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陕西宝鸡古代为何被称为长安的门户?
2019-07-08 16:57
陕西省西部有个著名的宝鸡市。宝鸡(只是宝鸡这个地名)出名,与破解“蜀道难”千古难题的宝成铁路有很大关系。不过在历史上,宝鸡可不是一般的有名,只是古代不叫宝鸡,而叫凤翔,是响当当的军事重镇,古都长安的西线门户。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雄心,就被耗尽在宝鸡附近的崇山峻岭里。
可以这么讲:无论长安是不是国都,历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宝鸡为要务。尤其是天下分裂,有势力在蜀中建立王朝之时。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三国时魏蜀争霸于此。
魏国控制淮南(合肥),对东吴有居高临下之势。而蜀汉占据汉中形势之地,对魏国控制的关中构成了重大威胁。魏蜀之交的地形,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从南住北依次是:四川盆地(低),米仓山、大巴山(高),汉中(低)、秦岭(高)、关中(低)、黄土高原(高)。其中,蜀汉占据四川盆地,米仓山、大巴山,汉中,隔着秦岭与魏国控制的关中、黄土高原相接。
关中是一个狭长的平原地带,号称八百里秦川,古老的渭水由西向东,横穿整个关中平原,在潼关以北汇入黄河。而向东出了潼关,就是魏国国都洛阳。这也就意味着:蜀军只要拿下关中,就能切断凉州(甘肃)与洛阳之间的联系,蜀军就可以占据凉州与关中,隔潼关与魏对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以五千精兵奇袭长安),被诸葛亮以太过冒险为由否决了。但是,诸葛亮和魏延的战略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攻占关中形势之地。只不过,诸葛亮求稳,兵出祁山。蜀军主力的指向非常明显,就是冲着宝鸡去的。
宝鸡(具体是今凤翔县)在春秋时称为雍,是秦国早期的国都。为什么叫“雍”?雍是指四面高、中间地的地形。宝鸡四面皆是高地,中间低平,所以定名为雍。宝鸡位于关中平原的西部,一旦让蜀军占据宝鸡,蜀军可以沿着渭水向东进攻长安,凉州也轻易可得。你看,蜀军刚出祁山,关中就已震动,安定郡、天水郡、南安郡,未动蜀军一兵一卒,就叛魏归蜀。
魏明帝曹叡表面上镇定,派右将军张郃率五万精锐西去关中迎敌。但是,曹叡随后亲自去长安,因为关中形势实在太不让他放心了。万一宝鸡被诸葛亮占据,关中危矣、洛阳也将受到巨大威胁。
形势对诸葛亮本来是有利的,诸葛亮却下了一步臭棋。诸葛亮派纸上谈兵的参军马谡守街亭,结果这位三国版赵括把一盘好棋局给糟蹋了。街亭惨败后,蜀军在关中西线已无立足之地,只好回撤,北伐虎头蛇尾收场。魏军救街亭,实际上也解了宝鸡之危,类似“围魏救赵”。
在魏国的西线,有三大块地理特征:往西是凉州,往北是黄土高原,往南是蜀汉。而宝鸡(今宝鸡地级市区域,魏之扶风郡),恰好位于“腰眼”的位置。魏得宝鸡,则向西可控制凉州,远接西域,向南可图蜀。而蜀得宝鸡,向西可图凉州,向东可图关中,进而图洛阳。向南则可稳固汉中,进而巩固蜀中。
汉高祖被项羽贬到汉中,几乎无东还的希望。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宝鸡境内)”,这才向东占据关中,进而消灭项羽统一天下。这是站在蜀国方位讲的例子,也有站在魏国方位的例子。汉光武帝刘秀在中原作战,西北的陇西为隗嚣占据,西南的益州为公孙述占据。刘秀欲平陇西与益州,必先攻取宝鸡一带,取得战略主动权。陇西隗嚣、益州公孙述之亡,从地理上讲,就是汉军拿下宝鸡,凉、蜀丢掉了门户。
历代在蜀中建国者,无不重视宝鸡。五代十国前期,军阀李茂贞割据宝鸡一带。他的存在导致两件事:一、蜀主王建不能越过他讨伐中原的朱温;二、中原的朱温不能越过他讨伐蜀主王建。但是,王建认为李茂贞实力弱于朱温,早晚会被朱温吞掉,不如自己直接控制放心。王建为了得到宝鸡,没少给李茂贞挖大坑,最终还是无用功。后唐灭梁后,李茂贞识趣地向唐庄宗李存勖称臣,后唐打开了灭蜀通道,李存勖才有底气伐蜀。后唐之后,宝鸡始终被中原王朝控制,以及周世宗柴荣消灭后蜀军主力,夺取秦、凤等州,这才让北宋轻易消灭后蜀。
宝鸡的地理位置,相当于通向西北、西南的丁字路口。从西晋大乱以来,关中地区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宝鸡则是关中的“气眼”所在。南北朝时期,宝鸡称为岐州,是北魏防御南朝从汉中出兵进取关中的门户。所以古人说:“岐州被敌军攻占,而关陇诸州毫发未损的事,闻所未闻!”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入蜀,而宝鸡就是蜀中的北大门。
同时,宝鸡也是灵武的南大门。灵武在现在的宁夏银川附近,唐玄宗的太子李亨(唐肃宗)没有跟父亲入蜀,而是北上灵武(宁夏境内)称帝。无论是唐玄宗北上返回长安,还是唐肃宗南下反击安史之乱,宝鸡都是他们回长安的要道。另外,唐朝还都长安后,吐蕃势力强大,成为唐朝新的威胁。而宝鸡,恰巧位于吐蕃的东线,又成为长安的门户重镇。当时就有人说:“本朝能在长安不再逃跑,全赖凤翔以维持。”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