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副局长郭素萍谈“转型升级助推焦作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5 09:24

视频回放

访谈现场

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郭素萍

  焦作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工业、农业、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发展较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在经济转型发展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1月21日省政府下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2〕14号),焦作市委市政府2月13日下发《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通知》的通知》等文件,为给文件的顺利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宣传优秀,推荐示范典型,进一步激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强劲动力,河南省政府网联合大河网、河南手机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组织策划“走基层@走进焦作——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大型网络系列访谈活动,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为主题,邀请焦作市相关部门、县区主要领导参加河南省政府网和大河网联合视频专访。

  主题:加快转型升级助推焦作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时间:2012年11月23日上午10:00 (星期五)

  地点:河南日报报业大厦

  嘉宾: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郭素萍

访谈摘要:

  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河南省政府门户网联合大河网,正在进行的在线访谈。今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支持焦作在经济转型发展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特别要求焦作市突出旅游产业的提升,在这里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云台山风景管理局副局长郭素萍。郭局长,您好!首先跟我们的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郭素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好!

  主持人:那么请问郭局长这一方案的出台对云台山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郭素萍:省政府《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出台,对焦作旅游业的转型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全市旅游行业的排头兵,云台山理应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当标兵、做先锋、居前列,在经济转型发展上更应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其综合带动作用,率先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一是要加快云台山旅游文化园区建设;二是要积极推进《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立法进程;三是要推动云台山旅游服务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四是要加快云台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步伐;五是要加快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打造云台山文化旅游集团。

  主持人:这些要求对云台山产生了哪些影响?

  郭素萍:焦作在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旅游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实现从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变,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对云台山来说,这既是压力和挑战,更是动力和机遇,它为景区的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提供了政策支持,形成了舆论氛围,在这样利好的大环境下,无论对景区产品提升,还是对景区品牌塑造,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云台山转型升级之路已经开启,我们会把握好机遇,谋划好未来,努力把期望要求变成美好现实,做好焦作旅游产业转型提升的排头兵。

  主持人:云台山转型升级是在外部压力之下开始的吗?

  郭素萍:不只是外部压力要求云台山转型升级,在景区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云台山创造了全国瞩目的“云台山速度”、“云台山效应”,但时至今日,仍面临着观光游客多,休闲游客少,门票收益大,产业经济小,自然景观多,文化景观少的问题。2010年12月初,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焦作调研,对云台山的发展大加赞赏,但也指出,焦作旅游颇有名气,但仍停留在门票经济,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范修芳局长多次到云台山考察,也对景区转型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内成熟的一流景区门票收入应该只占到25%左右,目前云台山还达不到,要实现“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就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因此,2010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云台山的品牌影响力和火暴的人气,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围绕“大景区、大思路、大手笔”,掀起了“大招商、大服务、大发展”的高潮,加快了旨在推动云台山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二次创业”。

  主持人:请问郭局长目前云台山已开始实施了哪些项目来助推景区转型升级?

  郭素萍:目前,我们已规划引进了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来推动云台山转型发展。

  一是2010年8月,北京京能集团、世贸天阶、连云港万联能源签订了总投资50亿元的云台天阶大型旅游综合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约5000亩,集城堡式酒店、温泉度假小镇、风情一条街、多功能国际会议中心、体育公园、演艺中心、直升机停机坪等配套设施为一体。投资一亿多元聘请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伍兹贝格设计师事务所进行规划设计,包括高端度假、休闲度假、风情度假、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四大板块。

  二是2010年11月,由河南建业集团投资50亿元、占地2350亩的七贤镇旅游服务区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商业、住宅、五星级酒店、美食城及多功能旅游服务区等多种形态,把云台山脚下的七贤镇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小镇。

  同时,我们还实施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百家岩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700万元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博物馆迁(扩)建项目,挖掘云台山深厚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主持人:那么您觉得云台山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郭素萍:资金和人才。2011年景区接待游客480万人次,综合收入3.7亿元,上缴财税1.08亿元,连续6年位居全省地税系统纳税百强企业。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宣传营销、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加大,运营成本逐渐提高,随着景区综合旅游项目的推进实施,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09年12月,成立了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旅游客运、观光索道、旅游产品开发经营、餐饮住宿、观光游船、旅游接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云台山景区和峰林峡、青龙峡景区内部观光巴士运输、青龙峡观光索道、峰林峡观光游船、云台山庄的住宿、餐饮。目前,公司正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专门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作为公司设立、运作和未来上市工作的财务、法律顾问,提升管理人员的资本运营理念及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战经验,不断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争取实现2013年上市的目标。目前,云台山景区已被我省列入后备上市企业名单。

  人才是全面提高景区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景区确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互动促进作用。

  一是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几年来,我们制定人才引进战略规划,先后引进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全国各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共92人,景区员工大专以上学历者340人,去年4月份,我们面向全国从1000多位报名者中,招聘10名优秀政务讲解员,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人才资源。

  二是人尽其才,用足人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因事以求才,因才而施用。我们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识人、选人视野,广开用人渠道,在景区内部实施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制度。近年来,先后有100多名优秀人才从普通岗位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

  三是以人为本,养好人才。为了留住人才,养好人才,我们为所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住房、家属就业等问题,开通了人才来景区创业的“绿色通道”。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广大职工不断学习提升,取得更高学历,并无偿提供学费支持。

  主持人:请问郭局长,云台山如何保证“二次创业”的成功,走好转型升级之路?

