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情概览(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2 12:20

2015年12月《张家口市志》(1993-2008)出版后,从版面编排设计、政治观点把握、篇目结构安排、体裁形式搭配、入志资料剪裁乃至语言文字风采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志书主编朱会林,从事地方志工作30余年,有着深厚的文字和专业功底。11月11-16日,分六期为大家带来朱会林编写的最新的张家口市市情概况。

张家口市概况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之间,居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南接华北腹地,北靠内蒙古草原。不仅是晋煤、内蒙古煤炭外运及进出口贸易交通要道,更是西部大开发的走廊。处于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东部经济带与西部资源产区的纽带地位,距首都北京180千米。随着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的加速建设,张家口市已成为京、津、冀、晋、蒙区域衔接多个方向的客、货运枢纽城市。

张家口市总面积3.68万平方千米,辖19个县区,即:怀来县、涿鹿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赤城县、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沽源县、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万全区、崇礼区、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经济技术开发区,209个乡镇,23个街道办事处,275个居民委员会,4175个村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469.0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40.86万人,女性人口228.15万人。常住人口442.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6‰。张家口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有回、满、蒙古、朝鲜、维吾尔、彝、黎、壮、侗、布依、藏、高山、白、土家、苗、哈萨克等4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2%。

张家口市概况

张家口从远古走来,她既是一个历史久远的行政区域,又是一个特色显著的文化区域,是中华民族一个充满个性和生机的分支。历史承载着一方的记忆,也铸就了一方的文脉和灵魂,散落在张家口大地上丰富的历史遗存构成一部敞开的历史画卷,为世人揭示出远古至今的沧桑巨变,她的博大深邃和隽永,使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二百万年人文史,这里写下第一篇”“寻根桑干畔,问祖到阳原”,泥河湾已成为举世瞩目、名副其实的旧石器考古圣地,她向人类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走来,也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泥河湾是远古人类的东方故乡。千古文明开涿鹿,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从这里展示,并最终确立了“和谐、统一、团结”的核心价值,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质的飞跃,已经由被动“求生存”蛮荒时代,步入了有组织、有系统,集合社会力量改造自然、发展自身的文明时代。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背枕长垣、面临洋水、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九边烽火呈朔方本色,八代长城显北国豪情,塞外重镇,扼西北诸省、区咽喉要道,京师锁钥,控大漠几千里铁骑飞雄。这里是闻名中外的商埠和“皮都”,早在东汉时期,游牧民族就在这里“岁时互市”。明朝达到繁荣,店铺鳞次栉比,相沿四、五里许。清朝定鼎北京,打通了漠北通道,驼铃唤醒了沉睡的瀚海,老倌车碾碎了苍凉的荒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劳睿智的华夏商人,踏出了一条“草原茶叶之路”——张库大道。从此,这里呈现出了“旱码头”的祥和繁荣,内陆商埠的大度和包容。这里的地域文化既历史积淀自成一色,又不失与京、津、冀、晋、蒙等地进行文化交融,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品味。无论是仰韶、红山、龙山文化的“三岔口”交流,还是桑、洋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的杂揉汇融;无论是汉、蒙、满、回等民族朝夕相处形成的生活习俗文化,还是佛、道、伊斯兰等多种宗教文化;无论是久处边塞、干道而形成的戎马文化和邮驿文化,还是长期作为旅蒙、旅俄商道而培育出的商贸文化,都表现出兼容并蓄,广采众家之长的特点。张家口地处京、津、冀一体化的北端,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多元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张家口的灿烂辉煌和大漠孤烟下的不羁豪情,并内化出张家口人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重德操、讲诚信、坚韧有耐性的性格和心理有机组成部分得以传承。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风席卷了中华大地,特别是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城市以来,塞外山城倏忽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经历了30多年的风起云涌,一个新的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长江以北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