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何以在天宝十年设县,又为何被定为“上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31 08:24

唐五代时期,江南的开发过程是渐进性的。唐代前期,太湖东部地区大都是荒野成片,可谓地广人稀。贞观十三年,苏州人口只有54000人,每平方公里为3.94人,远低于同时期的杭州、常州。但从趋势上看,太湖东部地区的开发在不断推进。一个重要标志是天宝十年,在苏州东部靠海地区设立华亭县。

「设县时即为“上县”」

海塘的修筑,对陆地环境的变化会带来很大影响。开元年间,苏州东部地区修筑了一条海塘。《新唐书》还记载,杭州盐官“有捍海塘堤,长百二十四里,开元元年重筑”。南宋《绍熙云间志》也谈到捍海塘,说“旧瀚海塘,西南抵海盐界,东北抵松江,长一百五十里”。两书所提的捍海塘,从长度上看应该不是同一条,但有可能是南北相连的。

捍海塘的修筑,抵挡了海水入侵,使海塘内陆地能够成为人们生活劳作的重要场所。据信,唐五代时期,今上海市区的大部分已经露出海面;今上海市区西部地区,则成陆于公元8世纪初叶以前。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以及太湖东部河堤兴建,太湖流向下游各河道的湖水被拦挡,湖水不再向四野随意漫泄。加之海塘工程等初步完成,太湖以东的农田水利发展尤为突出,乡村聚落逐渐扩展,为政区的增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级行政单位的析置,大多是地域开发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华亭县的设立,是唐中期以前太湖东部地区开发的结果。华亭县设立后,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数量增加。

《元和郡县图志》云:“华亭县,上,西至州二百七十里。天宝十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割昆山、嘉兴、海盐三县置。”华亭县设立时,就是一个“上县”。唐代按人口和政治地位,把县分为赤、畿、望、紧及上、中、下几个级别。其中,六千户以上的为“上县”。

华亭县的范围相当辽阔,“县境东西长一百六十里,南北阔一百七十三里”。《太平寰宇记》描述为“旧十乡,今十七乡”,意谓最初成立华亭县时只有十乡,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至宋初划为十七乡。唐代十乡中,能够知道乡名的,有修竹乡、北平乡、昌唐乡、全吴乡、白砂乡等。

「集市与工商业兴盛」

户口的增长,最直接的作用是促使集市与工商业兴盛。华亭境内除县城外,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逐渐兴起集市,如青龙、大盈、亭林、柘林以及赵屯、南桥、北桥、龙华等。

众多集市中,关于青龙的记载最为集中。青龙位于吴淞江南岸,是华亭县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和著名市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初步确定了青龙镇遗址的面积,在唐代约为6平方公里”。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处铸造作坊,是比较早的手工业作坊,有序排列着4座火炉。

此外,发现唐代建造的水井,出土了唐鹦鹉衔绶带铜镜、铁釜、铁提梁鼎、铁钩、银发簪等多件器物,还有来自越窑、长沙窑的日常生活用瓷。

华亭县最重要的手工业应该是制盐业。华亭县白砂乡徐浦场位于海边,是政府设立的一个盐场,专门生产食盐。《新唐书》谈到嘉兴有盐官,估计也监管华亭县的食盐生产。这个盐场一直到南宋仍然在生产食盐。

华亭沿海生产的食盐,通过船只运向各地。《原化记》云:“苏州华亭县,有陆四官庙。元和初,有盐船数十只于庙前。”盐船可能是政府的运盐船队,从华亭县转入吴淞江再进入太湖,或折入江南运河。

「“奋于学”“兴于仁”」

唐代中后期,华亭县总体上是安宁的。《绍熙云间志》卷中谈到的唐代华亭知县共三人,分别是张聿、包某(一说是包休)和苏籥。

张聿于德宗建中时登进士第,又中万言科。宰华亭时,“治政凛然,民吏有犯,初必恕之,许以自新,书姓名、罪由于籍,名《定命录》,再犯必举籍勘照杖之”。赋税征收的数额,他都张榜公布,“事不虚张,期必前办”。百姓称他张贴的榜文是“赤心榜”。包某“初辟秀才,德宗时宰华亭,辟田野,增户口,均赋爱人”;苏籥宰华亭,“在官简惠,莅事公正”。三位县令的共同点是管理上讲诚信,有惠政,征收赋税求公平。

唐中期以后,华亭县出了一些政治、文化名人。比较著名的有陆贽和丁公著。陆贽担任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公著21岁五经及第,第二年又通开元礼,后官至太常卿。

华亭县还有不少大族。宋朝出土的《唐故朝散郎贝州宗城县令顾府君墓志》,详细揭示了顾谦家在华亭地方社会中的地位。顾谦的儿子有六人,其中,长子顾寰,杭州盐官县尉;次子顾台,常州晋陵县尉;三子顾占,旁州馆驿巡官,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四子顾寔,乡贡明经。顾谦自己的官职不高,但四个儿子都能出仕,且第四子还是乡贡明经,说明顾家子弟主要是靠自己的本事挣来的前程。

顾谦还有两个女儿:长适吴郡张聿之,明经出身,解褐苏州华亭县尉;次女许嫁吴兴姚安之,登童子、学究二科,再命为东宫舍人。两个女儿已嫁和许嫁的,都是“礼乐名儒,簪缨盛族”,都是走科举出仕的子弟。

南宋时人评价:吴中族姓人物之盛……逮魏晋而后,彬彬辈出……虽通言吴郡,而居华亭者为尤著。盖其地负海忱江,平畴沃野,生民之资用饶衍,得以毕力于所当事,故士奋于学,民兴于仁,代生人才,以给时须。大意是说,华亭地区生活着众多大族,最主要的特点是“奋于学”“兴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