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台山树木园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1 06:15

  一、树木园的历史沿革
  (一)基本情况
  五台山树木园位于山西省北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腹地,地处南山寺以东,观音洞以南,弓步山北坡,205省道东侧1公里处。地理坐标东经113°34′53″—113°35′22″,北纬38°58′49″—38°59′13″。
  园区山体属太行山系北台东台支系的弓步山支脉,海拔1642—1854米,坡向坐南朝北,坡度34%。气候属五台山北部严寒多雨区,年均气温-4.1℃,极端最高气温20℃,正常年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90—120天。地表水为清水河上游东侧支流清凉社河,旱季干涸,雨季流量变化较大。
  园区土壤主要为山地褐土,植被属于森林灌丛带,上部以针叶林为主,下部为针阔混交林和乔灌混交林。
  树木园坐落在台怀镇东南侧的峡谷幽林之中,景色宜人,风清气爽,鸟语花香。
登上山巅小亭,可仰视蓝天白云,俯瞰碧海松涛;漫步山间林道,能观赏悬崖宝刹,静听溪水潺潺;在林中木屋小憩,置身于清凉胜境,宁静而恬淡,空灵中有无穷的情趣,感受造物主赐予的蓬勃生机,陶醉于五台山区的纯天然之美。
  (二)建制沿革
  据《山西通志·林业卷》记载,中华民国36年(1947),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北岳行政公署建立“北岳林牧场”,办公处驻五台县台怀镇碧山寺(又名普济寺),直辖五台山林区。后归“华北五台山林牧局”,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新中国成立前,“五台山林牧局”移交山西省管理。
  1950年2月,属于山西省人民政府林业局第一分局第三办事处(驻台怀镇杨林街)。1952年,改属五台山林区南台管理区。次年,改属五台山林业局五台山管理区。1956年,设立五台山林业局五台森林经营所(驻五台县石咀村)。1957年,随五台山林业局下放五台县管辖。
       1963年,改属山西省五台山森林经营局。五台山林场。
       1965年,五台山林场再次移交五台县管理。
  五台山森林公园创建于1985年,主体为原五台山林场经营范围,包括现树木园全部面积。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土地面积133公顷。
  1999年,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将树木园移交山西省林业厅。2000年11月9日,林业厅批准建立五台山森林经营局树木园。自2001年起,五台山树木园成为独立核算的科研性质事业单位。  
       2009年2月16日,山西省林业厅批准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树木园升格为副处级建制。
  2012年1月30日,正式更名“山西省五台山树木园”,由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代管。
  园区现有范围东西宽694米,南北长625米,国有土地面积332亩,其中树木引种驯化功能区303亩,办公生活区29亩。
  五台山树木园位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华北高寒山区,是我国北方树木的引种驯化基地。建园的目的是为五台山森林公园设立林业科学研究和教育园地;主要任务为开展珍稀树木的科研和引种驯化,研究省内植物种群在五台山区的适应与分布,并进行五台山亚高山草甸植物种群的研究和保护;基本方向是以自然的园林形式培育和引种适宜温带阔叶林带生长的树种及奇花异草,并修建展览室、建筑小品和必要设施,进一步美化环境,丰富浏览内容,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
  树木园现设科研技术科、宣传教育科、规划财务科和办公室。全园核定编制30名,现有在职职工19名。
  二、珍稀树木引种驯化
  1989年3月,山西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完成对五台山森林公园树木园的总体设计,原设计总面积133.52公顷(2002.8亩)。1991年3月,开始五台山树木园设计施工,一期工程于当年6月结束。
