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虹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智能视音频技术为核心,致力于该领域的深度研发与广泛应用。公司凭借深厚的智能视音频技术底蕴,成功应对市场挑战,把握新兴机遇,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为多元化的行业客户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大视频解决方案,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在大视频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为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战略方向客户提供完整的视频解决方案,主要覆盖广电传媒、互联网视频及运营商、工业物联网、卫星通信、能源、数字政务、车载智能座舱等行业。 1.财务业绩表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264.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6%。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但公司整体盈利情况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为应对复杂的市场格局,公司通过在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等措施,以保持公司在产品、人才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公司费用较上年同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 2.经营情况分析 移动通信的发展推动了视频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视频应用向多行业延伸,公司坚持以智能视音频技术为中心的战略方向,2023年度公司不断丰富新产品及业务版图、积极开拓新业务场景和新行业客户,在三大战略方向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1)丰富传媒文化业务版图 报告期内,传媒文化产品不断丰富,由编转码设备等单品往中台型、平台型产品扩展,传媒文化业务持续深化及丰富业务版图。 公司“AI智能内容审核平台系统”在传媒行业的落地进一步加速;广播电视领域国产化加速,公司国产化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百城千屏”业务继续拓展,从联网联播联控技术平台提供拓展至“技术与运营服务并行”的模式,形成了户外大屏建设、播控平台系统建设、内容制作、内容运营、管控一站式业务服务体系。 大型赛事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公司深度参与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转播,运用“5G+4K/8K+AI”等数智科技助力各个赛事持权转播商,为观众精彩呈现一场技术与艺术融合创新的视听盛宴,4K/8K超高清制作,融合应用AVS3/HDRVivid/AudioVivid等国产化视音频技术,从小屏到大屏、从横屏到竖屏的终端呈现。 同时,公司加大了在AIGC上的投入,自研的AIGC工具集,如AI画质增强、AI横转竖、AI精彩集锦、AI赛事包装等功能,给赛事转播及节目制播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大幅提升超高清内容生产力。公司AIGC视频内容智能生成系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研发了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声音生视频、视频生视频、文生3D模型、图生3D模型、视频生3D模型等多种生成式算法,并融入当虹科技自有积累数据、行业数据及特定用户数据进行垂类训练,实现了视频、音频、图像、文本、3D模型等跨模态内容生成;再结合公司在视音频技术领域的诸多创新技术,如高质量编转码、AI标签、AI剪辑、AI增强修复等,助力用户在新闻传播、商业推广、教育教学、内容创作等多项领域中创作出更多优质视音频内容。 此外,除原有的长视频、短视频客户外,公司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视音频能力,应用自身的视音频能力工具,积极开拓应用场景,为更多的大视频行业用户使用。 2023年,公司也组建了海外团队,加速开拓海外业务新模式。 2)开拓泛安全业务新的场景 报告期内,跟随5G新基建发展、卫星通信、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务的产业趋势,公司泛安全业务重心逐步聚焦于视频压缩终端产品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 公司边缘计算视频压缩终端产品已实现在多个行业中的落地应用,覆盖行业包括: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煤炭、铁塔、电网、电力、环保、铁路、远洋船舶等。网络不仅支持传统运营商4G和5G网络,更在窄带卫星传输中有明显优势。 公司高密度超级压缩服务器产品在视频大数据存储领域,通过视频超级压缩技术有效降低带宽成本、降低中心端算力成本、降低视频存储成本。 数字政务方向上,公司实现了社会治理领域产品多产品线全场景呈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系统平台在多地政务客户落地应用;公司成为华为、百度、数字广东、各地运营商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核心生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 3)积极开拓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车载智能座舱领域业务开展有序推进,在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下逐步提升占有率。公司在视频压缩、多屏帧级同步播放、多屏交互、视频能力提升、流媒体视频播放、视频超低延时、沉浸式视听等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能提供更全能、更沉浸、更智慧的智能座舱体验。 3.技术创新 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重视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14,256.8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2.86%,同比增长20.61%。公司持续进行研发人员扩充,2023年末研发人数33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74.23%。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40项。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90项,已授权165项,包括5项国外专利和160项国内专利;累计申请软件著作权446项。 公司专注前沿技术研究,在超高清视频、计算机视觉处理、VR/AR/XR、AIGC、体积视频、沉浸式视频等相关前沿技术持续研发。公司AIGC相关技术在媒体演播室、智能媒资平台等众多场景上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可为电视台、新媒体、互联网视频、泛媒体行业等客户提供通过AI技术进行短视频、长视频的生产/加工等解决方案。 公司专注视频编码、深度视频压缩算法、嵌入式硬件开发设计等,针对各细分应用场景形成5G边缘计算软硬结合的产品。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1.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视频是信息呈现的主要载体,其应用存在着跨行业、多元化、高清化、智能化、互动性强等特点。公司持续深耕大视频领域,聚焦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方向,提供智能视音频解决方案和视频云服务。公司致力于通过智能视音频技术,为人们构建更清晰、更安全、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1)面向传媒文化方向,提供视频内容采集、制作、管理、传输分发、终端播放、运营等全产业链相关产品及服务,为广电传媒、互联网视频公司、电信运营商及其他超高清视频行业客户提供智能视音频处理解决方案。 (2)面向泛安全方向,公司以视频感知压缩、AI能力为核心提供5G边缘计算视频压缩终端产品在工业物联网与卫星互联网等行业的应用,如: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煤炭、铁塔、电网、电力、能源、环保、铁路、远洋船舶等行业客户;在数字政务方向深度参与“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系统平台建设,为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治理、一体化政务大数据等客户提供“边缘端+中心端+行业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 (3)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公司深度拓展车载智能娱乐座舱方向,充分发挥视频技术优势、视频创新优势、视频生态优势、跨界合作优势,聚焦娱乐化、智能化、交互多样化,打造面向未来的A-in-One沉浸式视听座舱体验。 2.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依托近30年的技术积累与行业经验,具有高质量视频编转码、视频智能识别、视频超低延时编码、5G边缘计算、视频超级压缩、视觉AI、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为行业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智能视频解决方案与视频云服务。 (1)在传媒文化方向,公司的视音频处理技术主要围绕视音频内容的超高清化、智能化处理开展,主要包括视音频内容汇聚调度、制作加工、传输分发、生产管理、终端播放、播控运营等端到端的应用,分成“视频采集汇聚与调度”、“视频制作及编码传输”、“视频生产管理与终端播放”、“视频播控运营与安全播出”、“行业数字化应用”等类别。 视频采集汇聚与调度包括:IP调度矩阵系统、NDI调度矩阵系统、流媒体系统、IPG网关、IP超级安全网关等。 视频制作及编码传输包括:AI横竖屏同播系统、AIXR制作系统、在线直播编转码系统、AI直播画质增强系统、实时解码系统、便携式编解码器、JPEG-XS编解码系统、直导播一体化系统、智能数字人包装系统等。 视频生产管理与终端播放包括:AIGC视频内容智能生成系统、离线转码系统、AI超分视频增强转码系统、智能收录系统、多通道录制系统、快速内容生产系统、AI智能内容审核系统、智能媒资管理系统和全媒体互动播放器等。 视频播控运营与安全播出包括:全媒体融合播控系统、IP多屏视频监控系统、马赛克导航系统、IP安全切换系统、智能运维系统、融合监控监测系统等。基于以上产品,公司还可提供媒体融合、政务服务、智慧教育、视频基地、数智文旅、智慧医疗等多场景下的视听解决方案。 行业数字化应用包括:百城千屏及公共电子屏播控系统、沉浸式视频处理解决方案、超高清智慧产业园区解决方案、智慧文旅慢直播解决方案、AI老片翻新解决方案等。 公司的产品覆盖了专业级视频的“四个域和两朵云”,即视频内容制作域、视频内容发布域、政企服务域、安全播出监控监测域,以及当虹云和融合媒体混合云。 部分产品及对应解决方案介绍如下: ①IP超级安全网关 IP超级安全网关系统创新性实现专业级安全防护能力与视音频处理能力的融合,可以应用在远程制作回传、演播室信号交换等多种业务场景,实现不同安全域视音频内容的安全传输。IP超级安全网关系统支持目前主流视音频制作、传输协议,包括2110、JPEG-XS、NDI、H.265、AVS2、AVS3等。IP超级安全网关的推出,帮助客户实现更加垂直、精细化的安全防护能力,将业务实现、安全管控进行有机融合,有效提升整体安播水平。 ②AI横竖屏同播系统 AI横竖屏同播系统针对横屏制作面向移动端竖屏播出场景而设计,利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人体跟踪等AI算法自动识别、跟踪横屏摄像机拍摄画面中的关键信息,通过AI超分、旋转、裁剪等方式实现竖屏内容的生产。该系统的推出,满足了客户对横屏制作内容竖屏输出的强需求,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新媒体移动端竖屏内容制作成本,实现一次横屏制作横竖屏同播的效果。