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13日在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烟台市市长 郑德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作贡献”,在中共烟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苦干、拼搏进取,较好完成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以高质量过万亿为目标奋力冲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决克服内外困难,扛起经济大市责任,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机制,打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经济增长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烟台将昂首挺进万亿级城市行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9亿元,增长6.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优秀等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6个事项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发展后劲不断增强。40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陆续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建设过半、乙烯二期全部装置开工,总投资560亿元的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启动建设,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形成“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重大项目竞相推进格局。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34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勇当先锋,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成功举办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充分展示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就,搭建起高层次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我市位居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期评估第3位。清洁能源规模加快壮大。海阳核电二期4号机组开工、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工,三峡牟平、华能半岛北龙口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5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双碳”载体建设取得实效。招远通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验收,4个区市、14家企业入选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长岛国际零碳岛规划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发布。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我市建成全国首个投运的城市级虚拟电厂。莱州、海阳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龙口开发区、招远开发区、烟台化工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莱山生态环保产业园入选省级特色园区,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9家。全国首个900兆瓦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投运,核能零碳供暖面积达到1250万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10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80%以上,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占比达到99%,实施造林3800多亩。莱山获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昆嵛山在全国首批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南北长山岛群、大黑山岛、砣矶岛获评国家首批和美海岛。八角湾、庙岛诸湾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数量居全国首位。
一年来,我们以企业内涵式倍增为导向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推动产业链链长制、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倍增计划融合贯通,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发展资金7.9亿元,办理减税降费、退税缓费过百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四上”企业2598家、上市公司5家。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强。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肉鸡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亿元。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全省首个海洋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船交付首航,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综合体“耕海1号”建成运营,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20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蓝色药谷生命岛9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绿叶制药一类新药“利培酮”在美国上市。东方航天港累计成功发射9次、48颗卫星,“烟台一号”卫星成功入轨,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发射成功。万华化学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领军人才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杰瑞油装、睿创微纳分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74家。组建上市公司创新联盟,股权融资总额居全省首位。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9亿吨、463万标箱。开展“2023山东夏日消费季”等活动,我市跃居全国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第4位。新增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金沙滩、朝阳街分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八仙过海旅游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功举办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等会展100多场,我市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0家左右,31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睿创微纳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中集来福士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累计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30多项,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完成3个一类新药成果转化,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投用。北京化工大学烟台研究院挂牌,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建成启用。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4个,我市入选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芝罘获评中国县域数字经济百强区。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2万人,2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
一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进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得到新提高。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市县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启动市属企业优化整合,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均居全省首位。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全国首推政务服务改革用语规范。市级财政透明度蝉联全国地级市“七连冠”。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在巴西、智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成功举办招商活动40场,引进过10亿元项目120个,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举办驻华使节走进烟台系列活动,发起成立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落户中挪国际合作中心,新缔结国际友城3座。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600亿元左右。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建成全国最大保税混铜仓库,市场采购贸易额增长80%。新开通海空航线21条,发运中欧班列成倍增长。自贸区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居全省首位,综合保税区在全省考核中保持前列。