  (一)早期的引种驯化成效
  1989至1991年,树木园共成功移植适应或基本适应本地生长的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45科108属371种14216株,另有草本植物24种,培育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生长的部分树种于一园。经验收,引种成功木本植物共45科107属357种11870株,成活率83.5%。
  经过27年的长期管护和培育,至2018年保存22科57属141种4574株,保存率32.2%。
  引种驯化树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山西省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迎红杜鹃  杜鹃花科杜鹃属落叶灌木,别名“迎山红”,花冠淡紫红色,是华北唯一的红色杜鹃花,美丽珍贵。1989年从吕梁山区引栽30丛,苗高0.5米。现在Ⅰ区保留10丛,平均高1.6米,生长良好。花期5月上中旬,花朵绽放半月左右,姿态雅致大方,色彩鲜丽,极具观赏价值。
  生长良好的引种树种主要有:
  华北落叶松  属于乡土树种,1989年从五台山区各地移植共384株,成片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上地带,绝大部分生长良好,目前亩均60株左右,郁闭度0.8,树高22至28米,平均胸径达24厘米,近年年均高生长约0.3米,林下已有幼树繁衍。林相整齐,长势旺盛,形成郁郁葱葱的针叶林小生境,附近有山鸡、草兔等鸟兽栖息,偶有青羊出没。
  白皮松  1989年从吕梁山和省内各地移植80株,现保存40余株,生长情况较好。平均树高3米,平均胸径14厘米,近年高生长较差,但枝繁叶茂。树皮洁白或斑白,针叶碧绿,颜色显眼,形态美观。
  樟子松  1989年从东北和雁北移植12株,生长良好,平均树高13米,平均胸径21厘米,近年年均高生长25—30厘米。枝叶虽然相对稀疏,但树形耸直,健美卓立,姿态昂然。
美蔷薇  1989年从关帝山、管涔山、吕梁山、五台山等山区移植蔷薇属灌木324丛,包括美蔷薇、多花蔷薇、扁刺蔷薇、达乌里蔷薇、黄刺玫和山刺玫等,目前绝大部分生长良好,尤以美蔷薇,花色艳丽,果实如同小油瓶,玲珑可爱,颇耐观赏。
  斑叶稠李  蔷薇科落叶小乔木。1989年从内蒙呼和浩特植物园引植稠李属植物33株,包括斑叶稠李和多毛稠李等,多数生长正常,最大的1株斑叶稠李树高已达12米,胸径20厘米,主干茁壮,树皮为亮古桐色,枝条坚实,树叶浓绿,是一株少见的壮硕而美观的小乔木。
  花楸  花楸属小乔木或大灌木。1989年从华北各山区引植花楸10株,从管涔山移植北京花楸12株,苗高均为1米左右。现存花楸大多生长正常,其中2株已高达10米,胸径6厘米,长势和结实状况均良好。似乔似灌,叶形秀密,夏季开放白花,秋季硕果累累,是优良的观花观果植物。
    1989年从从全省各地(以太岳山最多)移植茶条槭134株和五角槭10株,还从各地移植元宝槭若干,目前大多与其它树种混生,在Ⅰ区生长的10株元宝槭,平均树高7米,平均胸径8厘米;3株茶条槭树高8米,胸径6厘米,丛生健壮,秋季叶色美丽,翅果形状小巧别致。
  照山白  杜鹃花科半落叶灌木,1989年从五台山和太岳山移植共88株,现大多散生于园内山坡。在Ⅰ区现存5株,树高1.5米,生长和结实均正常。花色乳白,晶莹可爱。
  丁香  木犀科落叶灌木。1989年从五台山、太原东山、吕梁山、太行山、恒山及东北引植小叶丁香146株、紫丁香128株、北京丁香74株,还有红丁香、毛叶丁香、辽东丁香、关东丁香和暴马丁香各10余株。目前多种丁香散生于园内各区,长势大多良好。其中在Ⅰ区的4株北京丁香,树高8米,胸径12厘米;2株暴马丁香,树高2.3米,胸径19厘米,枝条健壮,叶色鲜亮,花朵繁茂,开花时节香气扑鼻,芬芳浓郁。
  云杉  1989年从五台山移植483株,从管涔山移植186株,主要为白杄和青杄。当时苗高1至1.5米,现在海拔1700米左右地带存活200余株,多与油松形成混交林。平均高7米,平均胸径10厘米,近年年均高生长约20厘米。
  1992至2011年,中央部级官员高德占、江泽慧、徐有芳及本省官员杜五安等先后在树木园标本室前栽植红皮云杉、青海云杉和欧洲云杉等共18株,皆生长良好,树高10至12米,平均胸径达17厘米,长势旺盛,树形魁伟,结实丰硕,吸引许多游客观瞻。
  园内标本室233平米,陈列220余种五台山区的植物标本,但由于时间过久,形色变化较大,急待更新。
  园内山坡建有石砌步道共4000米,最高处建有松涛亭、鸟鸣亭和歇山阁,游客登临,可远眺群山,俯视松林,任山风掠耳,听鸟鸣雀喧。