该系统已经在总台、多个省级电视台及新媒体公司得到了应用实践,未来可广泛应用在赛事、访谈、新闻发布会等场景。 ③AIXR制作系统 AIXR制作系统主要应用于访谈、外场直播、UGC主播等场景下的专业化移动演播室环境的搭建。AIXR制作系统采用云端AI算力,对场地环境没有严格要求,制播人员可以利用云服务对信号进行包装,根据内容快速替换符合不同风格要求的前景、背景信息,实现专业级制播效果。 ④在线直播编转码系统 在线直播编转码系统,是基于实时流媒体的广播级、超高清化、智能化编转码产品。系统广泛应用于7X24小时频道直播、赛事直播、综艺直播等业务场景。应用于广电总局、总台、电信运营商、省级电视台、IPTV、有线网络、OTT和头部互联网视频公司等各类行业用户,累计成功支撑了多届春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国庆阅兵等数千场大型直播活动。 ⑤5G+4K/8K/VR多场景现场直播解决方案 5G具备大带宽、低延时、高并发等特性,非常适合超高清视频的传输,5G时代的到来,超高清视频行业已经成为最先行的爆发点之一。公司的5G+4K/8K/VR多场景现场超高清直播解决方案全链路支撑8KAVS3+HDRVivid+AudioVivid国产化超高清技术,通过低延时、高质量、高稳定等特性,为电视台、运营商、互联网视频公司等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超高清现场直播解决方案。 方案包括现场多方式编码回传、中心端多格式接收、解码监看、演播室包装、多格式转码多屏分发、自定义时长延时、点播及紧急安全切播、收录后期制作等环节,以支持多样化的5G+4K/8K/VR现场直播业务场景。 方案通过多模态视觉大模型技术,实现了基于主观视觉的视频增强、智能编码及HDR/SDR转换技术。现场超低延时编码及回传,在保证画质的前提下,延时可低至秒级;平台支持SRT协议稳定传输,可以较好处理网络抖动,特别是通过5G与互联网传输时,可最大限度保证传输稳定、播出流畅。从现场编码回传或卫星接收开始,到最终的播出,全链路提供了4K/8KHDR高规格能力,支持60/120fps、BT.2020宽色域、10bit量化、HLG/HDR10/HDRVivid/DobyVision等技术。在超高清直播的同时,可融入多种主流的三维声格式,同时为了适配不同终端的音频解码能力,支持采用三维声+环绕声+立体声多制式播出,为多终端用户带来一流的视觉、听觉感受,最终在户外大屏、电视屏、手机屏、PC屏等实现高质量全媒体同步播出。 ⑥VR全景视频处理解决方案 公司VR全景视频处理解决方案,立足于广电及互联网等行业,为用户提供全业务VR全景视频处理方案,包含VR全景视频内容的采集、合成、渲染、制作、播出、分发及播放等重要环节。针对VR全景视频业务,该方案能够涵盖VR全景视频直播、VR全景视频点播、VR全景视频轮播三种业务形态,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VR全景视频处理解决方案。 本系统利用动态场景检测、图像帧内帧间识别、多帧分析预测、视频增强、深度学习、VR左右眼竞争辅助、VR投射去重叠等技术,使编码在较低码率下依然保持较高的画质,独有的VR投射算法为网络传输节约带宽资源。 本系统也支持8KFOV技术,为8KVR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⑦AI超分视频增强转码系统 AI超分视频增强转码系统是基于视频文件的转码系统,该系统基于公司多模态视觉大模型基座打造,建立了基于超分、智能插帧/减帧、视频画质增强、HDR转换以及画质修复为一体的文件转码解决方案,为多屏互动点播及节目制作业务提供支持,特别是5G时代到来后满足了大量超高清视频内容的制作与转换需求。 同时,AI超分视频增强转码系统的超高速转码、多格式兼容、自动化批量转码等大量技术能够提高视频行业用户的内容转码生产效率,并最大化用户内容的媒体价值,加速有线网络、IPTV、互联网等大视频运营商对视频点播、轮播素材的生产效率,助推节目极速上线,同时也加速了电视台对节目制作与转换的效率,助力频道节目播出。 ⑧AI智能内容审核系统 当虹AI智能内容审核系统主要采用人脸识别、场景识别、图像识别、OCR识别、语音识别、NLP算法、视频质量分析等技术,为广电传媒、运营商、互联网视频公司、影视公司等媒体内容的制作与播出单位提供全面高效的智能审核服务,守护播出安全。对比传统人工审核,智能审核在语音、字幕、人脸等方面的审核能力更加精准全面,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⑨智能媒资管理系统 当虹智能媒资管理系统(AMMS)作为智能一体化融合生产管理系统,具备素材的收录、上载、存储、审核、剪辑、编目、分发等能力,有机融合了AI智能、流程引擎及公有云一体化能力,实现了对多业务模式及多种运营场景的支持,为电视台、新媒体、内容运营商、互联网视频公司等多个领域用户提供高效的端到端4K/8K超高清视频生产及管理解决方案。 同时,随着各行各业视频内容的爆发,专业级的媒体融合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当虹智能媒资管理系统也使用到其他非传媒行业。 ⑩AIGC视频内容智能生成系统 公司AIGC视频内容智能生成系统,以AIGC多模态视觉大模型为基座,通过AI算力一体机和各类空间计算产品为用户在内容制播、传输分发、业务运营等方面提供服务。 AIGC多模态视觉大模型基座,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研发了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图生视频、声音生视频、视频生视频、文生3D模型、图生3D模型、视频生3D模型等多种生成式算法,并通过公司多年积累的场景数据、行业数据及特定用户数据进行垂类训练,实现了视频、音频、图像、文本、3D模型等跨模态内容生成,再结合公司在视音频技术领域的诸多创新技术,助力用户创作出更多的优质视音频内容。 AI算力一体机,主要面向特定的制播场景提供服务,包括赛事包装、横竖屏制作、内容审核等,降低了制作成本,丰富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版权价值。 空间计算产品,主要面向未来更加沉浸的视音频空间体验,包括3D视频、体积视频、空间音频、空间播放器及内容生成编辑工具等,主要以工具化的形式提供专业服务。 百城千屏及公共电子屏播控解决方案 公司百城千屏及公共电子屏播控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百城千屏以及城市公共电子屏播控建设,是基于文稿、图片、视频、直播流等多媒体,进行内容分发、播出管控和运营的新一代解决方案,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多媒体上载、审核、传输、数据采集分析、播放及管控、智能运维服务。面向户外大屏、电梯屏、公交屏、楼宇屏、社区屏及室内外公共电子屏市场,打造“三联三管三服”运营模式,涵盖服务端与终端等多维度方案,广泛应用于广告推广、公益内容文化宣传、党政传达、新时代文明建设、应急通知、统一信息发布等场景。 沉浸式视频处理解决方案 面对用户收看体验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以及内容丰富化的需求,公司的沉浸式视频处理解决方案,以视音频处理技术与特效系统为支撑营造具备画面包围感、声音沉浸式的视听环境,使观众能够同时获得多方位视听信息,体验到平面视频无法实现的高度沉浸感。其呈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球幕、环幕、沉浸屋、裸眼3D、异形显示空间等。 依托“裸眼3D融合屏+3D视听素材”,无需借助偏光镜等视觉辅助,就能感受到具有空间、深度的逼真立体影像。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呈现方式,裸眼3D充满了科技感和沉浸感,可应用于打造“网红”商圈、“元宇宙”街区等多个场景。 同时,在体积视频方面,公司利用基于AIGC的三维建模技术,可实现采集信息的超高精细度建模与纹理细节还原,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优;利用云端CPU+GPU并行框架与AIGC点云高质量渲染技术,对体积视频进行800倍视觉无损压缩;体积视频可在网页端、移动端、电脑端等多种终端上进行高质量呈现,多角度自由观看,享受沉浸式互动体验,可应用于观赛、3D实景演艺、3D教学、直播带货等多个场景。 全媒体融合播控系统 当虹全媒体融合播控方案采用“3+4+8+2”设计理念。“3”主要指三层架构,该平台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包括IAAS基础平台、PAAS能力平台、SAAS应用平台。“4”主要指SAAS应用层的核心平台,包括融合直播平台、融合生产平台、融合播控平台、矩阵发布平台。“8”主要指PAAS能力层的八大模块,包括直播类的汇聚模块、加工处理模块、调度分发模块、监录模块;点播类的智能辅助模块、精准检索模块、高效生产模块、安全发布模块。“2”指对整个平台的安全播出和质量服务的系统,针对全域的运维及监控监测平台,包括智能运维平台和全媒体的融合监控监测平台。 (2)在泛安全领域,公司致力于中国亿级以上摄像头的智能视频分析、视频超级压缩和大数据挖掘应用,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泛安全智慧物联和边缘智能计算为目标,不断推进智能感知、视频联网、视频压缩、智能AI分析、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应用,着力提升对各类风险隐患的自动识别、敏锐感知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部分产品及对应解决方案介绍如下: ①5G边缘计算智能终端 公司基于自身的视频压缩/传输/存储、感知编码能力及视频分析、解析、结构化、数据汇聚等技术研发形成了标准化的5G边缘计算终端产品,包括边缘压缩终端、边缘解析终端、视频联网接入网关等系列产品。 5G边缘计算智能终端部署在煤炭、铁塔、电网、电力、环保、铁路、远洋船舶等不同边缘网点,接入前端网络摄像机(IPC)、网络视频录像机(NVR)等设备,获取源视频数据进行超级压缩、智能AI解析,通过有线网络/WIFI/4G/5G等各种网络回传通道,将视频、图像、预警信息上传至云中心的联网汇聚平台,完成前端数据汇聚、存储应用。 与此同时,通过边缘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工业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行业,结合场景智能识别需求,不断丰富完善对应场景识别AI算法,实现低带宽下的视频回传&AI识别的双重业务目标。 边缘感知压缩终端,依托公司长期积累的“AI感知识别”和“智能视频编码”技术无缝融合,自动识别视频画面中的重要信息,对非关键信息进行智能超级压缩,从而在保证画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最高可节省90%的传输带宽成本与90%的边缘/中心存储成本。 边缘智能解析终端,将中心端的部分计算压力前移至边缘前端,大幅节省视频传输带宽和中心算力,降低了视频处理和智能解析服务的计算成本,提升了部署的灵活性、服务的时效性,广泛应用于社会面视频接入、多路视频流的实时识别、多行业多场景事件分析、人员行为解析识别、环境要素识别等。 边缘压缩AI融合终端,是集视频感知压缩技术和AI智能解析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设备,适用于小区、学校、医院、酒店、娱乐场所等社会面智能化利旧改造场景,以及卫星通信、能源、加油站等压缩回传与AI分析场景;满足窄带宽环境下实时和历史视频的高质量回传需求,最高可节省90%的传输带宽成本与90%的中心端存储成本,在压缩回传同时完成各场景AI抓拍和分析,一机多用。 ②当虹鹰眼感知压缩服务器 当虹感知压缩服务器基于当虹视频感知压缩技术和AI识别技术于一体,在保证画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视频的压缩,为客户最大节省90%视频存储&带宽建设成本,节省40%以上的服务器机架空间和能源消耗,综合可降低50%的建设成本,赋能中心端海量数据(603138)的智能应用。 ③“一网统管”社会治理综合应用解决方案 当虹“一网统管”社会治理解决方案,以辖区内“人、地、物、组织”等治理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实现线上、线下高效处置一件事,同时结合大数据、AI分析、融合通信等先进技术实现问题的先期预警和源头治理,助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依托“一网统管”社会治理综合应用平台及专题分析应用,建设区域统一的智能中枢,协助客户打造网格管理中心、监测预警中心、联勤联动中心、综合指挥中心、绩效考评中心“五位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多网合一、多表合一、流程合一、指挥合一、评价合一,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④智慧行业“边云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 “边云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是面向金融、能源、铁塔、监所、交通、智慧社区和社会面汇聚等行业、多场景的边缘视频回传与智能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式边缘前端+多级云中心”的边云协同架构,搭建一个满足窄带宽下边缘视频回传和智能AI解析前置、云端汇聚管理与行业场景化应用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3)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公司在视频帧级同步播放、多屏交互、视频能力提升、流媒体视频播放、视频超低延时、沉浸式视听等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同时,公司基于纯国产化的领先技术以及产品能力,提供更全能、更沉浸、更智慧的智能座舱体验,助力车内“新娱乐、新办公”的生态打造。 