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开展“雨润童年、花开有声”庆“六一”活动。
②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徐凝门社区工作人员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上门送“幸福菜”。
③ 江苏省举办“福彩杯”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大赛。
④ 江苏省开展“千社万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
⑤ “爱载苏州,最美姻缘”2024苏州深化婚俗改革系列主题活动启动现场。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江苏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谋划实施“幸福民政365工程”(聚焦惠民生等三大主攻方向,着力打造“苏扶助困”等六大品牌,实施文化铸魂等五大赋能举措),着力打造智能化信息平台,积极壮大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在全方位努力下,近年来,江苏省在全国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一直位列优秀等次。
深化社会救助改革
在兜底保障中展现民政作为
今年夏天,扬州市民政部门免费为全市7447户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更换了煤气灶具,家住广陵区东关街道的低保对象詹戈(化名)就是这项民生实事的受益者。由于他妻子患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费用高,区民政部门于2012年将他家纳入低保,后来又为其全家购买了“江苏医惠保1号”保险。他的女儿于2020年考取某医科大学后,民政部门又将其纳入慈善项目“助力成长行动”予以保障。去年,他家还申请上了廉租房。一系列的好政策,让詹戈和妻子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是江苏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民政带给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救助体系更完善——省民政厅修订低保工作规程,出台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制定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并会同相关部门,将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专项救助政策充分覆盖到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4万人,保障特困人员20万人,认定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13.3万人。
对象认定更精准——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今年以来,全省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166万人,发送监测预警信息8.8万条,归集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等数据66.4万条,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打造了联通12个省级部门和43家金融机构的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推动社会救助对象认定更精准、更高效。
救助方式更便捷——开发运行“苏易助”小程序,推进求助信息一键易达、救助申请掌上易办,全面实施民政领域社会救助“省内通办”。
服务救助和慈善救助项目更立体多元——根据低收入人口实际需求,省民政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增加照料护理、精神抚慰、能力提升等服务救助内容;联合省慈善总会实施了“苏慈助医——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情暖江苏——慈善急难补充救助”等一系列慈善救助项目。
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在统筹协调中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居住在江苏8000多个助餐点周边的老年人,生活有了显著变化——从以往为吃饭发愁、白水面条凑合事,变为可以享受新鲜、安全、可口的饭菜。有的助餐点可以送餐上门,有的还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服务。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助餐点累计服务2204万人次。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江苏加快立法和政策创制步伐。省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修订颁布《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7个文件,省民政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关于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80余项政策,对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打造“苏适养老”服务体系等作出全面部署。
在阵地建设方面,江苏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63个,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近2万张,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余万户,政府购买居家上门养老服务覆盖330余万人;全省现有在业养老机构2200余家,床位总数38.3万张。
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省内共有83所大学和中高职院校开设从中专到博士层次的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超过6万人,形成人才“蓄水池”。同时,全省各地培育了24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并给予1414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此外,还培育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12家,其中1家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录;积极探索“学历教育+实习实训+职业培训”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7.2万人次,超过11万人次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组建省养老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出台《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建立从业人员津补贴政策,“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发放各类补贴5000余万元,惠及1.5万余名养老服务人员。
在“为小”服务领域,江苏省民政厅启动“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工作,建章立制,不断规范管理;创建“3+4+N”(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将48.03万名困境儿童“一人一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牵头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安全防护、心力滋养、固本强基“五大工程”。如今,全省已建成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11家,实现县级全覆盖,改造提升乡镇(街道)未保站805个。严格落实集中供养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截至今年10月,全省4000多名机构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的平均养育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2859元和2265元。拓展保障范围,按照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补贴50%的标准,为6.6万余名重病重残儿童提供制度化保障。同时,全省20家儿童福利机构全部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班、点),并被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目录。
规范专项管理服务
在提质增效中满足人民期待
溧阳市的“有时溧阳”小程序图文并茂地推介白茶、一号公路、水库音乐广场等旅游资源;清朝光绪年间得名的“湖熟八景”之“秦淮鱼笛”,被融入南京市江宁区的地名命名……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共完成乡村地名命名6816条、设立地名标志12355个、为互联网地图采集录入信息13.9万条,在助力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入库地名50.87万条。此外,江苏省还开展了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现已评定省级地名文化遗产357个、市级1461个、县级2329个。
得藕轩,地处莫愁湖畔,亭台水榭错落有致,湖水碧波荡漾,被南京市建邺区打造为户外婚姻登记点。如今,这种浪漫的登记点全省已有20处,此外,还有户外颁证基地65处、婚俗文化馆15处、婚姻文化创意街区13处。同时,江苏还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实现婚姻登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婚姻登记40万对,其中跨区域婚姻登记7.8万对。
在殡葬管理方面,江苏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实现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全覆盖。全省共建成可用墓位915万个,将可满足社会需求的时长从5年左右提升到16年左右。此外,还确立了26个省级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地区,以树立丧事简办、生态安葬、文明祭扫新风。
在残疾人福利工作方面,江苏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发放三年行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67.2万人和77.3万人;建立234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江苏建成省级救助寻亲平台,8个设区市成功申报全国救助管理工作区域性中心试点。近5年来,全省共救助临时遇困人员11万余人次,帮助成功寻亲1450人、落户安置1370人。
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在改革发展中彰显民政担当
100多家不同层级的优秀社会组织亮相展会,展览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瞄准前沿,举办“数字+光子”“现代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主题分享会;推动成立“江苏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研究院”,汇聚苏沪浙皖四地行业协会力量,共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启动以来,江苏省社会组织展示交流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主要得益于江苏在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全方位努力。
近年来,江苏省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与登记管理业务“六同步”,继续有力打击整治非法和违规社会组织、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推动全省7.3万家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将“行业协会商会满意度评价”纳入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动全省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减降收费13.4亿元,惠及企业38.2万家;实施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帮扶项目9630个,投入款物39.6亿元,受益人数超1300万;全省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125个,培育发展13.6万家社区社会组织。此外,在促进稳岗就业方面,省民政厅联合省人社厅开发社会组织领域公益性岗位,推动社会组织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见习岗位超2.25万个,招聘、招收1.46万人。
在公益慈善领域,江苏出台地方性慈善信托管理实施办法,发布慈善领域省级地方标准《公开募捐管理规范》。省人大立法设立“江苏慈善周”。省政府坚持开展两年一届的“江苏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全省培育慈善组织和各类基金会1071家,2023年慈善总资产(含基金会)达358.76亿元,当年募集慈善资金80亿元。同时,江苏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也实现了提档升级,2023年全省福彩共销售133.15亿元,同比增长46.03%,筹集公益金38.71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