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388068
11月21日,黄埔海关公布了东莞市今年10月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东莞市外贸进出口10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整体外贸规模居广东省第二。
前10个月东莞市进出口数据 图片来源:黄埔海关
从市场主体看,10月份,东莞市民营企业进出口624.5亿元,增长23%,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0.7%,份额提升8.7个百分点。从贸易伙伴看,10月份,东莞市对我国香港地区进出口增长27.9%;对美国和欧盟分别增长3%和1.1%。同期,对新兴市场进出口表现良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19.5%。
从商品结构看,10月份,东莞市出口机电产品446.5亿元,增长4.7%,占同期东莞市外贸出口总值的66.1%。其中,出口集成电路66.6亿元,增长60.2%。同期,东莞市进口机电产品288.9亿元,增长6.6%,占同期东莞市外贸进口总值的81.8%。
解读:外贸持续承压的东莞,终于迎来了稍缓口气的机会——8月,全市进出口1131.4亿元环比7月1052.5亿元增长7.5%,9月进出口1162亿元环比8月增长2.7%,进出口连续两月环比增长,终在10月份同比迎来正增长。
作为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东莞经济增速与进出口总额增速关联度极高。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疲软和国际形势变化加剧影响,东莞经济承压前行。前三季度,东莞GDP为8118.72亿元,同比增长2.0%,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财经智库
不久前,“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发布的东莞调研报告指出,作为全国主要城市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2022年东莞外贸依存度高达124.3%。但与同样是外贸依存度超过100%的苏州比较,苏州本土制造能力在外资带动下不断提升,而东莞本土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培育的新兴产业也与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的耦合性较差。
东莞要转型,从政策供给来看已经释放明确信号:上半年出台的《关于精准聚焦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的实施意见》提出,依托外贸规模,增强外资引力,补齐新业态短板,提升外经能级,集聚外智外脑,谋划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从政策层面明确东莞外贸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转型的目标路径。
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为加快提升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东莞还制定了《东莞智能移动终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并已于近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趋势向好,但质变仍需时间。回顾今年初,东莞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以上、争取达到6%,进出口总额为3%”的预期目标,眼下全年收官在即,东莞压力与动力并存。
#动向广东支持广州、深圳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
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11月21日消息,近日,广东省印发《“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当中提出,要建设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建立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培育数据经纪人、数据商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产业生态。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载体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 颜宁任创始院长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医学科学院11月21日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宣告成立,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王志珍、陈竺,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和颜宁共同为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颜宁在致辞中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将以探索鼓励源头创新的新机制、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为重要使命,坚持健康优先、专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的原则,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济南到2025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破万亿元
11月21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行发布解读。行动计划确定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四大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总数达到8000家以上。
大众集团在华首个独资电池包生产工厂在合肥投产
据合肥发布消息,11月21日,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肥投产。目前相关电池包产品已会同整车完成测试定型,于本月正式量产。此次投产的大众新能源汽车电池包项目是大众安徽核心配套项目,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独资电池包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3亿元。项目预计2028年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包30万套,预计至2032年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290亿元。
四部门出台行动方案提升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21日对外发布《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聚焦产粮大县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持续加大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营造鼓励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多产多补的正向激励机制。行动方案明确,优先支持粮食调出量大的主产省(区),2024年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等5个粮食调出量大的主产省(区)开展试点。
河北省首个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
据中国水利网站消息,11月20日,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北坛村至小营横堤段)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后河北省首个开工建设的“补短板”重大水利工程,工程总投资103704万元,总工期为8个月。涿州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京畿南大门,水系密集,是北拒马河、大石河、小清河等河流的交汇处。工程实施后,可解决涿州市主城区北部、东部的防洪安全问题,提升小清河分洪区运用和涿州市防洪能力。
#声音国家铁路局约谈中铁广州局集团、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
据国家铁路局网站11月21日消息,11月8日,国家铁路局工程监督管理司对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相关单位按要求规范整改,维护铁路建设市场秩序。
约谈指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工程建设指挥部、深圳工程建设指挥部,以及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招标文件中设置非强制性认证资格条件,违反法规制度规定,并且未按照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下发投诉处理决定书及时纠正存在问题,法治意识淡薄,有令不行,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扰乱了铁路建设市场秩序,必须整改问责。
约谈要求,一是建设单位要提升政治站位,服从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开放铁路建设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在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上做出表率,努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认真学习招标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开展铁路工程招标活动。三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厦深铁路广东公司必须认真进行整改,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整改有关情况及时报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同时,举一反三,对照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求,组织全面排查,认真自查自纠。
#数读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发布,中国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0位
11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00年的第38位快速提升至2011年的第20位,随后稳步上升至第10位。
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7分,比上年提高1.9分,与荷兰、瑞典、德国等排名5~9位国家间的差距为0.2~5.3分,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分指数来看,我国在各个维度均有不俗表现。尤其是在“知识创造”表现上更为突出,得分83.7分,排名第3位。
#放榜广东制造业500强出炉:深圳入选数增加最多,珠海减少最多
据南方+消息,11月21日,2023广东省制造业500强峰会在佛山举行,发布《2023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研究报告》。根据500强企业名单,正威国际、华为、富士康、比亚迪、美的排名前五,广州工控、格力、TCL、中国海运、中兴跻身前十。
从城市分布看,深圳入选企业最多(133家),佛山(70家)、广州(68家)、东莞(55家)、珠海(49家)、江门(39家)紧随其后,上述6城的入围企业数(414家)占总数的82.8%。其中,深圳增加最多(+62家),珠海减少最多(-30家);惠州、中山、揭阳和肇庆在10-30家之间,位居第三梯队的清远、汕头、云浮则低于10家。
从区域分布看,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四个区域入选企业的数量分别为467家、15家、16家和2家。其中,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平均营收为117.9亿元,遥遥领先于粤东(26.1亿元)、粤北(33.5亿元)、粤西(4.7亿元)地区。《报告》认为,珠三角对大企业的虹吸效应较强,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企业集聚优势更加突出,区域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仍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