部分产品及对应解决方案介绍如下: ①智能座舱多端交互 公司提供座舱视频帧级同步播放及交互方案,通过满足多类不同使用场景的多端交互,形成当虹车载多端交互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车内多屏多端交互体验(中控、副驾、后排、手机、PAD),满足多端信息共享、车机屏幕拓展等需求。 ②车内视频能力提升 利用公司在视频处理领域能力及多元产品形态,提供车内全方位视频AI增强、视频编码、视频压缩、画质提升等处理能力,更好地提高观看质量和AI识别准确度,为车载视频往专业化、多元化拓展赋能。 ③沉浸式视听 当虹沉浸式的超强视听体验,声光影的配合,满足消费者对于视听娱乐享受阈值迅速提升需求,当虹通过和车企合作,打造适配性更高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包括车内氛围灯、座椅震动和超大屏幕与全面升级的音响系统共同打造了身临其境的音效、色彩及5D影院式环绕体验。 ④沉浸5D座舱 沉浸式影视专区面向车企提供高品质的内容定制服务,主打超高清4K/8K超清影像、立体环绕全景声特殊音效,同时可以结合座舱内硬件构建律动光影、馥郁芬芳、微风拂面、身随影动,为用户打造一场身临其境的多维度感知盛宴。 ⑤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界面是人与汽车互动的直观渠道,直接影响驾乘体验。3D直观化、数字化逐渐成为座舱产业的新热点。公司通过驾驶可视化、3D动效设计及渲染技术服务,为用户打造更为逼真、方便的座舱体验,将“元宇宙”搬进座舱。 ⑥安全视觉 当虹提供哨兵模式从事件识别、触发、数据传输到终端呈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AI异常检测,可结合图像分析与车身传感器对异常事件进行识别,并对风险事件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醒反馈。AI视频增强提供去雾、去雪、防抖、视频上变换等能力。同时,基于公司长期在视觉领域的积累,公司的感知压缩技术能根据带宽情况调整画质与传输码率;公司的人脸和车牌检测算法等长期应用于公安、地铁、轨交等公共安全高要求实战场景,检测性能高。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为自主研发独立及嵌入式智能视频处理软件、硬件产品并进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以视频处理为核心的视频解决方案和视频云服务等。 1.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形成公司的核心技术成果;制定规范化的研发、管理制度;与产品部、售前及技术支持部等协同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和产品的软件开发、维护工作;组建并培养团队人员,组建结构合理、技术能力强、业务知识深的技术队伍;严格实施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等。 公司研发架构主要分为核心算法研发和应用研发。公司研发模式为自主研发,研发流程为瀑布式和敏捷式相结合。瀑布式研发指严格遵循预先研发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顺序进行;敏捷式研发指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2.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接销售和非直接销售。直接销售指公司与产品的终端客户直接签订商务合同或中标后签订商务合同,合同的对手方为公司产品的直接使用者。非直接销售指公司通过经销商、集成商等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 公司的销售流程根据是否需要招投标分为两类,对于需要履行招投标程序的项目,公司严格执行《项目投标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同时在管理上分为直投项目和非直投项目,直投项目指公司直接向终端客户投标的项目,非直投项目指公司通过集成商或经销商投标的项目。对于不需要履行招投标程序的项目,销售人员在权限范围内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并经销售送审、商务审核、财务审核、法务审核、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审批五个阶段审核通过。 3.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内容主要为服务器、显卡等硬件及云服务等,目前主要由采购部负责,工作内容包括采购订单的下达、采购合同的签订、跟踪订单产品的发货、初步验收、采购货款的付款申请以及产品的售后工作等流程。 根据公司制定的《采购流程规范及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采购须符合询价比价、一致性、低价搜索、廉洁和审计监督等原则。询价比价原则指物品采购必须有三家以上供应商提供报价,在权衡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资信、客户群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并与供应商进一步议定最终价格。一致性原则指采购人员订购的物品必须与请购单所列要求、规格、型号、数量一致。在市场条件不能满足请购部门要求或成本过高的情况下,采购人员须及时反馈信息供申请部门更改请购单。 4.生产模式 公司的业务环节不涉及传统的生产过程。公司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并进行出厂前合格测试,上述生产环节均在组装室内完成,不涉及核心工艺、设备、外协或环境污染及处理等问题。 公司结合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核心技术、自身发展阶段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情况、上下游发展状况等因素,形成了目前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上述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短期内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定位于大视频领域,主要面向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三大方向,提供智能视频解决方案和视频云服务。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修改)公司所属行业为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I651软件开发。 无论是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都离不开视频,且呈现出快速迭代发展的趋势。公司作为视频领域的软件开发企业,不直接生产硬件,主要通过采购服务器、显卡、摄像头等硬件进行组装,并嵌入自主研发的软件以实现产品功能。公司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IT设备制造业、音视频设备制造业和云服务厂商,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广电传媒、互联网视频、运营商、数字政务、社会治理、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工业物联网、卫星互联网、能源、轨交等行业客户 (1)传媒文化行业 电视高清化超高清化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清超高清电视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电视台和有条件的县级电视台全面完成从标清到高清转化,标清频道基本关停,高清电视成为电视基本播出模式,超高清电视频道和节目供给形成规模。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对高清超高清电视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高清超高清电视接收终端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经开通1,115个高清频道、8个4K频道、2个8K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28个省级台电视频道基本实现全部电视频道高清播出,地级台、县台级频道高清化率分别达96%、52%。 媒体融合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媒体融合发展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锚定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条件,“十四五”时期争取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一体化、联动式主流舆论格局有效构建;(2)精品创作有力有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3)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智慧广电“人人通”基本实现;(4)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的强力引擎;(5)科技创新有效赋能行业发展,智慧广电全业务服务模式基本建立;(6)安全保障和治理能力持续提高,现代化行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7)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走出去”实效切实增强。 2023年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七部门发布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开展优化电视收视体验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电视收视体验的堵点卡点,围绕电视收视难、收视乱等突出问题,分阶段开展治理,加快建设规范公平、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针对电视“套娃”收费,通过专项整治收费乱象、加强集成平台规范管理、建立用户投诉反馈机制、完善政策法规等手段,提升电视用户满意度。针对电视操作复杂,通过电视开机直接进直播、简化减少遥控器、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等手段,优化电视收视体验。 互联网视频方向,互联网视频用户数量稳定增长。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为10.92亿户,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67亿人,较2022年末增加3,613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7.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较2022年末增长4,145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6.4%。全国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总用户达4.01亿户,全年净增2,058万户,IPTV用户数稳步增长,互联网电视(OTT)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2.7亿户。 互联网视频平台呈现出内容丰富、突出差异化的特点。