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探亿年之沉淀,享五岳之尊荣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3:16

日出东方,万物发源。

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矗立着一座记录了地球27.5亿年来演化历史的山峰,丰富多样且罕见的地质遗迹备受世界地质学家的瞩目,使得这里成为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历史最为经典的地区。

五岳独尊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此外,神话故事和历史文化使这里成为泽被天下的祥瑞之地;孔子的开坛讲学也让这里成为仁义礼信的滥觞之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炎黄子孙扎根齐鲁的历史见证;岩壁上遗留千年的诗文、遒劲磅礴的石刻艺术以及其中蕴含的非凡风骨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是一座集雄伟壮丽的天然地貌、清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山峰。

这,便是泰山。

造化钟神秀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01 

华北平原上的最高峰

泰山位于东经116°59'44.56"-117°23'15.78",北纬36°10'40.87"-36°28'34.81"。坐落于我国山东省中西部,泰安市内,现为泰山世界地质公园。公园东连钢城莱芜,西望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南朝孔孟故里曲阜,北临泉城济南。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于2006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审,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并于2019年申请扩园成功。现在园区内包括下港镇、黄前镇、大津口以及中天门、南天门、红门、桃花峪和后石坞五个核心景区,占地面积418.36平方千米。

园区内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泰山顶峰玉皇顶相对周围山体海拔最高,为1545米。且泰山在南天门、中天门、一天门呈三级台阶式地貌景观,整体地势差异较大。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姿,攀天揽月之势屹立在我国东部的华北平原上。早在1300多年前,诗圣杜甫登顶后已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画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地理地势示意图

 02 

27.5亿年的地质历史

27.5亿年前,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不断上涌,后经一系列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形成了泰山的物质基础——泰山岩群。

27.5亿年前区域地质环境

现今泰山岩石中的“具枕状结构”就是27.5亿年左右海底岩浆喷发流动而形成的玄武岩经区域变质作用而成。

具枕状结构 图片来源 錵錵

此后,27-25亿年间,多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岩性、规模和形状都不尽相同的岩体,新老岩体以侵入穿插等形式相接触。如泰山著名景点彩石溪中五彩斑斓的“彩石”就是多期岩浆侵入所致。

彩石溪“五世同堂” 图片来源 錵錵

约在5.41亿年时期,鲁西地区沉降,广泛分布的泰山岩群被海洋淹没。现在我们能观赏到的石灰岩、页岩、三叶虫化石均是该区地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直接证据。而后在5.41亿年至2.5亿年间,鲁西地区多为海相、陆相交替环境。

5.41亿年~2.5亿年间区域地质环境

约在2.5-0.65亿年间,受板块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泰山地层被切割成规模不一的断块,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势,这便是泰山的雏形。

2.5亿年~0.65亿年间区域地质环境

随后进一步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泰山继续发生断裂并不断抬升,直至0.3亿年左右,受泰山南麓泰前断裂带活动的影响,中天门断裂和云步桥断裂活动加剧,形成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三个台阶,从而奠定了泰山的基本轮廓。后经外力侵蚀、风化后才塑造成现今雄伟壮丽的泰山地貌景观。

现今泰山地貌景观

 03 

丰富多样的泰山景观

“醉心石”

亿万年的地质演化和持续的外力塑造形成了众多岩石景观,位于红门景区的“醉心石”景观就是其中一个。相传孔子曾在此饮酒赏景,被奇石和美酒所陶醉,因此命名“醉心石”。其实它是发育在16.2亿年前的黑绿色的辉绿玢岩脉中大小不一的圆柱体。从横断面上来看,“醉心石”岩石结构主要由一个内核及外部同心圆圆环所组成。看起来像堆放的油桶,因此也称“桶状构造”。

醉心石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拱北石”

岱顶景区内,有一块长10米,宽3.2米,厚1.5米左右的巨石。这块巨石曾是一块直立的岩石,其岩性是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受节理发育和重力影响而被折断。倾倒过程中因受下部岩石支撑,形成与地面30°夹角并指向北方的“拱北石”。

拱北石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后期持续的外力侵蚀及风化,使石块四周边角层层剥落,逐渐形成今天颇似剑鞘的形态。如今,拱北石不仅是泰山之经纬,人心之航标,同时也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最佳位置之一。

拱北石 图片来源 第三届最美地球印记投稿

“仙人桥”

在岱顶瞻鲁台西侧,有一座这样的山。有诗赞曰:“三石两崖断若连,空濛似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这令人望而生畏的 “仙人桥”是由三块巨石互相抵撑而形成;桥的下部为深不可测的山谷,桥的南侧为峭壁深渊,着实惊险!

