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渭南不甘心:面临新时代新机遇,不做“守门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15:52

渭南,“华夏”“中华”起源的地方。

历史上,这里人杰地灵,走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和300多位将军。

然而,时至今日,紧邻西安、面积广大、人口超过500万的渭南,却只是一座四线城市。

不甘心!怎么办?

1

西安的“东府”

渭南,其名始于公元360年(前秦甘露二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而得名,秦东、弘农、下邽、莲勺,都是它的别称。

渭河。图|图虫创意

而“华夏”“中华”的“华”就来自于坐落于渭南境内的华山。

“我们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是故……建华名以为国,而种族之义亦在此。”

【注:出自章太炎《太炎文录》。】

现代考古发现证明,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渭南地区有各类古文化遗址580多处。距今20万年前,“大茘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禹门口洞穴遗址、沙苑文化遗存、老官台文化遗存、泉护村文化遗存等展现了史前不同时期的文化。

到了炎帝、黄帝时期,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和黄、渭、洛三河汇聚之地的渭南,已经成为人类生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商周以后,尤其秦汉隋唐时期,长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十分突出,成为“十三朝古都”。紧邻长安的渭南成为京畿重地,东连中原、北接华北、南达西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众所周知,陕西有“三秦”之称,“三秦”最早是由“三辅”演化而来的,渭南即“三辅”之一。

【注:三辅,本指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3位官员,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后也指这3位官员所管辖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3个地方,渭南大部分地区在京兆和左冯翊范围内。】

到了清朝和民国时期,陕西关中地区设有3个府,分别是东府、西安府和西府,渭南因在西安以东而有“东府”之名。

现在,渭南是陕西的省辖市,辖有2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3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20多万。

2

6位皇帝,80多位宰相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仓颉创造了汉字、杜康酿出美酒、司马迁写就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还出过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以及寇准、王鼎等80多位宰相,王翦、郭子仪等300多位将军。

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它最恰当不过。

渭南老街。图|图虫创意

字圣仓颉:传说中的文字之神,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相传为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杨武村人,葬于史官以北黄龙山下。传说仓颉观察星宿运动趋势、鸟兽足迹,依其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

酒圣杜康: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字仲宁,相传为渭南市白水县杜康镇康家卫村人,善酿酒,后世将其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同时以“杜康”借指所酿之酒。

名将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渭南市富平县)人。侍奉秦王嬴政,率军攻破赵、燕、楚等国,是秦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

历史学家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渭南韩城)人,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受其影响,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隋文帝杨坚: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渭南华阴)人。出身名门望族,相传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杨坚是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渭南)。白居易五六岁开始学诗,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诗作有3600多首,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臣寇准:字平仲,先世曾居太原,后移居冯诩,最后迁至华州下邽(今渭南)。为人刚直,多次直谏,32岁时拜枢密副使,很快升任参知政事,最后出任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除在朝为官外,寇准还善诗能文,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名将郭子仪:华州郑县(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长安、洛阳,封代国公。后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起用并收复长安,唐德宗拜其为太尉,赐号“尚父”。

名臣王鼎:渭南市蒲城县人。幼年家贫,刻苦读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为官正直清廉,生活俭朴,爱国爱民,支持林则徐禁烟抗英,曾不顾疾病面见道光皇帝,慷慨陈词,坚决反对与英国议和,要求惩办投降派,是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的政治家。

3

渭华起义,红色传统

渭南还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第九届陕西金秋旅游节推荐了陕西100个红色旅游地,渭南有14处。

渭华起义纪念馆。图|IC photo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渭南已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1921年夏,魏野畴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西,先后在华县等地中学任教。教学中,他运用唯物史观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并帮助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组织他们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1922年8月,渭南人王尚德受董必武指派回家乡赤水镇创办赤水农业职校,1924年6月又建立了陕西第一个团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1925年10月,在王尚德指导下,陕西最早的农民协会——渭南东张村乡农民协会成立。王尚德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赤水特别支部书记。

1927年,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渭华地区组织武装暴动。次年5月,在刘志丹等领导指挥下,以高塘、崇凝为中心的渭华地区举行了大规模农民武装和革命军队相配合的起义。

这场轰轰烈烈的渭华起义持续了50多天,建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以及48个区乡两级苏维埃政权,创建了约200平方公里、数十万人民的红色武装割据根据地。

90多年前发生的渭华起义尽管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也在陕甘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广泛动员了群众,考验和锻炼了一批党的骨干,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准备了军事人才。渭华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领导的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是西北地区首次军民相结合的武装起义。

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王泰吉、许天洁等起义中的领导人和革命骨干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和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并肩战斗,把革命的火种引向了渭北、陕甘边和陕北,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落脚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沉重的“渭北黑腰带”

渭南地跨华北、秦岭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有51种,其中煤、钼、金、铜、水泥用灰岩、大理石为优势矿种,煤炭地质储量255亿吨,钼矿已探明储量105.6万金属吨,铜保有储量22.02万金属吨,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中国钼都”。

