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行示范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势 深圳“蓝碳”亮相海博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18:10

  11月23日-11月25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蓝碳·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圳实践”为主题亮相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展区通过还原真实的红树生态环境,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为核心内容,全面展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成果,为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提供“深圳智慧”。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自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批复深圳市作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城市以来,深圳市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线,创新多元化、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果丰硕,成效显著。

  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成功拍卖

  作为一座高密度超大型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深圳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湿”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拥有丰富且独特的资源本底。

  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是国际认可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结合“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契机,深圳市积极谋划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选取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率先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2023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

  今年9月26日,随着拍卖师最终落槌,经过92轮激烈竞价,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以485元/吨由深圳市家化美容品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深圳蓝碳家化科技有限公司)竞得,标志着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圆满完成,该笔成交价格也成为了全国碳汇市场的最高单价。

  开展生态产品目录编制和评价研究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探索,深圳市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框架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调查监测部门和业务部门统筹推进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的工作框架,逐步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同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标准、方法和路径,形成深圳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试点成果,完成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确权登记,全面推进深圳市26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试点的落地推进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完成首次全市域、全资源类型、全价值要素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自主创新构建一套“定性与定量、货币化与非货币化、分类与整体”相结合的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与评估核算方法体系,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一张图”,基本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依托清查核算工作形成的“自然资源资产全价值评估核算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2023年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2023年金粤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时,基于该方法编制的《陆域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成果已完成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了生态产品目录编制和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是提出以自然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生态产品分类体系,编制形成一套自然资源管理者“看得懂、用得上”的信息目录,充分彰显深圳山海连城自然资源禀赋;二是开展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研究形成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技术路线及核心指标,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产业发展提供指引。

  打造生态产品地图移动应用

  在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把打造生态产品地图移动应用作为深圳市民生实事,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记者了解到,该生态产品地图移动应用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结合自然资源生态产品的特点,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海等全自然类型、集大成的应用平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实践。 该生态产品地图移动应用面向公众开放,帮助公众及时获取当下最新最热门的特色动植物、活动等综合生态产品信息,实现“一图在手,总览深圳自然”的功能。

  深圳在探索自然资源价值转化过程中,还充分发挥公益组织力量,高效构建社会化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公益模式——指导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参与福田红树林的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了广东省首宗附带生态修复任务的土地立体分层出让,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新模式;依托安托山自然艺术公园规划设计工作,构建矿山修复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城市中心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大鹏新区打造全国首个以珊瑚为主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将继续厚植城市蓝绿基底,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等重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实现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