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八处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殷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23:19

  中新网郑州4月10日电 题:河南安阳八处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殷墟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地跨洹水两岸极基附近的20个多村落。古称“北蒙”又称“殷”。殷地是商朝后期的都城所在地,是一处规模巨大而又文明中外的殷商文化遗址。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一带)迁都来到“殷”地,自盘庚迁殷至帝辛(纣)覆亡,均以此为都城,前后共传国历8代12王,273年。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之后,曾封殷纣之子武庚在这里,“以续殷祀”。后因武庚叛乱被周公镇压,殷遗民也被迁走。自此,“殷”地就日渐荒芜,夷为一片废墟,故后人称之为“殷墟”。史学界又称晚商的历史为殷商、商殷或殷朝。

  十九世纪末,由于发现甲骨文,殷墟才被发现。1928年起,中国考古学家开始对殷墟发掘,发现宫殿遗址、藏甲骨文的窖穴、王陵和各种类型的墓葬、祭祀坑、车马坑以及铸铜、制骨作坊等重要遗址;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珍贵的甲骨卜辞(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陶器、骨角牙器等文物,为研究殷商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1961年3月4日,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的发现和研究,为正史和补史提供了许多实物资料,将中国的信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殷墟的遗迹和遗物,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者称道殷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祥地”、“甲骨文的故乡”、“奴隶社会的缩影”。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