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95后”小伙滞留西安当志愿者 家人和单位:干得漂亮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3 20:41

原标题:他让西安感受到南京人的温暖

工作中的陆远。 本人供图

南京“95后”小伙陆远去西安旅游却遭遇疫情,曾经烦躁的他冷静下来后在当地当起了抗疫志愿者。经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后,陆远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12月30日,南报融媒体和西安日报联动采访了陆远,以及他的西安“同事”、南京同事和家人,大家都对这个年轻有担当的小伙赞不绝口。陆远服务的西仪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说,他让西安人民切实感受到了南京人的温暖。

南京夏天的经历让他感恩志愿者

今年25岁的陆远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喜欢摄影的他,乘着年假的机会,于12月18日飞抵西安旅游。后因西安疫情滞留当地,从12月23日开始,他在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西仪社区当起了志愿者。

12月30日晚,南报融媒体记者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正在西仪社区忙碌的陆远,并与他通上了电话。

“一开始我很烦躁,就想着要走,甚至有徒步到宝鸡的打算,可后来了解到西安的疫情后,慢慢冷静下来了。”陆远说,当时满脑子就是夏天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现疫情时的画面,当时自己就住江宁区,家人每隔两三天就要参加核酸检测,由于检测人员较多,有几次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才做完。

“在等待做检测时,身边一直有志愿者陪伴着,他们热情而细心的服务感动了我。七八月份的南京正值盛夏,志愿者们的衣服湿透了,喉咙喊哑了……当时的我,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辛苦。”陆远说。

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经历,陆远滞留西安后,想到了当志愿者,为西安市抗击疫情贡献南京人的力量。

西安小朋友为他送上小雪人

陆远在西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当志愿者,他每天穿戴着防护服、N95口罩和手套,拿着消毒的酒精喷雾,在采样点帮忙扫码、搬物资、维持秩序。一天忙完,第二天继续重复工作,一日三餐往往是丢了碗筷就去小区,上门给隔离人员送菜并帮忙扔垃圾。

“我们上门都拿着酒精喷雾,开门前先消毒,把菜放在离门口一段距离,居民再自己去拿,都是无接触配送。志愿者没有固定任务,哪里需要去哪里。一听到他们说‘谢谢’,心里就挺激动。”陆远说。

陆远喜欢摄影,每天还比其他志愿者多了一项工作——拍照记录战“疫”。

“12月28日,有两个10多岁的小朋友专门堆了小雪人送来,纸巾上留言‘白衣天使辛苦了,这是送给你的’。在我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陆远表示,虽然根据防疫要求不能抱孩子,但是内心却暖洋洋的。

西仪社区志愿者就他一个外地人

陆远来到西仪社区当志愿者后,社区书记兼主任向文娟对他赞不绝口,称其是“救火队员”。

向文娟说:“陆远滞留西安后,于12月23日来到西仪社区帮忙,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整个社区志愿者队伍里面,只有他一个外地人,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南京人的温暖。”

据介绍,西仪社区辖区内日均有9000人需要做核酸检测,刚开始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24小时待命,工作时间不定,往往上半夜做完核酸检测,下半夜就来新的任务,大家全部咬牙顶上。

“陆远和大家一样,不怕苦不怕累,除了做好核酸检测工作,还得为居民们做好居家隔离服务后勤工作。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是陆远很乐观,还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用镜头记录战‘疫’时刻。”向文娟说。

单位同事说“作为南京人很自豪”

“单位知道此事后,非常支持陆远的做法。一开始知晓后还觉得有点意外,没想到年轻人这么有担当。我们作为南京人感到自豪,他为家乡争了光。”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科科长王冬说,陆远平日里工作就特别细心,不怕苦活累活。

据了解,陆远是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外聘人员,平日在档案科工作。档案科库房内存放着企业的注册登记档案,安全很重要,他的责任心很强,还很细心,每次下班前都要仔细做好安全措施后才离开。

王冬说:“我们告诉陆远在西安当志愿者时要注意安全,不着急回来,如果能回宁,按照防疫要求做好措施。至于假期用完等事情,完全不要担心,有困难直接说,单位会全力保障好。”

妈妈在朋友圈里为他加油打气

因为媒体的报道,陆远成了新闻人物,志愿者身份的曝光,让其在南京的妈妈既骄傲又担心。

“这孩子只报喜不报忧,我还是通过朋友圈得知的。”陆远的母亲马女士告诉记者,看到新闻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天都是盼着电话铃声响起,嘱咐儿子要保证安全。

“知道他不能回宁后,我还是在做准备,隔离服、酒店都联系好了。只是希望儿子平安归来,保证他和大家的安全。”马女士说,虽然担心,但是内心支持儿子的做法,感到很骄傲。

经历过禄口机场疫情的马女士深知志愿者的辛苦,也明白其中的危险。她说:“既然做了,就认真做好。我还特意发了朋友圈,为他加油打气。现在每天都关注西安疫情,希望儿子照顾好西安人民,期盼他早日回家。”

马上就是2022年新年,陆远得留在西安跨年了。采访中,陆远一直表示,自己的心愿就是想早点战“疫”成功,回到家乡南京。

南报融媒体记者 胥欣 陈菲


(责编:萧潇、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