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度)
目录
1.前言
2.政治责任
3.阵地建设责任
4.服务责任
5.人文关怀责任
6.文化责任
7.安全责任
8.道德责任
9.保障权益责任
10.合法经营责任
11.后记
一、前言
1.华商报概况
《华商报》社是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家在都市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媒体传播机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0053,目前拥有报、网、端等各类用户超过8000万,是陕西省主要新闻媒体,也是全省重要文化产业机构,经营业务涉及全媒体传播、会展演出、物流配送、城市生活服务、酒类营销、农业养殖、直播电商等多产业链。
华商报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由最初的传统纸媒迭代发展为包括华商报、华商网、二三里资讯、华商头条、大风新闻、大风视频等多平台,报、网、端、微、号、频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华商传媒产业智库联盟,包括国际传播研究院、新消费研究院、凤酒产业研究院、数字汽车研究院等9个研究院,传媒业务由新闻信息服务不断向产业服务拓展延伸。
2.社会责任理念
华商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民本为魂,民生立媒”定位,坚持“为政分忧、为民解难”和“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办报理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市场客户的青睐。
3.获奖情况
2023年,《华商报》社被省委宣传部、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华商网在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举办的陕西省“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二三里资讯“昱书坊”栏目被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等单位联合授予第二届“陕西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奖。华商手绘、舆论监督报道《供货商到医院再到患者口中 种植牙耗材何以涨价近 10 倍?》两件作品,获评2022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另有多篇作品,获得陕西新闻奖二、三等奖。
(2023年,华商报获得的部分荣誉)
二三里资讯曹鹏飞被中共西安市委网信办评为西安市互联网行业“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华商报记者宁峰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年度科普人物”。华商网记者刘星在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争做陕西好网民”活动中,荣获“陕西好网民”荣誉称号。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2023年,华商报在省委宣传部、省侨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做好重要决策、重点部署、重要活动、重大会议等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主力军作用,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华商”“大风”双品牌布局全面落地,加力形成新闻和信息“新质生产力”,短视频在全网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华商报高度重视峰会报道,充分发挥都市报和新媒体传播优势,采用多种形式报道和宣传峰会,先后推出手绘八连版《中国中亚峰会 开启合作新时代》特色创意版面,推出系列策划报道“中亚五国在西安的打开方式”,制作发布峰会相关文图、视频、长图、海报等新媒体内容800余篇,阅读量共计6800万+。这些报道一方面全方位展示中国和中亚五国亲密友好、团结互信的氛围,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此次峰会在西安举行的特殊历史意义,在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往来续写历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谱写新章。
(2023年5月20日,华商报头版)
(2023年5月18日,华商报推出题为《大道同行》手绘“八连版”,为中国中亚峰会献礼)
2.舆论引导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面对社会预期偏弱的社会心理,提振信心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华商报特别重视舆论引导工作,把“鼓舞士气”、“凝心聚力”作为使命,策划推出了系列全媒体产品。一年来,相继推出“新春走基层”、“走进项目看发展”、“走进乡村看变化”、“处长在一线”等栏目。
(2023年5月30日,华商网等单位承办的首届陕西省网络文明大会)
3.舆论监督
华商报历来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坚持理性善意,用新闻报道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搭建桥梁,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华商报《“非居民用水变特种行业用水”调查》,提出应规范行业,促进健康发展的建议和举措得到政府职能部门、从业者及消费者认可,对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地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随着《陕西省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出台,西安社区售水机用水变更为特种行业用水,价格从之前的非居民用水5.8元/吨涨至特种行业用水20.11元/吨,不少用户担心
购买的储值卡余额打水漂,同时涉及到一千多名从业者、上万台售水机。华商报记者先后采访西安全市十余个小区,提出规范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引起西安市相关部门的重视。
(2023年,华商报报道的舆论监督报道《“非居民用水变特种行业用水”调查》)
西安市发改委、水务局、水务集团、自来水公司等部门机 构负责人同西安市售水机从业者代表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沟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听取广大从业者诉求以及华商报报道中的建议,研究具体可行方案,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对外传播
作为陕西省侨联主管主办的媒体,《华商报》一贯重视涉侨报道。2023年7月,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牵头,《华商报》社具体执行,成立了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同时与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联建国际传播研究院。
(2023年7月12日,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
