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了中国流感流行情况概要(截至2023年11月26日)。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47周(11月20日-11月26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全国报告40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近期,多种呼吸道疾病流行。感染肺炎支原体就会出现“白肺”?哪些情况容易出现“白肺”?得了肺炎需要“洗肺”吗?这些热点问题受到许多家长的关注。一文梳理——
CT检查出现白色影像
就是“白肺”吗?
“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物或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但其他的肺叶大多都是正常的。”据中新网报道,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指出,这种情况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
“换而言之,目前网络上所说的‘白肺’,大多不是真正的白肺。”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表示,一些家长收到CT报告,看到上面有白色影像区域面积就认为是白肺,感到十分忧虑。他指出,这可能是肺部出现了炎症,但不能代表情况非常严重。
肺炎支原体引起肺部感染。据“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只有当CT检查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80%时,临床上才俗称其为‘白肺’。事实上,‘白肺’患者其肺组织肉眼下看并不是白色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肺部主要是由充满了空气的肺泡组成,进行CT或者是X线检查时,射线可以很容易的穿透肺泡,在影像学上显示为黑色区域。
他表示,“白肺”是肺组织炎症渗出、肺实变所导致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在CT检查时射线难以穿透病变区域,故呈现出白色影像。“白肺”患者常常病情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老年人或基础病患者
更易出现“白肺”
张继明表示,当患者出现“白肺”时,常预示病情已非常严重。因此,感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某些细菌和真菌后,如果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肺部CT检查和呼吸道病原体检查。
他提到,老年人和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肺部感染上述病原体后,更容易出现“白肺”,免疫缺陷人群、未接种新冠和流感疫苗者,往往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甚至还没有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CT检查时就已经进展至“白肺”。
多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人类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
卢洪洲表示,根据临床数据,无论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流感病毒感染等,患儿预后都比较好,近期重症率并未明显上升。他提醒,家长无需过度恐慌,有条件者仍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可能性。
得了支原体肺炎
啥情况需要“洗肺”?
在就医时,有人被医生建议“洗肺”。近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某儿童医院一日操作了高达67例“洗肺”。
其实,“洗肺”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轻症的支气管肺炎不需要做,当支气管肺炎造成一些生理、病理性改变,比如出现肺大叶实变、肺不张、有黏液痰栓,或者已经出现塑型支气管炎,才需要“洗肺”,因为胶冻样黏液痰栓会阻塞一些小气道,导致呼吸衰竭。如果患者已出现坏死性肺炎或肺栓塞,就不适合了。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医师秦强表示,“洗肺”在呼吸科来说是一个很常见的操作,大部分时候用局麻的方式就可以解决,主要操作是在鼻咽腔喷点麻药,气管镜顺利进入以后尽快把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炎症物质给冲洗出来,整个过程大概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只有极个别的特殊病例,可能操作时间会长一些,可能还需要再做第二次。通常患者接受一次支气管镜治疗,尽快打开气道,就会很快的恢复。
知多一点
据中国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1月20日-11月26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全国报告40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2023年4月3日-2023年11月26日(以实验日期统计):
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1820株(97.3%)为A/Victoria/4897/2022的类似株;
A(H3N2)亚型流感病毒717株(50.8%)为A/Darwin/9/2021(鸡胚株)的类似株,725株(51.4%)为A/Darwin/6/2021(细胞株)的类似株;
B(Victoria)系181株(95.3%)为B/Austria/1359417/2021的类似株。
2023年4月3日以来,耐药性监测显示,除4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性高度降低外,其余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3N2)亚型和B型流感毒株均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A(H1N1)pdm09、A(H3N2)亚型和B型流感毒株均对聚合酶抑制剂敏感。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中新网、中国流感中心、北京疾控官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