一年来,我们以“三城联创”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城乡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试点通过国家验收。25个重点片区改造全面展开,海上世界、芝罘仙境、崆峒胜境、夹河·幸福新城建设有序推进,虞美人广场、海韵路、凤凰湖、蓬莱湾等成为新的“打卡地”。全市新建改建市政道路60条,贯通双河东路等丁字路、断头路13条,改扩建地下管网1300多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2个。海绵城市扎实建设。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800万平方米,可透水地面占比达到41%以上。“新城建”加快布局。投用智慧工地、智慧物业系统,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43%。新建汽车充电桩1万个。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管理不断优化。拆除整治围挡504处,治理违法建设146万平方米,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60个。投入运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广应用镇街综合数据平台。交通设施更加完善。烟台机场二期建成,莱荣高铁开通运营,潍烟高铁主线铺轨,荣乌高速烟台至威海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山海、德润快速路首段开通,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投产,国道206莱州收费站提前九年撤站。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8.5万亩。改造农村公路2135公里,4900多处农村路口实现交通设施“三必上”。完成11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老岚水库具备蓄水条件。蓬莱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莱阳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强县,福山获评山东质量强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248个。
一年来,我们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增进福祉,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多病同防同治,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健康。投用疾控中心4个,提标改造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350个示范村卫生室。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3.7万个。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7.4%。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发放救助保障资金14.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1万人。新增托位5850个、养老床位3150张。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2万户。集中解决了330多个小区房屋产权“办证难”问题,惠及8.4万户群众。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33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烟台大学八角湾校区建成投用,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国际海岸生活节、黄渤海音乐节等品牌节会100多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万多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3000多场,烟台体育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奖牌总数全省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金融风险防范、信访稳定、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等工作扎实推进,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一年来,我们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转变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展现新气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制定调研成果转化措施1100多项,解决各类问题4.8万多个。开展“冲刺过万亿、机关当先锋”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完善挂图作战指挥体系,表彰执行力先锋标兵,各级各部门提振精气神、激发新作为,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聚焦优化发展环境和便民利民,大力提升服务效能,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110个,实现127个重点项目“四证齐发”、12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5900多个事项免证办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16项,协助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搭建“有事多商量”平台,深化议政直达车机制,高质高效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提案459件。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建设清廉烟台。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退役军人、人防、海防等工作稳步推进。市红十字会在全国地级市透明度指数评价中荣登榜首。对口支援、东西协作、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气象地震、史志档案、机关事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残疾人、侨务、仲裁、打私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奋斗的脚步铿锵有力,满满的收获令人鼓舞。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烟机构,向驻烟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烟台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要巩固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还需提速加力,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还不够快,创新平台作用发挥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城市治理不够精细高效,乡村振兴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仍有差距,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领域风险不容忽视,本质安全水平还需提高。部分公职人员依法行政、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能力有待增强,工作作风仍需改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走在前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各位代表!省政府批复的《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2035年烟台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这是我市站上万亿级城市新起点,瞄准更高目标接续奋进的新坐标。我们要主动融入渤海湾、全面衔接大战略、积极推进渤海大通道,加强与环渤海城市的协同联动,持续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产业活力、蓝色动力、生态张力、城市魅力、社会合力,保持旺盛的“城市生长力”,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各位代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新的定位,我们要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血脉,向阳而生、向绿而行,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我们要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更高定位、更大格局谋划未来,拓宽全球视野,链接八方资源,汇聚起城市蝶变升级的巨大能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争当先锋。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体现更大作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作出更大贡献,让烟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在国际化城市建设中争当典范。以全球先进城市为标杆,锻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国际水准的城市形象和服务功能,构建通达世界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强多层次对外交流,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城市,叫响“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在绿色化建设中争当示范。依托通山达海的自然禀赋,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近岸海岛串珠成链,塑造千里海岸观光廊道,建设串山观海的山体公园,打造灵动润泽的城市水系,构建蓝绿共融的城市生态,让广大市民更清晰地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拔节向上的力量。