互联网视频平台维持头部内容的供给和差异,以有效维持会员付费黏性。平台旗下自制、定制、版权等类型的内容生产不断丰富完善,交互性、实时性、集成性不断增强。 运营商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在当前的5G建设中,超高清视频对传输网络大流量、高速率、低时延的需求与5G网络建设高度吻合,有望成为5G商用部署的重要场景和驱动力,展现出旺盛的成长潜力。 同时,5G技术的升级5G-A即将全面商用,2023年,我国三大运营商都开启了5G-A网络试点,启动了裸眼3D、物联、车联、低空等多样化的5G-A试点项目。在2023年亚运期间,利用5G-A技术实现了JPEG-XS浅压视频低延时远程制作回传。 跨模态内容生成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相关产业新机遇、新模式、新应用引发全球高度关注。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字、图片、3D、音频、视频及游戏类AIGC内容创作与生产体系进化持续加速。新型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成本优化、准入门槛等方面的进化升级产生深远影响,视频处理及优化的需求量增加。 百城千屏方面,继2021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百城千屏”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的通知》,六部门于2022年1月联合印发《“百城千屏”活动实施指南》(下称“指南”)。指南提出“百城千屏”活动以试点示范工程为引领,通过新建或引导改造国内大屏为4K/8K超高清大屏(以下简称“公共大屏”),丰富超高清视音频服务场景,加速推动超高清视音频在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发展,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百城千屏”活动期间(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新建或改造大屏分辨率须达到4K及以上,鼓励8K,支持音频外放或移动设备收听。播出节目视频均4K/8K超高清,其中8K超高清视频不少于40%;视频内容鼓励采用HDRVivid、AVS3制作播出。 2023年除夕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K超高清兔年春晚通过“百城千屏”在全国70多个城市的500多块户外地标大屏同步直播,为观众带来极致细腻的8K超高清观赏体验。截至兔年春晚试验播出,项目建设一年间,覆盖城市数增长109%,大屏总数增长了319%,圆满完成项目二期建设目标,在推动城市文化宣传、形象塑造、消费升级、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通过“百城千屏”在全国88城市地标的690余块户外大屏组网直播,全国地域覆盖率已经完成建设目标的90%。部分还具有裸眼3D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百城千屏”项目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成为拉动各地超高清产业的“旗舰屏”。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成功举行,浙江、北京、四川、甘肃等全国90个城市710余块户外地标公共大屏上,市民通过“百城千屏”直播看开幕式,超高清的画面让拼搏昂扬的运动精神、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丰富浓郁的亚洲风情扑面而来,带给市民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受。9月29日,全国90个城市的市民,通过710余块户外地标大屏组成的“百城千屏”联播矩阵,观赏了总台8K中秋晚会。 (2)泛安全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列出了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和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工信部等十部委印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提到的5G应用的重点领域,5G将在个人消费、垂直行业、社会民生领域产生深度影响。公司的中心视频平台、5G边缘计算产品和技术,正是为这些领域提供服务和支持。 5G边缘计算方面,经过多年的雪亮工程建设,海量摄像头已经铺设好,而其中有大量社会面视频摄像头,并且对于视频的传输、存储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对社会面有视频处理业务需求的全场景都有应用,解决了目前社会面存在的海量摄像头所采集视频/图像的分析处理、实时回传、实时监控、实时预警等需求,尤其是以往实时回传无法实现的很多行业场景,如: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网点、能源系统各类学校、医院、高铁及城市轨道交通、铁塔系统、电力系统,以及一些存在多网点管理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等,应用市场广泛。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并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公司在金融、能源、交通、社会面单位等泛安全智慧物联业务方向,以超级视频压缩回传和各场景边缘AI解析识别为核心技术的5G边缘智能终端产品,在金融网点、电网传输网点、石油电力等能源生产网点、高速路网网点、未来社区等社会面网点,均取得试点和落地,不断引入传媒互联网视频板块积累的核心视频技术进入泛安全业务板块,以边云协同一体化的产品形态进入泛安全各行业具体场景应用。 数字政务方面,2022年10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文件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2023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建成,具备数据目录整理、归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体系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能力增强;2025年体系完备,政务数据管理高效,政务数据资源能够全部纳入目录管理。 社会管理方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大数据算法建模、分析应用为手段,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公共服务方面,促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办事效率,加速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 “一网统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决定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2022年3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部署各地在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联网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通知要求,2022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有条件的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2023年底前,所有省、自治区建成省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2025年底前,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3)智能网联汽车行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实现技术迭代,智能座舱被行业公认为较智能驾驶更容易商业化落地的产业之一,智能座舱产业,已成为我国国务院、工信部和交通部等相关部委密切关注的产业之一。在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均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智能座舱渗透率未来将会大幅提升,行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以国内乘用车销量、智能座舱各部件渗透率及单价为基础。根据IHS预测,2030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将达到1,600亿元的规模。同时采取用户思维主导的智能座舱路线必须跳出传统的产品研发思维,以用户服务思维为导向,兼顾网联化和智能化,构建以智能交互体验为核心的智能座舱体验,智能座舱正成为未来中国消费者购车和用车体验的关键决策要素。 智能座舱体验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单车智能、车际智能、车联万物。目前大部分正处于单车智能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智能座舱产业已逐步融合电子、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大屏化、多屏化上车的趋势明显,HUD、VR和流媒体后视镜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从而让智能座舱具备更多的场景功能。未来,随着座舱算力提升和能力开放,座舱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并最终形成智联万物。5G、AI、大数据、人机交互、汽车芯片与操作系统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智能座舱未来的发展,甚至引发变革。 2023年,众多新能源车企们已把智能座舱视为实现智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且在场景化和功能化的落地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业态。无论是在座舱中融入更多的交互方式和功能,还是把“第三生活空间”等概念变为现实,智能座舱整个产业的发展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是国内智能视频软件开发行业,尤其是视频编转码软件开发市场中少数具有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的高科技企业,系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VS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理事单位,是4K/8K超高清实时编码器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在视频编转码领域拥有深厚的核心技术积累,主要技术团队在该领域的从业经验及技术积累近30年。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实力和完备的产品体系,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和品牌建设、客户及渠道拓展,已在国内视频领域,特别是技术门槛和要求更高的广播电视行业取得领先的市场地位。 (1)传媒行业——广播电视 公司为全国首家推出支持中国标准HDRVivid和AudioVivid的4K/8K直播编码器厂商,也是全国首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实现8KAVS3、HDRVivid、AudioVivid50P直播编码器商用的厂商。目前公司在该领域服务的客户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内省级电视台、IPTV、有线网络等。公司基于多年的超高清技术及产品研发布局,在国内超高清市场起步阶段就实现了多场景下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快速落地与应用。 公司深度参与超高清频道建设工作,公司深度支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8K超高清频道、奥林匹克频道(CCTV-16)开播。