仙人桥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这座悬空的仙人桥,究其形成原因,还是与岩石性质相关。悬崖两侧的岩石为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中含有一条宽约5m的斜长角闪岩包体,该包体中含有一条颜色较浅的长英质岩脉。

由于斜长角闪岩抗风化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外力侵蚀破坏,而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则不易被侵蚀风化。因而,长期的外力作用下,由斜长角闪岩组成的包体逐渐风化剥落,留下其中的长英质岩脉。

两旁的粗斑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因为节理和重力作用,风化后向里跌落,与残留的长英质岩脉正好巧妙地抵靠在一起,达到力学平衡的三块岩石由此构成了只有神仙才能通过的“仙人桥”。

仙人桥岩石组成示意图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扇子崖 

扇子崖位于傲徕峰景区,其与周围狮子峰和傲徕峰为一个整体,后被两条北西向断裂错切,将其分割成为三个山峰。随后扇子崖又被另一条北东向断裂切割后岩石节理更加密集,在重力作用影响下,不断崩塌跌落,形成半壁残垣、形如扇子的扇子崖。

扇子崖(左) 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扇子崖 傲徕峰 狮子峰

 一线天 

位于桃花峪的一线天也是因为龙角山断裂带的经过,致使山头的岩石被切割成薄板状岩块,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节理面不断坍塌,最终形成两峰间约5米宽的大裂缝。在这裂缝中,抬头仰望,只见两边山峰高耸入云,两旁峭壁如同刀削一般平整,偌大天空只见一丝蓝天,让人畏葸不前。

一线天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除此以外,泰山岩石景观还有位于岱顶景区经球形风化形成的阜虎石。位于后石坞景区九龙岗南坡,高度在80米和100米左右,因外形像两支燃烧的蜡烛而得名的大小天烛峰,以及在节理发育、侵蚀风化及冻融作用下形成的大规模的“石河”“石海”景观。

岩石稳重,水体灵动;岩石雄伟,水体迤逦;岩石无言,水体有声。自古“山水”就是最佳的景观组合。独秀灵动的水体景观为雄伟壮观的岩石景观增添了不少田园色彩。

泰山山水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黑龙潭

位于东百丈崖脚下的黑龙潭,瀑布从顶端跌落后注入第一个潭,随后顺着便跌落至距离第一个潭30米的第二个潭内,最后再顺着20米左右的斜坡冲进第三个潭内。由于断崖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而崖下第三个潭的岩性抗风化能力较弱,因此常年流水侵蚀下形成腹大口小,深约5米的深潭。

黑龙潭瀑布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相传,“黑龙潭”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水质清澈的黑龙潭通往龙宫。想必是近乎直立的百丈崖太巍峨,加之多雨时节,瀑布水花四溅,如雨似雾,景象甚为壮观。连人们都禁不住想象:或许这就是龙宫的一个出口,是神仙出入的地方。

百丈崖西部和西南部也有瀑布,与东百丈崖瀑布一起被誉为“云龙三现”,为泰山一大奇观。

“云桥飞瀑”

位于中天门景区“云桥飞瀑”的形成和云步桥断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秋时节,云雾氤氲,似一根玉腰带缠绕在泰山半山腰。水汽积多成雨时,水流沿着4米的斜坡一泻而下,犹如垂练千匹,迸溅起来的水珠似云似雾,沁人心脾。

云桥飞瀑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三潭叠瀑

位于红门景区的三潭叠瀑,是三级微型的潭、瀑组合水体景观。每一级瀑布之间的落差接近3米。这与地球内力作用下造成的间歇性抬升有关,同时也与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长期侵蚀有关。

三潭叠瀑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彩石溪

位于桃花峪景区的彩石溪,带给我们震撼的视觉效果的“彩石”是不同时期侵入到岩体中的岩脉。一泓清溪顺流而下,使得五彩的岩石灵动了起来。

这些岩体中,最老的岩石年龄是27.5亿年,最年轻的是25.05亿年。不同时间、不同成分的岩脉的穿插关系很好的保存在了彩石溪,保存最全的有“五世同堂”、“三世同堂”等,这些都是我们认识泰山成长最重要的“证据”。

