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慧评丨“土特产”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6 13:23

  在陕西洛川,商户们忙着将苹果分拣、打包、发货,销往全国各地。在广东新会,人们对陈皮进行深加工,形成了药、食、茶、健等10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山西大同,随着以鲜黄花为原料制作预制菜品的企业落户,黄花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年产值超40亿元。(3月9日 经济日报)

  “土特产”的“土”就是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特”就是打造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产”就是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来建产业,打造产业全链条。洛川苹果、狗牯脑茶、高安腐竹、泰和乌鸡……这些都是闻名全国的“土特产”,一些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各地各部门在乡村振兴中,目光向下,靶向发力,抓住“土特产”里的“土味”与“特色”产品优势,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产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虽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合理施肥、大棚栽种等手段,可以一定程度克服气候、土壤因素的影响,让“橘”生在淮北同样是橘。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地理、气候、土壤等的差异,导致农特产品的差异,是很难通过人工彻底改变的。比如陕西洛川,独特的海拔和充足的光照,让这里的苹果口感脆甜、果面光滑,而在其它地方栽种的苹果,即使通过人工干预,也是很难和洛川苹果比肩的。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前,一些农村之所以成为“空心村”,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产业。没有产业,乡村就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发展乡村产业,就必须目光向下,深挖本地的资源禀赋,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确保这些“土特产”有“土”味、有特色,才能够在市场叫好叫座。

  一方水土养一方特产。地理、气候、土壤的千差万别,造就了农业资源禀赋各有千秋。各地在发展本地产业时,一定要目光向下,深挖本地的资源禀赋,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开发出独具特色,有独特魅力的农产品,成为地里标志产品,助当地的“土特产”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消费者认可,托起村民的“致富梦”,托起“乡村振兴梦”。

  作者:李瑛

编辑:钱江



2024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