公司的8K编解码产品在多届央视春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成功落地应用。同时,公司为“5G高新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共同研发合作单位。 2023年1月,当虹科技入选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评选的HDR&AudioVivid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同月,公司还参与2023年春晚直播保障工作,于兔年春晚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春晚直播;在全国70多个城市500多块超高清公共大屏上,配合云听客户端的三维菁彩声享受“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的视听效果。 2023年2月,中宣部新闻局、广电总局科技司联合发布的“市级融媒体中心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公司深度参与了《规范》的编制工作。同年5月,公司参与共同起草《先进高效视频编码》行业标准。 2023年4月,公司的“8KAVS3双Vivid超高清编解码设备”与“5G超高清慢直播平台”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 2023年7月,公司助力成都大运会首次采用“8K+双Vivid”效果菁彩呈现世界级体育赛事,从内容制播、传输、解码到终端呈现,双Vivid首次实现端到端全链路展示,让更多公众一起感受荧幕里的“中国式浪漫”。 2023年9月,公司“5G+4K/8K+AI”等数智科技助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移动(600941)咪咕公司、抖音、腾讯等持权转播商,为全球观众精彩呈现一场技术与艺术融合创新的视听盛宴。 (2)传媒行业——互联网视频与电信运营商 目前公司在该领域的客户覆盖大多数头部互联网视频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业务涉及视频采集、生产、管理、播出、传输分发和终端播放的全链条,提供完善的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 自HDRVivid和AudioVivid技术标准发布以来,公司积极投入到超高清音视频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中,公司率先开发完成双Vivid8K超高清编码器与解码终端,成功打造基于双Vivid的8K超高清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加快将双Vivid标准应用到重大赛事或综艺文化活动中,协同产业合作伙伴,形成我国超高清音视频标准的创新应用示范,与总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腾讯视频等头部内容服务平台共同打造超高清生态。 2023年3月,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发布“跨模态体积视频AIGC”产品。以静态照片生产三维体积视频,支持6DOF(六自由度)视角自由移动,并且通过点云模型转换及压缩算法实现高达800倍的视觉无损压缩,实现不同模态之间相互切换。在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现场,由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发起的大视频MIGU融合创新链(下称“大视频子链”)正式成立,公司系大视频子链的“链核企业”。 2023年7月,作为AI行业风向标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司助力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打造8KVR全景直播,海内外在线观众可以360°观看大会,8KVR直播更沉浸、更多维、更交互。公司在沉浸式视听领域持续探索、深度积累,已形成跨模态三维体积视频AIGC、裸眼3D、沉浸式视频等创新成果,将元宇宙场景体验释放更多可能。 (3)传媒行业---百城千屏 公司在助力百城千屏活动中,核心主导央视总台的8KAVS3一级集成发布平台,为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有线网络、电信运营商等用户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8K直播信号;公司作为UWA联盟核心成员,积极参与百城千屏超高清8K技术标准制定。同时,助力北京尚亦城、上海电视台、华数传媒(000156)、中国移动等众多行业用户打造百城千屏二级播控分发以及运营平台,进一步推动国内超高清产业的加速发展。 公司“百城千屏”8K超高清IP集成分发平台助力2023年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等顶级赛事,通过手机、电视、广播、户外大屏等公共终端同步全程直播,在全国多个省市区的地标、文化广场和都市商圈的户外大屏,全方位展示精彩赛事。 (4)泛安全行业 公司围绕数字政府建设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典型应用开展试点示范,以视频+AI+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以试点示范带动整体突破,目前已相继参与了数十个全国各地市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建设。 5G带来了网络环境的全新变革,人工智能改变了机器视觉在物理世界朝数字世界转换的方式,这两大技术在安防领域的融合应用,目前正在构成“5G+AI+泛安全”的全新的组合,助推视频监控行业迈向超高清、AI智能的新阶段。在卫星通信、能源、数字政务等泛安全业务领域,存在一个共同的需求是:网点多且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每个网点的存在大量视频回传、边缘智能计算节省中心计算和存储的压力等需求。 作为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视频编转码”与“智能AI识别”技术基础,且全面拥有“5G移动视频、图像预处理、大数据分析、嵌入式硬件设计”自主核心技术的厂商之一,做到高度压缩视频存储空间,减少视频传输带宽;同时,搭载安防领域的人/车/非/脸识别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安全生产、异常分析等多种AI智能识别。 2023年3月,公司受邀出席华为广东政企合作伙伴大会并荣获“最佳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奖项。依托于华为的城市智能体系建设能力,共同打造了“一网统管”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一张网,业务一张网”,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现阶段,“一网统管”解决方案已经在北京、佛山、南京、东莞等全国多个城市落地运行,让城市治理变“智”理,助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2023年6月,公司参与《RTFORUM2023第七届中国智慧轨道交通大会》,在“智慧车站”平行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基于城轨智能化发展需求,公司整合智能视频感知、AI算法解析、三维数字孪生等核心能力,打造线网结构化平台、联网汇聚平台、安防集成平台三大一体化运维系统。 2023年10月,公司在卫星大会上推出“基于卫星传输的视频压缩回传解决方案”,可以对高清视频码率进行数十倍甚至近百倍的压缩,实现100Kbps甚至50Kbps以下的窄带宽环节下,依旧能清晰、流畅调阅视频。 (5)智能网联汽车行业 公司为车企提供沉浸式座舱解决方案及座舱氛围营造体验,使能全部车载体验设备,融合舱内外信息覆盖多样场景,实现了多场景下用户音视频极致体验的快速落地与应用。公司在视频压缩、多屏帧级同步播放、多屏交互、视频能力提升、流媒体视频播放、视频超低延时、沉浸式视听等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能提供更全能、更沉浸、更智慧的智能座舱体验。 报告期内,公司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智能网联产业链百强(TOP100)规模供应商榜单,多屏帧级协同播放产品获得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网联汽车赛道优秀项目。 2023年,公司还亮相COVESA2023联盟秋季全体联盟成员大会,公司多屏帧级协同播放、5D沉浸式智能座舱等解放方案海外首秀。同时,在上海进博会与合作伙伴展示公司智能视音频能力,联合推出5D沉浸式智能座舱、视频AIGC解决方案等数实融合成果;此外,还亮相了硅谷汽车技术委员会举办的信息娱乐与应用创新论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传媒文化行业 ①国产化发展 公司深度参与传媒文化行业自主可控国产化进程,公司的磐为视频处理平台面向电视台、有线网络、IPTV、OTT、电信运营商等行业用户,以关键领域国产化为目标,助力打造技术先进、自主可控的全媒体国产化媒体平台。磐为3.0系列国产化认证覆盖在线、离线、收录、大屏播控、快速内容生产、源站、轮播、马赛克导视、IP多画面监测、智能运维等数十种产品和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直播、点播、轮播、内容加工处理、电子屏播控、新媒体运营、全链路信号监测、智能化运维及可视化管理等场景。产品矩阵已与鲲鹏和海光处理器以及国产服务器平台、统信UOS和麒麟操作系统、人大金仓、达梦oceanbase数据库以及相关国产化中间件完成完整适配,同时通过专业广播级7X24小时稳定性测试考验,具备完备的技术能力。 ②元宇宙发展 元宇宙是指一个虚拟的、多用户的、三维的、数字化的空间,用户可以在其中进行交互、沟通、创造和消费内容。它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形态,被视为互联网的下一代,具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022年11月,工信部等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这将提振超高清产业硬件、软件与应用需求。元宇宙场景对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制作以及低延时传输要求较高,视频制播、视频处理与编解码设备有望迎来新一轮升级与放量。 ③AIGC及多模态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自从谷歌推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构架以来,NLP的技术发展迅速,出现很多优秀的生成式大规模语言预训练模型,代表性的有谷歌的BERT模型,OpenAI的GPT系列模型(GPT1/2/3,ChatGPT等)。2022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预训练模型带来了新一轮的AI技术范式革新。 Transformer被广泛用于计算机视觉处理,并与NLP结合,涌现了诸如CLIP、ViLT、ALBEF、Diffusion等众多跨模态模型,使多模态内容理解与内容生成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 公司在多模态视觉大模型方向积极投入,截至2023年底,已经初步形成了大模型基座及对应的AI算力一体机系列产品。 ④三维体积视频 体积视频是一种可以捕获三维空间中信息并生成三维模型序列的技术,这些三维模型连起来就形成了可以在任意视角观看的全新视频格式。相对二维视频来说,体积视频具有门槛较高、数据量巨大两大痛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积视频的发展。公司的跨模态AIGC产品可以利用静态照片生产三维体积视频,支持6DOF(六自由度)视角自由移动,在不同模态之间相互切换;通过点云模型转换及压缩算法,为体积视频“瘦身”,最终实现高达800倍的视觉无损压缩,解决了体积视频的传输难题。 ⑤视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摄像技术、网络传输以及AI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视频发展势必朝着更高清、更立体、更沉浸、更互动、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向发展。在专业级视频领域,8K甚至更高分辨率的视频将占据主导地位,配合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等技术,为人们提供更细腻的视频体验。