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3 08:06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

  会泽的会馆是会泽历史地标性的建筑物,会馆将博大精深的会泽历史文化物化为矗立在乌蒙大地上的建筑群,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会泽

  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金沙江东岸,曲靖市的西北部,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昆明273公里。会泽之地处滇东北高原地带,乌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川相间排列,山区、河谷条块分布,地势西高东低,南起北伏,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米,最低处为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695米。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位于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的会泽,有着3000年铜铅矿业开采、冶炼、鼓铸、贩运的历史。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建县至今也已有2150年,是云南最早设立郡县的地方之一。1699年 “改土归流”设东川府,1727年设置会泽县。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会泽铜冶业的开发,起始于夏商时期。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朝廷需要大量使用铜料鼓铸钱币,极大地促进了东川府铜商经济的发展。这南蛮之地吸引了众多淘金者争相办矿,以铸币和各省会馆闻名,古时有“铜都”和“钱王之乡”的称谓。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东川会泽一带的铜厂在最鼎盛时期达到33个,当时最高年产量竟达1000多万斤,占当时全国铜产量的65%,会泽的冶铜业成了当时清政府的一项要政---铜政。“这些铜一部分在会泽就地铸成铜钱,一部分运往京城。”“当时号称国人用的10个铜板里面,就有7个是会泽产。”同时,各省官员也纷纷到云南采铜以补用铜采购的不足,一时间会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会泽作为京铜的集散地,从水陆两路运往泸州,后经长江运至扬州再经由大运河运抵京城,全程万余里,会泽也因其始发地的地位而获誉“万里京运第一城”。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说的就是当时的会泽古城。会泽铜矿采冶规模空前的兴旺发展,吸引了赣、陕、浙、桂、川、黔等地的官商、富贾、工匠、平民来到这里,在这个滇东古城彼此融合,形成了这里独有的铜商文化。铜业的开发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当时东川府内马店、粮店、金银器店,药铺、布铺、丝绸铺、当铺、马鞍铺、铃铛铺,糖行、桥行、钱局、铜局、茶馆、戏班,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有学者甚至称会泽是明清时期的经济特区。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清朝时期,内地大量移民因开矿或经商到会泽建庙建馆,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兴旺繁荣,由此而建的十省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融各省之长又结合当地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给会泽这片土地带来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至今会泽仍遗留有会馆和寺庙100余座。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在0.92平方公里的会泽古城核心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仍有36座,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八大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湖南、湖北)、江南会馆(江苏、安徽)、贵州会馆、陕西会馆、福建会馆、四川会馆、云南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1995年,会泽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八大会馆”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会泽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我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会泽之名来源于雍正五年(1727 年)东川知府黄士杰,含义有三种说法:

  一说东川知府认为“会”与“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

  二说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

  最后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而来。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会馆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一个多世纪以来,建于中华大地上形形色色的会馆,在时代变迁中大多毁损湮灭,而深藏于乌蒙山中的会泽却奇迹般地将会馆保存下来,44座(个)移民同乡会馆和同业会馆创造了中国会馆的几个之最: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中国会馆数量最多的古城,一城建有移民同乡会馆和同业会馆44座(个),居全国县城之首,八大省级会馆独领风骚;

  全国会馆门类最多的古城,从级别上划分,有国家级(缅甸移民会馆)会馆1座,省级会馆8座,府、县级会馆6座,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府级、县级四级会馆。