“渭北黑腰带”东起渭南韩城、西至铜川耀州区,东西长约220公里、南北宽约37—50公里,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出产的煤炭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渭南也成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以煤炭等为代表的重工业曾经支撑起渭南工业经济的发展,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持续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枯竭和煤炭产能过剩,加上能源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煤炭企业效益下滑,产业发展遭遇了瓶颈。

*资源面临枯竭

渭南市煤炭主产区可采期限为30—50年左右,大多已进入开采后期。在煤炭价格升高的时期,不少企业以增加产量的方式增加产值,使煤炭储量越来越少。

*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开采造成一些农田减产甚至无法耕种,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矸石堆自燃等也产生大量废气,因采矿产生的废水排放量也十分巨大,一些矿区出现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资源利用率低

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炭产业门槛低,主要采取短式、峒式开采,劳动生产率、矿井回采率低,煤炭坑口转化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煤矸石发电、二甲醚生产等煤炭转化项目开始尝试,但建设资金较大,企业融资难度大。

*产业需求下降

顺应节能减排的需要,能源结构处在调整状态,煤炭产业总体处于需求下降的趋势,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因资金链紧张而被迫减产,有些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2020年,渭南市GDP为1866.27亿元,总量在全省10个地市中排第5位。在陕西10个地市中,渭南市常住人口仅少于西安,远超榆林、宝鸡、咸阳等市,但渭南市的GDP均落后于榆林、宝鸡和咸阳,甚至不足榆林市一半。

“渭北黑腰带”无法带动渭南经济的腾飞,渭南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找回自己应有的位置,必须有新的突破口。

2021年2月1日,航拍陕西渭南市城区。

5

新时代,新机遇

经济实力不足影响到渭南在全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在《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渭南被列为四线城市,在90个四线城市中排在偏后位置,这个名次与渭南的历史底蕴非常不相符。

不过,渭南要实现腾飞和超越也面临着一些难得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的机遇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打下了快速发展的基础。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处西部前沿的渭南,无疑面临着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机遇

渭南地处陕西东部,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拥有黄河金三角区域内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依靠陇海铁路所构成的东西向发展轴和大运高速、蒙华铁路所构成的南北向发展轴,可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亮点和陕西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从而搭上丝绸之路新起点的列车走向世界。

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机遇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和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渭南地处关中城市群发展主轴线上,顺应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产业要求,可以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找到自身发展定位。西安被确定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后,渭南将进一步受到大西安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通过承接大西安都市圈的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

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村人口在渭南经济和人口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例,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进程将有助于加快渭南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

6

不做“守门者”

以前,渭南人总喜欢说自己的城市是西安的“东大门”。

渭南与西安地缘相接、经贸相通,随着大西安都市圈的悄然形成,渭南与西安时空距离正在一天天“缩短”,“西渭一都化”也呼之欲出。在“一体化”发展战略下,渭南不应以“守门者”自居,而应积极、主动地纳入西安的整体发展战略中。

对渭南来说,“西渭一体化”不是对西安的复制,而是与西安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渭南面积广阔以及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合作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实现快速崛起。

建成一流的现代农业新高地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水平,集中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建设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园艺农业、科学养殖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力争在世界农业产业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建成新型工业发展区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设能源化工接续地,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提升钢铁、钼和黄金等有色冶金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纺织、陶瓷以及医药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壮大信息电子及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节点,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促进产业聚集,积极承接东部转移产业。

建成华夏文明展示基地

渭南有A级景区78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3家,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处,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弘扬“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品牌,联动渭南全境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以历史、人文、宗教、山水、民俗、养生以及红色旅游等为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圈,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产业基地。

建成宜业宜居新城

以渭南市区为中心,以韩城、华阴为两翼,以辖内县城、重点乡镇为节点,完善城镇体系,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乡镇,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构建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宜居城镇和现代村落。

千古渭河长流,滚滚黄河东去。

山水渭南,人文渭南,大美渭南!

渭南的未来,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渭南地方志办公室:《渭南市志》;

2、家住西安:《课本里的陕西古代名人(渭南篇)》;

3、渭南广播电视台:《中国革命史上陕西在渭南创建的“四个第一”》;

4、渭南党史网:《震惊西北的一声春雷——渭华起义》;

5、李新烽、刘京运:《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6、张菲菲:《渭南城乡一体化研究》;

7、颜晓萍:《对东府文化与渭南旅游辩证发展的思考》;

8、陈小玮:《醉美山水,人文渭南》;

9、张建宏、何翰林:《渭南旅游产业发展调查》;

10、李剑峰:《渭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1、米炜嵩:《渭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路径及空间模式研究》;

12、志勇、刘江波、张首魁:《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定位与政策组合》;

13、沙莎、王姗:《解掉渭北“黑腰带”》;

14、马少辉、党海丽:《对“渭北黑腰带”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15、赵斐、马义玲、程翠青:《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陕西渭南煤炭行业为例》;

16、渭南市人民政府网站:《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