在元宇宙端,随着AR/VR技术的发展,6DOF三维体积视频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在消费级端,随着多模态智能技术发展,更多的视频内容将由PGC向UGC、AIGC产生,消费级视频制作的门槛将大幅降低,而生成内容将呈现几何技术增长,随之而来的视频处理、压缩、传输、识别以及播放的市场将会有更旺盛的需求。 (2)泛安全行业 ①5G边缘计算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视频监控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经过多年的发展,视频监控变得越来越“清晰”,从原先的720p,到现在的1080p、2k、4k,越清晰的视频需要更多的存储;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要求(GA38-2015)》、各行业“十四五”规划等政策规范,对于安全监管、安全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监控视频留存期越来越久,从原先的7天,扩展到30天、90天,甚至180天,导致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来存放视频内容。 公司的5G边缘计算产品应用内容感知压缩技术,能实现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下通过AI智能识别找出编码参数的“最优解”,从而对关键区域进行低压缩编码,对于非关键的区域做高压缩编码。在保证画质基本不变的同时,对回传视频码率进行10倍以上的压缩,为带宽占用和录像存储节省了90%以上的利用空间。 公司的边缘终端将中心平台计算压力分散到边缘端,支持不同类型视频图像数据协议的输入输出,兼容不同厂商、不同终端采集的视频,支持多路流媒体低延时、高稳定、跨网、加密传输。针对各场景形成相对标准化算法,已经在金融、能源、公安、轨交、教育等行业应用落地。 ②数字政务 国家各机关陆续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了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方案的战略地位。单一行业应用的天花板被逐步打开,基于全场景、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的融合赋能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型智慧城市的轮廓日渐清晰,从“一网通办”到“一网统管”、从“互联网+”到“智能+”,从“场景智能”到“行业智慧”。 (3)智能网联汽车行业 ②电动化带动智能化落地 当前,新能源汽车会更加积极地采用L2及以上的智能驾驶,以及更加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新功能增加智能座舱的体验感和科技感。同时,随着全新电子电器架构的使用,传统能源车在智能车领域也在稳步提升,智能化产品的渗透率也将逐步提高。 ③科技公司入场加速智能化落地 近几年传统车企、新势力车企、科技公司都在加紧布局智能汽车赛道。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共同发力,推动智能汽车的升级迭代。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国际车企凭借百年的技术和品牌积累,在产品和品牌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智能汽车领域,由于很多技术尚处在初期应用阶段,仍然有很多的技术迭代和技术变革的潜力,再加上国内技术公司的大规模进入汽车领域,将最新的技术和最新的软件开发流程带入汽车行业。 1)沉浸式视听体验渐成焦点 卓越的视听享受成为智能座舱娱乐体验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主打家庭和商务细分市场的车型。沉浸式的超强视听体验,声光影的配合,成为了产品主打的重要卖点之一,车载扬声器、车内氛围灯、座椅震动和超大屏幕与全面升级的音响系统共同打造了身临其境的5D影院式环绕体验。 2)智能语音交互体验不断升级 目前智能语音的高识别率已经成为语音助手最基础的功能,分区语音识别及交互已经逐渐成为主流,领先车型已经能够非常准确地识别语音指令来自车内哪个方位并且为其执行相应的操作。语音交互的功能和场景也在不断丰富,从基础的车辆控制到信息娱乐、车内外场景联动、社交生态和所见即所讲方向延伸。 智能语音助手在未来会实现与其他交互模态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主动化、情感化的深度交互体验,例如通过语音声纹识别、人脸状态识别和瞳孔识别的综合运用来精准判断驾驶员的不同状态,提升疲劳监测的准确性;通过语音声纹识别和语义交互替代密码输入和人脸识别提供更便捷安全的车载支付等。 3)多维度交互模态 智能座舱是实现汽车“第三生活空间”的核心载体,智能座舱的交互的未来一定是多模态交互方式。交互过程中的输入将包括物理按键、触屏、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声纹识别、体态识别、表情识别等等,视觉焦点识别、生理状态识别、瞳孔识别和脑电波识别等等输入方式也不会太遥远;交互过程中的反馈包括震动、仪表屏、中控屏、虚拟声、HUD、语音输出、灯光提示等方式,未来全息影像、虚拟人物、嗅觉反馈等新技术也会加入到交互模式当中。未来将是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多交互模态综合使用,真正达到“人的解放”。 4)释放自由,与消费者共创 智能汽车发展到今天,一方面在继续追求单体智能的极致表现,另一方面是能够提供智能的个性化场景的解决方案。智能座舱可以让用户根据自身用车场景进行不同功能的调度与组合,不断发掘车机的内在潜能,从用车机到玩车机然后让车机更好地服务自己,从而提升用车体验,真正做到“千人千面”和“千人千乘”。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深度共创”功能除了用户可以自由调用不同功能进行组合外,还能为用户提供场景模拟测试、场景共享和多场景组合功能,还在车机上提供了场景图形化开发工具,能够让消费者更便利的开发个性化场景。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专注于下一代超高清视频编转码、内容感知编码和自适应视频处理、面向人机混合视觉的超级编码、面向元宇宙的体积视频编码、AIGC多模态内容生成、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等核心算 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已取得相关的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证书,覆盖公司主要的产品并实现收入。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情况及领先程度具体如下: (1)下一代超高清视频编转码技术 公司自主研发的下一代超高清视频编转码技术主要针对传媒文化领域,面向4K/8K超高清场景提供高性能的视频编解码引擎,实现Linux/Windows平台上的相应优化,同时支持在线流式编码与离线编码两种情况。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基于下一代视频编码格式AVS3/VVC的高度复杂性以及8K超高清的大数据通量的特点,当虹科技主要采用CPU+GPU+FPGA的异构混合计算架构。依据编码特性以及各硬件的计算特点,合理设计编码框架,针对性的将运算密集模块抽象提取成独立组件,如HDR处理组件,视频预分析组件,运动估计组件,预测模式选择组件、率失真模块、码率控制模块、变换量化、后处理组件等等,根据不同模块组件特点,再结合CPU/GPU/FPGA的特性,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分配到不同的计算资源上,并在上面充分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算力。 公司针对不同场景进一步优化压缩算法、场景调优算法等,提升主观视觉效果。公司在超高清编转码技术的主要指标上,在广播级编转码器产品中已实现4K/8KHEVC、AVS2、AVS3在线流式编码和离线编码,2023年公司自研8K120PAVS3、HEVC编解码器成功应用于咪咕最新一代8K转播车。在三维声方面,已支持AudioVivid、中国全景声、Fraunhofer3D音频、DobyAtmos,完成三维声动态元数据全链路的支持。在HDR方面,已支持HDR10/HLG/SDR/SL-HDR以及DobyVision和HDRVivid标准,并实现各HDR格式之间的互转。 在持续完善与优化编码技术的同时,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国产化视频编转码平台,公司在报告期内重点进行了国产服务器、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的适配和优化工作,并获得了相应的兼容性证书。 (2)内容感知编码技术和自适应视频处理技术 随着新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加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频分发市场进一步激活。不同于广播电视市场,该市场在视频分发阶段主要采用CDN技术,带宽成本在整体运营成本中占比较高。基于此,公司研发了清晰视界编码技术,该技术在公司目前领先的视频编码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内容感知编码(ContentAwareEncoding)技术和自适应视频处理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在保证视频观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大幅度节约传输码率。 内容感知编码技术系收集大量各种特征的视频,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得到能够视频特征分析、主观质量感知、以及码率分辨率等参数自适应确定的网络模型。针对每个场景,通过分析其视频特征及深度神经网络计算,计算出每个切片的最优编码参数(分辨率、码率、以及其他参数)。进而在用户要求对最大码率加以限制进行编码,最终在保证主观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总的带宽需求。 自适应视频处理技术系使用各种边沿检测、物体分割、纹理分析等图像处理技术对视频帧进行区分,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纹理特性分别施加不同的图像处理技术,最终有效的去除噪点等无用且影响视觉的瑕疵。最终实现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既可以节省码率,还可以提升画质的效果。 (3)面向人机混合视觉的超级编码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视频应用需求迅速增长,海量监控点位视频接入导致视频联网建设与运维费用高昂。现有视频编码、传输、存储和分析系统采用编码-解码-分析的典型技术架构,在海量高清/超高清视频监控、海量摄像头协同感知、视频大数据应用等场景中存在视频编码效率不高的痛点,导致视频存储代价极高、传输带宽巨大、计算分析算力消耗大,大大限制了视频大数据利用效率。 面向人机混合视觉编码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此类痛点,本技术能实现完整的端到端的视频采集、分析、编码、传输、存储、重建、检索等功能系统。在边沿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视频做智能分析并提取特征,并面向机器感知编码为高效的特征流,同时利用人眼感知技术进行高效视频压缩编码形成视频流,并与特征流形成低码率混合流,传给中心端。在中心端,一方面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特征流执行高效的机器视觉任务,如实时视频告警、快速视频检索,也可以解码视频进行高质量视频回放等。 特有的端到端优化技术以及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技术,实现了高抗丢包低延迟的视频压缩回传方案,端到端超低延时技术达到行业绝对领先水平,利用此技术可以应用于远程座舱驾驶、工业物联网等多个应用场景。本技术实现高稳定性、高压缩率、低质量损失率的高效智能视频压缩,大量节省视频传输带宽与视频存储资源,利于金融、能源、数字政务等各行业下视频相关业务升级改造与全面数字化转型,为战略规划中的“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面向元宇宙的体积视频编码技术 元宇宙对视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元宇宙中人们需要以6DOF的形式进行视频通信与体验,更沉浸、更立体、更交互。