的一半都不到,只能算一个中等人口省份,有这样的表现就更显不易了。

但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因为这一增量目前在万亿城市中只能排到第七位。更重要的是,被郑州超过,时隔多年,首次失去了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之位。

当然,郑州的人口表现,其实一直以来也很不错。

比如,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里,郑州常住人口也增加了近400万,在全国第五,增幅达到了46%,同样位居全国前十。

但很明显,郑州过去都被西安压着一头,人口增量和增幅在北方都只能做“第二城”。现在,郑州可以说是回到了自己该有的座次。

并且,2023年对郑州来说,还有一个标志性意义,即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300万,将与西安的人口差距缩小到7万左右。

02

分析郑州常住人口增长的爆发,不得不联系其GDP表现。

很多人应该都有印象,在2021、2022年这两年时间里,郑州似乎总是与各种不太好的消息联系在一起。

2023年,郑州终于称得上是否极泰来。GDP增速达7.4%,在26座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可以说是完成了大逆转。

究其原因,郑州工业的触底反弹功不可没。

2023年,郑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3:39.4:59.3,增速分别为1.0%、11.1%、5.1%。很明显看出,第二产业的增速堪称是一枝独秀。

具体来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上演了V字型上升,这一增速在全国主要城市中都是名列前茅。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3.8%、13.6%;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4.1%——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郑州也可以说是完成了较好的结构优化。

众所周知,郑州过去十多年的产业升级,与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有着直接关系。但因为多种原因,这一产业在过去几年受到一定的冲击。如2023年,郑州手机产量比上年下降7.5%,与高峰期的2017年相比,几近腰斩。

但是,新的增长引擎来了——2023年,郑州汽车产量达55.5万辆,增长33.1%。

这背后离不开一个突出因素——2023年,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正式投产,郑州比亚迪板块当年完成产值334.7亿元,生产整车超20万辆,生产动力电池及储能7GWh。

这也直接带动了投资的增长,2023年,郑州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1.1%。

今年,郑州提出:

将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加快推进上汽、比亚迪、宇通、东风、一汽等重点企业新能源整车项目和“4+N”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集群规模达到4000亿元。

也就是说,在电子信息之后,郑州又找到了新的“王牌”,汽车正成为郑州的又一个龙头产业。

03

2023年,郑州人口和GDP增速上的强关联,再次证明了一点,一座城市要吸引人口,归根结底还是得靠产业。

但是,综合更多因素看,郑州要稳住人口和产业上的优势,还得克服一些不利因素。

今年郑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

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问题交织,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创新能力亟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不足;城市综合承载力有待提升;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弱项;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结合这几年郑州所出现的一些“新闻”来看,不得不说,上述问题总结得很客观。

其实,要分析郑州的发展,西安的一些情况是值得参考的。

首先,这两座城市都是北方经济、人口大城,甚至规模都基本上相当。同时也是黄河流域内仅有的两座国家中心城市。

从产业升级看,两座城市近年来最大的亮点之一,都是成功押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其次,它们在很多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反差。

比如,郑州一直以来在高教、创新资源等方面属于洼地,但西安在这方面称得上是重镇,并获批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区域)。

郑州首位度偏低,但西安是“强省会”的代表。

可以说,西安“强”的地方,正是郑州需要补上的短板。

当然,郑州背靠河南巨大的人口资源,西安这方面的资源则相对没那么突出。这也基本上决定了两座城市在人口上限上的差距。

考虑到河南的超大规模人口优势,郑州常住人口超过西安,不出意外可能就是这一两年的事。

但是,从郑州目前的综合表现来看,河南人口向郑州集中的速度和规模,还有待观察。

要知道,2023年,河南常住人口减少了近60万,在全国排名第一。而陕西则只减少了6万。

即便考虑到总人口差别,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在一定程度上说,郑州对河南人口的吸引力,或者说,郑州城市综合承载力,相对于西安,确实还有待提升。

当然,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也意味着郑州的巨大发展空间。事实上,就在省内的首位度而言,郑州在这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与此相对,西安在省内的“统治力”,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了。

不过,这种差异的出现,也与两座城市各自的定位及其所扮演的角色有重要关系。

要知道,虽然西安、郑州都属于国家中心城市,但是,西安作为老牌副省级城市和传统大区中心城市,其综合位阶,明显要胜出郑州。

可以说,这种源自“先天性”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座城市在吸纳国家顶级资源上的能力区别。

所以,单论人口,郑州在规模上超出西安,将是大概率。但论综合发展表现,郑州要超过西安,要弥补上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依然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04

其实,从更大视野来看,西安与郑州之间的较量,最终的目标其实指向的都是“北方第二城”之争。

目前,北方第二城,地位最牢固的依然是天津。

其余的青岛、郑州、西安、济南,都算得上是最有实力的冲刺者。

随着郑州晋升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或将为这种竞争格局注入新的变量。

并且,从今年1-2月的情况看,郑州的表现依然亮眼。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增速在9大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省会城市中均稳居第一。

对郑州来说,这几年还有几个外部机遇是可以抓住的。

一是,第二批央企总部疏解启动,对于缺乏这方面资源的郑州来说,可以尽量争取分一杯羹。

事实上,2023年,南水北调集团就在郑州建立了区域总部。

二是,郑州都市圈规划于去年获批,成为全国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目前能够拿到这个资格的北方城市,也仅5个。

三是,中部崛起战略进入新的周期,有望迎来新的政策支持。

比如,针对之前热议的“山河四省”话题,教育部此前就明确表示,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并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若能落实,这对郑州来说,堪称是雪中送炭。

今年郑州也提出,力争引进落地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10家,力争20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

当前,城市在人口、产业、政策等各方面的竞争,都进入一个更为激烈的阶段,比拼也将更为全面,要实现城市能级的持续跃升,任何一个方面不容掉链子。

郑州到底会不会成为新一轮竞赛中的佼佼者,甚至改变北方城市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END

原标题:《官宣!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易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