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成立后,相继在宝鸡、汉中、渭南、商洛等地挂牌成立地市分中心,举办跨境商品展等活动。联动国际主流华文媒体及中亚五国官方媒体,与“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开展业务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已成功链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韩国、埃及、阿根廷等国的200家华文媒体,在48个国家建设了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国际联络部。同时通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当地华文媒体链接,提升传播性能。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2023年,华商报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突出视频业务,目前融媒体矩阵主要有华商网和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华商头条客户端,在其他新媒体平台开设的账户主要有华商报、华商网微信公众号,华商报微信视频号,华商报、华商网新浪微博,大风新闻今日头条号、企鹅号、百度百家号、网易号、抖音号等。二三里资讯客户端,面向全国300多个地级市、2800多个区县,定位于无限贴近用户生活的社交化、社区化、智能化资讯集群平台,产品覆盖新闻资讯、发布服务、社交等场景,内含图文、视频、直播、社交等多种内容形态。旗下正式版及探索版客户端经过7年时间,7个重大版本的迭代,目前下载用户1694万,注册用户突破1047万,峰值日活56万,平均日活23万,峰值月活140万,平均月活59万,已成为中国三四线城市权威性强、覆盖面广的新闻资讯
入口和本地化、圈层化的城市用户社交平台。
(华商报融媒体平台,二三里资讯)
华商网打造聚焦城市发展的政企+网友+专家智库的互动交流平台,明晰产品核心价值,提升产品内容深度、广度,品牌区域影响力、垂直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省委网信办认定的陕西首批3家省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2.融媒体报道
2023年,报社更加重视融媒体报道,如在今日头条开辟“丝路对话”专栏,全年发稿数量532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23年,二三里资讯发布的部分融媒体报道)
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华商报“融媒体一体化平台”是集融媒体策、采、编、发、存、析、评一体化平台,由华商报全媒体指挥中心统一领导。
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可为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平台提供统一的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新闻内容加工与发布管理,并可快速开展不同类型的新闻处理,为新闻媒体实现读编互动、报网互动、用户反馈、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模式。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为群众“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是华商报的愿景。华商报微信公众号“新闻速览一分钟”专栏,每天都会报道天气状况、交通信息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
日常对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文件、决策,报社特别重视相关信息的解读与延伸,切实做到兼顾权威性与接近性,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公共信息的需求。
2.社会服务
华商报开通读者热线029-88880000,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8月25日,华商报举办的“烹然心动 寻味西安”社区美食争霸赛现场)
2023年,华商报启动建设“108坊故事·华商报社区联系点”,配套微信公众号“西安社区发布”上线,反映社区变化,讲述邻里亲情故事,关注社区治理经验,一个个小故事折射出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生动画面,《“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能办成事》、《解放门街道坤中巷再升级,这次还是交大学子打造》等报道解决了部分居民和小区关心的实际问题。
3.公益活动
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华商报》一直十分重视公益行为。报社积极响应中宣部宣教局、中国文明网的公益宣传倡导,组织刊发公益报道和公益广告,还不断组织参与各项公益事业、公益捐赠和公益活动。
2023年报社以及记者站、记者编辑个人组织、参与的公益活动超过36次,报道公益活动的新闻达52篇,年内刊登公益广告累计41次,刊例价价值6,180,750元。
2012年起,《华商报》社积极响应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与洛南县巡检镇石墙村结成对子包扶,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几年来,共向石墙村投入资金、物资100余万元,为村上实施新闻扶贫、信息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选派优秀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村上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做好脱贫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3年,报社出资3万元为石墙村购买冲水蹲便器100套,推动厕改建设;多次协调争取社会公益机构,为石墙村70岁以上老人组织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忆”等4次惠民公益活动并捐赠物资价值10万余元;购买村民农特产品10余万元;为考上大学的脱贫户子女捐资助学。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民生报道是华商报的特色和优势领域。2023年冬季,全国各地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西安城区各大医院儿科接诊压力大,出现挂号难、长时间等候等情况。《华商报》密切关注市民需求,以体验式采访报道客观、立体呈现事实,为市民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就诊服务信息,同时积极与医院沟通,探讨、推动挖潜现有医疗资源,推动医院实行应急便民措施,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部分医疗机构对报道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及时推出“先化验再问诊”应急举措,提高了诊疗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科看病难问题。华商报关注百姓之“急”,紧扣群众之“疑”,聚焦市民之“忧”,致力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受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的肯定。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华商报一贯坚持关爱生命,“避免二次伤害”原则,不刻意追求轰动效应,注重保护报道对象及相关者隐私,尽量不侵扰受害者亲属,不猎奇、不炒作,掌握好报道尺度。以2023年8月11日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山地突发泥石灾害为例,记者、编辑对建筑损毁、灾害现场、遗体残骸等可能引发不适的文字描述和图片视频进行删减和技术处理,严格把关,以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赢得用户的普遍尊重。
