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报告中,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保就业、城市环境、文化体育、GDP杠杆指数六项要素满意度均列第一。其中,GDP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杠杆指数位列38个城市之首,公共安全连续三年第一,公共交通、社保就业、城市环境三项指标连续两年第一。
尽管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但在西藏自治区区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看来,拉萨可以做得更好,实施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治稳市等五大战略,实现拉萨市的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中国梦谱写壮美的拉萨诗篇。
牢记总书记嘱托 为中国梦注入拉萨活力
记者:您提出要举拉萨全市之力,谱写中国梦拉萨诗篇。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下这么大的决心?
齐扎拉:首先是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2013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对西藏战略地位做了深刻的论述。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将稳藏置于治边的突出位置,视藏区发展稳定为国家核心利益,总书记已经将藏区的稳定、发展,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当中。
其次,是拉萨市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拉萨是守护祖国西南与沟通南亚的地域前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拉萨各族人民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下,乘载着祖国这艘巨轮,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建设进程,谱写出更加璀璨夺目的中国梦拉萨诗篇。
记者:您担任拉萨市委书记后,提出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治稳市等五大战略,目前已经是拉萨党政的共识,我在采访中得到了验证。五大战略是在什么前提下产生的?
齐扎拉: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治稳市这五大战略的提出,首先是拉萨发展的需要。而五大战略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则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记者:怎么理解天时、地利、人和?
齐扎拉:任何战略,离不开时代环境。像拉萨这样一座历史悠久,政治敏感,国际影响大,经济贫穷的城市,任何改革,如果不是综合时机成熟,是推行不了的。
五大战略得以推出,首先得益于拉萨一直得到中央的关心、关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每一代领导核心都非常关心、关爱拉萨.2011年,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央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并讲了话,在西藏反响很大。党中央对拉萨的始终如一的高度关怀,加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持续贯彻,是拉萨发展的天时。
2011年,自治区区委书记陈全国提出了要拉萨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的指示,对拉萨发展提出了要求,吹响了拉萨发展的号角。加上北京、江苏等省市对拉萨的无私帮助,拉萨已经有了地利条件。
人和是拉萨的党政基础和民意基础。经过改革开放,拉萨已经形成了改革与发展的共识,具备了崛起的基础。而拉萨各族民众,也视稳定为大事,对发展有强烈渴望。
记者:五大战略与中国梦是什么关系?
齐扎拉:五大战略是拉萨践行中国梦的基础,也是抓手。
环境立市 建设生态宜居的高原城市
记者:为什么把环境作为五大战略的第一战略?
齐扎拉:环境建设既是党的政策的需要。也是推进拉萨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前提。
党的十八提出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高度,为拉萨谱写中国梦的新诗篇,指明了环境发展的方向。
要实现环境立市,就要在创优生态环境,创优人居环境,创优投资环境上下功夫。
为了使战略易于落实和深入人心,结合拉萨城市的特殊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树上山”、“河变湖”、“暖入户”等三项具体而形象的工程。
记者:什么是“树上山”?做了哪些工作?
齐扎拉:所谓“树上山”,就是全面开展荒山绿化工程,使拉萨成为绿色之城,生态之城。
具体操作上,我们聘请在美国、以色列等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有经验的专家现场指导,努力让拉萨荒山秃岭披上绿装。继续实施全市主干交通道路绿化项目,力争今年新增造林面积16.8万亩。在成功推广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基础上,从云南引进丽江雪桃、郁金香等花卉和林木品种,在拉萨推广种植,力求在“绿”与“富”上找到结合点。
记者:“河变湖”,拉萨是怎么做的?
齐扎拉:所谓“河变湖”,就是使拉萨彻底脱离高原干旱,成为山水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
首先,全力实施拉萨河城区段整治项目,通过采取分段蓄水、沿岸绿化亮化等措施,把拉萨打造成城中湖光山色、具有江南气息和浓郁民族风情的城市。
其次,实施拉鲁湿地保护开发项目,在全国省会城市打造首个集科考科研、城市旅游、市民日常休闲为一体,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高原湿地,既为城市造了生态之肺,更提升了城市品位。
记者:接下来是“暖入户”了。
齐扎拉:所谓“暖入户”,就是优化拉萨的居住条件,实施室内供暖。
2012年4月28日,供暖开工全面启动,当年完成市区40%住户入户供暖。到2013年底基本实现全市覆盖,拉萨室内冬季寒冷的历史彻底终结了。
随着环境立市战略的不断实施,拉萨将成为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文环境更浓厚,投资环境更优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明珠城市。这既是拉萨这座1300多年城市史的里程碑,也是世界高原城市的一个创举。
文化兴市 建设多民族的精神家园
记者:把文化作为拉萨发展的第二战略,是基于什么样的特殊考虑?
齐扎拉: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家园。拉萨是个藏民居多的多民族聚居的特殊地方,宗教追求高过物质追求。只有深入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才能凝聚拉萨各民族人心,把拉萨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省会城市。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是通过历史比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凝聚精神力量。在广大农牧区和寺庙中,通过“八看、一算账、一揭批、四增强”等活动,修正错误认识,增强人心。通过“衣、食、住、行、文、教、医、卫”等八个方面的变化比较,算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的翻身账,揭批达赖集团在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增强群众、僧尼党的意识、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法制意识。随着这些活动的展开,更多农牧民和僧尼明白了今天的幸福源于党的好政策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了跟党走、奔小康的信心。
其次是把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作为既富“口袋”,更富“脑袋”的工程。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报纸等先进文化进寺庙,在全区率先实现所有寺庙全覆盖。
第三是精心编排并推广普及“幸福拉萨”规范舞,既引导信教群众把精力从朝佛转经转向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也把一个幸福、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拉萨推向了世人眼前。
记者:就是街上早晚跳的那些舞吧?