我们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传承实业报国之志,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形成“一区四城”发展格局。丁字湾国际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区,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和596平方公里腹地,探索实践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山东绿电生产样板区、国家零碳产业示范区。世界级绿色石化城,推动裕龙石化产业园、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互联互通、共赢发展,打造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产业基地。中国海工装备名城,在蓬莱布局19平方公里海工研发总装、配套、物流产业园,打造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中心。百万辆汽车产业城,推动整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联动发展,打造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双引擎”。国际生命科学城,主攻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重点领域,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加快发展,挺起烟台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产业脊梁。
我们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烟台清洁能源资源全国领先,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总投资超7000亿元的“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实施海阳核电二期,推动招远核电一期开工建设,完善莱阳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扩大核能综合利用范围。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快开发半岛南、半岛北海上风电场,探索建设海上“能源岛”,打造海上风电综合开发示范区。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加快1235万千瓦海上光伏基地开发,争创海上光伏领军城市。千万吨级LNG基地,加快形成1650万吨接卸能力,打造北方最大的LNG供应储运基地。
我们要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生活”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实施“五大行动”,以绿色低碳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零碳供暖行动,推进核能供热远距离跨区域延伸,扩大工业余热供暖范围,优化供热结构,加快实现全域清洁供暖。实施零碳示范行动,支持海阳创建近零碳示范县,打造零碳园区、零碳厂区、零碳校区、零碳社区等示范工程,带动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绿色建设行动,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绿色、健康、智慧高品质住宅。实施低碳出行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新能源汽车,建设低碳港区、绿色机场,加大充电桩建设布局,构建绿色出行交通体系。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三、2024年重点工作
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强高质量发展根基。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做强优势产业顶梁柱。实施六大千亿级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石化产业,促进六个化工园区协同发展,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全面投产,万华乙烯二期建成中交,突破发展莱州银海化工园区。有色及贵金属产业,推进4座矿山复工复产,打造“金色云”黄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20万吨高端轻量化铝材项目,支持恒邦冶炼尽快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汽车产业,上汽通用东岳基地纯电整车项目建成投产,奥特能超级工厂完成建设,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一期投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艾睿光电红外热成像、金宝5G铜箔项目,推动光电传感产业园等投产,打造“新三样”电子材料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金正环保、恒辉节能等智能制造项目,开工建设金鹏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动奥朗机械液压、中孚制冷科技等项目投产。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莱阳食品工业园扩区,实施春雪健康智慧工厂等项目,发展海洋功能食品、特医食品,擦亮“中国食品名城”名片。
开辟产业制胜新赛道。聚焦重大技术突破和前沿成果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产业,全面投用蓝色药谷生命岛,启动自主知识产权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建成细胞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国药医药、IVD、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建设,落地生产石药百克一类新药“津立泰”,推动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投产。航空航天产业,加密东方航天港发射频次,投用国内首艘海上发射工程船,推进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研制应用,构建从火箭发射到卫星信息的全链生态,争创中国海上商业航天发射母港。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华能半岛北牟平海上风电场、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并网发电,投产西港区、龙口港三大LNG项目,加快力华储能基地、龙口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超前布局生命科学、深海空天、新一代核电、人工智能、新型电子材料、人形机器人等六大未来产业,谋划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塑强数字经济竞争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实施综合算力提质工程,启动建设城市智算中心,做强移动5G、中金、华为、卫星数据应用中心,打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实施数字核心产业集聚工程,成立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建设东方电子智慧能源创新产业园,争创2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支持芝罘打造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支持莱阳打造数字赋能县域经济发展样板。实施“智改数转”工程,开展“百企千线”示范行动,加强橙色云双跨平台应用,培育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0家晨星工厂,争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数据价值转化工程,建立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开展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打造创新应用场景5个以上,促进数据“资源”变“资产”。
培强产业园区主阵地。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上,构建产业垂直生态体系。推动国家级园区引领发展,黄渤海新区要做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烟台高新区要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招远开发区要深入实施扩区强园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推动省级经济园区跨越发展,每个园区聚焦打造1-2个主导产业,引进建设重大产业链项目,园区总产值达到2900亿元。推动特色产业园区竞相发展,15个特色产业园要扩大增量、聚集产业,力争园区总产值达到700亿元。支持栖霞与黄渤海新区共建松山产业园,加快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力。
