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犹存含“尚”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3 08:31

原标题:西安老街--古风犹存含“尚”路

  西安历史悠久,至少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先后历经西周、秦(实际上建都咸阳)、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主要朝代。有说是十一王朝,还有的说是十三王朝,只是在上述朝代以外增减新莽、西晋(愍帝)、武周这几朝。事实上后者都在西安定都,或者历时太短,或者不为人所正视,因之往往被“忽略不计”。特别是女皇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天开辟地,不能因为她是女流之辈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则否认她的历史地位以及她所创立的王朝。十个也罢,十三个也罢,无非要说明西安是我国建都最早、为时最长的历史古都。当然,不必过于计较其王朝数目,但不能无理取消。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的大齐与大顺也曾先后定都西安,虽然没有成大气候,但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近一千一百年的古都史,西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传统观念、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甚至街道地名等等,故事很多,印记颇深,西安城似乎成了一本永远也读不完、永远也读不透的书,让人爱不释手,深深眷恋。

  在西安城东北方向,有几条南北向并列的街道,自东往西,依次是尚爱路、尚勤路、尚俭路、解放路(尚仁路)、尚德路和尚平路。这几条路都是以“尚”字打头,以爱、勤、俭、仁、德、平应之,古之风尚尽现眼前。此六条街道,均为清代满城南北大街或居民区,1927年拓宽街道时遂以此定名。尚德路在60年代曾一度名为前进街,后恢复旧名;尚仁路1945年改称中正街,1950年更名为解放路。其后这6条街名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路是六街中最宽阔、最繁华的街道,也是西安市主要的大街之一。它南至东大街大差市什字,北通西安火车站广场,全长1900米,除过人行道,街宽可并行六辆汽车。现在的解放路上,大商场、大饭店、大医院、大剧院、大影院像数颗耀眼的明珠,镶钳在街道两侧,小点的门面店铺则列居其间,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街道上,从早到晚,昼夜无息地跑着车,行走着人,比一般街道要热闹些,要亮堂些。这条街是西安的一道窗口,来西安的人一下火车大都从这里经过,然后分流四散到西安各处地方。因此,街道上的门面显得特别整洁、醒目,整体形象比较光辉,令人耳目不新。这一切都是往昔无可比拟的。解放路在解放初期还数得上是西安比较宽一些的街道,那时也只有7米左右,加上一米多的人行道,总共不过八九米,街道两侧商店的人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对方,闲着无聊时还可以进行对话,并无半点妨碍。可想而知,那时的街道是什么样子。当时位于该段路上的西京招待所算是比较阔气的了,也是比较高的建筑了,它也不

  过是三层楼。更多的则是假楼,即在平房临街的一面用木条板等类东西再行加高,表面用水泥抹光,涂上与平房相宜或同样的颜色,同时留几眼楼式窗户,街上瞧着像个楼房,实际上除了下面的平房,上面什么也没有,演的是“空城计”,图的是个“体面”。街道两侧,西边设有“游艺市场”,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春楼妓院,调笑声时有可闻,迎来送往的,生意似乎不错。除此而外,卖大力丸的、打武场的、耍战法的声音特别斩钉截铁,自然有人被“喊”了过去围观;还有说评书的、说相声的、唱洛阳曲子和河南坠子的,跟前是否有人,他们都是要说要唱的。东边街上有民生市场、国民市场等,经营一些棉纱、布匹、鞋帽、百货之类的东西;民乐园市场则比较杂乱,有剧院,也有农杂用品、炊事用具等摊点,还有骡马牲畜交易场,小百货、小五金也时可见到。据“老西安”讲,这里当时还有所谓的“鸭子坑”,一些人迫于贫穷,只好利用简陋的草房和地窖子卖淫,以维持生计。在这条街道上,恐怕最显眼的建筑就只有北端的火车站了。据说当时是专门为了迎接蒋介石才日夜赶修的,怪不得此条街曾一度叫做中正街。当时的火车站是仿古式建筑,红砖绿瓦,飞檐翘角,还有那么一点“气派”。车站附近往往是比较喧嚣的地方,而且比较杂乱,一般人大都不愿意在此住宿、用餐或多加逗留,现在的人恐怕多少也有类似的感觉。从有车站以来,人们似乎觉得这类地方“刀客”(宰人钱者)多,“黑*客”(蒙、坑、拐、骗、偷、抽等)多,无辜的“过客”们只好匆匆而来,速速离去。过去为蒋先生专修的火车站当不例外。现在的西安火车站雄伟壮丽,现代化意味较浓,其站前广场宽畅整洁,周围的软硬环境都比较宜人、比较怡人。

