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徐州驻宝鸡一线扶贫协作干部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8 09:57

从彭城大地到关中平原,有一种深厚情谊叫心手相牵,有一个追求目标叫脱贫攻坚,有一种相互激励叫共同发展。

自去年4月,新一轮苏陕扶贫协作工作启动后,徐州市铜山区、沛县、邳州市、新沂市、贾汪区分别与宝鸡陇县、麟游县、扶风县、千阳县、太白县结对扶贫。带着徐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徐州对口帮扶宝鸡工作组13名干部,入驻宝鸡开展扶贫协作工作。他们冒酷暑、顶严寒,现场办公,搞规划、筹资金、定项目、抓扶贫、谋发展,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赤诚的情怀、担当的气魄,办成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携手织就一方锦绣。

不久前,记者深入到徐宝结对扶贫的几个贫困县采访,与几位来自徐州的一线扶贫协作干部展开对话,聆听他们的故事,品尝他们的甘苦,了解他们的“追梦人生”。

宝鸡美景

“一入潼关门,就是陕西人”

“一入潼关门,就是陕西人。”徐州对口帮扶宝鸡工作组组长、宝鸡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峰说,“这既是徐州市委市政府给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组自己的身份定位。要想做好工作,就要投入真感情。我们工作组成员把宝鸡的贫困户当成父老乡亲,深入百姓家、投入真感情,体会贫困户甘苦,倾听贫困户呼声,了解贫困户要求,为精准实施项目,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增收打下扎实基础。”

8月21日下午1点,徐州日报全媒体采访组一行从宝鸡太白县赶往麟游县。144公里的路程,沿着蜿蜒山路,汽车行驶了近5个小时。抵达县城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宝鸡市麟游县县委常委、挂职副县长辛松迎上前来说:“各位辛苦了。这边拉煤的大车多,塞车是常事,我们早都习以为常了。”

地处宝鸡东北部的麟游县地处六盘山片区,境内沟壑纵横,坡缓川狭。这里煤炭资源丰富,运输车辆往来频繁。辛松告诉我们,刚来这里时,一次他遇上了堵车,由于急着赶回去准备第二天开会材料,他便下车自己走回县政府。没想到,山路崎岖,10多公里的山路,他足足走了3个小时,“皮鞋把脚上磨起了水泡,从那以后,我就换上了运动鞋。”

辛松去年5月从徐州沛县来麟游挂职。初来乍到,为了精准掌握贫困状况,每天除了开会、看材料,就是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初夏的关中平原,夏天来得要晚一些,傍晚时分还带着些许凉意。每天忙完手头工作,辛松就裹上大衣,脚踩运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山路进村走访。

贫穷是什么样子?辛松说,当他走入一户贫困家庭,便真正了解了贫穷:房屋外墙是完好的,但屋里家徒四壁,唯一的电器是一只灯泡,其他两只灯泡几年前就坏了。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的祖孙二人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那一刻,贫穷,击中了扶贫干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希望在帮助乡亲们脱贫的过程中,尽我的努力,打败贫穷,拔出穷根!”激情点燃了扶贫干部们的脱贫斗志。

“当好小学生,做出大事业”

精准扶贫,第一步是精准识别。作为外来的干部,如何融入群众中间,听心声,识真贫?刘峰说:“脱贫攻坚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政治任务,也是新时代的‘大事业’。我们要在其中有所作为,首先就要当好小学生。”

“你这个事哈哈儿给你落实。”整日在基层奔波,良好的语言天赋让辛松在和当地干群交流中,已经没有障碍。标准的陕西话,让人恍惚间以为,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就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

交谈中,陇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孙爱光对陇县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民俗民风等,都如数家珍。“宝鸡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有着厚重朴实的民风、有着实干担当的政风,值得我们工作组每位成员认真学习。不能真正融入当地,就不能做好工作。工作中,我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工作,同时,跟基层干群融洽感情、处好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孙爱光说。

