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毛毯,经朱德赠送,被周恩来冒死保护,真正的主人却并非他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6 22:36

原创 一条毛毯,经朱德赠送,被周恩来冒死保护,真正的主人却并非他俩

2024-07-09 17:50

发布于:天津市

1937年4月下旬,一辆卡车从延安启程,车里坐着周恩来、张云逸、陈友才等人。当时,坐在卡车里的这一行人正准备去和国民党方面的代表谈判。那天的天色有些阴沉,加上周恩来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在周围人的提醒下,周恩来还特意随身带上了一条毛毯。

此次行动事关重大,因此在出发前,陈友才就向同行的警卫战士们详细介绍了西安的情况,并将任务细化到了每一位战士,哪个人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这些都是提前就讲清楚的。

完成部署之后,为了进一步保障周恩来等人的安全,陈友才又专门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等这些事情都彻底安排妥当后,这辆卡车才从延安南门兵站正式出发,当时是上午9点。

然而,这一重要行动的消息,还是被敌人的特务给打探到了。那个特务名叫冯长斗,很快他就将周恩来的行踪报告给了在延安、宜川地区行动的政治土匪和反动民团。

刚刚离开延安的时候,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的山路,山路又窄又陡,卡车行驶在上边的时候,颠簸得非常厉害,像是一位喝了酒的醉汉,随时都有可能摔倒。

车内战士们的情绪十分高涨,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边区,再加上执行的是这么重要的任务,所以,大家一路上都非常激动。

卡车驶过红军防区三十里铺兵站之后,又穿过一道峡谷,进入了一小片平地,先前被高耸的山峰遮挡住的太阳,又重新出现在天空中,战士们通过车窗望向外边,春日的北国美景一览无余。突然,附近传来“啪”的一声,危险降临了。

一位小战士最先听到了这古怪的声音,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这是什么声音呀?听起来像是放羊人驱赶羊群时,甩鞭子的声音!”人群里立即爆发出一阵笑声,大家在心里感叹着:边区的生活就是好,大清早的就有人出来放羊了,只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一定能成功。

过了一会儿,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士意识到了什么,他突然说道:“情况不太对啊,这里的地势这么陡峭,树林又这么茂密,谁会到这里来放羊?”战士们还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卡车就被敌人包围了,紧接着,子弹密密麻麻地射了过来,如雨点一般。

来不及等到卡车停稳,周恩来马上大声喊道:“大家快下车,快!散开,隐蔽,向敌人还击!”接下来,周恩来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士们还击敌人,同时也指挥着大家朝卡车右侧的树林里转移。

敌人显然早有准备,他们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围攻过来的,而且人数是我们的好几倍,所以,这场战斗进行得格外残酷。最终,陈友才、陈国桥等10多位战士英勇牺牲。

战斗基本结束后,那些匪徒高喊着“活捉周恩来!”的口号冲到卡车附近,之后他们就看到了那个倒在地上的穿西装戴礼帽的人,当时那人被6发子弹射中,已经牺牲了。

猖狂的匪徒在那人身上到处翻找,终于找出一张印有“周恩来”三个字的名片,就这样,匪徒们以为倒在地上的人就是周恩来。为了发泄愤怒,匪徒又朝地上的人捅了好几刀,之后才大呼小叫地离开那里。

当时躺在地上的人其实是陈友才,为了确保周恩来的安全,出发前故意做了这样的安排,陈友才穿西装戴礼帽,而周恩来和普通战士的着装相同,穿的是新军装,这也是战士们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智慧。

枪声惊动了驻扎在附近山上的通讯班,毛泽东听到周恩来遭遇袭击的消息后,也很快赶过来了,随后,毛泽东焦急地说道:“不要有任何顾虑,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你们都得把周副主席给我救回来!”

警卫队的指战员们很快就出发了,等一行人赶到三十里铺附近的时候,遇到了成功突围的周恩来等人。当时指战员们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们在为周恩来平安脱险而高兴,另一方面,卡车里原本坐了近30人,现在只有一半人突围成功,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大家的心里都不好受。

随后,周恩来指挥警卫队赶往现场,为受伤的战士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并将烈士遗体运送回边区。朋友们,还记得周恩来随身带着的那条毛毯吗?就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周恩来也不忘带走他的那条毛毯。

之后,周恩来回到延安,第二天,他又启程往西安去,继续和国民党方面的代表进行谈判。

那么,被周恩来冒死保护的这条毛毯,关于它,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周恩来为何会如此在乎这条毛毯?这条毛毯可真的不一般呢!它是朱德在1936年前后专门赠送给周恩来的,但是这条毛毯真正的主人却并非他俩。

不过,要想说清楚这条毛毯的故事,我们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宁都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被毛泽东评价为“坚决革命的同志”的董振堂。

董振堂于1895年出生,他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的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那是一个富人横行霸道、穷人忍饥挨饿的时代,早在少年时期,董振堂就深受军阀混战带来的苦难,也正是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让小小年纪的他在心里早早地树立起治国救民的人生志向。