齐扎拉:对。
目前,跳“幸福拉萨”规范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活动,是拉萨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记者:听说你们在编排文成公主的戏剧。
齐扎拉:那是第四项,推进大型实景演出剧《文成公主》,丰富拉萨文化旅游历史。
2012年10月,完成《文成公主》巡演版演出;2013年8月,完成实景版正式演出。目前《文成公主》已成为西藏文化旅游的大餐和底蕴深厚的靓丽风景。
记者:中央提出要把拉萨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你们做法是什么?
齐扎拉:通过建设旅游文化创意园区,落实中央把西藏建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
通过组建拉萨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负责运营园区建设,邀请了国内外一流的策划设计团队规划园区布局。目前已有一批企业意愿投资50多亿元入驻园区,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产业强市 实现拉萨经济崛起
记者:环境重要,文化重要,但没有实业,拉萨是不可能真正拥有造血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齐扎拉:你说的很好。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拉萨最大的政治任务,而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则是拉萨经济繁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
我们已经陆续建成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达孜工业园、曲水工业园、堆龙德庆工业园“一区四园”建设,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原则,走要素聚集、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之路。
记者:用什么产业来装备一区四园?
齐扎拉:重点培育和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拉萨净土健康产业、能源产业、优势矿产业、建筑建材产业、民族手工业等六大产业。
积极推进纳木措景区改制扩建,全面启动拉鲁湿地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程,倾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力度,组建矿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时间内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税收达到30亿元;
立足高原天净、气净、水净、心净的特点,发展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大力推进食品、饮品、药品、饰品等“四品”开发,培育知名品牌,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向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充分发挥拉萨首府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加快建筑建材物流中心的建设;
加紧实施水电、光伏、地热等能源项目建设;
重点打造金属、编织、雕刻、绘画刺绣、藏香五大民族手工业系列产品。
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拉萨的城市化建设。随着拉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园区功能完善,产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就业,把大多数年人均收入6000多元的农牧民,转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0多元的城市居民,强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助于拉萨的崛起,实现社会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稳定。
民生安市 建设幸福拉萨
记者: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更好地促进发展。在改善民生方面,拉萨做了哪些工作?
齐扎拉: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拉萨这个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阵地,改善民生尤其重要。
实施民生安市战略,就是切实让“少者欢之”、“中者业之”、“老者安之”,让千家万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升拉萨的幸福指数。
记者:据说近两年拉萨市委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教改的。
齐扎拉: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针对拉萨教育散小,不利于推进教育自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实际,2012年市委一号文件就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制定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目标和举措,并召开了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教育工作会议。
2012年初,以市委一号文件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从幼儿园到高中全覆盖教育方针,计划投资50亿元,全面启动拉萨教育城建设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拉萨教育均衡发展新突破,把拉萨教育建成西部民族地区一流水平。
记者:刚才说的 “中者业之”应该说的是就业。就业方面有什么特殊措施?
齐扎拉:不断完善就业政策配套措施,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拉萨藉的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就业。
对全市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农牧民全部进行登记造册,每年投入5000万元开展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懂技能、会经营、与就业市场相适应的复合型农牧民。
记者:“老者安之”,应该说的是养老保障。这方面有什么特殊措施?
齐扎拉:注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持证僧尼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全部持证僧尼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确保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巩固农牧区基本医疗制度全覆盖,加快推进村级卫生室新建工作,2013年实现了每千人拥有医疗技术人员3.48人,保证农牧区方圆5公里以内有1名医疗卫生人员实施巡诊服务。
记者:对农牧民与寺庙方面,采取了什么特殊措施?
齐扎拉:继续推进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讯、气、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拉萨各族人民群众尽享国家特殊优惠政策。
在全市20人以上的寺庙实施“五有”工程(食堂、澡堂、垃圾池、温室、卫生员),提高寺庙公共服务水平。
法治稳市 实现拉萨和谐稳定
记者:发展的前提是稳定,在拉萨这样的特殊城市,稳定尤其重要。
齐扎拉: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长期重大任务,是拉萨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围绕社会大局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寺庙和谐稳定、维稳能力建设等方面工作,我们出台了创新维稳机制,坚持源头管理,关口前移、网格化管理、群防群治措施,坚持军警联勤联动,实现拉萨大局稳定。
记者:请介绍一下具体措施。
齐扎拉:结合拉萨实际,在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中率先制定了《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确定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职责,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共同义务。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月,9月17日定为民族团结日。此举为实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提供了法制保障。随着法治稳市战略的推进,拉萨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社会和谐局面初步形成。
记者:祝愿拉萨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省会城市,在“五大战略”的助推下,早日成为一个美丽、繁荣、稳定、和谐的高原城市,成为中国梦最绚丽的部分。
齐扎拉:是的,我们在努力,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