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宝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宝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8 00:58

宝鸡市农业农村工作基本情况

宝鸡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和矮砧苹果生产基地,陕西省最大的高山蔬菜、高端乳品生产基地,奶山羊规模化程度和羊乳智能加工水平全国领先。202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居陕西省二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5元,增长7%。

粮食产能不断巩固。建成高标准农田30.4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55万亩,粮食总产14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0.92%和1.13%。实现“十九连丰”。

特色产业培优壮大。果品面积100.2万亩,其中苹果57.5万亩、猕猴桃31.9万亩。蔬菜面积72.5万亩,其中高山蔬菜38.6万亩。存栏牛29.3万头(奶牛10.1万头)、生猪72.6万头、家禽603万只,奶山羊规模化养殖程度和羊乳智能加工水平全国领先。

三产融合步伐加快。建成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2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163个,家庭农场6784家。4个县分别分别纳入黄土高原苹果、关中奶山羊、秦岭猕猴桃3大产业集群,累计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创建国家产业强镇4个,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9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上村达到91.7%。培育高素质农民2.1万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达到50.1万座、占常住农户79.2%,建成市级美丽乡村镇1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00个。


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近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食单产和总产稳步提升,2022年粮食面积455万亩、总产146万吨,平均亩产322公斤,低于全国64公斤(全国386公斤,仅高于贵州、青海,排29位),高出全省平均亩产35.3公斤(全省286.7公斤),列全省第六(杨凌467公斤、西安364公斤、咸阳351公斤、延安328公斤、渭南325公斤),面积位列全省第四(榆林1092万亩、渭南792万亩、咸阳518万亩、西安386万亩),人均粮食占有量428公斤,高出全省100公斤。

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市共建有大中型灌区22个,其中大型灌区3个(市属冯家山、省属宝鸡峡、石头河),中型灌区19个,小型灌区20个,井灌区3204处、小型抽水灌区272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5万亩,水浇地面积179万亩。

二是农机装备不断提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近三年完成农机具补贴6320万元,补贴农机18225万台(件),全市农机总动力260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1万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5%,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机化迈入速度、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新阶段。

三是科技服务支撑有力。以小麦宽幅沟播“3335”和玉米增密度“5335”两大主推技术为重点,每年建设粮食高质高效示范面积80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00多万亩次、病虫害综合防控1200万亩次以上。培育种业企业6个,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6.37万亩。

四是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培育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351个,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05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7万户。2022年秋播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3.27万亩,占25.3%(全省19.23%),较2021年54.03万亩增加19.24万亩,同比增长35.61%;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2.61万亩,较2021年增长72.15%。  

五是加工能力全面增强。全市现有粮油加工企业22家,年加工能力小麦180万吨、玉米38万吨、饲料50万吨。年储粮食100万吨左右,储备小麦15万吨,全市共有145个面粉供应网点、23个价格监测点,培育粮油商标904个,岐山臊子面等17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获得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资格。


乳制品产业基本情况

乳制品产业链作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是省市两级确定的重点产业链之一。近年来,全市上下抢抓全省现代农业“3+X”特色产业工程机遇,积极实施奶牛、奶山羊“双奶源”驱动战略,聚焦全产业链发力,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市生鲜乳产量52.02万吨,产量全省第一。

一、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在政策带动和市场拉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市奶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快速扩张。相继建成绿能牧业4万只、和氏乳业2万只、现代牧业2.5万头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示范带动全市发展奶畜养殖场户50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万只(头)场为引领、千只(头)场为示范、适度规模场为主体、家庭牧场为基础的奶畜养殖新模式,2022年底,全市奶山羊、奶牛存栏分别达到88万只、10万头,存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

二、良种水平快速提升。围绕奶畜产业良种培育供应等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良种繁育和推广。陕西省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中心经过多年提纯复壮,良种规模达到2200只,是我国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纯种莎能奶山羊繁育场。全市先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引进良种奶山羊8800余只、良种奶牛1.5万头,建成全省最大进口奶山羊良种、高产奶牛核心群。千阳县种羊场、陇县和氏高寒川牧业成功遴选为首批国家级奶山羊核心育种场,千阳县种羊场被认定为省级奶山羊种质创新中心,陇县和氏高寒川牧业奶山羊种羊测定站纳入中央财政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库。全市建立奶山羊人工授精站点40余个,奶山羊良种扩繁步伐不断加快。