3.以人为本
华商报日常报道坚持真实、客观、全面标准,注重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群众明辨是非。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受众,回应群众关切与民生热点,体现了媒体温度、价值锐度和站位高度。
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年11月20日,华商报承办的“微光如炬——讲述西安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融媒体传播活动)
作为陕西省主要新闻媒体,华商报坚持从一条条具体新闻做起,努力做到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宣传中国梦。如《用心服务!西安“标兵”的哥热情服务 上海游客盛赞》,报道了西安市服务业从业者把每一位来客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用心服务的美好形象。
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华商报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内容涉及红色文化、文物与考古、陕西戏剧、长城文化、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等。《实地探访周至仙游寺 白居易为何在此写下长恨歌》、《石门十三品 在书法史上地位有多重要?》等报道得到用户好评。
(2023年9月5日,华商报报道的《石门十三品 在书法史上地位有多重要?》)
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华商报非常重视现代科技题材的报道与科普。《专业人员解读西工大遭TAO网络攻击始末 “饮茶”为“罪魁祸首”之一》,从网络安全解读普及了黑客攻击规律,提出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人员防范等建设性策略,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2023年9月15日,华商报刊发的计算机安全风险科普报道)
七、安全责任
2023年,华商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扛牢社会责任,做到守土有责,报社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做到精编精校,新媒体平台与报纸新闻发布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确保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2023年,报社新闻采编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全体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积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和业界的尊重。
2.维护社会公德
华商报非常重视维护社会公德,强调新闻报道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2023年,华商报全媒体平台刊发了一大批有品质、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新闻,努力做到了维护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3.接受社会监督
华商报一直对外公开热线(029-88880000),在接收新闻线索的同时,也听取读者意见反馈,接受社会监督。报社党委纪委受理对党员干部的各类投诉举报。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三实”(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欣然面对现实)精神是华商报优秀组织文化的核心,报社新闻从业人员民主参与社内事务,报社十分重视维护新闻记者、编辑采写、发表新闻作品等各项合法权益,为他们正常开展工作特别是根据华商报定位采写民生监督、民生解困新闻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获得了内外一致的良好社会声誉。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华商报始终坚持合法、规范的用工制度,注重维护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有完善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报社内部实行业绩考核制度,鼓励多劳多得,分配向一线新闻采编人员倾斜。报社依法为员工办理了相应的社会保险,报社工会慰问、帮助困难员工。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华商报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及时申领新闻记者证,不允许实习生、实习记者独立采写发布新闻作品。
记者证年审、年检规范,持证人员名单按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予以公开公示。对离职、退休采编人员,及时收回记者证。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2023年度,报社邀请了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郝跃院士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邀请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柴瑜就“一带一路”相关问题讲解。同时按照省委宣传部及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要求,报社加强了采编人员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和新媒体专业技术培训。
十、合法经营责任
华商报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原则,从源头杜绝经营部门影响、干涉新闻采编工作或向新闻采编人员下达经营任务,经营行为合法规范,社会反响良好。
十一、后记
1.回应
对于上一年度存在的对外传播陕西文化、陕西故事还不够精彩,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还有提升空间的问题,报社2023年在省侨联主导下成立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并积极与海外媒体合作,国际传播效能明显提升。2023年度,报社更加重视民生解困新闻,如通过新闻报道推动了西安大型医院应对初冬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的诊疗程序和效率,提升了市民的就医满意度,受到各方面好评。
2.不足
2023年,华商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反映民生问题的舆论监督报道偏少,新媒体爆款产品还不够多等。
2023年度,华商报未有被行政处罚、通报批评等情况。
3.改进
2024年,华商报将一如既往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尊重新闻规律,结合陕西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等重大部署,下沉报道力量,更加重视新媒体传播,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