长到19岁的时候,董振堂从高小毕业了,在这之后,他考入冀县中学继续学习。贫苦的家庭出身,让董振堂早早地养成了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出色,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从冀县中学毕业的时候,董振堂还光荣地得到了一个“优秀模范”的称号。

接下来,董振堂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后来,他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继续学习,这是当时最顶尖的一所军事学府。在这段时间里,那些从日本、德国引进的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教育模式,最终都被董振堂接触到了。就这样,董振堂逐渐积累起了坚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著名将领铺就了道路。

董振堂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到的那些理论知识,很快就有了实践的机会。毕业之后,董振堂参加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担任排长、连长和营长,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董振堂逐渐在队伍中崭露头角,最后被提拔到了中将师长。

1926年9月,董振堂追随着浩浩荡荡的国民军联军参加北伐战争,在这期间,他有幸和当时担任总政治部副部长的共产党员刘伯坚相识了。共同开展一系列工作后,二人对彼此逐渐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分析时代局势,探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为人谦虚谨慎、处事光明磊落的刘伯坚的感召下,董振堂逐渐对共产党的主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结合各方面局势,他慢慢意识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这些都为他后来率领部队举行宁都起义,以及坚定地走入红军队伍奠定了基础。

在北伐战争期间,董振堂的生活非常简朴,当时他的月薪有200多元,还算可观,他却从来不抽烟不喝酒,也常常拒绝一些毫无意义的应酬。这让董振堂得到了一个名号,那就是“不爱钱的将军”。

有了这个名号之后,董振堂清贫的程度又增加了不少,他开始仗义疏财,在他的队伍中,无论是军官还是普通战士,不管谁遇到困难,他都会慷慨相助,今天给这个人20元,明天给那个人30元,这样下来,一个月的薪俸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在董振堂身上,对待别人的慷慨和对待自己的朴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每天吃的是两菜一汤,穿的是和普通战士们一样的军装,还到处都是破洞,破破烂烂的,晚上就睡在行军床上,除了一床被子、一条褥子和一条毛毯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

董振堂除了“不爱钱”这个特点之外,他队伍里的军纪也非常严明,这一点也是远近闻名的。有一次,董振堂率领自己的部队和敌人作战,取得重大胜利后,他们来到了河南境内,当地以栽种蜜桃闻名。

为了防止战士们偷摘和偷吃蜜桃,董振堂下了这样一道命令,他十分风趣地说道:“部队里的全体战士,无论是谁,吃桃不留头,留头不吃桃!”有了这条铁的命令后,没有一个人偷摘老乡的蜜桃,最终,董振堂和他带领的部队受到了当地军民的一致赞扬。

1931年春天,孙连仲的第26路军被蒋介石调到江西,进驻宁都之后,第26路军正式开始了“剿共”行动。

早在这件事情发生前,董振堂就对蒋介石等人不满了,北伐战争期间,自己和共产党员刘伯坚接触过,共产党的主张都很好,都是正确的,现在蒋介石等人竟然开始“剿共”,这件事情太没有道理了。

在接下来的“剿共”工作中,董振堂时而虚报军情,然后按兵不动,时而迂回躲闪,避而不战,就是因为董振堂的这些行为,他受到了蒋介石的多次斥责。

最终,蒋介石将“共匪嫌疑”的罪名安到了董振堂头上,紧随其后,董振堂部73旅的驻南昌留守处就被查抄了。

当董振堂背上“共匪嫌疑”的罪名时,我党开始有了争取董振堂的想法。随后,中共第26路军特别支部和共产党员赵博生开始主动和董振堂联系,在当时,赵博生担任的是第26路军的参谋长。

最终,共产党成功争取到了董振堂,在宁都起义之后,经党中央批准,董振堂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从那一刻起,董振堂终于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开始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了。

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再加上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最终,在同年的12月14日,董振堂和赵博生率领着第26路军的17000多名战士在宁都举行了颇具规模的起义。随后,第26路军的这17000多人全部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

起义爆发之后,董振堂所率领的部队被改编为红5军团,隶属于红1方面军,与此同时,董振堂被任命为红5军团副总指挥,兼任第13军的军长。

1932年4月前后,红5军团被编入东路军,随后这支部队追随着毛泽东一起远征福建。接下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命令,董振堂率领着部队在龙岩进行防守,在他们的有效配合下,主力部队最终成功攻克漳(zhāng)州,取得这次战役的最终胜利。

在这段时间里,董振堂向我党证明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对我党革命事业的一片真心,随后,经中央批准,董振堂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的5月前后,董振堂升任为第5军团总指挥。从这一刻起,董振堂正式和第1军团总指挥林彪、第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平起平坐了,就这样,他最终成为了红1方面军的高级军事指挥员。

在董振堂的英明领导和出色指挥下,红5军团一次次取得辉煌战绩,1932年12月,董振堂正式被中央政府授予红旗勋章。在1934年1月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董振堂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

董振堂先前就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了,在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他又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江西中央苏区开展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有一天,他忙完手边的事情,专门来到第13军政治委员何长工的办公室,接下来,董振堂说道:

“何政委,我很明白,共产党人是不可以有私产的。我在旧军队中还有一些积蓄,就存在军需官那里,现在我就让人把那些积蓄拿出来全部分给战士们,你觉得怎么样?”