推动服务业快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支持驻烟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烟台银行做优做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养老健康等支持力度,争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设立市级科创母基金,布局科技服务产业园,打造一批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范物流行业发展,做实黄渤海国际陆港、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等载体,疏解中心城区低效市场,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现代会展业,组建会展业发展联盟,高水平筹备2025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办好石油化工大会等重点会展20场。大力发展港航服务业,搭建海上客运服务中心、港航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烟台港广场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国际航运大厦,构建港口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建成工业设计小镇文创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办好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争创世界设计之都。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培育高水平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
(二)着力扩内需稳增长,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要素跟着项目走,开展重大项目擂台赛,掀起大抓项目热潮。实施总投资8191亿元的148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9329亿元的299个市级高质量发展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500亿元、87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210亿元以上。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动态更新民间投资项目库,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聚焦“衣食住行文体康美”八大领域,举办促消费活动190场以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10个以上高品质住宅项目,争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样板。大力发展新型消费,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垂直商品交易平台,培育智能穿戴设备、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提升旅游住宿业,新建新评五星级酒店3家以上。加快升级消费载体,建设“品重烟台”优质特产旗舰店,打造20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培强高质量的市场主体。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方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南山集团优化结构上规模,做强高端铝材、绿色石化等主业;支持道恩集团加快链式发展,打造高端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支持杰瑞集团加大技术突破,引领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鲁花集团加快上市,建设食品科技产业园;支持玲珑轮胎叫响品牌,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开展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争取市场主体突破117万户。支持企业内涵式倍增,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市场占有率,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5家,力争“四上”企业突破1万家。发挥上市公司创新联盟作用,用好驻外联络机构资源,推动企业深化合作、抱团发展。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协同推进质量创新、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争创中国质量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扎扎实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骨干企业发展更好、小微企业活力更强。
(三)着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
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提质发展高等教育,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支持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大学设立博士点,支持驻烟高校强化学科建设,力争产学研结合实现新突破。贯通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投用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聚焦烟台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25个。均衡发展基础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新改扩建中小学11所、公办幼儿园13所,实现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全覆盖、省一类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65%以上,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建立生机盎然的创新生态。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做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八角湾新城等科创载体,投用2个省实验室和北大万华联合研究中心,争创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实施20项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以上。开展科技领军企业量质提升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80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65家。实施企业“携手行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加速中小企业孵化成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申建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创建9个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建设标准化城市。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打造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启动新一轮“双百计划”,引进100名领军人才、200名拔尖人才。实施海外人才吸纳计划,办好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引进海外人才1000人以上。实施技能人才联合培育计划,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校企共建18个现代产业学院,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实施青年人才“百千万”集聚计划,全年争取引进400名博士、5000名硕士、6万名大学生。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完善人才政策,新投用人才公寓2000套以上,解决好青年人工作、住房、生活等问题,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四)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塑造一流的生态城市美丽烟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标准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绘就碧海蓝天、山河壮丽的生态烟台新画卷。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全面淘汰国一及以下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推进93个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老岚水库蓄水试运行。开展“十百千”治河行动,实施11条县域“母亲河”全流域治理、100条市级生态河道建设,整治2350公里农村生态河道。推动中心城区排水设施一体化管理,投用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三期,提升中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处置利用氰化尾渣140万吨以上。支持栖霞创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昆嵛山创建全国一流自然保护区,支持长岛创建国家公园、打造国际零碳岛。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3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加快建设丁字湾国际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区,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商业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探索突破氢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持续扩大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资源池。