宝鸡美景

摸清了底子,还要找对路子。孙爱光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羊奶资源丰富”“关山草原风光秀美”“大面积种植核桃”……随后,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核桃深加工项目、千吨冷藏库、打造当地旅游特色品牌等多个项目相继实施。

同时,找出“徐州所能”与“宝鸡所需”的交集点,孙爱光拉来了“娘家人”江苏维维集团,与陕西和氏乳业集团签订了产品销售合作项目;签订了全域旅游协议,双方联合开发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两地优势互补、客源互济,推动两地旅游资源开发;签订了劳务协作就业扶贫协议,在铜山区建立“陇县劳务办事处”,双方开展劳务协作洽谈,用工信息收集,经过牵线搭桥,目前已有1600多人赴江苏打工。

了解到当地“劳动力丰富”“简单劳动技能”“贫困户缺门路、企业缺工人”等信息,在一家生产矿用支护材料的当地企业,麟游县正在以“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创新模式,打造“扶贫车间”工程,待做法成熟后,将在全镇推广。

“山陡终有顶,明天会更好”

“只有在‘扶智’上下功夫,贫困人口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交流中,扶贫干部们一致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当前,在各个对口帮扶的贫困县,也在全力开展教育卫生帮扶。

今年,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投入30万元,为陇县实验小学援建标准化电子阅览室,添置教学设备,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8月21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爱心助学团队带着徐州人民的深情厚意,为太白县和麟游县30名困境应届大学生,每人颁发3000元爱心助学金,助寒门学子圆梦。同时,我市22名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麟游县22名贫困中小学生,每年给予每名孩子不低于2000元的生活费,直至完成学业。

贾汪区119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太白县贫困户,向太白县敬老院捐赠5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沛县组织10名医疗专家赴麟游开展帮扶,并捐赠了40万元村级卫生室医疗设备购置资金。

一年多的扶贫工作,辛松感触良深,他总结了几点感悟。“扶贫要有适当温度。脱贫不是收入的简单累加,而是一个个家庭平常生活的提升。”辛松说,既要关心他们的生产,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包括精神。

宝鸡美景

同时,扶贫要有自我思想。在中央总体目标和意见和各地有具体部署和督导的基础上,作为具体执行者在框架内要因地、因时、因户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不能、不必机械操作。扶贫要着眼未来。脱贫工作最终是一段时间内让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因此现阶段我们既要完成阶段性工作,也要着眼未来,打好基础,解决基层短视问题。

“扶贫协作,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可以大干一场的广阔天地。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山陡终有顶,夜暗终会明。明天会更好!”说这番话的时候,辛松握紧了拳头,踌躇满志。这位看似粗犷的汉子,其实有颗细腻的心。

打造“借袋还菇”新模式

实现扶贫由“输血”向“造血”延伸

陕西的初秋,层林尽染,五彩缤纷。行走在关中平原上,那些沟沟壑壑,山山峁峁,都被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苹果、圆鼓鼓的枣子披上五彩“盛装”;放眼望去,被渲染得如同画布一般,色彩浓郁艳丽。

这些色彩中,在宝鸡陇县温水镇现代农业园区,100座新建起的标准种植大棚,整齐壮观,给陕北的原始色增添了现代化意味——这就是苏陕协作食用菌项目。初秋的阳光洒在白色薄膜的蘑菇大棚上,温暖和煦。大棚内,农户们正忙着采摘香菇,弯腰、采摘、装箱……一连贯动作娴熟、干练。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徐州市对口帮扶宝鸡陇县工作组在推动产业扶贫中,根据当地特色精准施策,不断深化拓展“菜单式”脱贫。针对该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实施食用菌生产“借袋还菇”模式,目前已在当地全面铺开,成为该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法宝”。

具体怎么借“袋”,如何还“菇”?怎样实现贫困户得实惠、企业有发展?8月底,记者深入陇县,实地走访当地的贫困村及产业扶贫点,感受到了这一做法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借一还”

