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评:建强社区工作队伍,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17 18:3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6个方面、17条措施明确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领导,这为我们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基层安则国家安,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承载着基层群众的家长里短和城市治理的千头万绪,是评判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此之时,坚持“选育用”并举,倾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对于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满意度。

  “选”字发力,锻造本土化社工人才队伍。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选”好社区干部,一方面要从制度建设及经费保障层面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需求更新机制、畅通上下进出渠道,譬如加强对社会工作、法律、经济、心理学等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引进,并按照学历给予适当的岗位补贴,同时根据不同岗位,采用不同的用人模式,建立人才储备库,不断优化队伍整体结构,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新时代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向,创新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加大对不同层级、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类型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不断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育”上用情,构建一体化社工服务平台。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在情感上亲近居民群众、行动上服务居民群众,重点增强年轻社区工作者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放眼当下,以《意见》为指引,围绕健全职业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激励保障等方面,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社区干部,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辟社区干部专门的培训渠道及课程;强化履职能力培训,注重加强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如此多措并举,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社区治理向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用”处走心,提升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与“育”是基础,“用”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根本导向。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新方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区工作者用心用情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不论是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优势,大力推行“社工+志愿者”协作服务模式,还是因地制宜探索打造诸如“与你童乐,童心同行”和“情暖夕阳红”等一批本土化社工服务项目品牌,抑或是有效发挥社区基础作用,协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吸纳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一系列以“用”为导向的新模式、新方法推陈出新,搭建起了精准高效服务桥梁纽带,让社区工作者服务“大民生”中展现新作为,有力提升了社区整体建设和服务效能。

  小社区,大作用。社区虽小,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托举幸福家园的最直接载体。面向未来,以《意见》出台为契机,持续建强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我们就一定推动群众“家门口”的民生服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