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市市通高铁再添一员
近日,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南宁至荔波段(贵南高铁南荔段)开通运营。
这条线路开通有两大意义:
第一,贵南高铁实现全线贯通。贵南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头(银川)至海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48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贵阳与南宁之间的通勤时长,从5小时压缩至2小时。
第二,广西最后一个没有高铁城市河池市,加入高铁家族,广西也成为了全国第9个、西部第一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地区。
在市市通高铁路上,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率先实现。2018年12月,随着南龙铁路通车,至此福建省下辖的9个城市全部通上了高铁。
2019年,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几乎在同一时间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之后河北、广东、河南、湖南、广西晋级。
可以看到,目前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主要集中在中部,中部六省中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省已经实现。
西部直到最近的广西晋级,才终于破零。东北三省目前仍没有破零。
有趣的是,实力雄厚的山东、浙江仍没有实现市市通高铁,江西、广西这些穷困省域反倒成功逆袭。
尤其是江西。2013年之前,江西被称为环高铁地带。
之后江西奋起直追,2014年随着沪昆高铁杭长段通车,江西拥有了第一条高铁。之后江西像开挂一样,高铁里程排名不断攀升。
到2019年12月,随着昌赣高铁开通,江西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江西成功实现逆袭。
02 | 谁是高铁第一省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重量级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狂奔模式,中国也被世界称之为基建狂魔。
便捷、畅通的交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在高铁赛道上,目前全国经济第一强省、人口第一强省的广东位居全国第一位。根据搜狐城市梳理,截至今年8月末,广东高铁运营里程2458公里。
但广东高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带,粤东、粤西与粤北仍偏少。
不过,根据广东省政府规划,到“十四五”末,广东铁路里程将达到638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3400公里,占广东铁路的53.2%。
届时,广东省将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地区各城市1小时通达,与省内其他地级城市间2小时内通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内通达,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和西南主要城市6-8小时通达的高速铁路网络。
安徽这些年在高铁建设路上与这座省在全国的存在感一样,一路狂飙,个别年份的高铁里程增量甚至超过了广东,目前安徽省高铁里程仅次于广东。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铁路建设规划
安徽省最近发布的《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今后5年,安徽计划新增高铁1000公里以上。同时铁路网、高铁网分别覆盖95%、83%以上县市。
高铁里程在2000公里以上的省还有山东、湖南、江苏、辽宁、广西、江西、河南、湖北。
目前西藏仍未有高铁开通。除此之外,高铁里程最短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上海,其次是青海、北京、宁夏、天津。
考虑到上海、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面积较小,所以本号多增加了一个比对指标,那就是高铁密度。
上表中已经列出,为了更直观看出排名,本号另外做了一张图。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铁路建设规划
从数据可以看到,高铁密度最大的是天津,且遥遥领先。每1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345公里的高铁。
其次是北京、上海。
同样作为直辖市的重庆,由于面积相当于一个省,在高铁密度上没有占到便宜,仅位居全国第12位。
在高铁密度上,经济第二江苏高出经济第一强省广东很多。一方面是江苏的面积远小于广东,另一方面江苏的线路更加均衡。
03 | 争夺高铁枢纽
按照国家“十四五”交通规划,内地27个省与自治区,市市通高铁未来会全面实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规划:
到2025年末,主要采用250公里及以上时速标准的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来源:交通部
早在2018年,中央就提出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支撑内循环的基石,仍是物流与交通。
所以,未来我们的高铁建设速度还会加快,而各大中心城市为了争夺交通流量桥头堡,也是甩开了膀子争夺高铁枢纽。
在交通部发布的顶层设计中,将主要中心城市的交通地位划分为了三个层级: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定位最高,是辐射全球的交通枢纽。
南京、杭州、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宁波次之,国际门户枢纽。
石家庄、太原、合肥、济南、长沙、南宁、兰州为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
但在高铁枢纽争夺战中,郑州已经率先胜出。
2022年6月20日郑州至重庆高速铁路襄阳至万州段、济南至郑州高速铁路濮阳至郑州段同步开通运营,郑州高铁“米”字型线路全部齐活。
这是中国首个建成的“米”字型高铁枢纽站点,这意味着,郑州已经成为了中国内陆的高铁枢纽大心脏、陆路枢纽大心脏,是超级铁路枢纽。
从目前已经建成的线路来看,武汉已经完成了80%,最有希望成为第二个。“十四五”期间,武汉的东西向将补强沿江高铁(含武杭高铁),南北向将京九高铁连通武汉,尽快贯通福银、胶贵(桂)等向通道。
建成之后,武汉将建成12个方向上“超米字型”高铁枢纽,其高铁枢纽地位将追齐郑州。
按照武汉市官方给出的时间表,预计2025年将初步建成12个方向的“超米字型”高铁枢纽。
西安也建成过半,就差一竖和一捺。
目前在建设的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预计2026年开通,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预计2025年开通,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预计2026年开通。
这三条线路建成后,西安将初步形成“米”字型高铁网络格局。意味着,西安最快3年后,有很大希望成为郑州、武汉之后,第三个高铁超级枢纽。
其他如南京、重庆、合肥、长沙、贵阳,仍任重道远。
中心城市之所以争夺高铁枢纽这么积极,主要是因为在内循环大战略之下,如果说过去三十年是港口城市的时代,那未来三十年将是高铁枢纽城市与航空枢纽城市的时代。
未来,得高铁枢纽、得航空枢纽者,将在城市角逐中走向前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沿海城市的光环不再。不是的,在内循环的同时,我们提出的是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模式。
这就意味着,像宁波、青岛、苏州这些滨海、沿海城市,未来仍然可期。更别说深圳、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北上广深是中国城市的主角,只要政策不变,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光芒万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