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九个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8 10:09

池州市九个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2020-05-06 10:49

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621年设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历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岳飞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处。

1、榉根关古徽道:坐落在皖南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徽州通往江西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始建于唐代,全长7.5公里,共有台阶1.8万步。古道沿线保存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长城、古墓葬、古亭、石碑、石刻、石雕和古战场、寺、庵等古遗址。

2、太平山房:位于青阳县陵阳镇所村,又名“聚德堂”,为徽派祠堂式建筑。据《陈氏宗谱》记载,太平山房的前身为官礼堂,元末时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族人陈孟贤在官礼堂旧址上兴建积善堂,为合族公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改建祠堂作学馆。时秋浦县令钟学为族人深明大义之举所感动,题“聚德堂”匾额赠之。

3、九华山祇园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现存建筑为清代,祗园寺是九华山寺庙中唯一的宫殿式建筑。山门的前墙安有三重琉璃飞檐,蔚为壮观,门里有哼哈二将和红脸三目、手执钢鞭的王灵官。大雄宝殿内端坐有三尊喷金大佛,高6米余,是九华山所有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旁列着十八罗汉,气氛庄严肃穆。

4、九华山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山寺院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756—758 年)改建,定名为化城寺。“化城”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

5、九华山月身殿:月身宝殿,俗称肉身塔,在安徽九华山神光岭。殿宇宏观,顶覆铁瓦,四周回廊石柱环卫,重檐斗拱,画栋雕梁。殿内七级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塔两侧有十王立像拱持。塔基、神台、殿内地面均铺以汉白玉。殿前石阶81级,旁有铁索栏杆。殿西有佛教文物陈列室,殿后有半月形瑶台,台上列铁鼎,终日香火不断,称“布金胜地”,台侧奇花异草,与台下古木争荣。

6、九华山百岁宫:坐落于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巅,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与祗园寺、东崖禅寺、甘露寺并称九华山“四大丛林”。 百岁宫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庙。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房和东司(厕所)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

7、济阳曹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光绪年间曾扩建修缮。该祠原坐落在陵阳乡济阳村月塘队,1995年青阳县将曹氏祠迁至今址,经维修后辟为“青阳县博物馆”。整个祠堂由门楼、曲廊、享堂和寝楼组成。面阔22.6米,长65.5米,为五开间的砖木结构。门楼部分建筑面积141平方米,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别具一格。

8、上章李氏宗祠:位于青阳县沙济乡上章村,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17.6米,进深50.4米,建筑面积共887平方米。前后共3进,有前厅、享堂、寝楼。圆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顶梁而立。

9、齐山摩崖石刻: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齐山大道齐山公园内, 这里自唐代以来便是游览胜地,唐代的李白、杜牧,宋代的司马光、王安石、陆游、包拯、朱熹、岳飞,明代的王守仁、冯叔吉,清代的赵国麟等都曾刻石记游,先后留下了200多处摩崖石刻。目前留存仅有百余处,其中有姓名可考的近60处,集中于奇隐岩、小九华一带。石刻中最早者为宋代,最多为明代,清代次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