带动贫苦户脱贫增收

正是蘑菇的采摘期,57岁的贫困户杨建新在大棚内忙着抢收。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菌架上,一丛丛黄褐色的香菇长势喜人。杨建新随手摘下一颗香菇,用力捏捏,弹性十足。“俺们这里早晚温差大,种植出的香菇质量高。你看这一颗颗蘑菇,可有弹性哩,砸在地上能像乒乓球一样回弹起来。”杨建新颇为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杨建新是第一批加入“借袋还菇”项目的贫困户。去年初,在党的扶贫政策的激励下,杨建新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返乡打工,领了两座温室大棚,开始了种植蘑菇的创业之路。“技术有人教,产品不愁销,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杨建新乐呵呵地说,按照每个大棚保底8000元来算,他承包的大棚一季收入最少可达到1.6万元。

据承担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的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借袋还菇”的扶贫模式是,园区为有能力、有发展食用菌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生产大棚、技术培训和水电。所谓“借袋”的“袋”,是指生产香菇用的菌袋;经培训技术合格后,园区把生产菌袋“借”给贫困户,让贫困户在园区从事香菇生产。所谓“还菇”,就是在香菇成熟采摘后,不论市场价钱高低,园区都以保底价回收贫困户生产的香菇,确保贫困户丰产、增收。通俗来讲,就是贫困户从企业借来菌袋,在基地提供的大棚内进行生产,出菇后还给企业产品,企业保底价收购并销售。通过“一借一还”,贫困户得到每季每棚最低收入8000元,企业赚取菌袋差价。企业对于贫困户来说就是“我建棚,你管理,我赚小,你赚大”,实现了“群众出力不出钱,到了年底稳赚钱”。

尝到甜头的杨建新,今年初又与3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带领他们一起干,大伙儿联租的4座大棚第一季纯收入就达到了3万多元。“除了人力成本外,这些大棚都是免费提供给我们贫困户的,只要勤快点,脱贫不是问题。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杨建新洋溢着满脸自信,“我想好了,还要多学习种植经验,提高出菇率,增加收入,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培植优势产业

促进精准扶贫

苏陕扶贫协作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是徐州市铜山区帮扶陇县扶贫产业的一个重点项目。2017年,按照全省苏陕扶贫协作总体部署,陇县与徐州市铜山区结成苏陕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县区,开始了对口交流与经济协作。一年来,双方秉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沟通密切、往来频繁,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资金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合作。

“脱贫且致富,培植优势产业至关重要。”陇县县委常委、挂职副县长孙爱光说。位于陕西西部的陇县是陕西重要的生态屏障,气候温润,海拔、气温、降水适中,是高品质香菇的适生区,发展食用菌条件得天独厚。并且,区位优势明显,陇县是宝鸡市副中心城市,宝汉高速、宝中铁路穿境而过,国道344贯穿全境,县乡公路顺畅便捷;县域西部与华亭县、张家川县接壤,为食用菌销售打通西北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陇县的原材料及劳动力供给等外部条件,也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2.27万,劳动力充足。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应运而生。

为了在当地扶持这一优势产业发展,徐州市铜山区一次性拿出950万元,支持陇县食用菌“百千亿”(发展食用菌基地100个、菌棚5000座、产值5亿元)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借袋还菇”帮扶项目。目前,已经在新集川、固关、温水等镇建设蘑菇大棚585座,可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00多户3200人实现脱贫。

“借袋还菇”结硕果

构建扶贫大格局

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更新一种理念,润泽一片山乡。7月初,苏陕协作“借袋还菇”扶贫项目入股分红兑现大会在陇县召开,这也是苏陕协作扶贫项目首次让陇县贫困户得到的实惠。当天,陇县宏盛农牧有限公司对参与“借贷还菇”扶贫项目的贫困群众现场兑付收益109.11万元,涉及贫困户1361户。杨建新等3户单棚一级菇高产贫苦户,以及28户贫困户代表还获得了额外奖励,共兑现分红31.04万元,奖金1.4万元。

