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挑起“金扁担” 激活“富”动能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0 06:21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农业大省江苏的广袤田野上,各地多渠道引进乡村人才,多层次培育乡村人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告别都市喧嚣,返乡当起了“新农人”。

人生因梦想而闪耀,青春因拼搏而精彩。“五四”青年节前夕,记者来到泰州市姜堰、泰兴、靖江等地,与一批新农人代表面对面,看他们拥抱新科技帮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挑起“金扁担”助乡村激活“富”动能。

美妆销冠成劳模

“在你的思维上插上梦想和相信的翅膀,你将无所不能。”4月25日下午,泰兴市广陵镇蔬菜仓储基地,正在检测中心看样品的泰兴织梦家庭农场负责人费琳琳和记者加上了微信,“这是我的人生格言。”费琳琳指着微信签名说。

眼前这位1986年生的女农场主一头短发,话音清脆。她自我介绍“有梦想有自信,爱美更爱折腾”,毕业后当化妆品代理卖到全国第一,30岁便拥有5家服装店,年收入近200万元,爱人的钢材批发生意当时也渐入佳境。眼看着小家庭一帆风顺,就在这个节点,2016年初,回家探亲的她无意间留意到背影佝偻却依旧为“农”忙碌的父母,打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想起儿时那个懵懂的梦想,“等我有能力的时候,要帮一帮和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想到便要做到。而立之年,费琳琳放弃“美”的事业,回到广陵镇流转100亩地,成立“织梦家庭农场”,从事绿色种植养殖。“田园梦”自此照进现实。

梦想丰满,但现实却有些“骨感”。费琳琳很快体会到农村作业的艰辛与不易。很多合作农民从地头发来的蔬菜品相好,质量也高,却经常卖不出好价格。尤其前几年疫情,鲜嫩的果蔬只能烂在地里。

这位前“销冠”面上不动声色,其实一直在积极奔走调动资源。2020年初,她牵头成立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全镇45家蔬菜种植类家庭农场入社,统一规划种植、田间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和蔬菜品种;2020年底又申请注册商标,依靠自主商标和过硬品质,产品逐步走出泰兴,合作社经济效益连连攀升。

生产经营渐入正轨,爱折腾的费琳琳转而与团队成员拓展“指尖上”的销售渠道,开发了一款App,让农场的土特产畅销朋友圈搭上“微营销”。App集聚了近百位“团长”,分散在城区各个配送点,为客户送上新鲜果蔬的同时,也带动近百人就业增收。直播潮涌,她顺势上线带货,同时合作社主动对接周边10余家品牌连锁商超,依托大型商超的蔬果供应链和品牌营销的支持,大力发展订单销售;与100多家种植户签订生产订单,日均销售额增达10万元;带动周边近百名剩余劳动力“家门口”实现就业,每人月增收近2000元。

土里“刨”金,一人富不算,还要带动大伙共同富。梦想成真的费琳琳继去年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省农业农村厅新农人典型等荣誉后,这个五一,再获“泰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费琳琳在田间直播带货

退伍军人“慧”养花

4月30日,五一假期在即,张杰没有休假的安排。下午5点,他还在位于泰州市姜堰区顾高镇的农业公司花木大棚里忙碌:梳残叶、排直播班、发快递。

“现在是催化花苗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到2025年春节年宵花的销量。”别看张杰如今套着围裙在苗圃里忙碌,像个技艺熟练的花匠;退伍前,他可是中央警卫部队的出色一员。从一身武艺到如今的“养花”高手,转身背后,是张杰身为一名“农二代”的农业情怀。

“当年有城管系统的岗位安置,我放弃了,选择自主创业。因为母亲是上海知青,受她影响,对把地种好,我有执念。”张杰坦言自己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开公司,他先是到广州、深圳等地学习,回到老家顾高镇后,投入多年积蓄500多万元,以“节节高”好寓意命名公司,建成8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3年间培育上百个品种80万株蝴蝶兰,唯美、幻影、藏宝图等“当家花旦”畅销长三角各大花市。

“种瓜得瓜、种花得花,农业就是这点好,你用心种养,作物会长得好好的回报你。”张杰透露,即使在疫情期间,棚里的花也不愁卖,上海浙江的经销商直接地头收购,旺季一天销量五六千株,价格最低的时候,一株也能卖到二十七八元,高的时候五六十元一株。

销量好源自品质稳,早自2021年初创阶段,“杰杰高”团队花一年多时间,对原有园艺设备数字化升级改造,建成适合蝴蝶兰的数字控制系统。“投用后,只需在计算机上设置所需生产环境参数,系统便会根据参数自动启停恒温设备。”张杰边说边演示,一个人即可操作管理全套系统。

