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走进位于元阳县新街镇的马龙河陆基圆池养殖示范园,上百个排列整齐的池子里鱼儿正跃起抢食,水花四溅。
“目前鲈鱼已经分批上市,按照预估,156个池子可为村集体、企业、农户、万元以下收入群体带来约1400万元的收益。”元阳县农科局水产站站长王文华介绍,通过该基地的辐射带动,目前元阳已建成陆基圆池、集装箱养殖池728个,配套建成鱼制品精深加工厂,设施渔业蓬勃发展。
“一条鱼”的蓬勃发展,是元阳县深耕“田米鱼蛋林,菜果药草石”“十个一”“土特产”产业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土”的优势,做足“特”的品牌,贯通“产”的链条,着力打好基地、科技、质量、营销“四张牌”,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的双推进、双丰收。“土特产”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夯实基础贯通富民产业链
今年枇杷产季,南沙镇呼山村的枇杷因个大饱满、香甜爽口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枇杷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见证了呼山的发展。”看着环绕村子的万亩枇杷树,呼山村党总支书记罗华感慨道。
“过去谁能想到,我们这个穷山窝还能种枇杷。”罗华说,因为地处干热河谷,呼山村生态脆弱、土地贫瘠,“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区域性、工程性缺水问题长期制约着呼山片区的发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元阳县各级党委、政府整合项目资金,启动实施河库连通、农网改造、路网通村等工程,持续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枇杷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呼山村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并在产业发展中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把公司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绑”在一起,确保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持续向好。目前,呼山村发展枇杷种植2.8万余亩,880户农户主动参与种植,带动全村96%的农户增收,辐射带动4000余名群众增收。
以枇杷产业发展为代表,近年来,元阳县推行“党组织领办+致富带头人带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荔枝、释迦果等特色水果18.81万亩,砂仁、黄精等中药材9.35万亩,稻鱼鸭综合种养9万余亩,带动20余万名群众融入产业链、利益链。将政策、资金向龙头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倾斜,全县32个龙头企业、421个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累计带动17.4万名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元阳县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团队合作,引进华大基因、前方科技等科研单位,聚合力量做好良种培育、新型肥药、绿色防控等技术攻关,培育白肉枇杷、多宝茄树、水果木薯、热区草莓等优质品种,开发复合微生物菌剂等关键技术31个,转化应用科研技术成果7项。
农业科技成果的持续转化利用,为元阳县特色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香蕉、枇杷亩产分别提高120公斤、100公斤。通过推行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推广云籼650优质稻、金元鲃、“云品鸭”新品种,梯田亩均产值提高到1万元左右,实现哈尼梯田“千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的综合效益。
擦亮名片品牌强农结硕果
“我们的红米都来自哈尼梯田,没有用过化肥、农药,极具营养价值,是老少皆宜的优质天然食品。”在新街镇麻栗寨村,本地主播何春梅正背着背篓在田埂上直播。因为是家乡的土特产,何春梅介绍起来语气自信且非常熟练。她的介绍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收获了百余万名粉丝。短短2个月时间,她便在直播间卖出3000多单共1.8万余公斤红米。
“家乡不缺好东西,就拿红米来说,不抛光、打蜡,所有种植环节都是人工进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都很高。”何春梅说,如今丈夫、侄儿都加入了直播,帮助拍摄、发货,希望通过自己一家人的努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哈尼梯田和相关产品。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影响力,近年来,元阳县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成立云上梯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淘宝、抖音、京东等20余家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直播带货、全员微小店等电商服务平台,孵育销售网店160余家,为本地名优产品进一步打通了创新、高效的流通渠道,有效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
线下,元阳县借助中信集团、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开展消费扶贫项目,举办产销对接会、农产品推介会,积极参与南博会、昆交会、广交会等大型展会,发展订单大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实现梯田红米及系列产品销售额7840余万元,热区水果产值4.17亿元,茶叶产值3800万元。
为让“土特产”以更优的品质和更良好的形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元阳县将“三品一标”等品牌认定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先后打造梯田红米、梯田鱼、梯田鸭、梯田茶等梯田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制定梯田红米发展规划、梯田红米种植标准等系列文件,促进了梯田红米的规范化种植。建立梯田鸭产品追溯体系,建成了全国第一条留胚红米生产线,完成12个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27个梯田红米系列有机产品。
品质与品牌的双轮驱动下,梯田红米成功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荣获“中国好粮油”“云南六大名米”等称号,元阳县获评“中国生态红米之乡”,云雾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项项荣誉的取得,标志着元阳县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2023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2元,同比增长8.7%;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15507元,同比增长17.15%。
基层说
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梯田边“一条鱼”产业通过推广“集装箱+陆基圆池+稻田养鱼”绿色健康水产养殖模式,建成了全省最大规模的集装箱、陆基圆池养殖产业园区,走出一条现代化、设施化、智能化高质量渔业发展路子。下一步,公司将一如既往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发挥梯田资源优势,挖掘哈尼梯田的品牌价值,大力探索推广稻鱼鸭绿色高产高效综合种养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正雄
过去村里年轻人大多常年在外务工,虽然能赚钱,但无法兼顾家庭。在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村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家里开始接触枇杷种植,整个过程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采购销售,在种苗供应、技术培训、销路搭建、资金兑付等方面也给了很好的保障,让我们轻松上手了这一相对陌生的产业。如今家里种植的20亩枇杷每年都能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也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南沙镇呼山村村民王盛光
短评
元阳县因地制宜深挖地方特色,从“土特产”基地、科技、质量、营销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把好资源变为好产品,把好产品变为好品牌,以农户实实在在的获益解决了农村空心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难题,其在产业布局、发展定位、营销模式等方面的诸多探索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究其根本,做好“土特产”文章,是元阳县特色产业的发展秘诀。通过深入挖掘适宜本地种植的特色水果、梯田红米、稻鱼鸭综合种养等产业潜力,并以此强链条、搭平台、聚项目、建集群,推动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当地还从观光旅游打造、民族风俗挖掘上入手,创新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盘活更多乡村的“沉睡”资源,让来自乡土的特产更具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