  全国规模最大的会馆在会泽,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的江南会馆占地2.3万平方米。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古人说:“馆,客舍也,待客之舍曰馆”。所谓会馆,即“聚会寄居的场所”,这种生长于中国的特殊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出现于明清时期,是由同省、府、县籍以及相邻乡籍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它是当年的商务会所和信息中心,也是呵护侨居异地的商人、游子及移民的救助站和精神家园,会馆的公益性还体现在它在赈灾济贫、创办学校等善举义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会馆不仅仅是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建筑,它更是一个融入了民族伦理、商业理念、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及演艺文化的博物馆。会泽由于会馆的建盖,缅甸的小乘佛教文化、江西的万寿宫文化、两湖的大禹王文化、福建的妈祖文化等等,以及当地的本土文化在会泽相生相融、美美与共,其中各会馆的祀神活动在悦神的同时也娱人,活跃了当地的文化活动。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东川府志·艺文志》载有一首知府方桂描写东川铜店演出盛况的诗:“东川户户接东篱,歌管楼台任转移。节届重阳成素节、曲高刻羽绕霜枝。金花胜却登高会,铜局工停九日祠。可比山公多逸兴,接篱倒着刁家池。”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当年,铜运马帮来到会泽县城,商人拾阶而上,洗去一路风尘,到会馆坐定。会馆里一席乡音,戏楼繁忙,几杯香茶泡上来.观戏品茗,生意也很快谈成了。商人、官绅、游子甚至流浪者,都在各籍会馆里吃、住、看戏,这就是会馆的魅力与温暖。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今天的会泽古城,依然保留了明清时的大格局。其他古城一般是坐北朝南,但因会泽的地势是南高北低,因此整个古城是坐南朝北,此外会泽古城城市中轴略有弯曲,而非标准的一通到底。站在古城中心十字街看,街道呈一条弧形,而南内街和北内街两个端口也稍稍相错,“这能起到防风的效果,避免大风直吹古城。”各省会馆,就散落在这老城的街巷中。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说起会泽的会馆,首推的自然是江西会馆。这处会馆又名万寿宫,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八年(1730年)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由门楼戏台、正殿、后殿等组成。明清时期,江西会馆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建盖到了东南亚。那时,不管是叫江西会馆、江西庙、还是叫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都冠之一个统一的名称:万寿宫。遍布国内外的万寿宫,串起的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网络。会泽,也在这个网络中。当时江西会馆所在的三道巷,也被称为江西巷,因为江西商人大多聚居于此。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江西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从一处会馆的规模,可以看出这个商帮在当地的实力。”当你看到江西会馆古戏台,以及那飞动的屋檐时,就知道什么叫做有钱任性:屋檐为前三后五,前即大门屋顶三重飞檐,后即戏台屋顶五重飞檐,下有12根落地柱,大门与戏台建筑一体化。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戏台面阔16米、高13.6米,架空的戏台正对会馆正厅;挑檐中设一神龛,内供福、禄、寿三星,木雕精致,工艺超群;屋顶前后共42只翼角,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有如仙鹤展翅,凌空飞翔;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向上、向外的张力;戏台上端有一直匾,上书“半如云”3字,高耸的戏楼,犹如江西商人的雄心。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江西会馆戏台藻井,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犹如今天的音响,藻井不仅使舞台的空间更为高敞,而且起到了反射作用,延长了声音的混响时间,创造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藻井绘有《水浒》、《三国演义》等故事人物,彩绘层层嵌套,美轮美奂,设化妆、候场、乐室,供大型的戏剧演出。剧场为露天,能容纳1000人左右。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据说,当年,财大气粗的江西籍商贾,不惜重金从北京求来图纸,又请来云南剑川的木雕工匠,要求木匠按照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台样式施工,最终成就了这座会泽会馆中的经典之作。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湖广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又称寿佛寺、东岳庙,是湖南、湖北2 省合办的湖广籍同乡会馆。位于县城宝善直街11 号。始建于明末,后被火毁,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年 ) 重建。占地面积 8474.4 平方米,建筑面积 3127.6 平方米,由门楼戏台、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偏殿、厢房、韦驮亭等组成。前殿名“禹王宫”,供奉大禹王;中殿名“东岳宫”,供奉阎王爷;后殿名“寿佛寺”,供奉药师佛。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湖广会馆最具特色的是各殿的雕花镂空格子门,全采用整块樟木镂空透雕,内容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图案精美,线条流畅;技艺精湛 , 刀法细腻 ;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呼之欲出;花草鱼虫,几可乱真。因此又有“寿佛寺的格子”之誉。遗憾的是这些凝聚了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部分已被国民党军一赵姓营长盗走,流失海外,据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内。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楚黔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又名忠烈宫,俗称赫神庙。系贵州、湖北两省合建的同乡会馆。位于县城霁云街 1 号,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 年),占地面积 5442.2 平方米,建筑面积 2164.8 平方米,由石牌坊、门楼戏台、前院亭子、过厅及正殿、后殿、两庑等组成。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正殿供奉唐朝“安史之乱”时协助张巡坚守睢阳城的名将南霁云 ( 唐顿丘,今河南浚县人 ),门楼上有“千秋一指、浮屠一矢”八字,点明南霁云的忠烈壮举。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赫神庙中最有名的是一只铸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873 年)的黄铜大鼎(俗称炉子),鼎通高 1.64 米,直径0.5 米,内口径 0.34 米,重 444 公斤,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鼎,高 0.74 米,六方体,三足、双耳,鼎足雕铸狻猊,炉身缠绕二龙戏珠及如意图案。两耳四周均有铭文。上部为六方型主柱两重檐楼阁,顶为六角攒尖顶,高 0.9米。阁上层为六窗格扇,下层为铜柱,其中前后四柱刻有对联 2 副。铜鼎造型别致,铸工精细,图案华丽典雅,形象生动逼真。因此又有“赫神庙的炉子”之誉。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江南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是铸钱局炉头工匠合建的江苏、浙江、安徽籍同乡会馆。位于县城钟屏路 169 号,占地面积20000 多平方米,由门楼戏台、前殿、中殿、后殿、园林等组成。中殿供奉白衣观音神像,西侧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纯阳)神像,故又称“吕祖阁”。传说吕洞宾有点石成金之术,因此从事冶炼、煅打的炉工匠人都把他作为先祖供奉。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江南会馆建筑群中最有特色的是仅由四根小小的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重檐、八角、半边楼的亭子,其北半楼上立韦驮像,重约吨余,南半楼不用楼板,人站在亭内南边可仰视亭顶和北楼韦驮。因此,会泽又有“白衣阁的亭子”之誉。江南会馆现仅存吕祖阁及白衣观音殿。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云南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又称财神庙,由云南各府、厅、州、县合建,既是同乡会馆,又是县城各行业的行业会馆。位于县城南面今会一中校园内,占地面积 2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920 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 (1795 年 )。由门楼戏台、正殿、后殿、厢房等组成。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供奉各行业所崇拜的神像17 尊,集多神于一庙,颇有特色。后殿名“玉皇阁”,重檐叠梁,翼角高挑,工艺考究,气势恢弘。财神庙最有特色的是庙内的一张墨石供桌,长 3.5米,宽 1 米,厚 0.15 米。石质细腻,油光水滑,黑亮如漆,人影可鉴,有“财神庙的桌子”之誉。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福建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又称天后宫、妈祖庙,是福建林氏一族在会泽建的家庙。位于县城灵壁路 63号院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 3000余平方米,由门楼戏台、前殿、中殿、后殿、钟鼓楼等组成。中殿供奉海神妈祖,其建筑物的翼角、山墙、梁脊的造型都与其它会馆不尽相同,富有典型的闽式风格。