传统的二维视频已经很难满足元宇宙所需的6DOF沉浸式全息视频需求。 三维体积视频技术可以较好的满足元宇宙的视频需求,本技术从视频采集、处理、压缩、传输到显示互动实现全链路升级,达到6DOF全息体验。在采集与三维建模端,采用基于NeRF、3DGaussian等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场景或者目标物体进行高效的三维隐式建模,可以克服传统3D扫描仪建模的不方便性以及效果欠佳的缺点。在压缩传输端,本技术通过对隐式模型的转换,形成点云格式或者Mesh格式,并对点云实施合适的编辑处理,并基于端到端的点云压缩技术,可以对点云进行500~800倍的视觉无损压缩,以便于传输到终端用户实现体积视频互动应用。 同时,本技术结合最新的NeRF、3DGaussian等智能技术以及传统的3D点云、Mesh等技术,可以充分利用AI深度神经网络的便捷、智能等优势,同时结合点云的高效压缩能力、Mesh的互操作性强的优势,具备采集成本低、压缩效率高、三维效果好、低延时低碳等优势。 (5)AIGC多模态内容生成相关技术 本技术实现了面向AIGC多模态工具链,为多模态大模型的训练提升精度、节省算力,同时改进多模态内容生成效果。 在多模态大模型训练阶段,通过图像画质检测技术清洗画质过于低劣的图片或者视频,或者基于视频文本分析技术清洗匹配度不佳的文本图片对从而对训练数据进行有效清洗,节省算力的同时提升训练精度。同时基于图片处理技术,对较低画质的视频进行自动化处理,提升图片、视频画质,从而提升训练效果。 在数据训练过程中,基于眼球追踪的人类注意力预测模型进行图像视频增强,完成模型的高准确性,进而促进基座模型的准确性。在AIGC生产端,利用多维度图像修复技术,对AIGC生成的内容中局部不符合常理的瑕疵进行修复,使得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同时利用多种处理技术,对AIGC生成的内容进行视频图像增强,以获得更好的视频内容。此外,利用AI技术对生成的多模态内容进行风格迁移,获得更丰富的场景化视频内容。 除了AIGC工具链外,同时研发预训练语言模型,对细分的场景进行增强学习,使得我们的语言模型可以在具体的细分场景实现比通用语言模型更好的效果。 (6)智能边缘视频处理技术 随着视觉信息采集、传输、智能视觉信息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视觉物联网成为未来物联网中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已海量部署的各类视频采集前端设备的智能视频中心汇聚、分析和挖掘应用逐渐兴起。由于视频数据存在高带宽传输成本高、大量无效冗余数据过滤成本高等特性,智能边缘视频处理技术可有效解决大规模应用的成本、部署瓶颈。智能边缘视频处理技术包括:1)边缘端智能视频分析算法;2)边缘端智能视频压缩算法。实现高质量编码的同时,大幅度节省带宽、节省存储并节省中心端算力成本。 (7)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视频结构化、视频异常行为检测等属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领域,是当前AI落地场景最多的方向之一,公司已经专注智能视频分析相关技术研发多年,打造了AI算法中台。 行为识别的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新的方向,从原来关注单帧的目标检测和特征提取转为关注连续帧的目标特征提取。行为识别采用两步分析的方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将图像放入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目标的关节点信息,然后将目标连续关节点特征输入新的网络模型来判断目标的行为动作类型。利用神经网络数据驱动的特点,极大的表征目标行为本身的特征,提高了准确率和不同场景的鲁棒性。 运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结合行业应用场景,进一步研发了针对多行业多场景的智能分析技术。在传媒文化行业,研发了智慧体育技术,包括球场建模、球员识别与跟踪、点亮、足球跟踪等,还针对电影、赛事等长视频,通过智能分析生成高光集锦。在车载座舱场景,研发了高准确率的哨兵系统,研发开门杀、摄像头遮挡告警、信息脱敏等算法。 (8)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公司研发的基于视频行业的垂类大模型技术,同时支持多模态信息推理与生成,并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输入支持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图像掩码、矢量等模态信息,通过各类多模态编码器,形成了统一的输入多模态编码序列,通过多模态语言模型输出多模态推理信息,根据这些推理信息进一步生成对应的多模态信息,如文本、图像或者视频。多模态大模型采用统一的可拓展框架,未来可以支持更多的模态输入以及输出,满足更多的需求。大模型使用海量多种类型的数据来进行大模型组件的预训练,如图像、文本、音频、图谱等,并在相对较少的高质量标注数据基础上进行整体调优。大模型支持混合算力灵活部署,支持Pytorch、Tensorfow、MindSpre等深度学习框架,并在NVIDIA,InteAIPC、华为昇腾等平台上深度优化,从而高效的实现多模态的推理以及生成。基于公司多模态大模型基座,形成了多款AIGC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 (9)端到端生成式图像压缩技术 公司AI图像编解码算法使用自研神经网络模型,从海量图像中自动学习像素间的关联性,从而去除原本存在于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对图像进行高质量压缩。相比传统图像压缩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无需人工设计特征提取方式,而是由神经网络模型自行学习如何以尽可能少的信息表示更高质量的图像,因此实现了超越传统方法的压缩性能。 公司AI图像编解码算法还使用了潜空间扩散模型的方法进行生成式还原,大幅度提升解压图像压缩率,并使解压图像看起来更加接近原始图像。结合ROI(感兴趣区域)技术,AI图像编解码算法可以对背景信息进行高度压缩,并利用生成方法补充背景信息,实现关注区域保真且背景主观视觉质量不受影响,并大幅度提升压缩倍率。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在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三大领域内持续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40项。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90项,已授权165项,包括5项国外专利和160项国内专利;累计申请软件著作权446项。 3.研发投入情况表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4,256.8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2.86%,同比增长20.61%。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增长较大一方面原因为公司持续加大各产品技术线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持续领先优势,公司2023年末研发人数337人,较2022年末284名研发人员增加了53人,研发人员数量增长18.66%。另一方面,公司于2023年3月实施了新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报告期内对研发人员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大幅增加。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持续的技术储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册研发人员337人,其中本科学历24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60人。公司注重对研发项目的投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获得165项发明专利授权及446项软件著作权。公司注重对研发人员的相关激励措施,已颁布了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的相关激励制度。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14,256.8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2.86%。 2023年,公司荣获2023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2023年浙江省数字贸易十强、2023年度(第30批)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2023年度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多个奖项。成为AVS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为“中国数谷”数据要素首批成员。 公司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参与国产化应用创新,深度参与超高清软硬件设备国产化进程。作为“国产化战略联盟”首批成员,当虹科技“磐为”系列产品深度融合华为“泰山”系列鲲鹏高性能处理器,实现编码器从硬件平台、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软件全面国产化。公司作为专业的智能视频解决方案供应商,立足于技术基础,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在编转码、编辑及智能识别等细分产品上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具备较大的技术优势。 公司相关产品与光合组织、华为鲲鹏、统信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中科可控工作站等完成了互认证,公司的AVS3超高清编码器、AVS3专业解码器、AVS3专业解码终端三款产品完成了由AVS产业联盟启动的AVS38K互联互通测试工作。公司的ArcvideoLive在线编码器成为首款由国内厂商推出的支持杜比全景声的在线编码器。 (2)产品标准化的智能视频解决方案能力优势 公司将视频处理内容标准化为视频直播产品、内容生产产品、互动运营产品和泛安全产品、车载座舱软件产品。每类产品中包含功能差异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低中高配置的型号。公司将复杂的视频处理过程进行标准化,打造以功能为特点的系统并归集组建为产品,极大的促进项目的模块化和可复制化,推动业务的开展和项目落地。公司借助标准化的全系列产品可以实现强大的智能视频处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产品服务。 (3)扎实的市场基础和稳定的合作伙伴 公司在传媒文化领域的核心客户覆盖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七大互联网视频牌照商、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省级广播电视客户及三大电信运营商。同时,公司与腾讯、咪咕视讯、天翼视讯、阿里体育、优酷等互联网客户存在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由于公司在智能视频领域的强大实力,公司与华为、百度、NVIDIA、Inte、De、SuperMicro等公司保持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开放的合作生态环境,以实现技术的持续进步。 公司与合作伙伴合作共赢,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共建5G+内容生态共同体,联合发布“跨模态体积视频AIGC”产品,成为大视频子链的“链核企业”。与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视频文创产业园战略合作、联合杜比全球首推杜比视界编码器,为“5G高新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共同研发合作单位。 (4)完备高效的产品服务体系 随着持续深入的市场开拓,公司逐步建立起辐射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可以有效保障公司产品和服务在主要的区域和行业得到迅速推广,同时保证产品稳定高效的售后服务。