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历史的足迹 殷商密码话安阳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18:55

  原标题:殷商密码话安阳

【中原文化-图片】追寻历史的足迹 殷商密码话安阳

【中原文化-图片】追寻历史的足迹 殷商密码话安阳

【中原文化-图片】追寻历史的足迹 殷商密码话安阳

殷墟考古发掘现场

  安阳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殷商、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朝代,都曾经把这里作为都城。在所有建都安阳的朝代中,殷商的影响最大,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有确切文献记载,又有充分考古发掘证据的古都。历史把商王朝的密码在安阳尘封了3000年之久,直到甲骨文被解读,人们才揭开了殷商建都安阳的神秘面纱。

  甲骨揭秘

  现代人以纸为书写工具。造纸术发明(两汉之际)以前,人们把文字写在丝帛或竹木简上。殷商人为什么要选择在甲骨上刻字?

  这跟殷商时期安阳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首先是黄河。现在的黄河出了郑州后,就向东流向开封,黄河距离开封仅9公里左右。其实,历史上,黄河在下游曾多次改道。殷商时期,黄河出了郑州以后向东北流去,流经安阳南部的滑县。那时候,黄河距离开封有100多公里之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北宋建都开封时期。所以,安阳是名副其实的黄河古都。由于临近黄河,殷商时期的安阳一带水源丰富,河湖纵横。其次是气候条件。殷商时期,安阳的气候比现在温暖,降雨量大,森林和植被茂密,有大象、老虎、麋鹿、地龟等野生动物,马、牛、猪、羊等得到了驯化,大量养殖。动物骨骼数量大,坚硬、不易腐朽,为刻写文字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不过,每片甲骨都是在庄重严肃的占卜过程中形成的。具体步骤是:先准备材料。最常用的材料是龟的腹甲和牛、马、羊、猪、狗、鹿、虎等动物的肩胛骨,少量用动物的腿骨、肋骨。然后整治甲骨。甲骨集中到安阳的宫廷后,有专人负责风干、锯削、刮磨,储藏起来,随时备用。第三步占卜刻字。占卜的时候,用火烧灼甲骨,在凿钻的部位就会爆裂出各种不同的兆纹。占卜官通过兆纹来判断卜卦的吉凶,并把卜问过程和结果刻写在卜骨的正面。一块甲骨可以多次占卜使用,上面的刻字也多少不一。

  大量带有文字的甲骨是在安阳附近的小屯村,即所谓的殷墟发现的。今天来到这里时,只能看到一片农舍与庄稼地,当年的挖掘现场已被重新掩埋在了地下。

  20世纪初期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安阳殷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至今已经发现的甲骨有15万片左右,内容涉及战争、天象、出巡、灾祥、婚姻、生育等等几乎所有的大事小情。其中,70%左右的甲骨都出自商王武丁时期。

  武丁是商朝第23代国君,商王盘庚的侄子、小乙的儿子,在位59年。他任用才华出众的傅说为相,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历史上称为“武丁中兴”。安阳也成为那一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最繁华的都市。

  武丁时期还出了两位杰出的女性,妇好和妇井,她们都是武丁的正妻,地位相当于王后。妇好经常以统帅的身份带兵出征,是一位杰出的女统帅,比传说中“穆桂英挂帅”还要早2000多年!妇井又称母戊,她为武丁生了两个儿子——祖庚和祖甲,在武丁以后先后继承王位。二人念及母亲的恩德,制作青铜“后母戊大方鼎”来纪念妇井。“后”是“皇天后土”的意思。“后母戊鼎”意思是“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纣王亡国

  从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掉殷纣王,殷商在安阳建都254年,传了八代十二王。但是,到了殷商最后一位君王殷纣王(帝辛)时期,殷商的统治戛然而止,安阳遂成一片废墟。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记载说,殷纣王天资聪颖,能言善辩,又富有才气,勇力过人,能徒手和猛兽搏斗。这样一个人,本来有机会成为雄才大略的君王的。但纣王却恃才傲物,拒谏饰非,荒淫无道。尤其宠爱美女妲己,一步步滑向了历史的深渊。

  有三个典型的例子,即“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和“比干剖心”。纣王大建宫苑亭榭,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大臣和宫女们裸体在其中追逐嬉戏,纣王则彻夜狂欢狂饮。纣王发明一种酷刑,在火坑上面架一根长长的铜柱,下面点燃炭火,让那些非议他的大臣和百姓在铜柱上走过,那些人无法在滚烫的铜柱上立足,一个个掉到炭火坑里被活活烧死。比干是纣王的亲叔父,纣王父亲帝乙的弟弟,官居少师,相当于宰相,看到纣王的荒淫、残暴,比干多次劝谏纣王,纣王对他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就把比干的心挖出来,残忍杀害。“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比干剖心”都是反面教材,纣王成为荒淫、残暴帝王的典型代表,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联合800多个诸侯讨伐纣王,在牧野(今河南汲县)决战中打败了殷商的军队,纣王自焚而死,殷商灭亡。

  永远的殷墟

  殷商的历史已经过去了3000多年,当我们站在洹水河畔,遥望殷墟遗址,想见当年殷都繁华的时候,不禁都会感叹岁月沧桑。作为一座黄河古都,安阳对我国都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提供了都城的样板。安阳为古代帝王选择都城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标准:第一,有山有水,形势险要。安阳的西面背依着太行山,东面有漳河、滏河和黄河。第二,土壤肥沃,粮食充足。安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是黄淮大平原的一部分,粮食充足。第三,区位居中,易于控制整个王国。从殷商之后,古代帝王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基本都依据了以上三个标准,比较符合这些标准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等先后成为我国的大古都。而追根溯源,安阳则是这些大古都的老大哥!

  其次,都城稳定在一座城市。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在“盘庚迁殷”以前的300年里,商朝先后迁了五次都,商丘、偃师、郑州等都曾经做过商朝的都城。夏朝迁都更加频繁,在不到500年的时间里,迁都达到10次以上。“盘庚迁殷”后,殷商的都城一直固定在安阳。从此以后,各个朝代的都城都基本长期稳定在一座城市,为大一统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再次,确立了宫殿的基本规制。安阳的宫殿建在高高的夯土台基上,高大巍峨,周围是居民和一些手工业作坊,外围是宽阔的护城壕沟,奠定了我国后期都城的格局。北京明清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也是建在高达数米的高台上,追根溯源,是和殷墟宫殿建筑一脉相承的。

  安阳殷墟如今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建立了一座文字博物馆来传承甲骨文和汉字文化。不过,还有大量的甲骨文字含义不明,等待解读,那必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程遂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