听完这段话之后,何长工很是惊喜,他对董振堂说:“你在部队里辛辛苦苦地待了一辈子,才换来这么一点积蓄,你考虑考虑,是不是可以留下一部分,以后给你家里的老人养老?”很显然,董振堂对何长工的这个建议并不满意,他幽默地说道:“那我就把这些积蓄全部拿来交党费!”

何长工说道:“你还是个新党员,就算拿这些积蓄来交党费,党也不可能全部要的。你考虑一下,就留三分之一给你家里的老人吧!”

经过一番劝说,董振堂和何长工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董振堂同意留下这笔积蓄的五分之一给家人,大概是300块银元左右,另外的五分之四全部分给队伍里的战士们。

就是这仅剩的300块银元,董振堂也全部交给警卫员保管,自己从不私自使用。一旦部下的军官或者小战士生了病、受了伤,董振堂就吩咐警卫员拿出一些钱,用来给这些人买营养品。一直到长征的路途中,这300块银元才完全用光。

那个时候,他不仅毫无保留地向党和革命事业捐献个人积蓄,还将自己非常喜爱的一条俄国军毯赠送给了朱德总司令。

朱德对这条紫红色底子上绣着白色图案的毛毯非常喜爱,首先,俄国军毯在当时的队伍中确实不常见,这又是董振堂专程送给自己的,其中凝结着董振堂以及众多红军战士对革命胜利的热切期望,总之,非常珍贵。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作为我党的全权代表,需要经常在延安和西安之间往返,为了不让周恩来受寒生病,朱德就将这条俄国军毯转送给了周恩来。

于是就发生了这篇文章开头所讲的一幕,刚刚从土匪的围攻中成功突围脱险的周恩来,在警卫队处理现场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条毛毯找回来带在身边。

后来,朱德即将奔赴前线指挥抗日作战,为了表达对抗日事业的支持,周恩来再次将这条毛毯还给了朱德。就这样,朱德带着这条凝结着董振堂和周恩来二人深厚情谊的毛毯,意气风发地开赴前线战场。

经过八年抗战和后来的三年解放战争,举国上下迎来新中国的成立,这条毛毯也作为一个独特的信物,参与到这段伟大的历史征程中。最终,它作为历史文物,被陈列进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条极其普通又极其特殊的毛毯,凝结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的深厚情谊,它默默记载了中国革命战争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一次次走向光明和胜利。

说完了这条毛毯,让我们将话题再次放回到董振堂的身上,他之后的遭遇又是如何的呢?

1937年1月初,经历曲折过程后,董振堂终于率领着自己的部队成功攻克甘肃高台县城,通过这次战斗,我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几乎活捉了县长和县政府的所有人员,被俘虏的敌人超过1000人。

高台县城内外的人民群众正在庆祝战斗胜利的时候,敌人再次集结起20000多人的部队,高台县城很快就被包围住了,另外,城内和城外的联系也被彻底切断。

自1月12日开始,敌人动用超过城内红军战士10倍的兵力发起猛烈进攻,敌人的火炮打头阵,一阵狂轰乱炸后,敌人的骑兵就像潮水一般朝着城墙涌过来,他们一个个举着马刀,扛着云梯,气焰十分嚣张。

在董振堂的英明指挥下,红军战士们抱着与高台县城共存亡的态度死守在城墙上,敌人的数次冲锋最终都失败了。

红军战士们十分英勇,敌人意识到正面攻城较难取胜,就又采取了新的策略。当时,高台县城的东边和西边城墙外各有一个碉堡,随后,敌人集中火力开始猛烈攻击这两个碉堡。

在敌人的多次狂轰乱炸下,这两座碉堡最终失守,这让高台县城陷入了十分危险的境地。为了不让自己的部队全军覆没,董振堂命令战士们在北城墙上挖出了一个宽3米高2米的大洞,作为关键时刻向城外突围的通道。

1月18日,敌人打通城墙附近的一处墙壁后,再次向城内展开很猛烈的攻击。敌我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围困城内多日后,我军的弹药也已经不足,所以,红军战士们开始用长矛、大刀和石块当武器,和敌人进行近距离的作战。

20日凌晨,敌人又一次猛烈攻击后,最终登上了高台县城的城墙,城内和城外同时陷入混乱,有人趁乱打开城门,数量众多的敌人马上像潮水一般涌进城内。就这样,高台县城失守了。

这时,董振堂带着身边的几位战士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他们很快就被团团围住,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董振堂的左腿,董振堂保持着半跪在地上的动作,继续举起手枪向敌人进行射击。每发出一声枪响,就会有一个敌人倒下去。

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和董振堂一起跳下城墙的几位战士都先后牺牲了,突围的机会彻底丧失了。为了避免被俘虏,也为了守住作为军人的尊严,董振堂将手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最终他英勇殉难。

董振堂将军虽然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事情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