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5个1”模式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1 22:38

  今年以来,五台县把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整合执法主体,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优化执法力量配置,探索出五个“1”机制,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第一个“1”——“一把手”上手,高位推动工作。全县3个层面的“一把手”上手、步调一致、上下联动、整体协调,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县委一把手组建工作专班,划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召开乡镇和执法部门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统筹制定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经费保障等重要工作。负有执法权限的各职能部门“一把手”研究制定执法事项单,抽调精兵强将包联乡镇执法队伍,探索县、乡(镇)执法融合贯通、有效执法的措施、办法。各乡镇党政一把手研究制定执法队的管理、考核、奖惩等办法,各乡镇长带队执法,着重解决以往乡镇执法力度偏弱问题。
  第二个“1”——配齐、配强一支队伍。全县14个乡镇按照“7+9+N”模式,全部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7”是每个乡镇指定7人,专门从事综合行政执法。“9”是县级层面的市场、交通、应急、文化、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劳动监察、农业农村、城市管理9个执法部门,各抽调至少1名专业执法人员,包联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N”是除了县级层面管理的执法队伍,垂直管理的生态环境部门、派驻乡镇的派出所协同乡镇执法。目前,各乡镇执法队既配备了熟悉乡镇情况的乡镇干部,又有熟悉专门法律法规的专业执法人员,还统筹了包联机构力量,做到了“乡村执法事务有人管”,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看不懂、接不住”的问题。
  第三个“1”——明确一个管理主体。为避免组建后的执法队伍多头管理、运转不畅、效率不高现象,对执法队伍管理进行了统一规范:一是明确管理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执法人员,尤其是县级9支执法队包联的人员,由乡镇党委、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二是明确以乡镇长为队长的组织架构体系。按照中央、省、市乡镇机构改革要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长由乡镇长担任,由2名乡镇副职任副队长,分别负责日常事务和协调包联机构;三是加大乡镇对有关执法人员的管理、制约力度。县级行政执法队伍包联人员及派出所等机构有关人员提拔重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必须征求乡镇意见。
  第四个“1”——健全一套制度机制。立足于有效保障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正常运行,管好、用好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考评办法、保障机制:一是科学制定权责清单。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了《五台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并配套出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系列实施细则;二是有效规范监督执法。制定责任追究、监督检查、责任评议等约束机制,建立了执法队伍规范执法、科学执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同时,通过完善年度考核、述职评议、定期通报等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考核、奖惩等;三是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履职不力的执法人员,及时清退出执法队伍;四是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统一挂牌,统一配置执法设备,提供办公条件,特别是将乡镇执法队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至少为每个乡镇预算10万元执法经费。
  第五个“1”——依规依法开展执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活动211次,有效地促进了基层治理,使城镇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环境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改善。台城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成立后,统筹辖区内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及城市管理等领域执法力量和派出执法机构,统一以台城镇名义开展执法,形成了职责明确、权责统一、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行政执法新机制,实现了综合执法效能和为民服务质量双提升。东冶镇是五台县的第一大乡镇。镇执法队成立后,针对小商小贩在镇区中心占道经营带来交通经常拥挤、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划定停车线,集中商户至统一地点,破解了多年积存的难题。门限石乡靠近五台山,是该县重点规划建设的文旅康养区。石板沟等村原先一直存在违法乱建现象。经过执法队全面排查、整治,乱搭乱建得到有效遏制,违章建筑全部依法拆除,为下一步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建设发展文旅康养小镇等扫清了障碍。高洪口、沟南、蒋坊等乡镇之前存在养殖乱占、乱排等现象,经过统一执法,养殖户违法乱占土地、随意排放粪便的问题得到解决。建安镇的石料厂夜间开采容易产生噪音污染,镇执法队协同环保、派出所等派出机构,对企业生产行为进行了规范。各乡镇执法队还组织了规范交通秩序、打击资源盗采、排查整顿安全生产隐患等多方面的统一执法,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