  上文提到,解放路上过去曾有一西京招待所,在当时的西安算是比较雅致的了。据说它是30年代初杨虎城专为接待国民党高级官员而修建的。也正是在这里,1936年“西安事变”中,随蒋介石来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朱绍良、卫立煌、蒋鼎文、陈继承、陈调元、蒋作宾、万耀煌、邵元冲、蒋百里等人,被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宪兵营团团围住后,在此看管起来,直到事变结束后,才把被扣的所有人员统一释放。其中邵元冲在事发当晚欲跳窗逃跑,被枪击中弹,后不治而亡。张、杨抓的是蒋介石,并非邵元冲之流,何必恐慌至此,以致于命断西京,让人不可思议。

  尚德路、尚勤路、尚俭路、尚爱路和尚平路也都是在1927年拓建路面时分别定名的。尚俭路、尚勤路在解放初期仍是旧货购销处,主要有汽车零件、五金工具、陈旧家具、废书报刊、烂棉破套,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据说当时这里也是偷窃之徒常常光顾的地方,要不那些偷来的东西何以变成票子呢?现在的尚勤路南段多是汽车装潢装饰门面,显得有些冷清,关门的却极少,生意看来还是有得做的。尚俭路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狭窄的街道两侧,南段多是烟酒副食、蔬菜干果等铺面货摊,一个挨一个,显得很拥挤;北段则是饮食摊点,下午五六点光景,天刚擦黑,各摊点便同时点起了灯,红灯高挂,灯光照耀下的各色小吃颇让人发馋。不过,尚俭路无论南北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生意都做到了路中间,把摊位都摆在了天心地当中,似乎

  担心人们注意不到,要从这里经过,得十分的留意。地面上乱是乱了点,摆摊的主人不在乎这些,他们的目光总是在过往的行人脸上扫描,很富有热情,有时让人觉得凭着这股热情劲,至少也得光顾上一次。

  以解放路为中轴分界线,路东由南至北有8条平行排列的街巷,称做东一路、东二路,直到东八路,路西也有8条街与其相对,顺此称做西一路、西二路,直至西八路。如此称呼是1950年开始的。解放前,这些街巷则是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前加“崇”字,由南向北依次称名这8条路的。东西一路叫做崇孝路,东西二路称做崇悌路,顺次类推命名。这些路名倒有点意思,如果说街里面都有些什么内容,值得一提的当是现在的东六路,也即过去的崇义路。西安人大都知道,在西安有一个非常红火的书市一条街,甚至在全国都很有名气。改革开放以后,出版事业得到大发展,有点眼光的人看准了这一点,便在东六路早早撑起门面经营着图书杂志等出版物的批发和零售业务。孰料“书”如东海,几年功夫下来,东六路已成了全国有名的图书杂志批发零售市场,繁荣了出版事业的同时,一些书商很快也发了不小的财。如果说哪里举行全国性的书市,提着密码箱,住着星级酒店,忙里偷闲又要打几圈大麻将的人,多半是哪些“书吃”款爷们,即所谓的“二渠道”群体。他们的崛起无疑为中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贡献,但其中因为有人喜欢上了“盗版”事业,使得出版行业叫苦连天,也使得读书的老中青年和学生娃们受害匪浅。东六路也曾有过这样的“杰作”。东六路过去曾叫做崇义路,从“义”这个角度讲,我想,我们的书商先生们也不应该做那些见利忘义的事情。他们这个群体其实很可爱,其中一些人也很令人敬佩。东六路书市一条街已成为西安城内一道亮丽的特殊风景线,在古城西安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盛名之下,其“市”方兴,其实当副。做正派人,销正版书,应该成为这条街崇尚的信条。

  含“尚”、含“崇”的路所在的这片区域,清朝时处于“满城”内。民国初期,国民党北伐胜利后,曾一度提倡新“四维”(勤俭仁德)和“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街名的称谓当与其有很直接的瓜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多么的深厚,影响又是多么的深远!古风犹存,惠及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