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太湖明珠无锡及各区县的来龙去脉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30 19:51

“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这是郭沫若老先生笔下的无锡。太湖给无锡带来丰富的物产和秀美的旅游风光,无锡也因此被誉为“太湖明珠”。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继承了千年泰伯故里的荣耀;这里水网密集,梁溪河与运河交织,孕育出水韵灵秀的诗意审美;这里曾有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无锡三里桥米市,铸就了百年工商名城的辉煌;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创新之都”。2018年,无锡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仅次于深圳,在全国大陆城市中排名第二。2019年7月无锡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无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无锡正从2.0太湖时代迈入3.0长江时代。

无锡市

太湖新城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从现属陕西的岐山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工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

锡东新城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王莽时(公元9年)改名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置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今常州)典农校尉。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县废入晋陵(今常州),十三年(593年)复置,属常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无锡县又属毗陵郡。唐属常州或晋陵郡。五代、宋属常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浙江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无锡光复,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清明桥古运河景区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民国23~26年(1934~1937年)无锡县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四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个区和1个郊区。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增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

蠡湖风光

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国务院恢复撤县设市工作后,于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县、宜兴县、无锡县先后撤县设市,设立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市。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无锡市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个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由无锡市新区管理。2000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生态湖湾

2015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析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5个街道,设立新吴区。目前,无锡市辖梁溪、锡山、惠山、滨湖、新吴5个区,及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

梁溪区 

梁溪城市夜景

梁溪区为无锡市中心城区,梁溪区因无锡城区梁溪河而得名,旧为无锡别称。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无锡市、县分设。1949年5月,无锡市政府建立13个镇人民政府。1951年10月无锡市建立8个区,1-5区为梁溪区境。1955年7月,将1-5区分别更名为崇安区、工运区、南长区、西新区、北塘区。

梁溪大运河新貌

1958年6月,市人民委员会(市政府)决定将5个市区撤并为崇安、南长、北塘3个市区。此后各区辖地基本稳定,略有调整。2002年2月,市政府决定将广益镇划归崇安区,将扬名镇划归南长区,将黄巷镇、山北镇划归北塘区管辖。2015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组建梁溪区。2016年2月20日,梁溪区正式成立。

惠山古镇群

滨湖区

禅意小镇——拈花湾(滨湖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粱溪河,蠡湖湿地(滨湖区委宣传部 供图)

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郊区分属无锡市和无锡县,马山分别隶属武进县、震泽县和无锡县。1950年7月建立无锡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1951年10月,无锡市成立8个区,第6、第7、第8区为城郊,无锡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撤销。1952年,第6、第7、第8区合并为第6区。1954年5月,原属震泽县管辖的马山划归无锡县。1955年7月,第6区改称郊区。1956年4月,马山乡为无锡县直属乡。1958年7月,郊区撤销,并入无锡县。1961年5月,成立太湖区。1965年4月,太湖区复称郊区。1980年8月成立无锡市人民政府马山办事处。1988年建立马山区。2000年12月,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原县级锡山市的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陈新桃 摄) 

博大·摩登(滨湖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锡山区,惠山区

锡山已有5000余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余年前的商末。商末(约公元前12世纪),古公亶父(周太王)之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南奔南蛮,定居梅里(今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自号“勾吴”。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设无锡县,属会稽郡。清雍正二年(1724),析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民国元年(1912),两县合二为一,复称无锡县。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析城、郊分置无锡市、无锡县,此无锡县乃锡山区前身。1952年属苏州专区。1958年7月划归无锡市。1962年起,又改属苏州专区(苏州地区)。1983年复归无锡市。1995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无锡县,设立锡山市。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分设锡山区和惠山区,隶属无锡市,沿太湖7个镇分别归无锡市滨湖区和新区(今新吴区)。 

荡口古镇 

美丽村庄—山联村

新吴区

梁鸿湿地公园

1992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无锡新加坡工业园。1995年3月,无锡市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基础上,设立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实际管辖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 

泰伯陵

1999年,旺庄乡撤乡设镇,无锡市新区设立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名义上仍隶属郊区。无锡市新区实际管辖1街2镇。2002年1月,南站镇、坊前镇、梅村镇划归新区管理。新区实际管辖1街5镇。2004年1月,旺庄镇、南站镇撤镇设街,新区实际管辖3街3镇。2005年3月,锡山区鸿山镇由新区管理。2006年2月,硕放镇、坊前镇撤镇设街,长江路街道并入南站街道。新区管辖4街2镇。2007年1月,滨湖区华庄镇沙墩港、李东、新庄、新虹、中华、华联、静慧寺7村和新安社居委划归新区管理,成立新安街道。新区实际管辖5街2镇。2007年5月,南站街道与坊前街道合并为江溪街道。新区实际管辖4街2镇。

“梅里古都”牌楼

2009年3月,新区实际管辖的锡山区鸿山镇、滨湖区梅村镇撤镇设街。新区实际管辖6个街道。2015年10月,析滨湖区旺庄街道、江溪街道、硕放街道、新安街道、梅村街道和锡山区鸿山街道设立新吴区。

伯渎河

宜兴市

宜兴市东氿新城 

宜兴市白塔村牵稼园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年),朝廷为表彰周圮(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元升为宜兴府,后改立宜兴州,属常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改宜兴州为建宁州,寻复旧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为宜兴、荆溪二县。

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1914年,属苏常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政府。1932年属武进行政区。1933年3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37年属江苏省第三战区。1939年属江苏省江南行署。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3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紫砂组壶    宜兴是中国“陶都” 

市民在宜兴市龙池山自行车公园骑行,2018年宜兴市深氧艺术节

江阴市

鸟瞰江阴  肖勇摄 

江阴长江大桥

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江阴拥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春秋战国时属延陵,为江阴最早称谓。秦统一后属会稽郡延陵乡。汉代属毗陵县地。太康二年(281)由暨阳乡改设为暨阳县,为建县之始。南梁绍泰元年(555)废县置郡,因其北枕长江,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始。此后,曾改设为郡、国、军、路、州。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恢复江阴县建置。1912年,属江苏都督府。1914年6月属苏常道。1927年4月废苏常道,属江苏省。1933年3月,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36年直属江苏省。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江苏省江南行署。1949年4月23日,江阴解放,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划归无锡市。1987年4月,撤县建市,仍属无锡市。

兴国寺塔 

徐霞客故居

本文为“方志江苏”原创稿件,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撰

致谢:感谢无锡市地方志办公室周建军,无锡市梁溪区档案史志馆陈桂芳、滨湖区档案史志馆赵梓涵、新吴区档案史志馆汤卫卫,宜兴市档案史志馆吴艳,江阴市档案史志馆党辉等对本文给予的大力支持。

文字来源:《江苏建置志》《江苏省市县概况》《江苏省志·地名志》《无锡市志》和《无锡年鉴》及各县(市、区)综合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