这套系统对花卉品质有何助力?“关键在于温度降低的环境下,系统增加了日照时间,进而提高花卉的色彩鲜艳度、枝杆的粗壮度,花卉生长周期缩短了20天,同时还能延长花期15天以上。”张杰解释得专业细致,他告诉前来取经的邻县客商,恒温恒湿的环境有助于减少水溶肥的使用,每亩实现节水20%,减少药肥8%以上,节约电力30%,亩均效益提高10%,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从筹谋种花,到智能化“慧”养花,在张杰的书柜里,厚厚一摞培训证书见证了这位新农人的肯学习、擅钻研。他乐于在田间地头采集大量生产数据,让生产的现场变得可知可控,让生产的过程变得可研可塑。在成功投用数字农业系统后,张杰还积极向周边从事农业生产的朋友推广,开展免费培训,引领大家共同拥抱农业数字化。

3年来,他设计建设的姜堰食用菌数字农业平台被评为江苏省种植业智慧园区;他的花卉基地被选为江苏省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就在采访当天,一批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直播专业的学生来到“杰杰高”基地,以蝴蝶兰为背景,摆齐装备开播,他们带货实践获得助学补贴;而花卉基地一株株娇美的兰花,也将通过电商平台“香”飘千里走得更远。

张杰在蝴蝶兰苗圃操作温控系统

技术总监“玩转”种菜

5月1日上午9点多,靖江市生祠镇利珠村村头的种植大棚内,江苏枫茂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张炳华戴着手套,麻利地收割绿色花蕾。立夏时节,田间绿意盎然,眼前的蔬菜植株高大,厚嫩的苞片一层层围着花托。“这叫洋蓟,国内大家不熟悉,但在国外,它有‘蔬菜之皇’美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属‘药食同源’类蔬菜,是一种高附加值农产品,含洋蓟素、绿原酸等营养成分。”他掰下一片肥厚的叶瓣补充道,很多药物用洋蓟做原料。

假期里,洋蓟销量不减,利珠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也在基地帮忙,他自豪地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介绍:“目前省内规模化种洋蓟的,只有我们利珠村。一波洋蓟每株可采摘20个花蕾,每斤市场价少则15元多则40元。亩产未来最高可达2000公斤左右,销售期持续3个多月。”

别看洋蓟长得高大,但其实能吃的部分很少,主要是花蕾靠花托根部最肥嫩的部分,正因此,市价不菲,经济效益很高。选在利珠村试种这种洋蔬菜,源于张炳华团队与利珠村“村企共建”多年。2022年初,由利珠村村集体支持96个大棚共102亩地,张炳华出品种、技术及管理养护,双方共同种洋蓟。

“从最初引进洋蓟种子到如今规模试种成功,耗时近3年。”张炳华不讳言这一“舶来品”并不好种,尤其温度把控是难点;好在这个春天,洋蓟已开出花蕾,顺利“扎根”利珠;随着产业链延伸,张炳华还将带领村民打造赏花研学游、洋蓟茶养生产品。“种洋蓟让我们村民有活干,每天忙的时候,周边几个村有30多人在这里打工。工资还可以,一个月少则2000多元,忙的时候3000多元,活也不累。”在大棚帮忙的利珠村村民张彦强笑着说,“这种‘洋蔬菜’好看又挣钱,希望村里继续种下去。”

其实在生祠镇,在靖江,乃至泰州市,很多人知道张炳华,源于他曾多年致力于推广新型、高附加值的农业品种。此次的洋蓟,便是他继彩叶枫、地毯花、绣球花等之后引进的“洋蔬菜”。

作为80后,大学毕业后,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张炳华曾选择在大城市打工——在北京一家林业公司任技术总监。虽然收入不菲,但内心深处总有彷徨。这种不确定,在回乡探亲发现年轻人都出去闯荡,只留下老人和留守儿童时有了落点。张炳华很快辞职回乡,成为村里第一个考大学出去还能返乡创业的青年。

张炳华在收割洋蓟花蕾

“要玩就要玩专业的。”张炳华认为带着“玩”的心态不计较一时得失,会更放松也更专注,结合农林专业专长,10年前,他和村民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流转近百亩土地种树苗,很快,随着园林美化修复工程流行,他率先从国外引进10余种珍稀彩叶枫种试种,并与南林大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展开新品种培育。如今,加上洋蔬菜,在利珠村,“村委会+企业+全体农户”的“1+N+X”联盟模式,让张炳华的枫茂农业科技公司俨然成为一片“兴农”沃土,持续带动周边留守农民和返乡青年走上富裕路。作为新农人代表的张炳华,也在新赛道上获得一连串荣誉肯定:江苏省好青年、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泰州市“五四”青年奖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张炳华借拿破仑那句“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勉,激励自己在广阔天地不懈努力、奋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