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设立东北大区、华北大区、华东大区、华南大区和西北大区,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市场销售和技术服务体系。公司深耕视频领域多年,已形成对行业内主流客户需求的理解把握能力,使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赞誉和用户认同。同时,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团队,能够提供7×24小时支持服务,对用户的突发事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响应和处理。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小幅增长,但公司整体盈利情况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为应对复杂的市场格局,公司通过在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实施新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等措施,以保持公司在产品、人才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公司费用较上年同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 公司在报告期内新业务已经在对应行业开始进行系统的推广,对应的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泛安全业务的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但整体市场覆盖率还较低,尚未带来规模化收入,导致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出现下降。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四)经营风险 1.技术创新不足和商业化落地的风险 视频软件的技术和产品具有更替较快的特征,因此公司需要随时关注和判断行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公司只有持续将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才能够使自身产品真正贴合用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和产品核心竞争优势。由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固有不确定性,公司选择投入的研发方向及由此取得的创新成果可能会与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公司的新产品无法有效满足未来的用户需求,降低公司产品及服务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大视频领域预计未来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国际巨头公司和国内少数领先厂商作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将在可预计的未来继续保持对相关视频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和生产经营,其他视频技术厂商预计也会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相应加强中高端编转码、全平台播放、智能人像识别、视频云服务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此外,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多模态AIGC技术的兴起,给视频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会形成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如果公司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提高现有的品牌认知度并积极通过技术创新来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业务所需的采购内容主要包括硬件采购和云服务采购,其中,硬件采购主要包括服务器、显卡、视频采集卡等,该类原材料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由少数几家跨国厂商及国内厂商生产,主要原材料的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成本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不可完全避免。 4.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的风险 未来随着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可能进一步增加,有可能会对公司盈利和资金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一、如果未来客户资信情况或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恶化,将可能因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形成坏账;二、若应收账款规模进一步扩大、账龄进一步上升,坏账准备金额会相应增加,甚至可能因为客户无法偿还欠款而单独计提坏账准备,对公司经营成果造成不利影响;三、如果应收账款规模扩大,也会减少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对公司资金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五)财务风险 (六)行业风险 智能视频产品和服务行业是成熟且完全竞争的行业,尽管公司在行业内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依然会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和行业落地能力,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保持公司的持续竞争力。 (七)宏观环境风险 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变化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公司所涉及的智能视频技术的软件开发行业市场空间主要受到下游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需求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对传媒文化、泛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等下游领域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规范相关行业的发展。但若相关的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或者某些部门或协会在政策执行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外部整体经营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随着5G的快速普及,视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核心的信息交换载体,也是信息高速公路上传输的主要数据,视频已经无处不在的在影响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公司一直致力于大视频领域,在超高清视频处理、采集、编码传输、播放等核心技术环节具有多年的积累,凭借领先的研发能力,持续的技术储备,和多年的市场的开拓,形成了在专业级超高清视频行业完备高效的产品服务体系,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也在从专业视频领域下探到消费视频以及行业视频应用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公司将在现有技术及业务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司在行业核心技术、优质客户资源、优质的团队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开拓视频所辐射的多行业多领域市场空间,抓住全球大视频时代发展的历史机遇,扎根我国大视频行业本土化服务,在深耕传媒文化领域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我国泛安全市场,并拓展车载智能娱乐座舱市场,打造公司发展多引擎驱动,实现公司长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传媒文化方向,目前我们可以看到,视频应用的广度和专业度趋势明显,包括:5G超高清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媒体视频生产越来越专业化,无处不在的泛媒体视频传播,多场景多样化的超高清直播逐步落地,还包括VR/AR/XR、AI、AIGC、区块链、全息视频、体积视频、超高清算力网络等视频技术应用逐步普及。公司在这些视频所涉场景中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积累,未来也将进一步巩固并拓展传媒文化发展方向,在上述提及的多样化专业视频应用场景中深度参与,获得每一个细分场景下的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份额,产品方面继续保持整合线下产品解决方案+线上视频云服务,打造针对不同细分场景的整体服务解决方案并形成标准化服务,真正发挥视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泛安全方向,在泛安全所涉及的不同行业中,视频是核心的载体和抓手,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需求,多年的视频监控设备的部署,形成了目前海量视频压缩回传/调阅/存储的需求,与公司近30年在视频处理方面的技术积累深度契合,因此公司在泛安全领域的产品方向主要还是基于视频本身而不是大安防,公司将针对不同的安全细分市场,形成场景化系列产品及服务,除原有的视频编码转码压缩、视频分析、视频识别等处理技术外,公司也重点在5G物联网与边缘计算、视频超级压缩、视频卫星传输等技术方向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并将持续投入和落地。 (3)在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公司将积极扩大研发投入,聚焦车载智能娱乐座舱方向,深耕音视频技术在座舱内的产品落地,扩大相关产品线及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视频技术优势、AI解析及数据压缩优势、视频生态优势、视频行业优势、资源整合优势,打造面向未来的A-in-One沉浸式视听娱乐解决方案,将视觉、听觉、体感、味觉、环境充分融合应用,融合5G/6G信息通信,打造更真实、更有趣的用户体验。 在市场拓展上,公司也将继续以领先技术、深入应用、贴身服务为理念。将继续用心维护现有客户、挖掘新客户,深入行业了解行业真正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公司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最终不管是在专业视频领域,还是消费视频领域,或者行业视频领域,都有当虹的核心技术在发挥作用;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有视频,就有当虹的产品和服务;只要有摄像头的地方,就有视频,就有当虹的产品和服务。 (三)经营计划 公司未来将在以下方向进行提升: (1)继续坚定大视频领域发展,巩固扩大传媒文化市场,持续投入泛安全新业务场景和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积极拓展布局其他视频应用行业; (2)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核心员工活力,充分调动管理层与核心员工积极性;以积极扎实的企业文化,优化人才战略; (3)加大研发投入和优秀研发人才的引进,增强前沿技术的储备; (4)加强专业管理,提升综合能力,突出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