彩石溪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此外,还有仙鹤湾、龙湾、青龙潭等地,每每春夏时节,泰山岩石上的潺潺流水与周围绿茵遍野、繁花似锦的生态美景共同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静等你前来。

 04 

生态多样的基因宝库

 

泰山景区受控于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相比较平原地区,泰山整体海拔较高,因此自山顶向山麓自然景观具有垂直变化规律。

山顶较山麓年均温低7.5℃,年降水量是山下1.5倍。因此山顶春夏秋三季无明显过渡,整体景观郁郁葱葱,山花烂漫。

春、夏、秋景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冬季时节,山顶温度可低至-27.5℃。因此在岱顶,不仅可以观赏到绝美的日出,还可以观赏到气象万千的云海景观和晶莹闪烁、姿态万千的雾凇雨凇奇观。

雾凇奇观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相较于山上的春秋相连,山下四季有着非常鲜明的季节性景观。

得益于附近海洋提供的丰富水汽,泰山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其中高等植物1614种,隶属775属、191科。这些植被中有珍贵的药用植被,如黄精、灵芝等;也有见证了历史文化发展的古树名木,如汉柏、姊妹松等。

泰山四大名药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植被的生长装扮了泰山,不仅使之充满了盎然生机,同时这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还是367种动物(25种哺乳动物、324种鸟类、12种爬行动物、6种两栖动物)觅食和栖息的良好去处。

泰山部分珍稀鸟类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05 

钟灵毓秀的人文景观

泰山是一座神圣的山。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倒地后,其头颅幻化为泰山,四肢幻化为其他四岳。传说天仙玉女在此修道得仙,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道教女神碧霞元君。在神话故事和宗教色彩的加持下,泰山成为人们心中庇佑天下最吉祥的祝福地。

拔地通天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位于我国东部且有拔地通天之势的泰山,其影响力远不止在民众中。

从秦始皇开始,先后有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高宗等12位封建帝王封禅祭祀。“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封禅,意味着受命于天,昭示着国家统一,彰显着国泰民安。

而泰山,俨然已成为封建帝王上宣政绩,下祈民福最庄重威严、神圣的地方。

部分古代泰山封禅帝王 

泰山也是一座神奇的山。

“新泰人”化石、“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显示了泰山及其附近地区是古人类和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宗教的发展在泰山同样源远流长。佛教在泰山发展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中期,朗公寺和灵岩寺就是最早建立的佛教寺庙。此后泰山佛教发展兴盛,至唐代达到鼎盛。大型佛教石刻——《金刚经》就是在此期间完成(北齐)。

道教在泰山的发源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道教祠庙林立。如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的王母池、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目前碧霞祠影响最大。

碧霞祠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泰山壮美的风景、独特的文化一直吸引着诗人墨客来此纵情山水,题词抒情。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到李白、杜甫、苏轼,再到近现代的徐志摩等,中华诗词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

而泰山坚硬的花岗岩因受地质断层节理影响,多形成大面积且平整的断面。在这良好的天然纸张上留下真、草、隶、篆各体俱全的摩崖石刻,展示了中国历代最高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永不磨灭的文化烙印。

经石峪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在泰山,随处可见的寺、庙、宫、祠、观、亭、坊、楼、阁、塔、桥等建筑更与泰山特有的岩石密不可分。这些建筑融合了精巧绝伦的雕刻艺术、惟妙惟肖的绘画技艺,分别散落于泰山鬼斧神工的岩石景观中、姹紫嫣红的林木花草里、清洌可鉴的潭泉瀑溪旁,无一不彰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顺应自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的建筑典范。

云步桥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不仅如此,泰山建筑数量、类型的多样,规模的宏大也是其他山岳无法媲美的。如始建于汉代的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天贶殿”形象巍峨,九五之尊,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一起,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宫殿式建筑。

岱庙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此外,泰山还完整保存有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齐长城(巴山段);绘制于宋代的天贶殿壁画;塑造于宋代的灵岩寺彩塑罗汉像;古人沿断层开凿的“泰山十八盘”等文化景观。

齐长城  图片来源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政治、宗教、文化的融合下孕育了泰山独特的泰山文化,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

“泰山安,四海皆安”。平安,是泰山最虔诚的信仰,是民众最踏实的精神归宿。而“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赞誉更是为泰山赋予了中华民族求实进取的精神象征。

这,便是泰山在中华文明中“五岳独尊”的特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