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批“土特产”带富一方百姓 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12:10



12月16日至17日,2023全国“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举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申报的7款陕西“土特产”入选向全社会重点推介的175款“土特产”。

今年8月开始,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组织开展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到305款“土特产”。经专家组审核、社会公示,向全社会重点推介175款“土特产”。其中周至猕猴桃、咸阳茯茶、眉县猕猴桃、洛川苹果、孟家原桃、洋县黑米、韩城大红袍花椒7款陕西“土特产”入选。



活动期间,设置在洱海生态廊道上的2023全国“土特产”大集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集中亮相,组成了一条特色农产品展销长廊。在“土特产”大集上,陕西向消费者现场展览推介的咸阳茯茶、眉县猕猴桃、洛川苹果、洋县黑米,受到关注和好评。



如今,陕西将一批批小小“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土特产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同时,一个个陕西乡村“土特产”、一件件“陕西好礼”走出区域走向全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陕西省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着力提升“土特产”知名度,拉动“土特产”消费,推动“土特产”产业融合发展,已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分量的产业。

陕省委、省政府出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整合资源打造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和乳制品、食用菌、猕猴桃3个300-500亿级产业链,特色产业不仅发挥了特色地域优势,而且按照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现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产业链做法成为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重点推荐案例。



陕西形成一批全国有分量的产业。渭北陕北苹果产业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秦岭南北猕猴桃产业带,面积、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关中奶山羊产业带,存栏、产奶量和加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陕南茶叶板块,面积全国第9位、产量全国第11位。还有陕南食用菌、陕北小杂粮、秦巴富硒农产品、富平柿饼等优势特色产业50多个,其中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个。



陕西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的平台。统筹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累计打造7个产业集群、84个中省产业发展示范园、28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59个中省产业强镇,成功创建了20个全产业链典型县,基本实现集群覆盖产业链、园区覆盖典型县,拉动农资、电商等业态围绕链群布局。



同时,陕西构建一套联农带农的机制。实施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和规上企业倍增计划,组建“链长+市长+县长”的招商团队,举办农业龙头企业招商恳谈活动,开展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行动、示范家庭农场省市县“三级联创”,全力支持主体发展壮大。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108家,其中国家级55家、省级650家,上市2家。培育合作社6.5万家、家庭农场9.7万家。组建438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初步建成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联合为纽带、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410万人“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当前,陕西正在谋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启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布局优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农产品加工增值、现代设施农业赋能等10大行动,推进特色产业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