整合提升城区供热能力水平,增加工业余热供暖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绿色建筑850万平方米、汽车充电桩1万个,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五)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发展活力、在扩大开放中增创发展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土地、能耗、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全面完成市县机构改革。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市属企业优化整合。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基层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优化政府引导基金,壮大基金产业规模,加快建设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深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风险监测。深化疾控中心改革,构建专业化、现代化疾控体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国际友城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打造对接北欧合作示范城市。聚焦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开展投资烟台全球推广行动,组织10场以上境外招商,委托100家知名商会协会专业招商,精选1000家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登门招商,引进投资过10亿元或合同外资过千万美元项目80个以上。促进外贸企稳提质。巩固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争创国家绿色贸易发展示范试点。健全关地协同机制,扩大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保税混配等政策叠加优势,争取整车进口口岸和保税混金混银试点,打造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全国对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农产品水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支持海关建设放射性检测重点实验室。拓展海空航线15条,加快发展中欧班列,挖掘RCEP、中东等市场潜力,提高新兴市场占有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对标世界银行最新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推出百项创新举措,争创省级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支持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黄河自贸联盟及省内创新区深化合作,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个以上。开展政务服务一体化提升行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行“一张清单管到底”,推广“一拍共享、一照通用”,年内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升级“政企通”平台功能,实现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开展监管效能提升行动,推行智慧监管、柔性监管,拓展“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应用场景,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检查,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经营。
(六)着力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深入拓展蓝色空间。坚持陆海岛贯通、港产城融合,打造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
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实施13个港口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蓬莱东港区陆岛交通码头,改善蓬长航线客运条件,布局集装箱码头、客滚码头。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莱州港疏港铁路,推动小清河与龙口港、莱州港河海联运,建成西港区至裕龙岛原油管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创建大宗散货、商品车智慧绿色示范港,打造中非货物贸易中心、中国北方重要商品车物流集散基地,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80万标箱。
壮大海洋经济动能。大力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力争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推动海洋牧场升级发展。持续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新建6座深远海养殖网箱,建成6处大规格鱼苗繁育基地。加快建设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打造现代规模化养殖平台和产业支撑保障体系,塑造现代海水养殖示范样板。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产业,支持龙口海洋高新区快速起势,争创蓬莱海洋高新区。加快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投用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一期,推进东方电缆深远海装备生产基地、东方电气风电智能制造基地、京鲁船业深远海保障基地建设。推动海洋科技突破发展。建设“透明海洋”,发挥海洋经济研究院、渔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作用,建设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创建国家级风电叶片检测实验中心,投用海上浮式光伏试验检验中心,争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
完善海洋治理体系。严格海洋空间管控治理,分类实施陆海污染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流总氮浓度削减,完成海洋生态修复86公顷,争创省级美丽海湾。健全海洋生态灾害预警体系,加强绿潮赤潮监测,强化溢油风险防控,争设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完善海上安全协调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三无”船舶整治,清理海上非法养殖,构建海上大安全大应急格局。
(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舒美活力城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认真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分区规划。深入开展“三城联创”,实施339个城建重点项目,丰富朝阳、所城业态,推动崆峒胜境酒店试运营,推进7大片区、67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烟台啤酒厂等老旧厂区转型提质,改造284个老旧小区,新增海绵城市面积340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扎实实施“三大工程”,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推进4类应急性工程建设,加快10个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夹河·幸福新城,打造夹河美丽河湖生态廊道,开工建设双碳科普馆、万华城市公园,崛起一座生态之城、科创之城、文化之城。高水平规划建设海上世界,推动国电投核能总部、芝罘湾海洋金融创新区等组团加快崛起,打造滨海中央商务区。全面提升滨海一线文旅设施和服务水平,实施40个软硬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塑造更具魅力的活力海岸。加快建设大南山中央山体公园,打造20公里山海步道,推动中心城区水塘水库公园化、景观化改造提升,让广大市民沿着山水遇见美。
优化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实施40个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09亿元,加快构建国际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贯通大循环,烟台机场二期开通运营,潍烟高铁建成通车,启动烟台南站改扩建及动车所建设,建设青荣城际铁路加站工程和栖莱高速公路,实现荣乌高速烟台至蓬莱段改扩建工程量过半,推进8条国省道改建,拓展对外联络大通道。畅通快循环,实施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启动国道228丹东线烟台绕城段和龙口段改扩建,加强区市之间国省道联结,推进塔山北路、红旗路、山海路南段等快速路建设。打通微循环,启动智慧交通二期,实施10条丁字路、断头路打通工程,优化16条公交线路,全市建设190条市政道路,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比例达到95%以上,持续提升通行能力。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提升年活动,建立精细管理工作体系,打造滨海中路示范工程。建立城市住宅养老金、体检、保险制度,构建覆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统筹规范市区道路施工改造,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出行。新建5000个停车位,实现城区停车场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推进马路市场、违法建设等八大领域集中攻坚行动,开展围挡拆除区域、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建设10处集公厕、书屋、劳动者关爱港湾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驿站,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城市温暖。