“另外,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采取入股分红的模式。”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用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分红,每户入股5000元,每年按照不低于股金的7%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红350元。目前,有1361户贫困户每年能收到这些产业分红款。并且,每年吸纳贫困户进园区打工,月工资1800元,户均年收入2万元,让贫困户通过打工实现增收。

看到结对扶贫给陇县贫困群众带来的实惠,孙爱光说,将会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陇县的发展,努力创造一批对口扶贫协作的“陇县经验,铜陇模式,苏陕特色”项目。

据了解,徐州市铜山区对口帮扶宝鸡陇县以来,按照产业精准到户、设施精准到村、保障精准到人的思路,积极探索实施“菜单式”扶贫新模式。根据陇县农业特征,量身定制产业项目,依托陇县食用菌、奶山羊、核桃、旅游等特色产业,共实施苏陕扶贫协作项目9个,使用苏陕协作资金3000万元,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预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人。

“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靠创新模式带动产业发展,靠产业壮大实现决胜脱贫。实现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延伸。”孙爱光说。

八百里秦川地

道不尽扶贫情

徐州与宝鸡,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汉文化渊源颇深。历史上著名的“暗度陈仓”,就发生在宝鸡,徐州人刘邦经此一役,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2016年,徐州与宝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2017年,两市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在中央和苏陕两省关于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这盘大棋中,徐州与宝鸡有缘“结亲”。

宝鸡美景

在近两年的对口扶贫协作工作中,针对宝鸡5个贫困县2018年全部“脱贫摘帽”,徐州对口帮扶宝鸡工作组坚持帮扶与合作并重,先后投入8650万元扶贫协作项目资金,实施扶贫协作项目41个,在产业对接、劳务协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援等方面实施“精准滴灌”。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尽,故事说不完……”当前,在宝鸡市的陇县、麟游县、扶风县、千阳县、太白县,来自徐州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理念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为当地百姓带去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精准扶贫

共筑“小康梦”

“扶贫协作重在精准,优选扶贫项目,嫁接当地优势产业,才能真正发挥产业项目优势,实现精准扶贫。”徐州对口帮扶宝鸡工作组组长、宝鸡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峰说。

8月22日,记者站在宝鸡麟游县半山腰俯视整个酒房镇,只见酒房河畔,百余座设施农业大棚座座相连,自北向南一字拉开,绵延几公里,很是壮观。

宝鸡美景

随后,走进酒房镇大庄村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这是80亩小南瓜种植大棚”“这里是120亩水芹菜基地”“230亩紫甘蓝设施大棚基地”……一路走过,满眼皆绿,果蔬飘香,生机勃勃。

据了解,作为苏陕扶贫协作重点项目之一,麟游县酒房镇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项目自2017年实施以来,共投入苏陕扶贫资金270万元,建设了冷库、日光温室、蔬菜拱棚等配套设施设备,形成5000亩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区。不久前,在酒房镇大庄村苏陕协作项目分红大会上,104户366人喜获红利,每人年获红利664元。“对于我们这些没技术、没资金、没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而言,这个政策太好了。”领到产业分红,酒房镇大庄村贫困户苟虎成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徐州对口帮扶宝鸡工作组成员,宝鸡市麟游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辛松说,工作组采取贫困户以土地、扶贫协作资金入股、务工,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仅这一个项目,就可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麟游县有养殖土蜂的传统。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的引导下,麟游县常丰镇佛堂寺村中蜂养殖项目养殖中华土蜂2000多箱,年实现经济效益90万元。53户165人贫困户以股金的形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人均分红600元。该项目还被陕西电视台纪实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据了解,徐州宝鸡去年实施的24个扶贫协作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8万余名,占宝鸡市2017年脱贫人口的27.4%。今年计划实施的17个扶贫协作项目,目前均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覆盖贫困人口4.5万人。

产业共建

实现互利共赢

在高质量对口协作中,徐州与宝鸡逐渐交汇出一种共识,那就是结合各自优势,引导徐州优势企业与宝鸡当地产业加强对接合作,推进双方产业合作,实现东西部互利共赢。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市共签约产业合作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70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农产品贸易、电商扶贫、旅游产业合作等。