  陕西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亦称陕西庙,是陕西、山西籍商民共建的同乡会馆。位于县城西直街 186 号院内。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占地约 5000 余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后殿、厢房等组成。由于陕西会馆人员多经营马匹,故又于会馆内另辟马王庙。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四川会馆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又称川祖庙,是四川商民共建的同乡会馆。位于县城西直街 186号院内。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门楼戏台、中殿、后殿、厢房等组成。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除以上八大省级会馆(计建馆省份 13 个)外,还有宝庆、衡州、临江、吉安、岳州、长沙、豫章、清江等八府会馆以及一些州、县一级的小会馆,也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这数十家风格各异的会馆建筑汇集于会泽古城,使会泽古城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会馆之都”。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除了各省所建的八大会馆外,会泽古城还曾经有过一座外国会馆——缅甸会馆,会泽人称这座缅甸人建的会馆为“莽子庙”。会泽人称缅甸会馆为“莽子庙”,叫缅甸人居住的街道为“莽子街”,呼缅甸人为“莽子”。

  如今,“莽子庙”已不存,其建造、损毁的具体时间、建筑规模等均无史书详细记载,只能从现在的街名、地名、姓氏,甚至是歇后语当中发现其蛛丝马迹。在会泽古城老公安局东边,有一条宽不足2米的小巷道,能从义仓街直通钟屏大街,当地群众称这条小巷为“莽子街”,缅甸会馆原址就在这条巷子的南段。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除会泽古城以外,周边还拥有大海草山、以礼河、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著名景区: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旅游景区位于大海乡东南部,距县城42千米,海拔3500~4017米,面积20万亩。大海草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构成了原始、自然的亚高山草甸风貌,既有内蒙古大草原的神韵,又具有西藏高原的气势,朴实、原始、自然,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滇东北的小西藏”。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以礼河风景区

  以礼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语。“以”为水,“尼”为柳,即河边插柳的意思,故又称“柳树河”。以礼河风景区1996年被列为云南省风景名胜区,发源于待补镇的野马川,沿途汇集鹧鸡河、咩则河和待补河,流经大海、待补、金钟、娜姑、老厂等乡(镇)后,汇入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全长122千米,流域面积2558平方千米。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一座古会馆,半部会泽史,被称为“中国108个绝美地标”之一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中部,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有大桥、杨梅山、李家湾、磨盘卡和地得卡5个村委会,会泽至巧家的公路从跃进水库水库右侧经过。水库水域面积793hm2,库容达5x106立方米,周围有华山松、云南松,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颈鹤、灰鹤、斑头雁、黄鸭等数千只涉禽和水禽飞到这里越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