三、乳品加工能力突出。以“农头工尾”为方向,培育引进以和氏、蒙牛、小羊妙可为龙头的乳企11家,生鲜乳年处理能力85万吨。和氏乳业“食品安全追溯物联网全程可控”技术,填补了我国羊乳粉智能生产空白,建成的特医配羊奶粉生产线属行业首家;小羊妙可发挥飞鹤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龙头品牌优势,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和氏、小羊妙可荣获“世界羊乳加工样板工厂”,注册婴幼儿配方奶粉9个系列。蒙牛乳业加工能力、产业效益位列全省前列。全市乳企实现纯奶、酸奶、乳饮、奶粉等多品牌、多元化发展。

四、全产业链格局形成。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引进中粮包材建成年产7000万罐奶粉罐生产线,培育金田地草业、华秦乐丰等饲草企业,大地、枫丹百丽等万吨有机肥厂,以及题桥环保等行业相关企业,形成了以奶畜养殖为基点,前端带动饲草种植、良种繁育,后端连接乳品加工、包材制作和畜粪有效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千阳、陇县分别被授予“世界名种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世界生态羊奶名城”,陇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奶山羊)产业园。


生猪产业基本情况

生猪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广大生猪养殖户建场扩群、增养补栏,全市生猪产业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川塬县区以麟游县为主的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饲料加工产业带。2022年底,全市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72.6万头、6.26万头,出栏89.4万头,分别居全省第六。

一、规模养殖不断壮大。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发展方向,加快生猪养殖由传统的粗放散户向现代化的规模饲养转变,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积极发展生猪规模场。先后引进海大、牧原、大北农、阳晨等行业领军企业在我市布局生猪产业,海大1.25万头母猪场,牧原17.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大型规模场建成运行,培育发展壮大了森宝、新野、神农、京宝康鑫等一批本土生猪养殖企业,全市发展生猪规模场和种猪场超过270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二、良种体系建设加快。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发展规模种猪场10余家,系谱档案齐全、资料保存规范,主要生猪品种为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品种及其杂交品系,其中千头以上种猪场存栏能繁母猪超过4万头,年供应优质仔猪10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重点县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健全,全市生猪良种覆盖率稳步提升。

三、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饲料、屠宰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市引进培育了海大、新希望、石羊、康达尔等18家饲料及其原料生产企业,年生产销售各类饲料3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了利民、天篷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3家,年设计屠宰生猪100万头。同时,培育大地、枫丹百丽等万吨有机肥厂,以及题桥环保等行业相关企业,有效提高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初步形成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仔猪销售、规模育肥、屠宰加工、废弃物高效利用该全覆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四、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坚持以强制免疫为重点,将行政推动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扎实开展春秋季动物疫病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均达到农业农村部要求标准之上,严格防疫督导考核,确保了我市清净无疫。扶风阳晨、麟游正能成功创建为国家非洲猪瘟无疫小区。不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13家屠宰企业派驻官方兽医64人,开展检验检疫;对生猪养殖场户、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兽药饲料经营门店、生产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定期开展抽检,确保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及生猪产品合格。


苹果产业基本情况

宝鸡是全国矮砧苹果栽培发源地和创新地,有中国矮化苹果之乡的美誉。2022年底,全市苹果面积57.5万亩、产量80.1万吨,占全省矮砧苹果面积的75%,成为我国矮砧苹果第一市。建成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年产优质苗木3000万株,占全国市场72%,成为全国最大的苗木繁育基地。

一、技术力量雄厚。深化“两地三方”农业战略科技协作,与西农大合作建立千阳苹果试验站,挂牌成立陕西省苹果试验站,组建宝鸡市苹果科技创新攻关同盟,建成苹果大数据中心。培育千阳“苹果师傅”、凤翔“小红帽”等专业化技术服务队,周年为果农群众生产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奔赴宁夏彭阳、甘肃静宁、四川凉山等10省30个地区开展技术输出服务。

二、生产模式先进。2008年9月,由原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的国际矮砧苹果集约高效栽培现场观摩会凤翔县召开,宝鸡扛起了引领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大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融合全球先进技术,探索形成“矮砧大苗、格架密植、水肥一体、轻简作务”的矮砧苹果栽培模式成为我国苹果现代种植技术的典范,在全国推广。总结的《矮化苹果自根砧栽培技术规程》,入选省级地方标准。

三、果品质量优良。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铸就了宝鸡苹果非凡的品质。宝鸡苹果果形高桩、色艳皮薄、风味浓郁、香甜适口,多次荣获了国内外大奖,被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成为国际友谊的象征。千阳苹果“两次飞太空,供货空间站”。凤翔区、千阳县和凤翔区范家寨镇分别荣登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百强镇。千阳县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苹果名县”。凤翔苹果、陇县苹果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陇县盛源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1年陕西唯一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四、产业链条完善。引进和培育海升、陕果、华圣、绿宝等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240余家,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苹果分拣线,全市苹果贮藏能力达到43万吨。通过抖音商城、京东、拼多多等网络平台销售苹果的经营主体超过50家,形成了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形成了“宝鸡苹果、凤翔苹果”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和曹儒、炎帝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宝鸡苹果品牌价值达38.68亿元,入驻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形象馆。宝鸡苹果畅销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俄罗斯、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猕猴桃产业基本情况