徐州是国际新能源基地,宝鸡资源优势明显,积极合作走新能源产业发展道路,成为两地共识。当前,徐矿集团正与宝鸡协作推进3个10亿元以上煤化工产业项目:麟游县郭家河煤矿二号风井及附属工程已于去年7月份开工,长青能化二期工程年产90万吨甲醇项目已开始实施基础工程,麟游县坑口电站及配套煤矿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江苏国源风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麟游县投资10亿元的风电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连续数个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为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徐州睢宁县沙集

以徐州睢宁县沙集“电商小镇”为样板,徐宝工作组引导各受援县,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电商扶贫模式,推动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目前,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和麟游县长麟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销售平台开销宝鸡农特产品。

“山区农产品销售,电商是有力渠道,也是扶贫工作创新的平台,亦是解放思想的一个环节。”辛松有感而发,让宝鸡麟游农产品走出来,是我们的追求,希望可以做好这篇智慧帮扶的文章。当前,沛麟工作组正在打造“品牌+品质+渠道+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的销售模式,对该县的蜂蜜、核桃等土特产进行网上销售。

另外,江苏维维集团与陕西和氏乳业集团签订了产品销售合作项目,千阳县与新沂市签订了“金丝菊”种植项目,江苏中能集团、江苏德鲁尼木业与扶风县签订了中能云装、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和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陇县供销总公司与徐州绿庄园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核桃深加工和核桃仁购销项目协议等。

徐州宝鸡双方还签订旅游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在旅游产业扶贫协作、旅游宣传、旅游投融资、培训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今年7月,“徐宝旅游年”活动正式开启。高质量对口帮扶的过程中,两地产业合作正在进一步深化。

民生共享

唱响“幸福歌”

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和物质层面。为了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我市还从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协作,源源不断来到西部的专业人才,提升着当地老百姓的幸福感。

8月21日,在宝鸡太白县医院,对口帮扶的贾汪区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周虎,正在为一位肺炎患儿进行诊疗。为了提高当地儿科诊疗技术,在来到太白县的3个月中,周医生几乎每周都要在当地开展儿科培训。

今年1月、5月,贾汪区人民医院、区卫计委分别选派专家团队和医疗帮扶队驻太白县医院开展医技帮扶。同时,太白县也选派了业务骨干,到贾汪区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沛县组织10名医疗专家赴麟游开展帮扶,并捐赠了40万元村级卫生室医疗设备购置资金。据统计,去年以来,徐宝两市400余名教师、医生等专业开展合作交流。

为了强化就业合作,拓宽增收渠道,两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并积极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服务。徐州在宝鸡举办多场大型就业扶贫招聘洽谈会,并在徐工集团、华道数据、江苏协鑫设立了3个劳务输出基地,为宝鸡贫困劳动力提供定向招聘、定向输出服务。去年,宝鸡市向江苏输送贫困劳动力527人,5个受援县实现就业脱贫277人。

徐州积极动员社会帮扶力量和各界人士来宝鸡开展结对帮扶、志愿帮扶、资助捐助活动。去年,徐州物资集团向正在建设中的陇县实验中学捐款100万元;今年,铜山区向陇县实验小学援建标准化电子阅览室,配备有数字图书借阅机系统、数字图书馆平台、电子阅读器等现代化设备。

从工业、新能源产业,到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徐州与宝鸡的“手”越握越紧,前景越走越好。

宝鸡美景

“周秦汉几千年,圪梁梁土塬塬,不怕汗珠子摔八瓣,老百姓盼的是日子甜;抬望眼看今天,长风正破浪,沧海挂云帆,梦想架起了那七彩虹。”脱贫致富的喜悦,在悠悠的民谣声中显得分外生动。

初秋,太白山上晚起的太阳将朝霞撕裂开一条缝隙。突然,它猛地一跃破云而上,跳到了云海之上。

宝鸡的明天,

展现出金子般的光芒。

文字:王斌朱明堂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