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来的社工,如何走得更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8 04:28

近日,记者从省委社会工作部了解到,今年6月组织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安徽省4.3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较去年增加2100多人。目前,全省共有社会工作人才17.5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3.4万人。经过多年培育,安徽省社工人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服务项目品牌逐步建立,成为服务保障民生、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出台激励措施,助社工人才稳步增长

“我们有9位社区工作者,除我之外,其他人都考取了社工证。”7月19日,在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区,56岁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正琴告诉记者,掌握社工知识后,社区“两委”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所提升,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

茶棚社区88.9%的社区工作者“持证”率是安徽省社工“考证热”的一个缩影。今年安徽省4.3万人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社区工作者2.3万人,占据报名考试者的半壁江山。来自社工组织的专职社工1913人,在所有报名考试者中占4%。

社会工作者广泛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社工组织等各领域。社区工作者则是在社区从事党建、治理、服务工作的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两者都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都要服务群众,区别在于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专业社会服务,而社区工作者则通过统一招考录取,同时承担着部分行政性工作。“从广义上来说,他们都属于社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安徽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军表示。

为提高社工持证率,鼓励相关人群提高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服务水平,安徽省各地设置了对考取社工证的一次性补贴和职业津贴。例如合肥市,对通过高级、中级和初级社工考试的人员给予每人2000元、1000元、500元的一次性补助。六安市给予持有社工证的社区工作者每月100元至300元不等的职业津贴。在阜阳市,超1700名持证社工获得财政一次性考试补贴,发放资金近200万元。淮南市则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取得社工证及以上证书者予以兑现相应职称。

激励之下,目前安徽省共有社会工作人才17.5万人,持证社会工作者3.4万人。这支队伍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矫治帮教、禁毒戒毒、卫生健康等领域,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等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和支援。

拓展服务岗位,为社工提供更大舞台

7月12日下午,记者跟随阜阳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高级社工王晓燕一道,前往救助对象乐乐、淘淘家进行访视。乐乐、淘淘是一对姐弟,父亲两年前意外离世,母亲改嫁。“当时家庭发生变故不久,姐弟俩没人管,被社区民警送到我们救助站。” 王晓燕向记者介绍起原委,目前社区安排孩子和二伯家一起生活。

作为曾经的救助对象,安置好以后,救助站本可以不再过问。但作为一名社工,王晓燕认为,不仅要救助姐弟俩眼前的困难,更要着眼于他们长远的发展。她定期上门看望乐乐和淘淘,同现在的监护人,孩子的二伯、二伯母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安抚他们的情绪。与此同时,链接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两个孩子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希望通过我们的介入,疏通孩子的成长道路,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温暖。”王晓燕说。

据了解,目前全省共有近47.8万名困境儿童亟须得到社工监护评估、个案会商、服务转介、精神关怀等帮扶救助服务。除此之外,社区矫正、禁毒工作、医疗卫生、为老服务等领域,都有较大社工缺口。2023年,民政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推动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均拥有1名社会工作者”。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285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32万张。专注于为老服务的社工却人员有限,一些养老机构社工配备不足。

“目前,全社会对社会工作还未形成充分认识。”马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待抚恤科高级社工师聂惠琳告诉记者,她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优抚社会工作,服务退役军人群体。“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让老兵更好理解国家政策,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增强幸福感。”聂惠琳说,优抚社会工作需要社工介入,但目前人力明显不足。

为拓展社工服务岗位,近年来,安徽省各级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元支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探索实施社工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以及安徽省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项目等特色项目,连续多年举办“江淮社工周”主题宣传活动,设置专场招聘会,引导社工人才投身基层和贫困地区,提高服务能力。

多位受访者表示,安徽省各领域社工服务需求和岗位有待充分开发。一方面,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度,积极拓展各领域社工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社工服务专项经费,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专业社工人才。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强大合力。

破除发展障碍,让社会工作走得更远

安徽省社工人才稳步发展,但与浙江等先发地区相比,仍然差距明显。资料显示,今年浙江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者达30.4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人,浙江目前共有持证社会工作人才21.59万人,居全国省份第一。浙江社工考试为何如此火爆?浙江省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陈锋认为,这与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政府认可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编制了大量预算支持社会工作发展。”

在浙江,机关事业单位45岁以下人员被要求应报尽报、应考尽考。宁波市对于考取社工证人员,给予1500元至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在社区工作者招聘中,拥有社工证也是加分项,可以“优先录用”或“加分”。在淳安县,对考取社工证的社区工作者给予每月200元至600元的职业津贴。“不仅如此,浙江的志愿服务文化也非常浓郁,为专职社工储备了大量后备人才。”陈锋介绍。

不过,专职社工的待遇偏低、稳定性差是浙江、安徽两地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位在合肥工作的年轻基层社工告诉记者,她的年薪大约是5万元。“在合肥地区,‘精英式骨干社工’年度综合收入约8万元至12万元区间、一线服务社工约为4.5万元至8万元(均含企业代缴的社保)。”肥西县惠普社工理事长瞿贤宝介绍。而在浙江义乌,一线社工的平均薪酬大约在7万元至8万元,社区工作者的年薪大约10万元。

专职社工数量虽然不如社区工作者,却是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力量。一线社工的劳动付出与回报难成比例,且社会认同度不高,造成了专职社工较强的流动性。“刚培养起来的社工,没两年就考走了。”合肥市庐阳区实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高志强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给社工人才的梯队培养造成困难。

社工组织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在社工人才培养和社工服务专业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绝大多数社工组织都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主要生存手段,在社工组织承接服务项目中占比九成以上。对财政过高的依赖性导致社工组织的生存发展容易受到政策性波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制于财政收缩的情况,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社工组织承接的项目量和资金量都明显减少,影响了机构生存和专职社工人才的稳定发展。

不少社工组织坦言,由于全社会对社会工作认识不足,未能形成成熟的慈善和社工文化,想要开拓政府以外的项目,难度很大。陈锋认为,政府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对社工薪酬、项目招投标、评价督导等给予政策性指导。不过,在周军看来,眼下的困难也可能成为行业整合发展提高的机遇。“社工组织应该突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定位,切实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周军表示,专职社工应该更多充当“技术员”“教练员”角色,培育、孵化、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扶危助困,这对专职社工和社工组织都是不小的挑战。

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受访专家表示,应当动员更广泛意义上的社工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一方面,明晰政策导向和考核机制,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调动各方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持证社工的人才资源和社工组织的机构资源,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性,让其真正做到“有用”“有效”,在国家战略大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 刘良慧 通讯员 韩成武)


(责编:关飞、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