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米”字型高铁网,西安都市圈想要的不仅是“出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3 11:35

9月底,西安至重庆高速铁路安康至重庆段初步设计获批,标志着该项目已具备全面开工建设条件。

此前的8月下旬,经过两次改线后,陕西“米”字型高铁网中“竖”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延高铁西安至铜川段线路最终确定,“竖”线中的延榆鄂高铁环境影响评价信息也于今年8月公布,该项目距离开工又进了一步。

△正在运行中的高铁 图源:图虫创意

今年6月,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河南建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全国首个“米”字型高铁网。

除了郑州,南京、重庆、西安、长沙等多地也提出要建设“米”字型高铁网络构架,提升高铁枢纽地位。

其中,西安作为西北部的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不仅计划建设“米”字型高铁,同时规划在西安都市圈内实现国铁、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

有分析认为,正式建成“米”字型高铁和实现“四网融合”,不仅能促进西安更好更快地发展,还能使得西安都市圈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甚至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米”字型高铁网何时成型?

今年4月印发的《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完善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骨干网络。

西安都市圈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杨凌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

在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都市圈内,建设“米”字型高铁网,不是近两年才开始规划的事情。

早在2016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中,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陆桥通道、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等途经陕西,并在西安交汇。

陕西省以此为“底本”绘制了“米”字型高铁网的蓝图——以西安为中心,连通东西,辐射南北,分别通往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和兰州等国内主要城市。

△陕西“米”字型高铁规划示意图 图源:西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目前,在陕西“米”字型高铁网中,“米”字的一点——银西高铁,两撇——大西高铁和西成高铁,以及一横——郑西、西宝、宝兰高铁都已开通运营。“米”字一竖中的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和西康高铁已开工,“米”字的一捺——西(安)十(堰)高铁也于去年12月27日开工。

如今,陕西“米”字型高铁网中的最后一笔,也就是“米”字一竖中的延榆鄂高铁也将落笔。

今年8月,陕西榆林市政府官网公布了延榆鄂高铁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之一的包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榆鄂高铁在陕西境内分为西安至延安段和延安至榆林两段。

其中,西安至延安段已经开工建设。而延安至榆林的高铁,随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公布,意味着距离开工又进了一步。

陕西省发改委今年8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也提出,加快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延榆鄂高铁项目。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陕西“米”字型高铁网雏形将基本建成。

届时,陕西的10个地级市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西安也将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3小时辐射中西部600公里范围内的主要城镇群,6小时沟通沿海三大经济区。

促进“四网融合”发展

不止“米”字型高铁网,西安都市圈更大的发展目标是完善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要结合现有铁路资源,启动市域(郊)铁路及枢纽相关联络线建设,增强核心区与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及外围众多组团的联系,促进国铁、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发展。

△推动实现“四网融合” 图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在都市圈中实现“四网融合”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

所谓“四网融合”,通俗而言,可以视国家干线铁路为一颗树的主干,城际铁路为树干上延伸出的树枝,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则为各种细小的枝桠。

通过有效融合这些铁路轨道,不仅是整个路网建设的必然环节,也是解决都市圈内的城市互联互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一体化的轨道建设可以整合都市圈内的资源,从而促进各个区域的交流,加速都市圈的发展。

△城市夜景 图源:图虫创意

这种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对于西安都市圈的意义更为具体。

事实上,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西安所规划的地铁主要覆盖西安、西咸、咸阳“两城三地”,但西安都市圈整体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还有大面积区域游离于“地铁网络”之外,“四网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连接各个区域,推动整个都市圈的协调均衡发展。

在西安的“十四五”规划中,预计2025年前,将建设铁路总里程29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47公里;推进城际铁路建设以及货运铁路的扩能改造,串联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在都市圈内建设地铁170.4公里,有轨电车17.5公里,加快形成服务西安都市圈范围快速联系多层次轨道系统。

推动区域资源整合

其实,西安都市圈的“米”字型铁路枢纽的规划和其地理位置紧密相关,如果说沿海城市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建成“米”字型高铁,那么陕西作为全国邻省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西安可以通过高铁建设与不同方位的多个省份的重要城市相连,形成的“米”字型高铁成为各省份之间快速沟通交流的桥梁。

从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西安的发展来说,建设与其它省会城市快速连接的通道,有助于西安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米”字型高铁枢纽的建设,也意味着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有利于助推西安更好更快地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西安 图源:图虫创意

从西安都市圈这个整体的发展角度来说,西安都市圈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与银川、兰州、包头等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城市相连,可以帮助西安都市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与山西太原、大同连接的大西高铁,作为京昆高铁的组成部分,能将西安都市圈直接与京津冀地区相连。

和郑州、武汉等中部城市的连通,除去两地交流,还可以直通沿海地区;将高铁铺向成都、重庆则是将西安都市圈与另外两个被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架起更快的沟通“桥梁“。

由此看来,“米”字型高铁的建设可以帮助西安都市圈促进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带动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积极融入双循环,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米”字型高铁建成时,陕西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这意味着不仅西安都市圈,整个陕西省都能更加协调发展。

毕竟,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提到关中平原城市群面临的突出问题时,排在首位的便是“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次级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事实上,随着交通建设的提速,西安都市圈不仅能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还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有望成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同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值班丨宇

原标题:《打造“米”字型高铁网,西安都市圈想要的不仅是“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