  郭素萍:一是牢牢把握政策导向。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精神,抓住时代机遇,以精神内涵引领景区转型提升。

  二是把成绩归零,向先进学习,加强同国内外知名景区的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到景区的姐妹公园—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考察学习,就地质公园保护、地质科普教育、宣传营销推广等多项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云台山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于2007年8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正式建立姐妹公园合作关系。今年11月初,由修武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晓波带队的云台山考察团对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进行了考察访问,成功续签了姐妹公园合作协议。云台山与大峡谷将从今年开始新的五年合作,合作领域包含员工交流、环境教育解说、搜寻与救援、步道建设、公园资源保护与管理等。在五年的合作中,双方互派员工学习公园管理、资源保护,邀请中美两国专家进行地质考察,研究地貌成因、地质结构等,出版相关专业书籍。在过去五年的合作中,双方在彼此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对方在公园管理、资源保护、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使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科学规范,云台山与大峡谷姐妹公园的成功合作得到了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美国内政部国家公园署的一致肯定,成为中美两国国家公园合作的典范。景区还积极选派人员赴九寨沟、峨眉山、黄山等知名景区进行考察学习,以实现相互交流、共促发展。

  三是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来创新大理念、谋划大动作、拓展大市场、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敢为人先、勇争一流”,在云台山人当中,不只是一句口号,这些年来已经内化成了一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迎接新挑战,当好排头兵,为焦作市经济转型和旅游业的提升做出我们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您认为云台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焦作市旅游产业提升能够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郭素萍:2001年焦作市确立了“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真正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战略,云台山紧抓机遇,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零的突破,可以说在焦作城市转型中发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云台山在塑造品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比如运行云台山号系列旅游专列、以风光摄影推动景区形象宣传等,都对焦作其他景区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也从总体上推动了焦作旅游产业的提升。目前,云台山率先开启转型升级发展之路,突破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朝着休闲度假型景区和多产业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希望对引领全市旅游产业总体提升起到一个带头示范作用。

  主持人:目前神农山、青天河已经成功晋级为5A级景区,云台山在转型升级中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有没有感到来自河南省其它景区的竞争压力?

  郭素萍:居安思危,见贤思齐,我们始终都没有放松对外部竞争的重视。神农山、青天河成功晋级5A级景区,对云台山来说,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大过产生的竞争压力,因为在创建5A景区的过程中,景区必然要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建设提升,这样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才能达到5A的标准,创建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工作检查整改的过程,青天河和神农山成功晋级5A级景区,是焦作旅游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焦作旅游整体水平提升了,焦作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就更大了,游客可选择的目标景区范围更广了,线路也更加丰富了,游客数量必然会增加。河南一直以来是文化旅游的大省,而云台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也是传统的郑汴洛线路所缺少的,云台山愿意和我省其它景区加强合作,共促发展,提升全省旅游整体水平,携手打造我省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主持人: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云台山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何做法?

  郭素萍:去年10月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河南省政府的《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也指出,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多元复合、联动共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可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融共进,是发掘地域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云台山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资源。不仅拥有秀美的山水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内涵也很丰厚。百家岩是中国山水园林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魏晋竹林七贤文化至今依然传诵。小寨沟水面上修建了太极拳表演舞台,将源于焦作扬名于世界的太极拳文化展示给中外游人。此外,云台山还有以竹林七贤、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等为代表的名士文化,以万善寺、玄帝宫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四大怀药、连翘茶为代表的怀药药膳饮食文化,以红石峡、泉瀑峡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与地质遗迹文化。

  在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方面,云台山持续不懈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呈现出节会文化异彩纷呈、文化交流往来频繁和产学研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云台山早在2008年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云台山创造生产出“云台山水”、“竹林七贤”等多个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很好的满足了广大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还先后开展了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中国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云台山赴韩风光摄影展宣传周、中国旅游景区创新发展云台山峰会、豫韩文化交流年云台山启动仪式、摄影与旅游•云台山国际高端论坛、重阳节登高、竹林七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一大批节会活动,为中外游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走遍中国》、《探索发现》、《中国通史》等栏目先后来云台山拍摄节目,挖掘景区魏晋竹林七贤文化。同时,景区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中央级文艺团组的创作基地,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基地。

  同时,为了弘扬茶文化,云台山先后在红石峡、小寨沟等景点建立了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相协调的茶社,赋予茶以文化内涵,游客高山流水品茗赏景,在寄情山水的同时,拉长了产业链条。去年茶社实现盈利3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我们还计划开发景区温泉资源,利用温泉和药膳,发展养生文化和保健养生游。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是一条必由之路,也是云台山实现转型升级的最佳突破口。目前,云台山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的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通过建设云台山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形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加速云台山从单一景区向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型、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精细化、内涵化、创新化发展。(记者 李俊坡)