(八)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市。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保护耕地,新增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做好“土特产”文章,壮大烟台苹果、白羽肉鸡、海参、葡萄与葡萄酒等优势产业,放大莱阳梨、大樱桃、烟台甘薯等名优品牌价值,让“烟台农品”走向全国。攻关南鱼北养等核心技术,新登记农作物品种10个以上。建设6个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0个市级数字农场,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建成42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公路2150公里、清洁取暖4000户、危房550户,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提高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施“千村共富”计划,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国企结对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实施“头雁领航”行动,建设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培训高素质农民3500人以上。实施村党组织“提标育强”年行动,创建示范村党组织超过4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九)着力推动文化繁荣,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物和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启动第四次文物普查,建设长岛北庄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海关红色教育基地、莱阳白垩盛世数字文旅城,让优秀文化遗产“活起来”。深入挖掘烟台文化资源,开展优秀文化“两创”,高水平创作经典剧目和实景演出,提升烟台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强化城市形象宣传,做强国际传播中心,让更多人认识烟台、爱上烟台。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登州古城等20个重点文旅项目,高水平办好国际葡萄酒节、“乡情烟台﹒寻根之旅”、养马岛音乐节等系列文旅活动,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做活海岸游,建成烟大广场青春活力组团,打造烟台山、太平湾、滨海广场、体育公园、世界设计公园等标志性节点。做活岛链游,串联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长岛,构建海岛旅游精品路线。做活水上游,规划建设水上运动中心,布局帆船、游艇、尾波冲浪等休闲项目,打造中国北方水上运动目的地。做活乡村游,绣好“鲜美田园”休闲旅游带,支持丘山谷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做活冰雪游,积极发展高品质冰雪运动项目,构建全域全季大旅游格局。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10万场次以上,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科技馆建设,促进文化场馆、景区数字化升级。繁荣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事业,举办全民阅读季等活动3000场次以上,让“书香烟台”飘进千家万户。保持竞技体育优势,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烟台马拉松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以全民运动热情点燃城市激情。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万个以上。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以上,帮扶2万失业人员再就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在职、退休职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2300元分别提高到5000元、6000元。抓实“一老一小”服务,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新增托位5000个,投用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三期,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保障。完成45个回迁安置项目,交付保交楼房屋5000套以上,让群众早日搬入新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2000名以上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1500名以上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持续打造公益慈善城市。
全面建设健康烟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投用市公共卫生综合实验基地、临床中心,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和市中医医院、奇山医院扩建,支持烟台口腔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医院办出特色。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医防融合标准化改造完成60%以上。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发挥城市运行中心作用,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大力推行“镇街工作法”,全面应用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最大程度取消基层报表。纵深推进“八五”普法,提高法治社会水平。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构建大信访维稳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严打电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守护好千家万户平安。
筑牢安全发展基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深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防范化解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我们要围绕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兵役征集、民兵预备役、海防等工作,打造115个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全市政府系统要牢记“三个务必”,坚守初心使命,不负时代重托,以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推动万亿之城再出发。
强化政治引领,铸牢忠诚品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畅通议政直达车机制。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健全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勇于担当实干,狠抓执行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认真贯彻上级部署要求,做坚定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雷厉风行抓落实,定标准、树规则、建机制,建立政府工作清单,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一抓到底。求真务实抓落实,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作善为抓落实,以斗争精神破解难题,以改革精神创新出彩,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牢记根本宗旨,践行勤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大兴调查研究,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持续提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城市“总客服”功能,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办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严格遵规守纪,做到廉洁奉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标本兼治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结合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工作质效。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建设节约型政府。政府工作人员要锤炼政治品格,保持清正廉洁本色,为“清廉烟台”增光,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站在万亿级城市新起点,踏上充满梦想的新征程,我们的使命无比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烟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不懈奋斗,全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