宝鸡是猕猴桃的原产地和最佳优生区,享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秦岭北麓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基本建成,猕猴桃面积31.9万亩,占全省的1/3;产量63.9万吨,占全省一半、全国的1/5,“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161.37亿元。

一、品种资源多。秦岭山区是世界猕猴桃的种质资源库,从1978年开始,眉县就开始了种质资源调查和人工栽培试验,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先后选育、引进了中华、软枣等四大品系20多个品种。特别是主打品种“徐香”单品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眉县猕猴桃,酸甜刚刚好”就是对“徐香”最好、最真实的写照。

二、生产技术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何积丰院士科研基地、陕西省猕猴桃研究院、陕西猕猴桃大数据中心、猕猴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科研单位落户宝鸡眉县,让宝鸡猕猴桃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果园标准化栽培技术国际一流。总结的“优选品种、规范建园、人工授粉、合理负载”等十项关键栽培技术,被省市场监管局采用形成《陕西省猕猴桃标准化综合体》。

三、果品品质好。建成了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设备最精、功能最全的国家级(眉县)猕猴桃质量检测中心,从源头上保障果品质量安全。宝鸡猕猴桃果形标准、果肉细腻、酸甜爽口,干物质含量15%以上、固酸比(后熟期)10-13,每100g猕猴桃维C含量高于80mg,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眉县猕猴桃”先后被评为国家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级示范样板县,眉县猕猴桃、扶风猕猴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四、产业体系全。宝鸡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配套建成国内最大的3.3万吨单体猕猴桃气调冷库。培育发展齐峰、金桥、齐齐、鹏盛达等专业合作社189家,千裕、百贤等猕猴桃加工龙头企业55家,猕猴桃电商企业485家,形成了集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形成了齐峰缘、眉香金果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宝鸡猕猴桃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50多个城市,出口俄罗斯、泰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宝鸡市蔬菜产业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扩菜”战略目标,搭建了推进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12345”工作体系,打造了设施蔬菜、高山蔬菜、特色蔬菜三大产业板块。2022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2.5万亩、总产量172.6万吨,其中设施蔬菜13.6万亩、产量36.6万吨;高山蔬菜38.6万亩、产量103.7万吨,是陕西省最大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

一、设施蔬菜布局优化。按照“技术集成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塬区日光温室大棚、川道大中棚”的发展布局,培育形成了一批设施保供菜、设施西甜瓜、设施食用菌和城镇近郊设施草莓等特色设施农业基地,生产的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出口韩国、美国等。重点建设以大拱棚、双模双拱为主的免动土、钢结构新型棚体,发展“春提早、秋延后”设施种植,加快数字智能大棚改造提升,推动产销一体化蔬菜保供配送中心建设,建成了陈仓区绿丰源农旅融合示范园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二、高山蔬菜品质上乘。按照“提升太白,扩张凤县、麟游,开拓千阳、陇县”的发展思路,推广高山蔬菜绿色、有机生产技术规程,引进蔬菜新优品种200多个、先进技术100多项,太白县高山大白菜生产技术规范、高山松花菜生产技术规范和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入选陕西省地方标准,编著出版了《高山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高山冷凉蔬菜基地,形成太白高山蔬菜“一县一业”发展模式,太白县咀头镇高山蔬菜“三品一标”基地入选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太白高山”牌蔬菜畅销全国十多个省的大中城市及香港、澳门。

三、特色蔬菜稳步提升。按照“强基地、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的发展思路,推广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精准调控生产等技术,发展特色蔬菜,全市种植甘蓝8万亩、线辣椒5.8万亩、透心红胡萝卜8000多亩、大葱5000多亩、岐山“一碗面”专用蔬菜基地1600多亩。大力发展辣椒酱、胡萝卜素臊子等特色菜加工业,岐山县“一碗面”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

四、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培育发展蔬菜企业、合作社230多个,建成绿丰源、绿蕾、秦西等蔬菜产业示范园20多个,认证绿色、有机蔬菜产品38个,培育形成“太白山”“绿丰源”“虢川河”等蔬菜品牌40多个,在西安、南京、徐州等大中城市建立蔬菜直营店10余个。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1个、陕西供港蔬菜基地1个,总面积1.97万亩,位列全省首位,自2020年来,累计向大湾区供应蔬菜、水果2.1万吨,产值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