  沟谷建有游桥1座,古老样式,石砌拱桥,石栏石雕,玲珑雅致,名为“弓步桥”,有诗赞美:
  兰天碧树白云飘,俯看山溪轻步摇。
  隙缝青草情颤颤,劝君慢过小石桥。
  (二)近年的引种移植工作
  2001年8月至2011年2月,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完成山西省五台山树木园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规划设计,但因管辖体制和范围发生变化,未能实施。
  2015至2018年,树木园从外地移植株各种乔木和灌木30余种,共700余株(丛)。最重要的为山西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臭冷杉。
  臭冷杉  别名华北冷杉,松科冷杉属常绿高大乔木。1989年曾从五台山移植40株,因移植地建筑施工二次移栽,损失严重,现无保存。2015年宽滩臭冷杉自然保护区移栽10株,目前平均树高1.5米,平均胸径3厘米,长势较差,枝叶稀疏,近年年均高生长2至3厘米。生长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水曲柳  木犀科乔木,山西珍稀濒危树种。2015年移植4株,现树高2米,地径5厘米,长势较好。
  紫丁香  木犀科灌木,常见花卉植物。2015年移植,现树高1.7米,生长比较适应。
  金叶风箱果  蔷薇科灌木,无毛风箱果的变种。2015年移植,生长一般
  大叶垂榆  榆树变种,亦称龙爪榆、垂枝榆。2015年移植9株,现树高2米,胸径6厘米,生长良好。
  金叶复叶槭  北美复叶槭的变种,亦称糖槭。2016年移植200余株,生长较差。
  金银木  忍冬科灌木,别名金银忍冬。2017年移植10株,现树高1.5米,生长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海棠  蔷薇科小乔木,著名观赏植物。2017年移植贴梗海棠、西府海棠等60余株,现树高1.7米,生长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矮樱  蔷薇科小乔木,紫色观赏植物。2017年移植60株,现树高1.5米,生长效果有待继续观察。
  华北卫矛  卫矛科小乔木,别名白杜或丝棉木。2017—2018年移植15株,现树高1.7米,地径7厘米,目前生长良好。
  (三)植被分布与景观
  园内现分布华北落叶松、油松、青杨、绣线菊、虎榛子、荆条等乡土树种10余种,既有原地天然生长的,也有从外地移植培育的。经过近30年的严格保护,全园林木覆被率已由建园初期的约3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油松为是最主要的乡土树种之一,也是园区优势树种,平均林龄30年,密度0.6,平均高22米以上,平均胸径16厘米。生长旺盛,年均高生长30余厘米,有害生物罹患率轻微。以油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居多,小片纯林较少,林相疏密有致,参差茂密,与阔叶小乔木及灌木形成立体郁闭。
  林下覆盖虎榛子、丁香、蔷薇、沙棘、荆条和忍冬科灌木及多种草类组成的地被植物群落,形成针阔水平混交、乔灌草立体组合的天然生态系统。
  园林山坡上块状或散生混交乡土树种——五台青杨,主干耸直挺拔,姿态健美,树皮鲜洁,树叶碧绿,丽日清风之下,婆娑闪亮,颇耐欣赏。平均树龄20余年,平均树高25米,平均胸径24厘米,近年长势依然旺盛,形成与山杨、白杨皆不相同的独特优美景象。
  遍布山坡最多的灌木是綉线菊,以三桠绣线菊为最多,其次是土庄绣线菊,簇生丛聚,枝叶茂密,生长旺盛。初夏时节,白花成片,在绿叶的衬托下,宛如洁白绫罗,十分醒目,成为一道靓丽秀色。有诗赞美:
  台山碧岭片片白,夏日哪得菊花开?
  蜂蝶只管翩翩舞,最喜织女绣线来。
  地表最多见的草本植物是莎草,纤细而稚嫩,柔弱而又顽强,在别的植物难以生存的石缝中,它在雨露和阳光的哺育下成长,没有声响,不见花果,但代代不息,填补了被乔木和灌丛遗忘的空间。
  五台山树木园不仅是树木引种驯化,丰富树种资源,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态保护基地,还是山西省林业科研和教学园地。
  2016年,五台山树木园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山西省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